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洪氏养生疗法

洪氏养生疗法

发布时间:2021-03-30 05:58:28

1、艾叶温灸贴怎么样

参考资料:【草药名】: 艾叶其他名称:艾 冰台 艾蒿 医草 灸草 蕲艾 黄草 家艾 甜艾 草蓬 艾蓬 狼尾蒿子 香艾 野莲头 阿及艾 陈艾 灰草
【英 文 名】Argy Wormwood Leaf
【拉 丁 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内容介绍】:
艾叶 (《本草经集注》)
[编辑本段]
【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1]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编辑本段]
【采集】
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编辑本段]
【药材】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 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编辑本段]
【炮制】
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
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
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
(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①《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
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
②《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
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
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
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编辑本段]
【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热。
③《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
[编辑本段]
【归经】
入脾、肝、肾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编辑本段]
【功用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
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编辑本段]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编辑本段]
【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编辑本段]
【选方】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
(《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
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
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编辑本段]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肝炎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
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
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92%。
②治疗肺结核喘息症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
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
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
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
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
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
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
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
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
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
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④治疗急性菌痢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
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⑤治疗间日疟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
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⑥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
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
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
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
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
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⑦治疗妇女白带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⑧治疗寻常疣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

2、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

公元前2500年
-2500.00.00?中国已有酿酒活动,并出现大量的陶制专用酒器,古字中的医字从酉字,酒与医相联系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关于王制叙述中提到"病小臣",视为医疗行政之始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并有除虫、沐浴等记载
-2000.00.00?中国的仓颉整理象形文字,以鸟、兽、虫、鱼为偏旁规范生物名称,初具生物分类思想
-1500.00.00?中国的《尚书•说命》对服药后的反应与疾病关系进行了论述
-1500.00.00?中国的商都设有下水道,已知住宅、身体、饮食清洁,并出现专门的卫生和医疗用具
-1000.00.00?中国《周礼》《礼记》对四季气候变异引起的多发病与疫病流行已有一定认识
-1000.00.00?中国出现"凌人",专管藏冰,用冰防腐
-1000.00.00?中国的《周礼》划分医学为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为医学分科之始
-1000.00.00?中国设立医官掌管医药卫生,年终统计医师治愈或死亡人数并予奖罚,为医疗考绩之始
-1000.00.00?中国文献记载的生物名称已有1000多种,并分为草、木、虫、鱼、鸟、兽六类
-700.00.00?中国的管仲提出生命起源的气化论,认为生命是由气本身的自然变化而产生的.
-580.00.00?中国的医缓提出治疗疾病的"攻、达" 两种方法, 并认为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为不治
-556.00.00)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狂犬之为害
-541.00.00)中国的医和倡阴、 阳、风、 雨、晦、明 "六淫致病学说",为最初的病因理论
-500.00.00?中国描写人体解剖与生理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问世
-500.00.00?中国的《尔雅》出现类和属的概念,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
-400.00.00?中国的扁鹊诊病时,已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已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十一脉灸经》记载详细的经脉学说,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详实叙述各病症状,其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丰富多样
