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长寿的秘诀有哪些
一,善修养、重情操。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三,勤奋多思。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三戒
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际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有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一个人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需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
三寡
祖国医学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做到“三寡”,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三慎
古代养生之道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特别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目前市场上的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经常事与愿违,产生毒、付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
2、庄子老子孔子是怎样养生的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庄子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第2页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可还是活了73岁。而他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养生之道。孔子晚年对饮食很有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这八不食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里“食”是指粮食,“脍”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孔子认为:只有美食精细,才可颐年。这句话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坚持了以上这些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无疑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3页
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杰出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相传活了141岁。而孙思邈的养生之道说来虽然简单,但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必然有效。孙思邈认为: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并可预防白发和脱发。其方法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第二个养生方法,叫目常运。首先将两眼闭上数秒,然后用力睁开。睁开后眼珠打圈,向左、上、右、下各望四次,并重复3遍。此方法有助于眼睛保健,可纠正近视,预防老花。
第三个方法叫,齿常叩。首先将口微微合上,然后让上下排牙齿互叩。操作时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需发出声响,共做36下。常叩齿可通上下颚经络,并可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及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第四个养生方法,叫漱玉津。首先将口微微合上,然后让舌头伸出牙齿外,并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12圈,产生唾液后将其吞下即可。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同样将唾液吞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唾液中含有大量酵素,能调荷尔蒙分泌,因此可起到强健肠胃功能等作用。
第五个养生方法叫,手常鼓。首先用手掌掩双耳,并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重复做10下。以上完成后再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此方法可增强记忆和听觉。
第六个养生方法,叫腰常摆,其意是身体和双手有韵律的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50下即可。此做法可固肾气和强化肠胃,并能防止消化不良及腰痛。
第5页
第七个养生方法叫,腹常揉。做前先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共做36下。常揉腹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及消除腹部鼓胀。
第八个养生方法叫,摄谷道(即提肛)。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时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第九个养生方法,叫膝常扭。做时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并向左右扭动各20下。此方法,可以强化膝关节及健肾。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故要想延年益寿,就应先由保护双腿做起。
第十个养生方法是,常搓脚。首先用右手擦左脚,再用左手擦右脚。顺序是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脚跟为一下,共做36遍。然后用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我们都知道,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故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全身的各个器官,并可降血压、治失眠,及消除头痛。
3、孔子成功的秘诀资料卡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还是儒家学派创专始人,世界最著名属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4、在古代,孔子是怎么养生的?
<
5、孔子功名成就 秘诀
博学,知来天下事,像诸葛源亮一样名世,懂得生存之道,了解自己,知道能把自己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看破世事。故而自己的思想能过影响到别人乃至后世人受益。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孔子之类的人,但他们大多被埋没在了尘间俗事之中,始终看不清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最合适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故而没有流传于世,了解自己很重要,历史上能够把自己的才学充分利用而且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的确实没有几个,孔子也多任官职,但是发现始终不能使自己才华得到发挥,所以最后选择了施教,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流传下来,感化世人。故能过如此出名~~~
6、孔子功成名就的秘诀是什么?
孔子功成名就的秘诀是他的思想在当时捍卫了封建专制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利.以及他的“仁”,“礼”学说和”君轻民贵的思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懂?
7、孔子的养生秘诀有“八不吃”,是指哪八种食物?
孔子并不是指的8种食物,而是指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里主要是以下几点,第1点就是腐败了的食物不能吃,第2点就是不卫生的食物不能吃,第3点就是没有切整齐的食物不能吃,最后就是没有调料的食物也是不能吃的,只要做到了以上这几点,那么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更加的健康合理,我们的寿命也因此会变得更加的长久,孔子也正是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他才能够在那个比较艰难困苦的古代活得那么长久,也这也因此让他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在当今社会之中,很多人他们虽然说不缺一少吃,但是绝大部分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非常不健康的,因为他们吃的太杂,什么东西都往自己的嘴巴里面送,长久以来就会导致身体的一种不健康,这就是我们城市中所说的亚健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他们都比较注意自己的健康养生,说到养生大家很可能会到一些专门的地方去询问,但是却不知道在我们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圣人,他已经对养生具有很高的研究了,这为胜那就是我们熟悉的孔子。
