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从养心开始

养生从养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1-02-08 03:01:04

1、养生先养心,你知道怎么养心吗?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病由心生,因此要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而且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这个事实也提示着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不过该如何养心呢?

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

养心也务必养德。

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

有专家说,21世纪是个“养心”的世纪。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不过更重要的是养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才能很好地养心呢?

由于日渐加快的社会节奏、激烈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压力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所以,学习养心理论,掌握养心技巧,积极投身养心实践,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养生之道。

俗话说心在志为喜,就是说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因此应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持有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心保健的最好方法。

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保持平衡的心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每天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尽量让绷紧的神经有松弛的机会。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不要把忧虑强行积郁在心中,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大哭一场就是一个好办法。心理学家指出:哭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哭后心情自然会畅快一些。在遇到挫折时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才有利于理清思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对于所有人来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适量的运动可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心脏的功能。每天安排一小时锻炼,或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锻炼心脏,增强体质。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能养心,并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率。饮食养心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平时应戒烟酒,不要暴饮暴食。

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养心,常保持心理平衡,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其实情绪就像水一样,人就像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因此,治病要治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厉害。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好的心态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

2、养生需养心,健康不请自来,养心有哪些好处?

现在人们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肯定注重养生的人都听过一句话,就是养生不如养心,养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心态一定要好,包括自己的情趣感情思想等等这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在养生的时候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养心,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可以健康度过每一天。其实养心还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1、保护心气

养心可以有效的保护心气,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在此时天气非常的炎热,这也是心脏的生理功能最旺盛的阶段,如果在此时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心脏,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需要的能量,这样就可以保护心气。

2、防止情绪起伏过大

不管什么时候肯定大家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导致精神烦躁紧张等等不良情绪,如果本身身体抵抗力就比较低,而且有一些疾病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血压升高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够养心的话,也可以防止情绪起伏过大,可以避免这一系列的现象出现。

3、减小心脏负担

在平时如果过于劳累或者是天气的温度过高,那么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显著提高,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心脏很容易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营养这方面并不能供应充足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小毛病,所以如果能够注重养心,那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全部去除。这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出现。只要大家能够注重养性,那么肯定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养生先养心是从哪六个方面入手?

数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记录着无数先辈前贤对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的丰富经验和学术成就。纵观历代中医文献及养生专著的有关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养生理念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天人相应
《老子》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人处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沿袭这一思想,视天人相应为养生的最高境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专篇讨论四季养生调神的具体内容,对起卧、穿戴、饮食、情志、运动等均有明确提示,如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意为:春季推陈出新,万物欣欣向荣,应之人体,适当晚卧早起,晨练散步于庭院,披散头发,松缓形体,令情志得以畅达,其时多思生存而勿想消亡,多思给予而勿想掠夺,多思奖赏而勿想惩罚,惟有如此,才是符合春气生发的养生之道。
动静相宜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动静相宜,阴阳协调,是生命变化的内在依据,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兴奋与抑制、清醒与睡眠、运动与静止、分化与合成等,均与阴阳动静协调有关。诚如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图翼·医翼》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论述养生动静观之卓有见地者,当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废然无动而静,阴恶从生哉?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思问录·内篇》)。笔者以为,形需常动,神须恒静,形动神静,分而若一。
形神共养
形与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观念,也可用其对人体生命运动进行高度概括。形,即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神,即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以及生命运动的外部表现。
形神共养,是指养生既要注重养形,亦须强调养神,且养神先于养形,即所谓“养生先养心”。中医学素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强调“神”的健旺畅达是身体健康的必要保证,“神”的活动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大体而言,养生应动静相济,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者为健,静者为康,形神合一,尽终天年。
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的具体内涵
养生范围广阔,内容众多。就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及娱乐养生等内容简述如下。
精神养生
其是指通过主动地修德、调志、节欲等多种途径,保全精神健康,达到形神合一的养生方法。
修德怡神
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开朗,如此则情志怡然安宁,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平稳,形与神俱,可得天年。大德必得其寿,孔子有“知者乐,仁者寿”之论,民间有“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之语,均应成为养生箴言。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一些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脑中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修德怡神,是养生延年的重要方法,历来受到养生家的高度重视,凡养生有道之人,均将其列为摄生首务。诚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言:“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调志摄神
人的情志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但若情志放纵偏激,极易影响人体气机,轻则引起功能失调,重则导致疾病发生,故而通过主动地控制和调节情志活动,避免产生反常或不良的情绪状态,可达到宁心摄神、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心理压力过重,可以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容易出现精神疲乏,失眠多梦,烘热冒汗,烦躁不宁,情志抑郁,食欲减退,性欲冷漠,心悸怔忡,若经久不已,甚至可诱发癌症。古今养生家所倡导的情志转移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均为畅志舒情、愉悦心神的有效方法。但愿诸君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天天保持好心情。
人生在世,孰能无欲。但人之欲望,永无满足,这是普通的心理状态。要养生保健,就必须节制欲望,诚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若能如此,可谓养生修心之高人矣。
俗话说:“妄想一病,神仙难医。”因欲壑难填,终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便会严重影响人体脏腑组织以及气血阴阳的功能活动,而损害身心健康。《道德经》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想清心寡欲、静养心神,就应自觉地、尽力地做到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妄想、去妒忌