-400.00.00?中国简帛医书《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300.00.00?中国的《内经》论述了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以及疾病认识、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
-300.00.00?中国的《山海经》记载有关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300.00.00?中国的魏襄王使用玉唾壶,说明此时讲究个人卫生,已用唾壶收拾痰涎
-220.00.00)中国的政府专设有“疠人坊”,收容流落到社会上的麻风病人
-220.00.00)中国湖北的秦简较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法医学的内容,包括活体及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
-220.00.00)中国咸阳的阿房宫安装了五角形直径60厘米的下水道管,并配有浴池、冰库等设施
-213.00.00)中国的秦始皇下令焚诗书百家,惟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书之列,得以幸免
-206.00.00)中国的湖南湖北的汉墓葬式说明尸体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150.00.00?中国的医师淳于意针对汉文帝诏问所述之25例病案,汇集成《诊籍》(最早的医案.00.00)
-26.00.00)中国的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 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公元1年
5.00.00)中国政府设"本草待诏" 一职, 征集国内通晓方术、本草的学者,为《本草经》创造了条件
16.00.00)中国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尸体 "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
25.00.00)中国朝廷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 293人,员官19人。另设药丞、方丞各一人
27.00.00)中国的《论衡•解除篇》中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60.00.00?中国民间倡导跑步、气功等健身运动
100.00.00?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成书
125.00.00?中国郑玄释“五毒攻之”为用瓦罐将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烧之",即以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62.00.00)中国陇右军中大疫, 死者十之三四,军中设庵卢收治病人,此乃野战传染病院之始
186.00.00)中国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乃城市用洒水车以保持卫生之始
190.00.00?中国的《难经》 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治百病方》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华佗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下施行开腹术
190.00.00?中国的华佗提倡医疗体育法,创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五禽戏”
200.00.00?中国的张仲景完善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210.00.00)中国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著《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切脉诊断专书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 分为专论伤寒之 《伤寒论》与专论杂病之《金匮要略》
256.00.00)中国的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00.00.00?中国的葛洪撰《肘后方》首次描述了天花的流行,预防恙虫病及防治狂犬病发作的方法
307.00.00)中国的出现一系列脚气病诊疗技术专著
350.00.00?罗马君士坦丁帝改信基督教,迁都拜占庭,下令在东方大城市兴建医院
356.00.00)中国发现多处流行疾疫,故实行人群隔离措施,如染疫朝臣百日不得进宫等
392.00.00)中国有例唇裂修补手术取得成功
420.00.00)中国的胡洽编著了《百病方》,其中载有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
479.00.00)中国的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491.00.00)中国的南方发大水,有人立廨收养贫病人,此为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499.00.00)中国的《刘涓子鬼遗方》论述了金创、痈疽、疮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00.00.00)中国的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500.00.00)中国葛洪的《肘后方》传入日本
514.00.00)中国的针灸传至朝鲜
518.00.00)西亚各国开始与中国通商, 所产多种药材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香等传入中国
533.00.00?中国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的特性等
550.00.00)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00.00)中国的梁元帝萧绎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00.00)中国的知聪携《明堂图》等 160余卷医书至日本
570.00.00)中国已经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的填充剂
608.00.00)日本派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人来中国学医
610.00.00)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为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
610.00.00)中国的《诸病源候论》中载有肠吻合术、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方法
624.00.00)中国在首都举办太医署,设两级四科,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医科大学,师生340多人
629.00.00)中国颁令各州、府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00.00)中国的汉人大天、藏人达马郭夏把大批中医药书籍译成藏文,开始了藏汉医学交流
645.00.00)中国的玄奘由天竺等地收集大批医药文献回长安。对中印医药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652.00.00)中国孙思邈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成书,首次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659.00.00)中国的苏敬等人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所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
682.00.00)中国孙思邈所撰的《千金翼方》公布于世
693.00.00)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置针博士,教授中国医学
700.00.00)中国的比吉•赞巴希拉汉翻译《医学宝鉴》、《尸体图鉴》、《甘露宝鉴》等西方名著
700.00.00)中国的汉人摩诃衍和藏人毗卢遮那共同编译成《月王药诊》,为最早的一部藏医文献
700.00.00)日本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
713.00.00)中国孟诜所撰《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
739.00.00)中国的陈藏器撰成《本草拾遗》,创 "十剂"(方剂)分类法,并载"罂粟"入药
