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夏养阳”到底该如何养?
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说:那更容易了。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南方农人夏天有双抢,割完早稻有得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抢割抢插,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累,其实也是在养生。双抢后,秋风渐至,人们身清气爽,因为他们通身的邪毒湿气都排尽了。如果我们夏天一天到晚都贪凉,天天吹空调,毛孔闭塞,很少出汗,那就无异于闭门留寇了。《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来后,发现眼睛红了,这就是补心补过了的缘故。这么老长的一天,我们用来干吗呢?用来充分把自己的内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成气候。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禄,可以去追求异性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劲折腾吧!总之,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这就是春夏养阳。到了秋天,你事业上会有累累硕果,身体上也会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时候,就得收敛起来,安心养阴了。
2、《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秋燥来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目前正处于秋季,这时候的空气是十分干燥的,很容易导致人体被燥邪所侵蚀。我想大家都听过《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第一次听这句话很多人都不是明白。那么秋天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
首先我们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行一个讲解。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对其进行总结。有时候秋燥来袭,无论男女都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养生,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达到减少疾病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对肺部进行保养,因为在秋季的时候,如果燥邪侵入了身体内部,很容易引发肺部疾病。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百合、雪梨等滋润肺部的食物,还可以常喝雪梨汤、藕玉骨头汤等具有清热润肺的东西。在平日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肺部,这样能够让我们正常发挥自身的水平。
接着我们要学会如何降火,因为在秋季的时候,人体是很容易上火的。如果人体一旦上火,就很容易出现便秘、长痘痘等问题。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应该早一点休息,让身体达到一个较好的睡眠状态。
很多人到了秋季很容易陷入一些悲伤的心情中,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好的心情对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上说法,仅是个人观点。
3、养生篇: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该句意思为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秋冬收藏之阴气。
自然界的阳气和阴气分别是指春夏的生长之气和秋冬的收藏之气,具体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因此冬季养阴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气内藏、避寒就温,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之气,总之:四时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该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3)春夏养阳百年养生网扩展资料:
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链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网络
4、春夏如何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极,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重养阳由于春季生发之气属少阳,夏季长养之气属太阳,所以生、长之气均属阳;秋季收敛之气属少阴,冬季闭藏之气属太阴,所以收、藏之气均属阴。因此,“春夏养阳”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在春夏季节,要保养、增长、调节人体生、长之气的能量,以与自然生、长之气相适应。“秋冬养阴”,就是要求人们在秋冬季节,要保养、增长、调节人体收、藏之气的能量,以与自然收、藏之气相适应,这样才能符合养生之道,从而沐到却病延年、延缓衰老过程的目的。事实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应自然变化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如天寒增添衣被,天热裁减衣被等所谓防寒、防暑的措施等,实际上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内容。中医常说阴阳,局外人雾里看花大致已经习惯,但了解一些它的基本轮廓,也有必要。打个比喻:一支蜡烛点燃着,烛膏和灯芯属阴,烛光和热能为阳;一辆急驶中的汽车,车械和汽油为阴,展示的车速和力量则属阳。人体也一样,躯体、脏器、体液为阴,生命的活力、脏器的功能则为阳。它是物质和功能间的关系,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明代张景岳说得最贴切透彻:“道产阴阳,原同一气”,这是合二为一;“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这是分则为二。说明了它可分而不可离的道理。盛夏时节,自然界生机勃发、万物生长,古人认为是阳气充旺的缘故,人类养生也应顺时维护保养本能上已经萌动着的阳气,从而来增强体质,或修复自身。《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时绿荫蓊勃,庄稼成熟,人体也一样,全身细胞随着大自然阳气的鼓荡而生长旺盛,连头发也不易脱落,想必都有体会,一年四季当中,夏天洗头是掉发最少的,一发可知全身,内脏器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阳气生发对人体的影响,由此可以想见了。地球运转了亿万年,近一二十年来大自然面临着人类的最大挑战,大到核子裂变的地动山摇,小到不可胜数的车辆、机器、空调的不间断的轰鸣和排污,亘古屹立的冰川为之融化,飓风、海啸、暴雨、地震、荒漠接踵而至,长此以往,我真不敢遐想我们的后辈骨肉将如何再苟且寄生在这颗危机四伏的地球上。