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丸宫 怎么样修炼??
修炼,是指通过修行,修得一定的果位后,继续修行,才可以叫修炼!无论修行还是修炼,都不是练(修)哪一个穴位。而是要明心见性。
2、打坐意守泥丸宫好像比守丹田简单
简单的说打坐先练静,怎么无为法,降心为不为”,建议改用站桩,开始养气。版\r\n就静心,不守什么权,成效比较显著。\r\n气机动了,再怎么练,气机就不动,就不会静啦、不守窍,可以上百度站桩贴吧。,自我感觉良好而已,意思是说,就是\\“无为”?不守丹田。如果您真的想打坐修行、精神,欢迎来百度打坐贴吧一起讨论。意思是说心能静到某个程度,那要把\\“气感”的欲望丢掉,如果有个求的欲望,才能修炼。,六识都在耗能。静极则动,热热的运来运去如果您是想打坐锻炼身体。\r\n降心的方法,道家吕祖说的修道百字铭、情绪都把元气耗掉了:\\“养气妄言守。脑袋。\r\n有具体问题,也是把热能从点A运到点B,养气第一就是不要守,气机会自然启动?就是不要导气,不会增加,心不静
3、泥丸宫什么意思?
泥丸宫copy:泥丸宫即丹田宫。居九宫之中央。近于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于泥丸宫之边缘区域之四宫,称为四隅。前文曾称“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宫。道家对泥丸宫之称颇多,有天脑、黄庭、昆仑、天谷等几十种之称。所以《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泥丸宫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医籍中多称为泥丸君,亦有称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称元神和脑神。如张景岳《类经》注道:“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所谓“太乙”,即一身之祖宫,位居至尊无尚,是诸阳之会,万神总会之都。所以《修真十书》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统帅诸神,为脑中之脑,脑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4、泥丸宫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泥丸宫:泥丸宫即丹田宫。居九宫之中央。近于泥丸宫之四宫,称为四方,远于泥丸宫之边缘区域之四宫,称为四隅。前文曾称“并中央”之“中央”即指泥丸宫。道家对泥丸宫之称颇多,有天脑、黄庭、昆仑、天谷等几十种之称。所以《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泥丸宫有上元真君居之。上元真君古代医籍中多称为泥丸君,亦有称之太乙帝君、太乙元真者。今多称元神和脑神。如张景岳《类经》注道:“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所谓“太乙”,即一身之祖宫,位居至尊无尚,是诸阳之会,万神总会之都。所以《修真十书》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统帅诸神,为脑中之脑,脑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各宫神君各司其职,司命下属。如《道藏·太上老君内观经》谓曰:“太乙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之也。元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构三魄也。桃核住脐,深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不空也。文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由然也。”各宫神君,上下左右互用而相应,均在泥丸神君统一协调下发挥整体神明之德。《道藏·指玄篇·修仙辨惑论》把泥丸君在人之机体生命活动中之至关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签·元气论》把它与人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由于泥丸与生死联系在一起:“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则健,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为泥丸有神所居,真气存于内,为人生命中枢,所以《素问·刺禁论篇》强调指出:“刺脑,中脑户,入脑立死。”脑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终结。
泥丸君与各神君之所以能发挥神明作用。还有下列两个原因:一为泥丸与全身百节相通:周楣声《黄庭经医疏·至道章·第七疏注》“至道不烦存决真,泥丸百节皆有神”时云:“在这一大泥丸之中,其中不同节度,皆能与全身各部的神气息息相通。”各脏腑之神气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上潮泥丸,同时,泥丸之神明又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脏腑和各节度,从而形成上通下达之传达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为泥丸与肾气相通。《道枢·黄庭篇》云:“肾者,其左少阴,其右太阳,上通诸气,常随呼吸而出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运行。心之动静、呼吸、心宫常存诸也。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从而形成肾→脑→肾→全身神气之路,以致肾气随呼吸出入,上潮于脑,使脑效其神明之德。
5、何为道家的丹田 道家练内丹养生法
丹田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所用的术语,道家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是性命之根本。