750.00.00)中国各地的医家已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752.00.00)中国的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医学之大成,记有金针拨内障法及白帛浸尿法等技术
754.00.00)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与医药知识
762.00.00)中国的王冰重新编释《内经•素问》
800.00.00?中国藏人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等所撰的《据悉》(四部医典)成书
800.00.00?中国回鹘(维吾尔族)医学文献在此时大量涌现
820.00.00)中国唐代诗话中,载有眼科医生能为患者装假眼, 以珠代之
841.00.00)中国道人蔺某撰《理伤续断方》,其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都有很科学
847.00.00)昝殷著《经效产宝》,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919.00.00)中国籍的波斯人李珣著《海药本草》
936.00.00)中国的和凝父子撰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00.00)中国此时已经能够以刀针割治瘿瘤(甲状腺肿)
947.00.00)中国的契丹主患热病,以冰罨贴胸腹四肢,为中国冰罨疗法之始
951.00.00)中国此时的临床使用已经出现鼻饲给药法
950.00.00?中国的北方已将过去用杨枝作刷清洁牙齿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出现植毛牙刷
973.00.00)中国的刘翰、马志等人修改国家药典《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974.00.00)中国的李昉等重新校勘《开宝新详定本草》,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00.00)中国政府设立翰林医官院,组织编撰《太平圣惠方》等
992.00.00)中国的王怀隐等编成《太平圣惠方》,颁诸州,设医博士掌之
998.00.00)中国的四川一些医生开始为群众施行种痘术
1000.00.00?阿拉伯的阿维森纳吸收希腊和东方医学传统,建立阿拉伯医学体系(《医典》)
1026.00.00)中国的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等身针灸铜人两具作为针灸教学模型
1045.00.00)中国的《续资治通鉴》载此时依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出《五脏图》
1057.00.00)宋代创设"校正医书局",校正了《神农本草经》等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并刻版印行
1060.00.00)宋代官办医学校“太医局”,学生300人分习产、眼、疮肿、口齿及疮肿等九科
1061.00.00)中国的苏颂主编成《本草图经》,系第一部由政府编绘成的刻版药物图谱
1068.00.00)中国的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今朝鲜)治病
1075.00.00)中国的《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 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00.00)中国的官方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学生分习各科
1076.00.00)中国在太医局设官营药铺卖药所,即熟药所,实行国家专卖,此后推行全国
1082.00.00)中国的慎微编撰《证类本草》
1086.00.00)中国开始注意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采石人为石末伤肺等职业
1106.00.00)中国的杨介与画工解剖死刑后的人体,校以古书,编成人体解剖图谱《存真图》
1114.00.00)中国将合药所改为医药和剂局,卖药所改为医药惠民局,实行药政管理
1117.10.01)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警示民众提前预防疾病
1130.00.00?中国首都已经建立每年春季沿门清理地沟,每日扫除垃圾及清除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
1130.00.00)中国窦材的《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44.00.00)中国的成无己撰《注解伤寒论》
1149.00.00)中国陈旉编撰的《农书》中有关于垃圾粪便合理处理和利用的记述
1170.00.00)中国的洪遵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术
1200.00.00)中国的张杲已能鉴别天花和水痘
1220.00.00?中国的《圣济总录》成书,颁行全国
1232.00.00)中国的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00.00)中国的陈自明撰著《妇人良方大全》,为中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1247.00.00)中国的宋慈撰成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1268.00.00)中国政府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由儒吏执掌卫生法规
1285.00.00)中国形成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的制度
1292.00.00)中国元朝政府在首都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
1300.00.00)中国的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7.00.00)中国邹鈜续增陈直的老年病专著《养老奉亲书》,更题为《寿亲养老新书》
1316.00.00)中国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方能获准行医
1330.00.00)中国蒙古族的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为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1331.00.00)中国的李仲南撰《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37.00.00)中国的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14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沙图穆苏(一说回族)撰成《瑞竹堂经验方》
1403.00.00)中国的明朝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有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513.00.00)中国的李濂撰著了《医史》
1550.00.00)中国的沈之问撰著了《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麻风病专著
1554.00.00)中国的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67.00.00)中国《痘科金镜赋集解》载,安徽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后逐渐传至全国
1567.00.00?中国安徽太平县的医生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1568.00.00)中国的徐春甫等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00.00?中国的王向撰著《眼科龙术医书
1578.00.00)中国的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于金陵首次印行,世称金陵刻本,该书明确提出部、类、种三级生物分类程序
16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占布拉著《医法海鉴》,记述蒙古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
1601.00.00)中国的杨继洲撰《针灸大成》
1602.00.00)中国的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1617.00.00)中国的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述设计精巧的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17.00.00)中国、朝鲜联合举行医学疑难问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名为《医学疑问》
1620.00.00)中国的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5.00.00?中国的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等国。被视为治花柳病良药
