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国传统养生学精粹

中国传统养生学精粹

发布时间:2021-04-29 18:57:36

1、谈谈中国传统养生学理论基础和原则是什么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它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医、武的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中国传统养生,其来源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旨在表述养生对人类生命全方位的影响。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也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养生要养好,一鳞半爪地学习一些养生方法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养生理论,理解其思想真谛。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在基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包括气一元论、太极阴阳五行学说 、形神合一、性命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都对养生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气一元论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元。为天地间的起始物质;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世间万事万物均在于一气之变化,物的产生是气之聚,物的灭亡则是气之散,全字宙只是一气而已。《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元,形态万千的物类,均为太虚元气一气所化,故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气也是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称“原气”、“元气”、“真气”。气遍布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所不到。人体与自然界皆本源于“气”, “人与天地同纪”、人与天地相应。《内经》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所致”。
疾病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调整失调之气机、气化,使之复归平衡。养生的目的,也在于保养精气,使体内之气平衡协调,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二、太极阴阳五行说
太极。源于《周易》。太极是指宇宙的本始,指原始混浑之气。《易•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宇宙变化的过程。太极是宇宙变化的开始。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分为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由阴阳而生春夏秋冬四时,产生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进一步则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阴阳。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如下:阴阳的互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的消长(运动斗争,经常会发生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偏盛偏衰的不平衡状态);阴阳的转化(通过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如:水——云——雨;人体功能与物质(气与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事物异常发展到极点,必然向着对立面转化)。
养生锻炼的目标在于协调阴阳,使躯体内环境趋于平衡,并顺应外部阴阳环境的变化,保持人与天地之间的平衡。《内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我们平时的养生锻炼中,应把握以下阴阳原则:
选择锻炼功法应顺应季节阴阳;
锻练时应顺应时辰阴阳;
选择锻炼项目应区别体质阴阳;
辨别病情阴阳去养生;
练呼吸调和明阳;
用意念平衡阴阳;
不同的锻炼姿势可以协调阴阳。
又有古人语:寄语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2、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它以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汇集道、儒、佛、医、武的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健身延年的实用价值,而且映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中国传统养生,其来源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旨在表述养生对人类生命全方位的影响。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也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养生要养好,一鳞半爪地学习一些养生方法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养生理论,理解其思想真谛。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在基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包括气一元论、太极阴阳五行学说 、形神合一、性命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都对养生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气一元论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元。为天地间的起始物质;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世间万事万物均在于一气之变化,物的产生是气之聚,物的灭亡则是气之散,全字宙只是一气而已。《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元,形态万千的物类,均为太虚元气一气所化,故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气也是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称“原气”、“元气”、“真气”。气遍布全身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所不到。人体与自然界皆本源于“气”, “人与天地同纪”、人与天地相应。《内经》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所致”。
疾病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调整失调之气机、气化,使之复归平衡。养生的目的,也在于保养精气,使体内之气平衡协调,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二、太极阴阳五行说
太极。源于《周易》。太极是指宇宙的本始,指原始混浑之气。《易•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宇宙变化的过程。太极是宇宙变化的开始。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分为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由阴阳而生春夏秋冬四时,产生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进一步则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阴阳。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如下:阴阳的互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的消长(运动斗争,经常会发生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偏盛偏衰的不平衡状态);阴阳的转化(通过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如:水——云——雨;人体功能与物质(气与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事物异常发展到极点,必然向着对立面转化)。
养生锻炼的目标在于协调阴阳,使躯体内环境趋于平衡,并顺应外部阴阳环境的变化,保持人与天地之间的平衡。《内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我们平时的养生锻炼中,应把握以下阴阳原则:
选择锻炼功法应顺应季节阴阳;
锻练时应顺应时辰阴阳;
选择锻炼项目应区别体质阴阳;
辨别病情阴阳去养生;
练呼吸调和明阳;
用意念平衡阴阳;
不同的锻炼姿势可以协调阴阳。
又有古人语:寄语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三、 形神合一论
所谓形,是指形质、形体、身形而言。包括了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 ,属自然范畴的物质实体。所谓神,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的“神”,指意识思维。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一方面,形的存灭决定了神的存灭,神只能依形而存,决不能离形而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一方面,神的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形体的盛衰存亡,“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运用形、神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述生命活动本质的理论,即为“形神合一论”。
在形与神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神占有主导的地位。养神为首务。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为全身脏腑经脉气血津液之主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又作用于形而成为“形之主”、“身之制”,主宰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
无论老子或是庄子,都十分强调“神”的内在主宰作用。庄子主张:“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要形与神俱存,就应“修形”与“保神”并进。臻至“形神合一”的境界,才能收到预期的实效;否则,两者缺一,不管缺的是哪一者,都将是蹩脚的养生,绝对收不到实效。
四、性命学说
性,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基础或本原;命,指人体机能活动的基础或本原。性与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命,故“性命”又可理解为生命。研究性、命及性命相互关系的学说,称为“性命学说”。
有的养生家就按性命学说将气功分为性功、命功及性命双修。性功注重精神的炼养,命功注重气的炼养,性命双修则神气并重,身心兼练。
性与修性。性,有元性、质性之别。元性是先天固有的“天赋之性”,又称“元神’;质性是后天获得的“气质之性”,又称“识神”。性命学说中的“性”主要指“天赋之性”,因为“天赋之性”是“天质之性”的根本。古人认为,后天的气质之性消耗元气,成年人因“元性微,质性彰”,故日趋衰老。 性命锻炼的原则就是恢复元性的主导地位,使“本元之性胜气质之性”,恢复元神,是使人体精气神充盈的先决条件。
修性以炼神为主,重在精神、意识的锻炼。古人认为,修性的关键在于心静,心静则“神全”,神全而后“性现”。
命与修命。命,是“气”的本原。人体功能活动是“气”的运动状态,而“命”则是“气”的本原,指肾中元精所化之元气。命常潜于脐,古人认为,胎儿在母腹中时,靠脐带与母体相连,随母体呼吸以为呼吸,因此脐部即为命之根蒂。下丹田在脐中,是元气潜藏之所。
修命以炼精炼气为主,重在身体素质的锻炼。
性命双修。性与命不能截然分开,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佛家坐禅讲究修性,修心养性;道家功法中有单以修命为主者,强调炼升肾中元气。宋元以后的内丹术则开始主张性命双修,成为我国传统静功的主流。性命双修思想建筑于形神统一、身心一体的生命观上,认为无形则神无以化,无神则形无以生。
五、 天人相应论
天人相应是指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规律。
运用“天人相应”的观点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指导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即为天人相应论。
《内经》认为,自然界是产生生命的源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体的气血运行与气候的寒热温凉变化相关:天热则气血畅通易行,天寒则气血凝滞沉涩。
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同步关系。《灵枢》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人体的与自然万物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综上所述,无论根据气一元论、太极阴阳五行学说 、形神合一、性命学说、天人相应论中的任一理论来养生,都要明白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要靠阴阳五行的作用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平衡,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灵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力求“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为了资助阳气的发生,早晨应多开展室外活动,吐故纳新,流通气血,旺盛生机;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于是要相应减少活动,避免风寒和雾露之气的侵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吕氏春秋•尽数》篇中有:“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
《黄帝内经》倡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的养生原则。
其实传统养生即是追求人的形与神的健康、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和谐的整体和谐状态。

