1、求文章~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统称,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中医学将人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概括为喜、怒、悲、思、恐五种,并纳人了五脏系统模式,即所谓“五志”。中医学还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情志致病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简称“七情”。
中医认为,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理活动以五脏为中心,因此,情志活动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精气化生五志,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五脏之中,心、肝两脏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
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适度的情志反映是脏腑功能正常的表征,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情志和悦、心情舒畅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使气血畅达,维持脏腑功能正常。适度的情感反应不仅是身心机能正常的表现,而且能发泄不良情绪,解除气血郁结,有助于维持和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和平衡,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当人们对认知对象采取否定或反对态度时,可引发愤怒、悲哀、忧郁、思虑、恐惧等情志反应。如果情志变化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调控能力,会产生一些难以排解的负面影响。其结果会造成阴阳气血异常,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损伤,从而诱发或导致疾病的产生,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
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根据情志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击、重大收获、巨大的事变或灾难、难以忍受的伤痛等,这些突发性的、强烈的刺激,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悲伤不已等,这类精神刺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病。
因此,情志和悦,动静和谐,则气血调和、脏腑生机盎然,百病不生;情志变动,过激过久,则气血异常,脏腑功能失常,疾病丛生。中医养生主张调摄精神情志、保持形神和谐统一,养生必先治神。
2、情志养生,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zd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回化,亦有利有弊。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调节情绪、戒骄戒躁、避生闷气等,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经常生闷答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哦。
3、中医情志护理算中医内服法吗?
中医情志护理不算中医内服法。
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4、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中。调节情志的方法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常用的有效的调节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情制情法
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心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移情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等。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升华超脱法
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司马迁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创伤等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行动。暗示法
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证。开导法
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内经》就记载了开导法,认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能,虽有无道人,恶有不听者乎”?节制法
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苦闷、惶恐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郁而发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聊天,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5、简述中医养生与保健中的何为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copy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百有害于人。度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知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道正式列为致病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