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道家养生有哪几种

道家养生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21-05-02 21:30:31

1、道教有什么养生理论?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2、道教养生内容有几种?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3、道教的养生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在众多的道教养生方法抄中,可分为两个方面:
1、修炼精神层面:内视、坐忘、存思、守一之法;百
2、锻炼形体层面:导引、太极、行气、服度食之术。
综合的来看,道教养生法主知要有胎息行气、守一存神、导引按摩、动道功静功,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

4、道家养生的秘诀有哪些

养生保健百秘诀一:多喝粥
粥补人、养胃,历来都被养生家视为养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经过熬制而成,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度。粥温和易进食,摄生养体,适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进食比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为老人补充能量,强身健体知,延年益寿。
养生保健秘诀二:常饮茶

也是养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让人惊叹,甚道至超过维生素E的18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动脉硬化,有些茶还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经过调查显示,每天饮茶的老回年人寿命普遍都比较长。喝茶的确有益答健康,比如枸杞参茶就有滋补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参,充分利用了

5、各种道家养生、静心之法

养生之术有四:一是少私。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少私多寿。二是寡欲。纵欲必招祸染病。寡欲多寿。 三是清静。庄子认为静默祛病。清静多寿。四是豁达。他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豁达多寿。

6、从整体上看,道家的养生观包括哪些方面?

1.养生要讲究天人相应我国古典医学名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天人相应”观。提出: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同时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体的生理活动受自然的影响而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的,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舂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规律。
自然界的复杂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体的各个方面。中医学理沦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自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
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同应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可见,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变化,人们必须与之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顺应自然,求得人体与大自然环境的统一而保持健康。这是养生保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的指导下,祖国传统的养生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二十四节气转换替代的客观规律。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舂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因此,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舂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
2.养生需要形神合一“形与神俱”、“形神台一”,是中医学的又一养生观,其主旨在于强凋形体运动与精神调摄的统一。所谓形,是指人的整个机体的外在表现,是物质基础;而所谓神则是指人的精

7、道教养生术主要有哪些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百记载寥寥,也就是小说中的先秦练气士,不过没那么神拉 。从史料以及人物传记上记载的养生与武功结合的应该是在唐初的孙思邈,度也就是药王,他是个道士,活了100多岁呢。知再有到宋朝初年的陈传老祖也是个内家高手,不过还是传说多些。可是自明代之后就把这个道发扬光大了,杰出人物很多比如清朝的太极宗师杨露禅,号称大白天下无敌手,外号杨无敌.还有形意拳高手,形意拳脱胎专于五禽戏,传说是华佗创的,当然只是传说,不会是他的,是道家的养生的法门,所以说你问属的这个时期应该是明清时期啦。

8、道教的养生方式有哪几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9、介绍几种道家简单的养身方法?

在现代忙碌的社会里,坚持一个好的性格,不要轻易动怒,多喝水,少看电视,少使用手机等
可以去道观节食,听念经。

与道家养生有哪几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