其实,今天活着的人都有责任,不能只顾自己,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凡事要顺从自然规律,不能用尽手段来阻遏和背逆气候的更迭,滥用空调就是显著的一例:现今不少市民,出门冷气车,工作八小时蜷缩在空调下拨弄电脑,晚上拥着鸭绒被昏睡,与春夏当令的阳气生发背道而驰,人体数千年来积渐形成的生物钟本能,被非时之寒颠倒得昏头转向,面目全非,抗病能力随之下降,于是感冒发热、肺部感染、腰颈椎病、心脑血管病变与日俱增,以前隆冬的疾病都提前来到了夏天,可以预言,受寒将成为伏暑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这是夏不养阳的恶果所遗。唐代学者王冰注疏《内经》说:“养生者必敬顺天时”,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规律,“春夏养阳”除了生活起居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突出一点就是避免过度的寒冷刺激,它有利于阳气的生发,有利于正气的内存,王冰说要“敬顺天时”,我说还该加点敬畏心态,大自然不可侮,当火烛小心。 接受冬病夏治治疗的患者,在三伏天30天内要在饮食等生活上有所注意:(1)要远离空调,因皮肤会遇冷而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而影响治疗效果。(3)睡眠充足,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反应。(4)适度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鼓舞阳气的发生,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5)注意饮食营养,可选服些健脾养肺、补益肺肾的药膳,避免烟酒、辛辣、海腥发物。春夏季节由于人的阳气发散于外,内脏的阳气相对空虚,适当用些补阳之品。对人体颇有裨益,譬如春季有些阳气不足的人们容易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困倦乏力,嗜睡等症。另外阳气不足还可导致卫外防御力下降,易患摩冒,到了夏季还容易出现肠胃系统的疾病。所以‘内经·素问》中指出的春夏养阳是非常有科学性的。秋冬季节阳气又逐渐潜藏于体内,阳热之气复又回到体内,阳热之气熏妁阴液,造成体内阴液相对不足。此时苦不注重阴血的培育,就会造成明阳平衡失调。出现病症。所以素体阴虚的人到秋冬季节易患秋燥,寒包火邪所引起,但根本原因还是机体阴虚而致;寒包火证则属体内阴虚阳盛。阴阳失衡,卫外功能低下,复感寒邪侵袭而致。治疗此症时,适当加用滋阴补血之品,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秋冬养阴”很有道理。 尚需说明一点,所谓冬季宜用养阴滋补,仅是对阴虚体质或久病阴虚患者而言:夏季宜用补阳药。也只是针对阳虚体质或久病阳虚者而言。对于一般体质之人,或急性病,则不应拘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应该注意“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治疗原则。 ------------------------------------------------------------------------------------------------- 《黄帝内经》有云: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很多人可能都很奇怪,秋冬已经很冷了,你还让我养阴。春夏已经很热了,你为什么还让我养阳? 在我前几篇博文中,其实已经讲到了一些春夏养阳的问题(见《为什么要“春捂”》、《春季养生重舒发》)。今天专门来着重解释下为什么春夏要养阳。 中医养生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一定遵循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样。大禹的父亲治洪水用堵,结果洪水冲破了堤坝,大禹用疏,洪水就治理好了。人也是如此,顺着自然规律,就是养生,逆反自然,就是自寻死路。近几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大家有目共睹,这些都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因为比较关注环境,所以这里多罗嗦一下,言归正传)。那么,春夏是怎么样的自然规律?春天,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生物都开始焕发光彩。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阳气开始生发,阴气开始渐收。是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夏天,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段,自然要求所有的生物是把阳气舒发出来,不能憋着,我们人同样如此。“春夏养阳”,其实主要包含两个意思 。 其一,要让阳气舒发好。也就是要配合着自然环境,让自己体内的阳气生上来。那哪些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比如,适当增加运动,出点汗。多去户外走走,多呼吸新鲜空气。衣服稍微多穿点,让身体时刻保持暖和的状态。吃点辛味食物,能促使身体内部的生发。早晨早点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属于阳气舒发的方法。而现在很多人,却总是违背自然做事。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去户外,自诩自己为宅男宅女。为了漂亮,初春就早早得穿上了夏装,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停,这些举动,都是促使阳消阴长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体质都很弱,走不动路,爬个几层楼梯就喘息不止,动不动就要生病。很多人还很奇怪,我每天生活很正常啊,大家不都这样吗,为什么身体感觉这么不好呢?是的,大家都这样,所以这样的大家体质都不好。即使现在你感觉还行,那只是你先天底子好,但是只要你继续这么折腾下去,你的身体迟早会报复你的。当然了,夏天天气太热,已经超过了我们人的常规承受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出汗,但是不能经常大汗。否则也会因为出汗太多而脱阳。而现代人,夏天总是吹着空调,吃着冷饮,又是把自己的阳气给憋回去了,这个是夏季养生的大忌,必须得改变。所以,春夏养阳,首先,要让阳气能舒发,这是养阳的第一个意思。 其二,要保护阳气。有人要问,这么热了,还保护什么?这个保护,是我们人自身造成的。因为天热了,人就喜欢贪凉。春天的表现是脱得太快,其实“春捂”就是告诉你春天要稍微多穿点,捂点汗出来才能养阳。而夏天,就是前面所讲的,吹着冷气,吃着冷饮。好了,外面确实很热,但是因为人自己作孽,把身体里面搞得很寒。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阳气,这个时候就要养阳了。那么怎么做呢?春天就是穿多点,多做户外运动。夏天,就是不能老吹空调,冷饮要少吃,每天要让自己出点汗。有句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因为姜就是驱寒的,能驱走我们体内的寒,达到保护阳气的目的。所以,夏天的时候,适当吃些热性的食物还是需要的。有很多地区流行夏天吃羊肉,因为羊肉也是养阳的,就符合“春夏养阳”的道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说:哦,我知道怎么做了。然后春天的时候拼命穿,裹得透不过气来。夏天就姜啊、羊肉吃个不停。如果这样做,你就完了。什么事都讲究适可而止,我们养阳,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与自然界平衡。你捂的太多,热性食物吃得太多,超出了与自然的平衡,照样要生病。要掌握这个平衡,做得很完美,那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我们一般人如何控制这个度呢?简单得说,春天日常穿着以微汗为宜,当然运动时多出点汗不要紧。夏天冷气不要直接对着人吹,在空调房里也是微汗为宜。吃冷饮时放慢速度,一次不要吃太多。每隔两个礼拜或一个月,专门吃点热性食物。这样,基本能达到要求了。 所以,“春夏养阳”,一要配合阳气舒发,二要保护阳气,这样,才是正确的养阳法。
5、春夏如何养阳?