1632.00.00)中国的陈司成撰《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梅毒病证治专著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著《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撰写流行病学专著《温疫论》
1650.00.00?中国藏族的德西•桑吉嘉措著《藏医史》
1675.00.00)中国的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00.00)中国政府诏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之流行
1683.00.00)荷兰东印度公司的W.T.瑞尼把中国的针灸术介绍到欧洲
1688.00.00?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已经开始向欧洲传播
1704.00.00)根据《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内容绘制的藏医学系列挂图共79幅全部完成
1717.00.00)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随后又由英国公使夫人M.W.蒙塔古传入英国
1721.00.00)波尔斯东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1723.00.00)中国蒋廷锡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内有《医术典》(医部全录) 520卷
1742.00.00?中国的俞茂鲲在《医宗金鉴》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接种方法
1742.00.00)中国的吴谦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
1742.00.00)中国的叶天士著《温热论》,门人集其医案撰为《临证指南医案》
1757.00.00)中国的张宗良著《喉科指掌》
1759.00.00)中国的赵学敏撰《串雅外编》、《串雅内编》
1772.00.00)中国政府编辑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录医书97部,存书目94部,附录 6部
1787.00.00)中国藏族的蒂玛•丹增彭措撰《晶珠本草》
1792.00.00)中国的唐大烈主编《吴医汇讲》,为中国最早的医学期刊
1798.00.00)中国的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门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洛•索勒日哈木著《脉诀概要》《巴莎木制药法》和《药物识别》等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堪布-伊舍巴拉吉尔撰《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等
1820.00.00)真性霍乱(俗称吊脚痧)传入中国
1822.00.00)《太医院志》载, 清政府下令在太医院内废止针灸科
1828.00.00)中国的汪期莲辑《瘟疫汇编》,记载苍蝇为瘟疫(霍乱)传染之媒介
1830.00.00)中国的王清任撰成 《医林改错》,纠正前人在人体解剖中的某些谬误
1830.00.00?中国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纠正许多解剖学与生理学的错误认识
1838.00.00)中国的郑宏纲著《重楼玉钥》
1848.00.00?中国的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1864.00.00)中国的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1872.00.00)中国新疆的拜德热丁•苏皮阿匐撰著《验方锁要》
1875.00.00?中国的蒙人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
1884.00.00)中国的唐容川先后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西汇通" 之名目此始
1898.00.00?中国的严复译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
1900.00.00?中国的库西卡编著《蒙医验方集》,初并附有蒙、藏、汉、满四种文字的蒙药名录

3、历史上有哪些医学上的大成就者,我知道的只有几个,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孔思邈。请问还有哪些

公元前2500年
-2500.00.00?中国已有酿酒活动,并出现大量的陶制专用酒器,古字中的医字从酉字,酒与医相联系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关于王制叙述中提到"病小臣",视为医疗行政之始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并有除虫、沐浴等记载
-2000.00.00?中国的仓颉整理象形文字,以鸟、兽、虫、鱼为偏旁规范生物名称,初具生物分类思想
-1500.00.00?中国的《尚书•说命》对服药后的反应与疾病关系进行了论述
-1500.00.00?中国的商都设有下水道,已知住宅、身体、饮食清洁,并出现专门的卫生和医疗用具
-1000.00.00?中国《周礼》《礼记》对四季气候变异引起的多发病与疫病流行已有一定认识
-1000.00.00?中国出现"凌人",专管藏冰,用冰防腐
-1000.00.00?中国的《周礼》划分医学为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为医学分科之始
-1000.00.00?中国设立医官掌管医药卫生,年终统计医师治愈或死亡人数并予奖罚,为医疗考绩之始
-1000.00.00?中国文献记载的生物名称已有1000多种,并分为草、木、虫、鱼、鸟、兽六类
-700.00.00?中国的管仲提出生命起源的气化论,认为生命是由气本身的自然变化而产生的.
-580.00.00?中国的医缓提出治疗疾病的"攻、达" 两种方法, 并认为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为不治
-556.00.00)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狂犬之为害
-541.00.00)中国的医和倡阴、 阳、风、 雨、晦、明 "六淫致病学说",为最初的病因理论
-500.00.00?中国描写人体解剖与生理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问世
-500.00.00?中国的《尔雅》出现类和属的概念,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
-400.00.00?中国的扁鹊诊病时,已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已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十一脉灸经》记载详细的经脉学说,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详实叙述各病症状,其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丰富多样
-400.00.00?中国简帛医书《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300.00.00?中国的《内经》论述了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以及疾病认识、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
-300.00.00?中国的《山海经》记载有关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300.00.00?中国的魏襄王使用玉唾壶,说明此时讲究个人卫生,已用唾壶收拾痰涎
-220.00.00)中国的政府专设有“疠人坊”,收容流落到社会上的麻风病人
-220.00.00)中国湖北的秦简较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法医学的内容,包括活体及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
-220.00.00)中国咸阳的阿房宫安装了五角形直径60厘米的下水道管,并配有浴池、冰库等设施
-213.00.00)中国的秦始皇下令焚诗书百家,惟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书之列,得以幸免
-206.00.00)中国的湖南湖北的汉墓葬式说明尸体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150.00.00?中国的医师淳于意针对汉文帝诏问所述之25例病案,汇集成《诊籍》(最早的医案.00.00)
-26.00.00)中国的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 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公元1年
5.00.00)中国政府设"本草待诏" 一职, 征集国内通晓方术、本草的学者,为《本草经》创造了条件
16.00.00)中国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尸体 "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