4、为什么养生要先要养心?

摘要:中医称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怒、思、喜、忧、恐为五志。七情五志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中医非常注重对于七情五志的养生。

养生一定要注意情志的调节,过激的情志容易影响体内功能失衡从而伤及五脏。

怒伤肝当我们情绪比较暴躁的时候,发怒会伤害我们的肝脏,给肝脏带来一定的伤害,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喜伤心我们就算高兴也需要注意节度,大喜会伤心,我们需要注意,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思伤脾平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忧思过度,这样会伤害我们的脾脏,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忧伤肺忧虑是会伤害我们的肺部,会伤害我们的呼吸系统,不利于身体健康,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功能收到严重干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恐伤肾经常的受到惊吓会伤害我们的肾脏,严重甚至可以致死。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并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总结:情志和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的激动就会伤及到五脏六腑,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注意七情五志的变化。

5、夏秋季节,养生先养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养生必须先养心,心烦心慌,身体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疾病,心定下来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一、养生必养心这是从古至今的一种观念,追求心灵的内在平和与和谐。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对身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健康影响非常大,甚至有可能超过生理因素。良好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不良的情绪会增加患疾病的几率,甚至发生癌变。

二、夏秋季节是养生的时候,那么养生必须先养心。随着季节逐渐转凉,在临床上就迎来了疾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梗、冠心病、脑中风等问题,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同,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患者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直接死亡。所以临床医生们大致认为,养生先要养好心,这里所说的心不仅仅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还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

三、在夏秋季节时可以多吃那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各种蔬果成熟的时候。这些食物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既能满足身体的机能,同时对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片,不仅能够增加饱腹感,还能起到通便的作用,例如火龙果、芹菜、韭菜、苹果、葡萄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多吃大豆类的食物,大豆类的食物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经常吃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危险性,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尽量少吃腌制类、辛辣类的食物,戒烟戒酒,错增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养好我们的心。

6、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7、中医理论中,养生要先从哪个脏腑器官开始?

与肝、脾、肾等其他脏腑器官相比,养心更抽象、更复杂一些。“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养心不仅仅是滋养“血肉之心”,还要从养神、养气等多方面考虑。这也不仅仅是饮食调理那样简单,更需要对情绪的控制、对欲望的控制。

养心的重点在于养神、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养生重点在于养心,而养心就要从养神开始。清代养生学家梁文科在《集验良方》中写道:“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这里明确地指出了心、神、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性。

在中医看来,要想养好心,首先要养好神。养神甚至比每天吃饭还要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神”呢?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就应该是心灵或者是精神。也可以说,人的一切的生命活动,都是“神”的体现。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养神”似乎有些玄妙抽象,其实,你只要记住两个原则就可以了,一个是不要过度地耗神,另一个就是要保持心平气和。中医中认为:神之机在目,也就是说,要想不耗神,就要少“熬夜”,保证眼睛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手机、电脑看个没完没了,这不仅耗神,更耗心血,不利于健康。