道教经典《仙经》中指出:“上丹田,藏神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下丹田。藏精之府也。”
上丹田 为印堂所在.亦称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道家认为,上丹田为人道之门,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珍至贵。平时,人们只要经常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延年不老二
中丹田 又叫绛宫,《仙经》中说:“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意思是说,六腑五脏息息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气血正常运转,各有所辖,有不同的运作方式,都受心脏的主宰。心功能健旺则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道家认为,经常保持意守中丹田。存思不舍,人自会长生。’
下丹田 又叫气海、精门、命门等,在肚脐下三寸处。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的门户、五气的本元。内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称下丹田为命门。’道家认为,意守下丹田,存思阴阳之神,则阴阳之气不衰,生命不枯 。
道家练内丹养生法
道家所说的炼内丹.是指意守下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处。因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道家称之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阴阳之会、呼吸之门。
常炼内丹能激发人体内的能量物质,调节、充实气血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可起到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天早上,按照以下动作练习一遍即可。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深呼吸6次。然后,膝稍弯曲,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于小腹前,两手呈抱球状,意守下丹田。以下丹田为圆中心,身体左右进行晃动。身体晃动时,舌抵下腭,全身不能僵硬。接着,两手虎口相对,放在下丹田两旁,以下丹田为圆心,意念想象随着身体的晃动.体内的气逐渐集中到下丹田处,并且越来越浓,最后结成鸡蛋大小的内丹。
短次练习半小时左右.最后收摄意念,深呼吸9次收功。
6、什么是道家的丹田 道家练内丹养生法
丹田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所用的术语,道家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是性命之根本。
道教经典《仙经》中指出:“上丹田,藏神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下丹田。藏精之府也。”
上丹田 为印堂所在.亦称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道家认为,上丹田为人道之门,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珍至贵。平时,人们只要经常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延年不老二
中丹田 又叫绛宫,《仙经》中说:“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意思是说,六腑五脏息息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气血正常运转,各有所辖,有不同的运作方式,都受心脏的主宰。心功能健旺则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道家认为,经常保持意守中丹田。存思不舍,人自会长生。’
下丹田 又叫气海、精门、命门等,在肚脐下三寸处。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的门户、五气的本元。内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称下丹田为命门。’道家认为,意守下丹田,存思阴阳之神,则阴阳之气不衰,生命不枯 。
道家练内丹养生法
道家所说的炼内丹.是指意守下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处。因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道家称之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阴阳之会、呼吸之门。
常炼内丹能激发人体内的能量物质,调节、充实气血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可起到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天早上,按照以下动作练习一遍即可。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深呼吸6次。然后,膝稍弯曲,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于小腹前,两手呈抱球状,意守下丹田。以下丹田为圆中心,身体左右进行晃动。身体晃动时,舌抵下腭,全身不能僵硬。接着,两手虎口相对,放在下丹田两旁,以下丹田为圆心,意念想象随着身体的晃动.体内的气逐渐集中到下丹田处,并且越来越浓,最后结成鸡蛋大小的内丹。
短次练习半小时左右.最后收摄意念,深呼吸9次收功。
7、道家是怎样修炼,如何去采纳天地之灵气?