25.00.00)中国朝廷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 293人,员官19人。另设药丞、方丞各一人
27.00.00)中国的《论衡•解除篇》中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60.00.00?中国民间倡导跑步、气功等健身运动
100.00.00?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成书
125.00.00?中国郑玄释“五毒攻之”为用瓦罐将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烧之",即以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62.00.00)中国陇右军中大疫, 死者十之三四,军中设庵卢收治病人,此乃野战传染病院之始
186.00.00)中国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乃城市用洒水车以保持卫生之始
190.00.00?中国的《难经》 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治百病方》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华佗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下施行开腹术
190.00.00?中国的华佗提倡医疗体育法,创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五禽戏”
200.00.00?中国的张仲景完善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210.00.00)中国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著《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切脉诊断专书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 分为专论伤寒之 《伤寒论》与专论杂病之《金匮要略》
256.00.00)中国的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00.00.00?中国的葛洪撰《肘后方》首次描述了天花的流行,预防恙虫病及防治狂犬病发作的方法
307.00.00)中国的出现一系列脚气病诊疗技术专著
350.00.00?罗马君士坦丁帝改信基督教,迁都拜占庭,下令在东方大城市兴建医院
356.00.00)中国发现多处流行疾疫,故实行人群隔离措施,如染疫朝臣百日不得进宫等
392.00.00)中国有例唇裂修补手术取得成功
420.00.00)中国的胡洽编著了《百病方》,其中载有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
479.00.00)中国的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491.00.00)中国的南方发大水,有人立廨收养贫病人,此为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499.00.00)中国的《刘涓子鬼遗方》论述了金创、痈疽、疮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00.00.00)中国的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500.00.00)中国葛洪的《肘后方》传入日本
514.00.00)中国的针灸传至朝鲜
518.00.00)西亚各国开始与中国通商, 所产多种药材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香等传入中国
533.00.00?中国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的特性等
550.00.00)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00.00)中国的梁元帝萧绎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00.00)中国的知聪携《明堂图》等 160余卷医书至日本
570.00.00)中国已经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的填充剂
608.00.00)日本派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人来中国学医
610.00.00)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为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
610.00.00)中国的《诸病源候论》中载有肠吻合术、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方法
624.00.00)中国在首都举办太医署,设两级四科,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医科大学,师生340多人
629.00.00)中国颁令各州、府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00.00)中国的汉人大天、藏人达马郭夏把大批中医药书籍译成藏文,开始了藏汉医学交流
645.00.00)中国的玄奘由天竺等地收集大批医药文献回长安。对中印医药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652.00.00)中国孙思邈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成书,首次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659.00.00)中国的苏敬等人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所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
682.00.00)中国孙思邈所撰的《千金翼方》公布于世
693.00.00)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置针博士,教授中国医学
700.00.00)中国的比吉•赞巴希拉汉翻译《医学宝鉴》、《尸体图鉴》、《甘露宝鉴》等西方名著
700.00.00)中国的汉人摩诃衍和藏人毗卢遮那共同编译成《月王药诊》,为最早的一部藏医文献
700.00.00)日本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
713.00.00)中国孟诜所撰《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
739.00.00)中国的陈藏器撰成《本草拾遗》,创 "十剂"(方剂)分类法,并载"罂粟"入药
750.00.00)中国各地的医家已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752.00.00)中国的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医学之大成,记有金针拨内障法及白帛浸尿法等技术
754.00.00)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与医药知识
762.00.00)中国的王冰重新编释《内经•素问》
800.00.00?中国藏人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等所撰的《据悉》(四部医典)成书
800.00.00?中国回鹘(维吾尔族)医学文献在此时大量涌现
820.00.00)中国唐代诗话中,载有眼科医生能为患者装假眼, 以珠代之
841.00.00)中国道人蔺某撰《理伤续断方》,其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都有很科学
847.00.00)昝殷著《经效产宝》,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919.00.00)中国籍的波斯人李珣著《海药本草》
936.00.00)中国的和凝父子撰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00.00)中国此时已经能够以刀针割治瘿瘤(甲状腺肿)
947.00.00)中国的契丹主患热病,以冰罨贴胸腹四肢,为中国冰罨疗法之始
951.00.00)中国此时的临床使用已经出现鼻饲给药法
950.00.00?中国的北方已将过去用杨枝作刷清洁牙齿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出现植毛牙刷
973.00.00)中国的刘翰、马志等人修改国家药典《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974.00.00)中国的李昉等重新校勘《开宝新详定本草》,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00.00)中国政府设立翰林医官院,组织编撰《太平圣惠方》等
992.00.00)中国的王怀隐等编成《太平圣惠方》,颁诸州,设医博士掌之
998.00.00)中国的四川一些医生开始为群众施行种痘术
1000.00.00?阿拉伯的阿维森纳吸收希腊和东方医学传统,建立阿拉伯医学体系(《医典》)