另一个“养神”的原则就是保持身心平和,现在的人,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可以说每天都在“心神不宁”中度过,这对“养神”是非常不利的。生活中的挫折是难免的,不顺心的事也会常发生的。这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心态平和一些,自然而然也就是在“养神”了。

静养阴气,可以长寿、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在中医理论中,更注重的是“静”。我们不能说运动对健康不利,但是过多的、大量的运动,对心脏是没有好处的。这里可以通过几个例子看一看:挪威的长跑奇才门森.恩斯特44岁死于心脏疾病;1956年奥运会万米冠军、苏联运动员库茨48岁同样死于该病;除此之外,还有蝉联1960年罗马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埃塞俄比亚的“赤脚大仙”比基拉也是死于该病,时年才41岁。

有数据统计,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因心脏疾病而去世的占到77.5%,而且很多都是世界名将。如果说他们本身心脏有问题,那又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成绩呢?所以说,他们能拿到世界冠军,足可以证明之前的心脏是健康的、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却又如此年轻地去世了,也就证明了一点:大运动量的锻炼会伤害心脏,影响健康,并非是养心的选择。这也就是我们中医强调的的“静养阴、可长寿”的原因所在。

其实,中医中的“静”,并非是绝对的静止不动,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与动、阴与阳,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人才会更健康,生命才会更长寿。而这种平衡,就是养心、养生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王八乌龟是有名的“慢性子”,但它们都能长寿,虽然例子不太恰当,但是这可以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静”对心脏的好处、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同样的动物还有仙鹤、大象,虽然仙鹤会飞,但你看到飞的时候多还是站着的时候多呢?而慢吞吞的大象80岁的年龄,不是一般人类能比得了的。豹子的速度飞快,但只能活20年。

总之,要想养生,首先要养心,心脏好气血充盈,人才能健康长寿。而养心的关键在于养神和养阴。不熬夜、心态平和才能做到气定神闲,容光焕发。对于一些运动的选择,要掌握好“度”,过犹不及,大量的运动对心脏并不好。慢运动、以静养阴才是应该首选的养生之道。

8、养生从养心开始,减肥则从消气开始,该怎么“消气”?

生气是百病之源,是肥胖的罪魁祸首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养生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一个人的作息和饮食规律化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养心,也就是修心养性。这就需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心情都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中,喜怒哀乐都不能过度,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特别不能生气,因为生气是百病之源,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生气的状态当中,那么病痛就会缠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养生就无从谈起了,减肥也成为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生气会导致肝火旺盛,肝火旺的话,那么胃火也就跟着旺,这样就会让人特别想吃东西,但事实并不是因为饿。生气后大吃大喝,气就会消下去,结果气是消了,可是胃却受不了,会造成消化不良,容易产生肥胖,这样的情况下想减肥当然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想要减肥,让自己的身材保持苗条,那么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经常生气,更不能因为生气就大吃大喝。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我们总不能一遇到不如意就生气,就算生气也要学会怎样去消气,否则不光减不了肥,身体健康也没有保障,生活会更加不如意。我用过的觉得比较安全的消气方法有以下几种,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

消气方法一:哭泣流泪

当我很生气的时候,很郁闷的时候,我不会让自己一起憋着,我会找一些伤感的情歌听,不断地播放,想办法让自己哭出来。当自己哭过之后,气基本上就消得差不多了,心情也就平复很多。

消气方法一:运动

遇到生气的事情也是在所难免的,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有时候会选择运动,跳下广场舞,出去跑步,这样把气都用在运动上面了,运动过后出一身汗,气自然就消了,身体也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经常运动也让我没有那么容易生气,情绪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消气方法一:唱歌

去K歌房唱歌也是不错的消气法。一般来说,遇到生气的事情,去K歌房大吼几首歌,气就差不多消完了,坏情绪也得到释放了。

9、为什么说养生必须先养心

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
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多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养心务必养德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与养生从养心开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