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 休养生息介绍一下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越完整越好
当时的西汉和唐太宗时期一样,都是刚结束社会战乱的时期,由于都是经过长期的战乱,所以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很慢,国力也不是很强盛,同时由于前期战乱时期百姓都受到很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所以当时社会矛盾很尖锐.所以唐太宗和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缓和这种社会矛盾、提高国力,从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仁政,进行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负、修养生息的政策,这也是每逢改朝换代和战乱之后所必须实施的政策.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天下安定,首先得百姓安定;要百姓安定,就必须给个空间给他们,让他们可以或下去;民以食为天,让百姓修养生息,有饭吃,百姓自然会安定下来.百姓安定下来了,社会才能安定下来,社会安定下来了国家才能健健康康的发展下去,国力才能提高上去.这就是我的个人看法和意见.
在我看来,以上的政策不仅对当时的封建社会有用,对现在也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将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政策.在早几年的农村生活条件不好,经济条件差,连供家里的小孩子上学都不能,有的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都不能保证.而当时农村农民还得按家里的人口每年收割的时候向国家交纳粮税,没粮的就用钱或者其他的东西代替.所以农村一些劳动力放弃了田间操作,都份份进城打工,这样就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空虚,大量的田地荒废,由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也给一些城市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也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命脉.所以为了我国的发展,就必须妥善的处理好中国农村建设的问题.所以最近几年中国大力宣传"三农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促使者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他不仅免掉了农民的农业税,而且还对农村的农民进行农业补贴等这一系列的护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农村的情况.所以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所以在我看来修养生息、轻徭薄负的政策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也是一直都行的通的.
2、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和作用
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内容:
1、解甲归田: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刘邦鼓励士兵回乡生产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劝民还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这样及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又增加了缴纳赋税的人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释奴为民:
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放为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4、十五税一: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休养生息的作用:
①巩固西汉统治;
②推动经济发展;
③奠定强盛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措施,他的后继者文帝和景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既定方针,继续推行一系列治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盛局面称“文景之治”。
(2)休养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扩展资料:
1、文景之治简介: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无为而治思想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
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位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休养生息的主观与客观原因是什么
休养生息的主观原因是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客观原因是多年战乱导致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时间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一)主观上,汉代推崇黄老治术。经过秦国后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西汉建立后,急需统一思想,稳定民心。而汉初国家统一后,“东西异制、郡国并行、法俗兼存、秦楚杂糅”,东西文化差异很大,也需要一种思想去统一。此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既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又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刘邦立朝后,即令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故“道大于无为”。黄老思想在这个时候受到政治社会的重视,从皇帝到朝廷官员无不尊崇,汉帝、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 而萧何、曹参、刘安、汲黯、陈平、吕后、司马季主、安丘生、王生、黄生等也都是著名的黄老思想的信奉者。在黄老思想占社会主流的情况下,汉初整个政治社会侧重于黄老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垂拱而治。
(二)客观上,任何朝代在经历国家大动荡后,都需要发展生产,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汉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极其恶劣的。与此同时,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动乱和楚汉之争,生灵涂炭,汉初政权与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对比不占优势,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改变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黄老治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思想, 正适应了该时代的要求,从而休养生息成为汉初治国理念。而这种治国理念的实践,也证明休养生息政策行之有效。据《史记》记载,经过努力,“君臣俱欲休息余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休养生息,使汉朝赢得了宝贵时间,增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人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原因:社会经济萧条和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主要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意义及影响: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5、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休养生息的政策。
主要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因为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才有了“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的国策,这个政策是由刘邦及其群臣所一起制定的。汉高祖之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景两代,都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即使汉武帝时期,后期因为长期对匈奴作战的原因,全国户数锐减,所以在武帝末年以及随后的昭帝、宣帝年间也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而且这一政策几乎成了往后历朝历代初定天下时候所采取的国策。可见休养生息政策到了后来已经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经济政策、是国家调整社会经济的一个手段之一。所谓“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那么汉初统治者及其后的继承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吸取秦王朝教训是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之一。刘邦本人经历过农民战争,他本身是通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亲身感受到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体会到秦王朝的灭亡是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过重所致。秦王朝赋税重,占农民收成的2/3;农民还要负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史书记载,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总人数达二三百万,光是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这两项工程,就征发了70多万人;秦朝的刑法十分严酷,光是死刑就有砍头、腰斩、活埋、车裂等多种,还有斩脚、割鼻等摧残人体的肉刑法,连坐、株连、“夷三族”等。这样的情况,人民怎能不怨声载道、社会经济怎能不趋于崩溃、秦朝怎能不覆灭?所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听取意见,减轻刑罚,减少冤狱,吏治清明。
(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写道: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銄,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场,……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这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汉刚刚建立时的社会面貌,主要是社会经济状况,国内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物资匮乏,连皇帝也弄不到4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子,将相只能坐牛车;粮食、马匹的价格异常昂贵,1石米的价格高达1万钱,一匹马的价格则需要百两黄金。可以想象在广袤的国土上有多少人民流离失所,风餐露宿了。面对社会经济残破的局面,西汉王朝的统治怎样才能巩固,维持下去?是西汉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两点原因,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刺激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汉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那么措施有哪些?