博客上很多朋友都说:春天来了,该谈谈春天如何养生。其实我已经谈过了,记得前面写了一篇《春天里,让我们去看桃花》,那就是春季养生啊。其实,养生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春天出去踏踏青,感受春天蓬勃的生发之气,对健康就已经有不可思议的作用了。不知道朋友们这个春天有多少时间是用来亲近大自然呢?当然,既然养生无处不在,我那篇文章肯定没有说全面。这里不妨补充一点。时间不等人,转眼五月到了,今天是立夏,好在不是太热,空气中飘着槐花香,仍有春意阑珊的感觉。此时谈养生,就春天和夏天兼顾吧。春夏如何养生呢?大家都知道:春夏养阳。 前段时间,受香港某财团董事会的邀请,我去给他们的高管做了一个系列的健康讲座。有人问:“春夏养阳如何养呢?秋冬养阴乃注意营养,多食滋补,春夏养阳当吃些什么呢?” 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马上有人问了:“我只需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我们目前最大的误区。”不愧是顶级的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不管问什么问题,都能问到点子上! 我说:“那更容易了。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南方农人夏天有“双抢”,割完早稻有得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抢割抢插,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累,其实也是在养生。双抢后,秋风渐至,人们身清气爽,因为他们通身的邪毒湿气都排尽了。如果我们夏天一天到晚都贪凉,天天吹空调,毛孔闭塞,很少出汗,那就无异于闭门留寇了。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来后,发现眼睛红了,这就是补心补过了的缘故。这么老长的一天,我们用来干吗呢?用来充分把自己的内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成气候。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禄,可以去追求异性……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劲折腾吧! 总之,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这就是春夏养阳。到了秋天,你事业上会有累累硕果,身体上也会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时候,就得收敛起来,安心养阴了。 文章 来源于: http://www.cncxuanxuan.cn/index.php 文章 来源于: http://www.piccococ.cn/index.php 文章 来源于: http://www.novelhongxiu.cn/index.php
6、请老中医回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字错了,是颐养的颐字。
颐者,养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唐· 韩愈《闵己赋》
春夏阳气生发,所以容易养阳,这个理论只能说是适合大部分情况,不是对的。你养阳肯定要祛湿,但夏季正是湿气重的时候,但你一旦吃了祛湿的食物例如辣椒等等,就会上火。主要还是在于一个调和。
秋冬阴气生发,身体的阴常常跟不上时令所以时宜养阴。秋季适合养阳,第一,不会在进补的时候出现湿气内蕴的情况,第二,也不容易火气上升出现上火的现象。
秋冬不适合养阴,你想想你秋冬凉心的食物,药材一吃多造成的结果只是肢冷,怕冷。
7、如何解释 春夏养阳,秋冬补阴
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们可能注意过,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腻,这就是体内存积的湿浊邪气。南方农人夏天有“双抢”,割完早稻有得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抢割抢插,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累,其实也是在养生。双抢后,秋风渐至,人们身清气爽,因为他们通身的邪毒湿气都排尽了。如果我们夏天一天到晚都贪凉,天天吹空调,毛孔闭塞,很少出汗,那就无异于闭门留寇了。《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别午睡,因为夏季属火,心旺于夏季,午睡又是补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来后,发现眼睛红了,这就是补心补过了的缘故。这么老长的一天,我们用来干吗呢?用来充分把自己的内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成气候。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禄,可以去追求异性……总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劲折腾吧!总之,不要贪凉,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劲折腾,这就是春夏养阳。到了秋天,你事业上会有累累硕果,身体上也会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时候,就得收敛起来,安心养阴了。(补充: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秋冬两季对应肺肾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秋冬两季是直接相关的。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补充: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浩瀚海洋的感言:
8、怎么理解中医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人们以为春之温邪、夏之暑邪易伤阴,春夏当养阴;秋之凉邪、冬之寒邪易伤阳,秋冬当养阳。为何《内经》独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人之所共知。且于春夏,人们知养阴而不知养阳;于秋冬,人们知养阳而不知养阴。故春夏之际,有因求养阴却伤及阳者;秋冬之时,有因求养阳而伤及阴者。
《内经》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养生之圣人能识之,故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是谓"以从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