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怎样养生?
第一招:避暑清心
夏季首先避暑,重在清心。避暑时应注意:居室阴凉、通风;中午及时遮阳;采取人工降温措施。
夏季少开空调,适量流汗。如果开空调,要保持室温在25°C左右,且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度,穿裙女性要注意膝部用覆巾保护。要注意预防“空调病”,“空调病”主要表现为疲倦、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头痛咽痛、胃肠道不适等。
除了避暑,还要清心。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情,切忌发怒,使人体气机通畅,顺应自然。
第二招:祛湿除虫
炎暑和湿气最容易损伤心、脾二脏,易生中暑、疰夏等病症。专家说,夏季应防暑祛湿,需补充足够水分,应选择清凉解热、化湿祛暑的饮品,如: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鲜藿香或佩兰泡茶等,还要多吃西瓜、黄瓜、苦瓜等。
夏季除虫也很重要,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民间有饮雄黄酒、菖蒲酒、插艾叶、戴香囊等风俗,可以起到“杀虫驱邪”的作用。
另外,三伏天里“治冬病”也很有用。冬天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以伏天阳气旺盛时调养最为合适。主要的方式有敷贴疗法、隔姜灸法以及中药内服法等,目前许多中医医院都开展冬病夏治的诊疗活动。
第三招:调养脾胃
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要重视脾的保养。如何调养脾胃,下面几个方面值得注意:饮食有节,按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忍饥挨饿;调适寒温,夏季夜晚不能贪凉,不要睡在露天,入睡后不要扇风,准备好毛巾被、毯子之类盖好腹部,防止着凉;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2、都说冬病夏治,三伏天你们是怎么养身呢?
冬病夏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冬天寒冷,人们的疾病状况就会出现,这时的状况在夏天就会特别容易得到改善。三伏天能够抓住机会就能够帮助身体很快很好地排出毒素,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让身体抵抗力增强。
1、艾灸。
三伏天,如果可以采取艾灸,那艾灸好之后,一个冬天都不会生病的。而且冬天也依然会感觉到手脚非常的暖和,不怕冷,特别舒服。
女性朋友艾灸的时候可以多艾灸自己的肚脐、神阙、关元,气海、八髎、足三里这些穴位。这些穴位能够让女性的身体气血更加的顺畅,血液循环也更加的好。当气血好的时候,经期也会特别的好,而且在冬天手脚也不会怕冷。
脾胃不好的人也可以选择艾灸艾灸之后,让自己的脾胃能量增强。脾胃强了消化吸收就会好,很多食物的营养也会被身体吸收,而且皮肤也会越来越紧致。
抓住三伏天养生对女性来讲,是非常好的美容养颜的抗衰老636f70797a6431333431366263养身体的好方式。
2、泡脚。
很多人都只有在冬天才泡脚。因为冬天冷,泡完脚之后就会非常的暖和,非常的舒服,睡觉也会睡得香。但其实,泡脚是适合一年四季的。而且泡脚能够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同时泡脚也能够将让脚部的穴位更加的通畅。脚步的穴位连同身体的全身,所以脚是很重要的。
在三伏天泡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所以想要调理身体的人,可以抓住三伏天好好泡脚。你会发现冬天的你会过得更幸福,因为身体特别的舒服了。
三伏天不是让你吃雪糕的时间,而是给到你调理身体的机会。所以大家要抓住这些机会调理身体,身体一定会更加棒。身体调理好了,疾病也会远离你。
3、都说冬病夏治,那夏季有哪些养生食谱呢?
血少想改善很简单,就是补血。
但是补血是长期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平时多吃点好的有营养的,不要节食,不要不吃主食,不要吃冰冷食物,不要穿的美丽冻人。。。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中的月经稀少.
月经量少分血虚,肾虚,血瘀和痰湿四型.1.血虚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质淡,脉细.2.肾虚 经少色淡,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舌淡,脉沉细无力.3.血瘀 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暗,脉涩.4.痰湿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胖,苔白腻,脉滑.根据不同的原因用药可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指迷茯苓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痰湿者.2.礞石滚痰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痰湿便秘者.3.河车大造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精不足者.4.调经活血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气滞血瘀经行不畅者.5.益母草膏 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用于经行不畅者,亦可经前2~3天服. 6楼 突然有一天 回复: 我也是这样。去看过西医,吃药治疗也没有效果,还上火脸上长痘。 现在就在来月经的时候喝益母草颗粒。比以前好一些。 你可以试试。 9楼 你的木糖醇 </SPAN></p>回复: 别自己瞎吃药,平时穿衣服多穿点,别着凉,腰一定得保暖哦 11楼 *懒懒* </SPAN></p>回复: 1、来例假前一周开始喝红糖水,连喝一周
2、来事后第二天开始喝益母草冲剂,连喝两天,每天3次,每次1包
2是我去看西医时这么开的药,有用~~不过不喝就没用...闹心
中药我喝了4个月啦!!!中医说调的差不多啦已经让我停了,这个月看看情况怎样。
我也是有个月累着了,前年的年底结账时...然后TNND就经期、周期都短了,量也少了~
“我现在怀念血溅床单的感觉”,哈哈
12楼 漫天红玫 </SPAN></p>回复: 我以前也很少,就第一天多些。生完宝宝以后超级多。也许,不用太担心
不过,太少的话,还是看看医生吧,别乱吃药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匮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也有气血来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虚,经血乏源而月经过少者。实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湿,邪阻胞脉胞络,血行不畅,以致经量减少。
月经过少应从月经的色、质及有无腹痛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稀、腹无胀痛者,为虚;经色紫黯、夹血块、腹痛者,为血瘀;经色淡红、质粘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属于先天不足者,经水素少;后天损伤者,则经水逐渐减少。骤然经量减少者,则多为实证。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经少、甚至经闭者。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故治疗重在滋肾养血,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即使是瘀滞或痰湿,慎不可过用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肾虚型
【证见】 经量素少,或病后或反复流产后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或足跟痛,或头晕耳鸣,或少寐多梦,或阴中干涩。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红少苔,脉细弱或沉细尺弱。
【治法】 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菟丝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何首乌20克,紫河车15克。水煎服。
若偏于肾阴虚者,选加二至丸、生地黄、玄参。若偏于肾阳虚者,选加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
2.中成药
(1)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偏肾阳虚或肾阴阳俱虚。
(2)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虚。
血虚型
【证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是两天,经量涩少。经色淡无块,伴有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 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滋血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北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养血当归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养血补肾汤(刘熙政《湖北中医杂志》1982.6)