孔老夫子他的养生之道也是非常简单而明了的,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他第1点就是说的是坏了的食物那是千万不能吃的,因为吃了的话就会导致自己体内蕴含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在体内就会破坏人体的各种器官,从而影响我们的整体健康。另外就是在做饭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意干净卫生,要将各种菜清洗干净,除此之外,在切菜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礼仪,菜一定要切得有条有理,不能乱七八糟的切,除此之外在烹饪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加入合适的调料,让整个菜肴吃起来更加的美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愿意去吃。综上所述,孔子的养生之道非常简单,只有简单的4点,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之中也要做到这几点,那么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8、孔子的养生之道包括哪些方面?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学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宰的地位,“儒学”也几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孔子生活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医学极不发达、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时期,他活了73岁,“人逾七十古来稀”,可谓长寿了。孔子养生长寿之道内容颇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克己、修身的“养生三戒”
孔子一生严以律己,从不纵欲。他的“养生三戒”是留给后世的宝贵养生铭。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要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血气方刚时,要防止打架斗殴;老年,身心不可过度劳累,要戒“贪得”。这“三戒”不论对青年、壮年、老年都要求不能放纵。
(2)乐观豁达,心胸开阔
孔子对“礼、乐、射、御、书、数”有广泛乐趣,精通诗、书、礼、春秋。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立身之道,一生周游列国,奔走不息,即使已至“甚矣吾衰矣”的晚年,仍然乐观处世。
孔子的二十字“养生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孔子一生养生健身的科学总结。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和有仁德的人,既喜欢幽静,又喜欢山水,喜欢活动又乐观处世,一定能长寿的。孔子在《中庸》中更加明确阐述:“大德必得其寿。”所谓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我们平时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也就是这个意思。
(3)食勿过饱,讲究卫生
食居慎节,知足不贪,食勿过饱,不乱饮食,是孔子一生自我管束的饮食养生的“金科玉律”,他曾提出过“八个不食”,尽管有些值得商榷或有不妥之处,但基本上是讲饮食卫生的,有参考价值。“①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食;
②颜色坏的不食;
③发臭的不食;
④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不食;
⑤调料不当的不食;
⑥不合时令的不食;
⑦肉切得不方正的不食;
⑧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孔子家语》还提出“长幼异食”,即年龄不同,在饮食上应当有所区别,各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和习惯。
孔子的这些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也仍然是符合卫生标准的,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有关饮食养生的具体论述之一。
(4)起居循规,讲究姿势
在生活起居方面,孔子也有具体要求:“寝不尸,居不客”、“寝不语”等。“寝不尸”指不得仰卧如挺尸状。后世孙思邈等据此提出宜屈膝侧卧。所谓“睡不厌,眠作师(狮)子卧”者,即“胜脱靴着地坐脚也”。《老老恒言》道:“相传希夷安睡诀‘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所谓“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的睡方,大约就是指这种方法。“寝不言”也被后世所遵守,“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
孔子还重视起居有常,他在回答鲁哀公如何才能长寿的求教时说:“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共杀之。”这就是说:凡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不加节制,不注意劳逸结合的人,久之就会积病而死。
孔子青少年时放过羊,经历过穷困生活磨炼后,又为宣传他的学说,到处奔波,周游列国多经磨难,但正由于他总结人们生活的实践经验,探索健身之道,积极倡导和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才能经得起到处奔波生活困窘的考验。在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很差的春秋时代,尚能活到73岁的高龄,足见孔子是一位很重视体育卫生保健和懂得长寿养生之道的教育家。
(5)养护精神,调摄心理
孔子的学生患了麻风病,孔子惋惜地说:“是人也,有是疾也”。意思是说,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什么样的病。孔夫子此言虽有点主观,但作为教育家、心理学家的孔子,可能已觉察出了疾病与人的性格、体质的关系。
半个世纪来,由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的改善,生物性疾病确实减少了,精神卫生和疾病的关系,相对地暴露得更明显。目前,几种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高血压病、肺心病都与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其他如溃疡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糖尿病等,也都与精神卫生密切相连。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字含有贪得的意思,人到老年,在名利上还竭力追求,得到的往往是苦恼烦闷,甚至是疾病。
孔子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心态表示称赞,“贤哉,回也”。
孔子反对懒惰,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宁可下盘棋,也比闲呆着好。
孔子喜欢音乐,在齐国听到韶(一种乐曲名),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情操,平和心理,在将近绝粮时,还在“弦歌不衰”,饥寒之中也不愁楚。
孔子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怀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三种有害健康的事是: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饥食妄淫。三种有益于健康的事是:调节行动,道人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的弟子们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说孔子在家闲居时,生活也很有规律,精神安乐,心情舒畅。
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此看来,孔夫子是个不知发愁的好老头儿。
9、孔子的糊涂养生你知道吗?
据《论语》记载,孔子养生之法是平日“不撤姜食”,意思为每天都吃些姜。《本草纲目》记载,姜辛、温,除风邪寒热,去痰下气。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姜辛辣而芳香,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脂“姜油酮”,能健胃,并有暖胃、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寒冷侵袭后,急用姜汤饮服,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另外,姜还含一种树脂成分,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但是生姜性辛温,逐寒而发表,所以只能在受寒情况下应用。如果受寒以后,突出症状是喉痛、喉干、大便干燥,就不适宜用生姜了。此外,一次不能吃姜太多,否则会引起口干、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