1026.00.00)中国的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等身针灸铜人两具作为针灸教学模型
1045.00.00)中国的《续资治通鉴》载此时依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出《五脏图》
1057.00.00)宋代创设"校正医书局",校正了《神农本草经》等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并刻版印行
1060.00.00)宋代官办医学校“太医局”,学生300人分习产、眼、疮肿、口齿及疮肿等九科
1061.00.00)中国的苏颂主编成《本草图经》,系第一部由政府编绘成的刻版药物图谱
1068.00.00)中国的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今朝鲜)治病
1075.00.00)中国的《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 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00.00)中国的官方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学生分习各科
1076.00.00)中国在太医局设官营药铺卖药所,即熟药所,实行国家专卖,此后推行全国
1082.00.00)中国的慎微编撰《证类本草》
1086.00.00)中国开始注意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采石人为石末伤肺等职业
1106.00.00)中国的杨介与画工解剖死刑后的人体,校以古书,编成人体解剖图谱《存真图》
1114.00.00)中国将合药所改为医药和剂局,卖药所改为医药惠民局,实行药政管理
1117.10.01)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警示民众提前预防疾病
1130.00.00?中国首都已经建立每年春季沿门清理地沟,每日扫除垃圾及清除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
1130.00.00)中国窦材的《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44.00.00)中国的成无己撰《注解伤寒论》
1149.00.00)中国陈旉编撰的《农书》中有关于垃圾粪便合理处理和利用的记述
1170.00.00)中国的洪遵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术
1200.00.00)中国的张杲已能鉴别天花和水痘
1220.00.00?中国的《圣济总录》成书,颁行全国
1232.00.00)中国的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00.00)中国的陈自明撰著《妇人良方大全》,为中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1247.00.00)中国的宋慈撰成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1268.00.00)中国政府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由儒吏执掌卫生法规
1285.00.00)中国形成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的制度
1292.00.00)中国元朝政府在首都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
1300.00.00)中国的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7.00.00)中国邹鈜续增陈直的老年病专著《养老奉亲书》,更题为《寿亲养老新书》
1316.00.00)中国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方能获准行医
1330.00.00)中国蒙古族的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为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1331.00.00)中国的李仲南撰《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37.00.00)中国的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14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沙图穆苏(一说回族)撰成《瑞竹堂经验方》
1403.00.00)中国的明朝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有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513.00.00)中国的李濂撰著了《医史》
1550.00.00)中国的沈之问撰著了《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麻风病专著
1554.00.00)中国的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67.00.00)中国《痘科金镜赋集解》载,安徽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后逐渐传至全国
1567.00.00?中国安徽太平县的医生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1568.00.00)中国的徐春甫等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00.00?中国的王向撰著《眼科龙术医书
1578.00.00)中国的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于金陵首次印行,世称金陵刻本,该书明确提出部、类、种三级生物分类程序
16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占布拉著《医法海鉴》,记述蒙古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
1601.00.00)中国的杨继洲撰《针灸大成》
1602.00.00)中国的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1617.00.00)中国的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述设计精巧的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17.00.00)中国、朝鲜联合举行医学疑难问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名为《医学疑问》
1620.00.00)中国的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5.00.00?中国的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等国。被视为治花柳病良药
1632.00.00)中国的陈司成撰《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梅毒病证治专著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著《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撰写流行病学专著《温疫论》
1650.00.00?中国藏族的德西•桑吉嘉措著《藏医史》
1675.00.00)中国的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00.00)中国政府诏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之流行
1683.00.00)荷兰东印度公司的W.T.瑞尼把中国的针灸术介绍到欧洲
1688.00.00?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已经开始向欧洲传播
1704.00.00)根据《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内容绘制的藏医学系列挂图共79幅全部完成
1717.00.00)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随后又由英国公使夫人M.W.蒙塔古传入英国
1721.00.00)波尔斯东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1723.00.00)中国蒋廷锡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内有《医术典》(医部全录) 520卷
1742.00.00?中国的俞茂鲲在《医宗金鉴》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接种方法
1742.00.00)中国的吴谦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
1742.00.00)中国的叶天士著《温热论》,门人集其医案撰为《临证指南医案》
1757.00.00)中国的张宗良著《喉科指掌》
1759.00.00)中国的赵学敏撰《串雅外编》、《串雅内编》
1772.00.00)中国政府编辑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录医书97部,存书目94部,附录 6部