2、措施
汉高祖刘邦时期:(1)劳力归农。让大量士兵复员,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田地,并免除一定期限的徭役;下令逃亡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原有的土地房屋;把由于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2)轻徭薄役,汉政府鉴于秦朝滥用民力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比较珍惜民力,缩短了人民服役时间,规定全国男子从23岁开始服役,56岁免役,并且可以以钱代役。(3)薄敛赋税,规定田赋为十五税一(就是政府每年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占收获物1/15的田税)。(4)鼓励生育,汉政府为了提高全国户数,在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这项政策使得汉初人口得到极大的提高。
汉高祖之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景两代(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都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内容:(1)重视农业生产。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的政策,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嘉奖努力耕田的人;文帝减轻了人头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措施。(2)提倡节俭。如文帝身体力行,带头提倡:取消建造价昂贵的露台;死前留遗嘱,主张自己的丧事从简。(3)减轻刑罚。文帝废除了亲属连坐法,用笞刑(用竹板子打)代替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再减轻了笞刑。
通过和秦朝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比较得出:秦朝实行暴政,导致人民民不聊生。在秦朝时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汉初皇帝薄赋劝农,田租在汉高祖时为十五税一,文帝时为三十税一;徭役方面减轻了很多,农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刑法方面不象秦朝刑法十分严酷,动不动就惨遭杀害。……
那么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成效呢?
3、成效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在汉高祖时期,西汉的社会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为西汉达到鼎盛时期奠定了好的基础。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面貌完全焕然一新了,在世界威名远播。司马迁的《史记.平淮书》反映了汉朝经过休养生息政策后,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的景象: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这是跟上面描述的景象完全不同的情况,真实反映了汉朝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从废墟上建立到逐渐兴盛、经济发展的历史。
6、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刘邦促进增加劳动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点。
一、征收较低的赋税和减少徭役,据相关史料记载,刘邦在位时期向农民征收的税率曾经低到三十分之一。
二、开放国家资源尤其是允许土地买卖,汉代前期朝廷允许私人开采铁矿、制造食盐、进行土地买卖(近年来新出土的竹简《二年律令》就明文允许私人的土地流转),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汉代手工工商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三、避免对外战争,自楚汉争霸以来汉初人口集聚下降,为了恢复国力汉初历代帝王一直致力于避免与北方匈奴经行大规模的战争。
刘邦→汉高祖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四个问题:一、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二、为什么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三、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四、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呈现一种动态,使知识消化、理解。
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两点原因(板书):
原因:①政治、经济的困窘(板书)
②吸取秦亡教训
谁能举例子来说一说呢?