道家,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亦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着最为令世人至今仍觉不可思议的人生追求。
道家的追求是什么呢?告诉诸位,就是长生不死。
人是一定会死亡的。想追求长生不死,实在是向左右着全人类的自然规律进行挑战。所以说中国的道家是这个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最为奇异与狂放的一类人。
毕生都在追求得道成仙的道家人物有一句话,叫做“与日月共存亡”。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寿命修炼得像日月那样长久永恒。什么时候日月不存在了,自己才会消亡。
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
道家可不是仅限于随便说说过过嘴瘾的。他们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以自身的血肉之躯经过不断的修炼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非常非常宝贵的养生术。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养生宝库,在今天仍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可惜,今人过份贪恋追逐物欲,更过分追捧异邦异族文化,以至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如此玄妙奇特的宝藏竟视而不见。
我国古代道家的炼养术,其内容庞杂繁复、精微博大。碍于篇幅,在此暂且介绍一点点在今天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道家方术以飨读者诸君。
存神炼气:
存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等。我国魏晋时期流传于世的道书《黄庭经》,讲的就是存神、冥想。道家的神仙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其修炼的方术开始由炼形、炼气向炼神过渡。古人云:“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其实,现在流行于世的所谓瑜珈功,其主要修炼的内容就是存神、存思(或叫冥想)。若要溯其源头,此种修炼术实在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神仙方术。
在中国,自佛教传入后,随后就诞生了一句流行至今的口头禅:“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只要是披着国外的名号,任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流行开来。而对于我们本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却一概弃如敝履或干脆视而不见。其实,只要放眼看看这些年流行于世且名目繁多的各类养生术就可明白,若要认真溯其源流,有哪一种养生保健方法能逃出中医理论与道家修炼方术的影响?(中医同样源于道家。)
存神(存思或冥想)的要点,即是将本身的神灵聚集于一处,比如道家将其会聚于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田。
所谓上丹田,即是两眉间印堂中心处向内约三寸许的部位。这个地方,又称为泥丸宫。也称为松果体。静坐时长时间意守此处、存神此处,即可收到神奇之功效。至于中丹田及下丹田,碍于篇幅在此暂不多述。
但是要注意,凡事不可太过执着。笔者见到有不少人在打坐时因长时间过于专注地意守上丹田,结果因出现幻视及幻听而令自己陷入精神迷失。其实,即便出现幻视与幻听,也是炼神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不过分执迷其幻象,亦可升至一更高境界。练功之人常说的“见魔诛魔,见佛诛佛”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静坐炼神的一系列反应及应对措施,日后有机会时笔者当详细解说之。总之,若方法得当,静坐存神(存思)对人之精神的调养是有很大益处的。
导引行气:
在明代《正统道藏》中,有一篇许真君著述的《灵剑子》。在该文中,作者以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与四季相配,并将导引、行气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颇为奇特的导引方法。此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文辞亦有很强的哲理。
在《灵剑子·服气第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形之所依者,气也;气之所因者,形也。形气因依而成身体,魂魄全而往来降注为神,而生五藏焉。气之为母,血之为子;血之为母,精之为子;精之为母,神之为子;神之为母,形之为子。未有无气而自成形者也。气因形有,乃魂魄偕之……”