1787.00.00)中国藏族的蒂玛•丹增彭措撰《晶珠本草》
1792.00.00)中国的唐大烈主编《吴医汇讲》,为中国最早的医学期刊
1798.00.00)中国的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门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洛•索勒日哈木著《脉诀概要》《巴莎木制药法》和《药物识别》等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堪布-伊舍巴拉吉尔撰《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等
1820.00.00)真性霍乱(俗称吊脚痧)传入中国
1822.00.00)《太医院志》载, 清政府下令在太医院内废止针灸科
1828.00.00)中国的汪期莲辑《瘟疫汇编》,记载苍蝇为瘟疫(霍乱)传染之媒介
1830.00.00)中国的王清任撰成 《医林改错》,纠正前人在人体解剖中的某些谬误
1830.00.00?中国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纠正许多解剖学与生理学的错误认识
1838.00.00)中国的郑宏纲著《重楼玉钥》
1848.00.00?中国的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1864.00.00)中国的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1872.00.00)中国新疆的拜德热丁•苏皮阿匐撰著《验方锁要》
1875.00.00?中国的蒙人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
1884.00.00)中国的唐容川先后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西汇通" 之名目此始
1898.00.00?中国的严复译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
1900.00.00?中国的库西卡编著《蒙医验方集》,初并附有蒙、藏、汉、满四种文字的蒙药名录

4、按图片得要写一篇一千字的!

供参考: 现代快报http://dz.xdkb.net/old/html/2008-09/08/content_64442119.htm
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潘朝曦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友情推荐
洪昭光是我国著名的养生专家,他的很多养生观点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本书中,潘朝曦教授全面颠覆了洪氏的养生理念。潘朝曦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牛奶并不适合中国人的胃;生命在于运动并非真理,运动不当反而摧残健康……这些大胆言论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言之有理?请读者看后自己评判。
[上期回顾]
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儿童比以往明显增多。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其中饮用过多牛奶是罪魁祸首。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普遍偏胖。不少学者指出肥胖主要是与孩子养殖类动物肉类或洋快餐吃得多有关。其实这只讲对了一个方面,牛奶才是变胖的主要原因。
牛奶蛋白的另一危害是引发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寿命的三大杀手之一。据《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9月第22卷第5期“牛奶蛋白与1型糖尿病”的国外研究文献综述指出:牛奶尤其是牛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因素。1型糖尿病易感者的发病与婴儿期进食牛奶有关。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BB大鼠和NOD小鼠在断奶初期给予牛奶或BSA,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出BSA及其他牛奶蛋白抗体,和BSA抗体结合的自身抗原,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分子量为69000的蛋白质。
除上述以外,有报道称多饮牛奶还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青春痘、胆石症、闭经等多种病症。另外,牛奶与人奶比还缺少保护婴儿健康的多种免疫物质,且引发感染的机会也多。全球资料表明,非母乳喂养儿腹泻患病率要比母乳喂养高25倍,死亡危险高10~15倍。
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牛奶该不该饮,说法不一。恰与此诗相似,身在其中,往往当局者迷。现在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1990年6月6日,美国著名报纸《今日美国》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题为“健康生活东方优于西方”的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合理正确的,美国人应效仿东方饮食习惯,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文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根据坎贝尔教授在中国的研究。1983~1989年,在坎贝尔教授的组织下,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的肥胖者比美国少得多,患心脏病、直肠癌和乳腺癌的比率也比美国少得多,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
2003年12月12日,距离《今日美国》的头版文章刊出13年之后,坎贝尔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38次学术研讨会上再次对东西方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做了比较。
坎贝尔教授在题为“东方营养学的未来及西方营养模式的启迪”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美国快餐所引起的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肥胖症。坎贝尔认为,中国人普遍、大量地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质摄入大为增加,也给不断发展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继而使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由此导致公共和个人医疗开支逐年递增。
坎贝尔指出,摄入少量的动物蛋白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导致迅速扩散。有些科学家不相信这一结果,做了类似的实验后发现,确实如此。“那么,我的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此类食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坎贝尔教授说。
黄建始教授认为:“肉、蛋、奶等动物源性蛋白吃得太多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肥胖等。”另一位名叫甘茜莲的挪威人也撰文指出,中国人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仿效西方。现转引如下:
老外看中国: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效仿西方
甘茜莲(挪威)文 Jackie编译