当时国家很穷,皇帝连四匹一样毛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牛车,“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面对这种现实,汉初统治者只有废除秦朝苛法,与民休息,恢复社会经济,才能使统治长治久安。另外,刘邦本人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目睹了秦亡的过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他叫陆贾写些文章,分析秦朝为什么会失天下,他为什么能够得天下。于是陆贾写了几篇文章,呈送汉高祖,称为《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他在《无为第四》中写到:“秦始皇设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所似,他建议刘邦多给农民种地的时间,宽刑薄赋,与民休息。因此,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政治上:铲除异姓王
经济上:轻徭薄赋慎刑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取得胜利,笼络军心,分封了七位功臣名将,由于不是刘氏家族,称为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异姓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对抗中央,甚至企图谋反。所以刘邦立下了“非刘氏不可王”的誓言,做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决定。铲除异姓王,稳定边疆局势。经济上,他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包括:大量兵士罢归家乡,复故田宅,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抑制商人,减轻田租为十五税一。再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小字部分更进一步说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了农民了负担,不难推出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增加了农业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西汉初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画线部分板书)
自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惠帝、汉景帝连续几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稳定,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治世局面即“文景之治”
7、大一统的汉朝 休养生息政策原因1 2 简短
(1)客观原因。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国家贫困。
(2)主观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不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要求恢复社会经济。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巩固封建统治。
8、汗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因为经过秦来朝末年至西汉初年中间时期一系列的大战争后,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元自气大伤,因此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决定“不误农时”、“与民休息”,经过“文景之治”这段时期的休整和积累,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恢复元气,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9、西汉施行体养生息政策30字?
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内容:
1、解甲归田: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刘邦鼓励士兵回乡生产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劝民还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这样及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又增加了缴纳赋税的人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释奴为民:
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放为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4、十五税一: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休养生息的作用:
①巩固西汉统治;
②推动经济发展;
③奠定强盛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措施,他的后继者文帝和景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既定方针,继续推行一系列治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盛局面称“文景之治”。
(9)休养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扩展资料:
1、文景之治简介: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无为而治思想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
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位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景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为而治
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故事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主要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女儿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而悲伤,就跟父亲向西行,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皇上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当今减轻农民负担的启示
战争给西汉王朝留下了什么呢?(生看书概括)社会残破不堪,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使得经济凋敝,国家十分贫穷,人民逃避战乱,也大量流亡。汉初的人口数在经历长期战乱后大大减少。(投影文字资料:“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就是说,即使是上层统治者,生活状况远不比前代,那么,可以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一定是很凄惨的。这种客观现实迫使西汉统治者只能采取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办法,来恢复生产,使经济状况好转,这种政策就是“休养生息”政策,它的特点就是轻徭(徭役)薄赋(赋税)、与民休息。以上所述,就是该政策实行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对施行这一政策的统治者来说,其主观原因又如何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后得出结论)汉初统治者,包括皇帝刘邦及他的重要大臣。大多出身于普通百姓或下层小吏,又都参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因此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又能够吸取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所以才针对民间所急需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这是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观原因。农民需要土地来生产粮食,需要房屋来居住,需要少交纳租税以便确保生活所需)为此,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正能够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①士兵复员生产(农民数量增多),免除若干年徭役(劳动时间有保证)。②让战时逃亡的人回家,发还原有的土地房屋(有土地进行生产)。③释放因饥饿卖身为奴(男子)婢(女子)的人为平民(可以拥有部分劳动产品)。④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农民自留产品有较大增加)。这样的措施,使农民能够安定下来;“安居”,同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乐业”。从而带来了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这就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
现在已不是汉初了……
试论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
1.轻徭薄赋
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汉初的经济受到重创,民不聊生,土地荒芜,人口
锐减,这时适时施行轻徭薄赋,对于稳定人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与民休息
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
3.清静无为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为”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谈道,“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又是如何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 汉孝景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治理措施:
1.减轻杂税
2.重视农业
3.抑制豪强
4.休养生息
参考资料: http://ke.baidu.com/view/19249.html?wtp=tt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体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好处是:
(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
(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 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国家暂时放松对农民的剥削,减轻 农民的徭役负担,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 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 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0、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复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已经是“十有二存”了。
为了使饱经战制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百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0)休养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扩展资料: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1、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光武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问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答为之一变。
2、薄赋敛,省刑法,与民休戚。
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