处方:当归、鸡血藤、丹参、炙黄芪、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黄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汤(张作超《广西中医药》1986.9)
处方:当归9克,川芎4克,熟地黄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车15克,益母草12克,鸡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黄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肾虚、血虚两证型虽不相同,但由于肾虚,精不足以化血,血虚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的物质基础。因此,临床上常在补肾中佐以养血,或在养血中又佐以滋肾,使精充血足,经源充盛,而经水自调。
血瘀型
【证见】 经行涩少,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黄20克,桃仁15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鸡内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参20克,枳壳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益母调经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湿型
【证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月经常后期或稀发。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沉细。
【治法】 化痰燥湿,温肾健脾。
【方药】
主方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苍术10克,香附子12克,枳壳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党参20克,破故纸15克,淫羊藿10克,当归15克。水煎服。 药膳~!!! 月经量少是为什么—妇女要调经终于应怎样补才好呢?其实,应视体质的两样来选择两样的药膳食用。以下就各种体质可食用的药膳及注意事项逐一判明。
(1)气虚型:月经周期易提前,经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肠胃消化效能糙手或易腹泻的情状。脸色惨白,舌质淡白,脉弱。治疗时宜裨益肺气,并适度活动,磨砺体能。 补气山药汤--黄耆、党参各30(布包)、淮山30克、大枣30克,加水同煮熟,盐适量调味。去药包,饮汤,淮山、大枣皆可食用。
(2)月经量少是为什么—血虚型:此种体质的女性多患有贫血,经色较淡,质地较稀,脸色惨白或萎黄,垂手疲倦、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日常应多吃瘦肉、红凤菜或菠菜、蕃薯叶等绿色蔬菜或苹果、樱桃、葡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治疗宜补气、养血。四物乌骨鸡--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葱白数段后食用。
(3)血瘀型:月经易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放后疼痛稍微减弱,严重者甚至不孕,习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时宜活血化瘀。
(4)月经量少是为什么—宫寒型:这种体质常诞生于爱吃冰凉食物的女性。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暴躁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凉,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弱。诊察时,常可觉察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艾叶生姜蛋--艾叶10克、生姜15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动,归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贫血也会引起月经量少,。 女人贫血的经典食疗方
贫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红细胞或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 治疗贫血的几款食疗方 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红细胞过度破坏,造血不良和失血。 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女性补血的食疗菜单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6、猪肝150克,菠菜适量。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不过还是建议你去医院看一下!
4、伏天养生,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儿科、肺病科、骨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阳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发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固护元阳,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还包括哮喘、慢阻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等,以及所有冬季易发,阳气不足、肺气虚弱的虚寒性疾病。
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或伴有过敏性鼻炎,这部分病人有儿童、学生,年轻人和老年人。多为过敏体质,或有遗传因素,体质虚弱,或处在生长发育、更年期阶段,或女性病人与月经生育有关。中医认为这些病人存在肺脾肾亏虚,而以肾阳虚为主,最适合冬病夏治疗法。
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虚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遗尿症、夜尿症等,主要病机是肾气不足、痰淤阻滞。
5、“冬病夏治”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那么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今正值三伏天,也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那么,人体身上有哪些疾病适合于冬病夏治,而且非常有效果呢?据医学资料显示,以下这些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
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2.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6.妇科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7.其他阳虚体质的人群。
那么,冬病夏治的原理是怎样的呢?根据医学资料记载:冬为阴,夏为阳。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已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6、冬病夏治,三伏天养生适合吃什么,这两种食物
1、酸梅汤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老北京人很喜欢喝的就是酸梅汤了,它可以有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2、绿豆粥
绿豆是三伏天养生防中暑的重要食物,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3、茯苓鲜荷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鲜紫苏10片,茯苓50克,鲜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内或小米100克。先将荷叶、紫苏煎汤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根据口味下适量糖或盐入锅。茯苓鲜荷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神经内科 心理咨询)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4、山药排骨
三伏天炎热湿气重,人体排汗严重,钾钙微量元素流失严重,容易伤阴耗气,此时最应该食用补血益气、滋阴养脾的食物。山药排骨是极好的滋阴食材容,并带有补钙之效。
7、三伏天养生怎么去寒气 冬病夏治七个方法最有效
1、三伏贴。“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2、三伏灸。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
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3、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4、吃羊肉。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专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属、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