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营养补充剂与药物之间的区别?
1、养生是治本的,药物是治标的;
2、养生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的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
3、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那养生就是用来补洞的;
4、养生提升免疫力,多数药物降低免疫力;
5、养生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养生的需求;
6、养生谈不上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用枪打老鼠时又给墙添了一些洞;
7、养生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了压力;
8、养生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
预防胜于治疗。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每一天的均衡营养就是保养,不要等机器出现问题才去大修理,机器如此,身体也如此!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
保健品就是把我们平时从事物中、摄取不足的营养成分、浓缩到一个片剂或者胶囊里、来补充人体每日对营养素的需求!
2、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养生怎么补?
1、莲子
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2、红豆
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3、南瓜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
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4、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3、中国十大养生补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过长生不老的美梦,并找寻各种“灵丹妙药”来健补身体。有些并没有益处,还危害身体,有的则确有良效,并流传至今。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中国宫廷十大补品,分别是五色药石、寒食散、大药、石蛙、海参、鱼翅、熊掌、燕窝、鹿茸、人参。
1、五色药石
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身边曾启用众多方士为其炼丹,自秦汉以来也有众多达官显贵效仿,对“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那么当时所谓的灵丹都是些什么呢,有紫水晶、硫黄、雄黄、褚石和绿松石等五种矿物质,它们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人参”,通称“五色药石”。这些“大补品”其实是大毒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有极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于滥服丹药。
2、寒食散
魏晋南北朝时,以药石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宫与富人间流行。据东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记,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五味药物制成。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别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后身体发热,正合放浪形骸、偏好声色、追求刺激的魏晋人的胃口。这种保健品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后心中烦躁,如火烧身,因此服食它是有严格讲究的: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药
隋唐时期,皇室贵族们迷信补品,炼丹手法花样翻新,保健补品种类丰富。有的用猪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荚,烧炼取灰霜,制成名叫“荚天生牙”的保健药品。甚至连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来炼制补品。这些丹药,唐人俗称为“大药”。许多官员、文人成为唐朝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动手采炼补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来大批炼丹道士进驻宫中,炼制长生大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来便是滋补佳品,据史料记载,曾被兴誉为“药用化疮,食之长寿”。它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也是士大夫阶层餐桌上的弥珍野味和馈赠佳品。寻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肴,足以彰显主人的阔气,宾客也以此为荣幸,被赞为“难得一尝石蛙宴”。石蛙肉味鲜美,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由此广为宫中那些皇室宗亲所青睐。
4、黄芪是常见的滋补药材,冬季如何用黄芪养生?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要求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保障,更多人注重的是养生,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黄芪,说起黄芪,可能很多人知道,黄芪又名北芪,在生活中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据史料记载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黄芪可以用来补气血,能够治疗很多气虚方面的疾病,其保健效果非常好。用黄芪泡水喝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养生方法。那么,用黄芪泡水喝,都有哪些好处呢?
冬季用黄芪养生,不妨常用黄芪泡水喝,可能会收获5个“好处”:
1、降低血压
经研究表明,用黄芪泡水喝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还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而减少血栓的形成,而且对血糖也有双向调节的效果。对慢性溃疡和各种血液疾病都有不错的疗效。
2、补气养血
黄芪是一种温补性的中药,具有补中益气、美容养颜的作用,爱美的女性不妨经常用黄芪泡水喝,让你更显年轻。另外,常用黄芪泡水喝还能有效的改善肺虚导致的咳嗽气短以及脾虚乏力等症状,从而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
3、延缓衰老
人们都希望永远年轻,都不希望过早的衰老。不妨经常用黄芪泡水喝,黄芪泡水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还能抑制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而防止过度氧化,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益气固表
据中医了解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当我们平时遇见身体出现浮肿、盗汗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时,用黄芪泡水服用就能快速恢复身体健康。
5、养胃护胃
常用黄芪泡水喝,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胃的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对我们的胃部进行很好的调理。胃不好的人不妨经常喝一点,还能很好的预防胃部疾病,养护我们的胃。
黄芪虽好,但我们在服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刚开始的用量不能一次性过大,而应一点一点慢慢增加。而且在服用的过程中要观察身体是否出现上火或胸闷气短不舒服的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服用黄芪。这主要就是由于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之后打破了内环境的平衡状态,这就导致各种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
5、药补与养生有哪些联系?
药补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辨证,选用相应的药物补益:
常用滋阴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石斛、五竹、百合、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电板、鳖甲;常用中成药有六昧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助阳药: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菟丝子、韭菜子等;常用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等。
补气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自术、甘草、大枣、黄精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等。
补血药:有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桂圆肉、桑椹子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心阴虚:常用药物有天冬、麦冬、玉竹、玄参、生地、丹参、当归、柏子仁、首乌、枸杞子、龟板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天王补心丹。
心阳虚:常用药物有人参、附子、肉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和方剂有参附汤、四逆汤。
心气虚: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人参、五味子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四君子汤、养心汤等。
心血虚: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白芍、桂圆肉、枣仁、柏子仁、胎盘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归脾汤、朱砂安神丸等。
肺阴虚:常用药物有麦冬、天冬、生地、沙参、玉竹、黄精、百合、阿胶、天花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
肺气虚: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紫河车、蛤蚧、胡桃、冬虫夏草、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六君子汤、人参蛤蚧散等
脾气虚: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薏苡仁、茯苓、大枣、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脾阳虚: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益智仁、肉豆蔻、砂仁、白豆菜、川椒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桂附理中汤、附子理中丸等。
肝阴虚: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乌、山萸肉、女贞子、旱莲、枸杞、龟板、黑芝麻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肝血虚: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乌、阿胶、紫河车、鸡血藤、枸杞子、酸枣仁、川芎、大枣等;常用中成药或方剂有四物汤、归芍地黄汤。
肾阴虚:常用药物有熟地、首乌、生地、枸杞、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天冬、玄参、山萸肉、龟板、鳖甲、紫河车等;常用的中成药或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
肾阳虚: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仙茅、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海狗肾等;常用的中成药或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6、补益养生类的药有哪些?
补血补气的中药比较常见的有黄芪枸杞、阿胶、当归、人参,传统中药主要是补气的,含铁的成分很少。补血关键在于补铁。
补气补血的中药有驴胶补血颗粒,补中益气丸,气血双补颗粒,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