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怎样养生?
地球有公转,世界就分春夏秋冬;地球有自转,所以分昼夜。人的一切生活活动都深受有四季交替变化的影响,因此四季养生应讲季节性。这就要说到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养生、睡眠也十分有用。
二十四节气具有鲜明的季节性、时令性,现如今不少中国人在用它,外国人也愈来愈多地在用它。它们与公历和农历都有较固定的时间相关性,每月总在7、8日左右,以及22、23日左右有一个节气。作为中国人更要熟悉它和运用它。早就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你或许还会背诵吧: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人们都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是,你知道四季到底是如何划分的吗?
什么是四季呢?它有有5个划分标准:
(1)按历法划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之始。但因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四季的长短(天数)便有所不同。
(2)按天文学划分:二至(夏至、冬至)及二分(春分、秋分)分别为四季之始,也有地区差别的问题。
(3)按月份划分:农历上通常认为:1、2、3月为春;4、5、6月为夏;7、8、9月为秋;10、11、12月为冬。但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别。
(4)按气象学、气候学划分:阳历3、4、5月为春;6、7、8月为夏;9、10、11月为秋;12、1、2月为冬。
由于地球的南北两半球的同一半球的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气温差异,以上4种划分法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出各地的实际气候状况。
(5)按气温划分:采用以候(5天为一候、全年分为73候)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即以各地实际气温和物候作为划分四季的依据;凡候平均温度在22℃或以上的为夏季;下降到10℃或以下的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这样的划分,都与各地的自然物候现象相吻合,对我们本书所说的养生及睡眠具有实际意义。这样不利的地方是,如此划分,各低的四季开始时间及四季时间长短就不一了。
2、叶涤生(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我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这里向年轻朋友简单谈几句痤疮的病因和预防。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而皮脂腺活动是受内分泌和精神因素影响的。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疮。为避免痛苦发生,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温水洗脸常洗澡,少吃油腻辛辣寒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发生,禁止用手挤捏,否则痤疮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疗上中医将其分为四型: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热结血瘀型。方药分别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加味逍遥散]加减,[四物汤]加减。总之,得了痤疮要及时请大夫诊治,切不可自行处理。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3、24节气养生法txt全集下载
24节气养生法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有一位老太太好哭,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面条的。这位老太太每天一看到太阳出来,就担zd心大女儿店里的雨伞没人买。
遇到下雨的天气,她想小女儿店里的面条没有太阳暴晒,面条卖不出去又怎么办呢?每天忧心忡忡的,无论晴天雨天,她都在哭,左邻右舍劝不过来,干脆就称这位老太太“哭婆”了。
这是一个讲心态的故事。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下雨天,老太太想着大女儿的雨伞会畅销,而晴天想着二女儿的面条会好卖,不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吗?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在回不开心的时候,脑子只消转一个小弯,去看积极的一面,就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生活中还真有不会转弯的人,遇到什么不顺或不开心,就一猛子扎进去,不会自我调节。慢慢地,不好的情绪在体内郁结久了,人就会变答得压抑、郁闷。
这种情绪在中医看来属于肝气郁结,人体的气机运行通畅,情绪就相对舒畅。而气是由肝来疏导的,肝就像一个英明的将军,指挥……
4、可查杨建宇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惊蛰
惊蛰闻雷万物长,调达肝气和阴阳,多练静功防冷风,温补忌怒肝脾祥,少酸多甘温不燥,多食野菜保安康。
惊蛰时“春雷响,万物长”,养生要重视调达肝气、平衡阴阳。饮食上宜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健脾,适当食温热食物以壮阳御寒,多食野菜亦有利于健康;选择慢跑、太极拳、放风筝、坐功等较柔和的运动方式;精神上注意调节情绪,切忌妄动肝火。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是惊醒、惊动之意;“蛰”是“蛰伏” 之意。内“惊蛰”的意思是说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按照容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我国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至3~6℃,江南一带气温升至8℃以上,西南、华南地区气温一般可达到10~15℃。与其他节气相比,惊蛰时的气温回升是全年最快的。
5、各个节气养生方法不同,秋分养生的方法是什么?
秋分到来,证明夜晚愈来愈长,而白天慢慢变短。秋分过后,天气也逐渐变冷,气温迅速下降,所以人们会在这个适合注意养生。因为秋分,昼夜平分,机体的功能也应该趋向平衡。那么在秋分,有什么好的养生方法?我个人觉得要解体渴,补气津;胃部保暖,防止寒凉;饮食温润,多食酸味。
秋分过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所以就会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养生要多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为了对抗秋燥,我们可以多补水,多喝粥。而且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而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秋分防凉燥,要多吃温润的食物,多食酸味。白萝卜、胡萝卜都是具有降肺气功效的蔬菜,芝麻、核桃等食物也是比较清润的,秋季可以多吃。除此之外,葱姜蒜这种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秋天人们容易干燥,不管是皮肤还是咽喉,这就要求我们饮食要清淡,平日里注意保湿。
秋分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要防止寒凉。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的食物,就连冰激凌也是整箱往会买,但是到了秋分,都要跟这些食物说再见,要注意忌口,冰冷的食物不能再吃。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防止寒凉,而且根据气温的变化,要随时增添衣物,为自己的身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