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
中医对体质的辩证主要有:阴阳平衡、气虚、血虚、阳虚、阴虚、阴阳两虚;
阴阳平衡是最健康的,但是人们通常都达不到,总在不平衡中不断调节;
其它的体质症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全的,主要的表现有:
气虚则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血虚则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特别是背部和腹部),四肢不温(或者上热下寒),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阴虚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3.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所以知道有虚症后最好到中医院辩证施治,不可自己盲目进补,一面起到反作用。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2、中医辨证调理体质
医书里说过天体是个大的宇宙,人是个小的宇宙。
要说明人体是个小的宇宙这个问题,仍要借用八卦图和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来说明之,简述如下:
人面朝南背朝北站立,将两手伸开,用线可以连成一个圆圈的图形,很像一个八卦图的圆形,也像一个天体的圆形。
人体阴阳的分布:
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心为阴中之阳(位居最高,属火),肝为阴中之阳(体阴而用阳,气机上升),脾为阴中之阳(脾主升华水谷之清气)、肾为阴中之阴(位居最下方属水,为冬季主蛰藏)。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为阳。
体位: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气为阳,血为阴,津液为阴,头为阳,足为阴,腹为阴,背为阳(女性腹为阳背为阴)。
五行蔬菜汤从五色属五行如五脏,通过对五脏的调理来使之。
3、中医体质养生方法有哪些?
<
4、八大体质对应的养生方法:中医体质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八大体质对应的养生方法
作者:傅杰英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想要的,已经给你传邮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