3、中国养生传统大全txt全集下载

中国养生传统大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zd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无外乎两个方法:一是期待生命的延续,祈求长寿;二是希望免于疫病的侵蚀,拥有健康。那么,人们究竟如何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呢?
在中华五千年的方明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经过自己的实践给医学养生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成为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本书作者基于研究、整理、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需要,编著了《中内国养生传统大全》一书,为你探秘中华传统医学精粹,揭开祛病养生长寿之道。本书不仅包含了中华传统医典中的养生祛病法,而且汇集了目前国内外养生保健和医学研究的新进展。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故纸堆的资料罗列”,而是立足创新,构建了自身独容特的价值体系,鲜明地提出了养生保健的新理论、新方法,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等独特的中医养生理论,生动鲜活地再次……

4、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平衡阴阳,五行生克,导引吐纳等

5、中国传统养生学

早睡早起,粗荼淡饭,适度运动,心如止水,坐怀不乱,淡泊名利,远离尘嚣,以荼代酒,以步代车,不焦不燥,不悲不铿,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大概就这么多,以后想起来再告诉你

6、谈谈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顺天,参见《黄帝内经》
人生乎天地,便应顺于四时,依照天地的变化规律来持行生活的条理,就可以将生命寄托于天地,从而获得长寿。其实人本身的寿命很长,之所以现在这么短暂,就是因为copy人们平时的生活没有按照天时。因为人生于天地,自然与天地有着联系,一旦违背天时,就相当于违背自身的正常运转,自然生病,不得长久。
而天地的运行有其天时,古人以阴阳五行将之概括出来,所以按照一定的阴阳五行的规律生活,就可以顺应天地,得享天年。

与中国传统养生学精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