此言妙绝。作者将气、血、精、神、形及魂魄用极其简练浓缩的语言表述了一番。古人为文就是这样,字字珠玑。
道书经典《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结成真。”一言以敝之,炼养精气神,才是得道的真实途径。那么,如何修炼成功呢?道家自有一套导引行气的方法,比如,有补益心藏(注意:此处不用“脏”字)、肝藏、脾藏、肺藏、肾藏之法。碍于篇幅,在此从略。
有关我国古代道家的行气导引之术可谓卷轶浩繁,他日有闲,再另行详谈吧。
在我国明代,有位叫高濂的大学者,写了一部巨著《遵生八笺》。这是一部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寿世保元》齐名的八大养生巨著之一。所以高濂又是一位养生大家。在他生前的很多年以来,一直以道家的丹药为宝物,认为只要得到了灵丹妙药才会成为神仙。后来,他又从道藏中采集了许多奇方妙术。这部《遵生八笺》绝大部分收集的就是道家出世长生、修炼得道的方法。宝通在写作此文之际,时逢初夏,所以不妨摘录关于如何在夏季摄养的方法以飨读者。
在此书的卷四,有“四时调摄笺,夏卷”:
大意是说:在四月份(阳历5月)立夏这一天,忌吹北风,否则容易生病。
五月份(阳历6月)夏至这一天,忌吹东风,不然预示着病多。
六月份(阳历7月),表现出秋天的气候特征,预示女性多灾难。
在“夏季摄生消息论”中,还说到:在夏季的巳(阳历5月)、午(阳历6月)、未(阳历7月)这三个月,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属火,主于长养。因此,人在夏季心火旺盛。在五味中,与“心”相对应的味道是苦味;与“肺”相对应的味道属辛辣,肺属金。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火能克制金。也就是说,心火能克制肺金。所以,人们在夏季的饮食,应适宜较少苦味并适宜地增多辛辣味。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利用饮食来调养肺气。
……
中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方法,多如繁星,浩如烟海。此篇小文仅只略谈了一下“存神”与“导引”,无非沧海一粟、九牛一毛而已。如欲详闻其道,可关注日后的专栏连载。相信有缘之士,定能由其中得悟养生精髓。
长生不死之道难求,但关于祛病延年之道,可说悉备其中矣。
8、泥丸宫的介绍
脑为泥丸。泥丸是土,有两条脉下彻肾精,其精在肾,谓精,流入泥丸则为脑。脑色黄,故象于土也。关于泥丸的解释,道家说得很清楚,脑色黄,象于土,故曰“泥丸是土”。所以“泥的丸”并非毫无意义,而是符合道家命名原则的一种形象表达方式。泥丸一词是道家根据大脑的解剖结构而创出的一种形象化的名称。与《黄庭经》大约同时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对泥丸的认识又进一步:“八冥之内,细微之中,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 “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是说与《内经》所说“脑为髓之海”相通,而这“玉精”与脊髓相通,对人的整个身体十分重要,所以说“下镇人身”。“泥丸”和“绛宫”(心)一起,起到“混合百神,十转回灵”的作用。又云:“洞房黄老,青华帝君,左右玉妃,太一尊神;司命在心,桃康运精;脑膜赤文,混黄元真。无无日玄,赤文命神。”这段韵文,首先提到脑部诸神之名,其中“太一尊神”,是整个头部的主宰。“脑膜赤文”是描写大脑表面的脑膜及细小动脉。“赤文命神”则把“主神明”的功能归诸于脑膜。《云笈七签》引“神回元经”云:“项髓神名灵谟盖,字道周”,这里的“灵漠盖”也是根据颅脑的外形而命名的,这说明道家对大脑皮层的解剖及其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9、什么是泥丸宫
道教谓"泥丸九真皆有房",脑神名精根 ,字泥丸 ,其神所居之处为泥丸宫 。后专亦泛称人头。
关于属泥丸的解释,道家说得很清楚,脑色黄,象于土,故曰"泥丸是土"。所以"泥的丸"并非毫无意义,而是符合道家命名原则的一种形象表达方式。泥丸一词是道家根据大脑的解剖结构而创出的一种形象化的名称。与《黄庭经》大约同时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对泥丸的认识又进一步:
"八冥之内,细微之中,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 "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是说与《内经》所说"脑为髓之海"相通,而这"玉精"与脊髓相通,对人的整个身体十分重要,所以说"下镇人身"。"泥丸"和"绛宫"(心)一起,起到"混合百神,十转回灵"的作用。又云:
"洞房黄老,青华帝君,左右玉妃,太一尊神;司命在心,桃康运精;脑膜赤文,混黄元真。无无日玄,赤文命神。"
这段韵文,首先提到脑部诸神之名,其中"太一尊神",是整个头部的主宰。"脑膜赤文"是描写大脑表面的脑膜及细小动脉。"赤文命神"则把"主神明"的功能归诸于脑膜。《云笈七签》引"神回元经"云:"项髓神名灵谟盖,字道周",这里的"灵漠盖"也是根据颅脑的外形而命名的,这说明道家对大脑皮层的解剖及其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