没有人能够否认,在过去15年,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过去,拥有一台冰箱或者一支自来水笔都还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们,就和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一样全副武装,从手机、私家车、大面积住宅到孩子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只要你说得出来,他们样样都有。由于过去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中国人现在想要好好享受一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想要尝试所有新的事物,哪怕这件事可能带来危险。比方说,地球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偏偏有人执迷不悟,认为那些可怕的统计数据和自己沾不上边。而当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为了减少罹患心脏病、肥胖症和中风的可能而纷纷选择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时,中国人却和美国人一样,依然顽固地热衷于买车和开车。作为一个如此聪明的民族,中国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此外,中国人还在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这几年的广告攻势之下,在中国人当中掀起的全民牛奶运动。根据公布的数据,有许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尽管如此,人们对牛奶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比起对待可口可乐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以前读过的书上说,中国人最初对外国人身上的奶味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可见牛奶本身在中国是不受待见的。但是,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广告,而美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年,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而开始戒烟,烟草商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开发亚洲市场。如今,奶制品公司的做法与烟草商们如出一辙。由于西方人不再相信牛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神话,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奶等食品当中摄取钙质和其他营养。这样一来,奶制品市场就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生产商们也陷入困境。这时,他们就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对一切西方的生活方式都趋之若鹜,牛奶也不会成为例外。
或许你会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的片面之词——毕竟,对于牛奶的好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让我告诉你吧: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人,我从小在挪威长大,我的母亲和其他许多人都坚信,牛奶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于是我每天在清晨、上午、晚饭和睡觉前都要喝牛奶。但是,我的抵抗力依然很差,每年有3个月都在请病假。后来,我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健康有了一些好转。
但情况在我几年前来到中国后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入乡随俗地开始吃中餐并停止喝牛奶,我不仅摆脱了肥胖的困扰,更变得非常健康,几乎从没有生过病。可见,牛奶并不是健康保护神,中餐对人的身体更有好处。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半人属于对牛奶过敏的体质,因此至少有一半人是天生不适于喝牛奶的。而即使对牛奶不过敏,牛奶也不见得真能促进健康,根本原因在于牛奶本来是用于喂养小牛而不是喂养人的。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区别,牛奶适合小牛而人乳才适合小孩。而人类固执地将牛奶纳入食谱,难免会带来很多问题。尽管牛奶当中富含钙质,但真实情况是,这种钙质不仅对人来说过于粗糙,而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此外,奶牛吃的草是打过杀虫剂的,喝的水是被污染过的;为了让奶牛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或者为它们治疗乳腺疾病,人们通常会给它们喂食各种催长剂和抗生素,而这些药物最终都进入牛奶并被人喝进肚里。因此,喝牛奶不但不会促进健康,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
不仅如此,牛奶和其他奶制品还可能引起心脏病、儿童期肥胖、过敏、抑郁症和胆结石。我朋友的孩子当中,有许多都有各种各样的过敏症,我认为这与他们平常喝的牛奶当中的添加剂、抗生素等各种化学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负担对孩子的身体实在是太重了,牛奶几乎成了一种健康杀手,使孩子最终被哮喘和过敏等病症困扰。

5、中医美容的发展史

<

6、艾叶是什么植物,有什么功效?

艾叶,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中药来源为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效。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12、艾叶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13、艾叶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14、艾叶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15、艾叶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艾叶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17、艾叶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7、艾叶是什么植物,有什么功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简介【草药名】: 艾叶其他名称:艾 冰台 艾蒿 医草 灸草 蕲艾 黄草 家艾 甜艾 草蓬 艾蓬 狼尾蒿子 香艾 野莲头 阿及艾 陈艾 灰草 【英文名】Argy Wormwood Leaf 【拉丁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内容介绍】: 艾叶(《本草经集注》) [编辑本段]【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1]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编辑本段]【采集】 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编辑本段]【药材】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编辑本段]【炮制】 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 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 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 (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①《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 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 ②《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 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 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 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编辑本段]【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热。 ③《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 [编辑本段]【归经】 入脾、肝、肾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 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编辑本段]【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编辑本段]【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编辑本段]【选方】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 (《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 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 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与洪氏养生疗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