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道家养生的始祖?
老子,名老聃,又名李耳。楚国楚县(今河南省鹿邑)人。老子是先秦哲学家,道家养生思想的奠基人。《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汉代杜方言:“老子用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老子为历代养生家推崇的得道长寿养生家。影响后世最大的是《老子》一书提出的养生思想。
(1)治于未乱,抱元守一
老子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作为养生的重要思想,提出“早服重积”、“抱元守一”等养生原则。“早服”同于中医“治未病”观点,即现代医学预防为主的观点,指早行养生之道,行养生于日常生活,持之以恒,积蓄养生之“德”,此即“重积”。这便是老子的“早服谓之重积德……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论养生,有抱元守一的观点,所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即养生之道。后世养生家又指“一”为“气”、“元气”,并用以指导服气养气、内守返观、纳气归根、以结内丹,以养胎息的内气功。抱元守一又指为“守神”之中的精神调摄养生法,成为古代养生家创造应用各种养生术的指导思想。
(2)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自然无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的是自然而然,去除人为嗜欲困惑、返朴归真的养生养神方法。所谓“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返归自然素朴、纯真的本性,进而达到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天人和谐统一。“真”是自然而然、不加人为的“素”、“淡”、“清”、“静”、“纯”、“朴”等等的同义语。《内经》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思想即来于此。中医养生注重节食、节劳逸、节制房事,以及重视精神调摄等养生法则,均产生于“自然无为”的思想。
2、道教养生内容有几种?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3、中国道家养生秘法后面的光盘视频谁有啊?
这 个视频还真没有,因为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些个秘法,我这有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什么的,这样我给你推荐个网站,敏学网,那上面的视频和书籍很全,你可以去看一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视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道家养生的 添油接命 是什么意思?哪里有人教不?
道家的 添油接命 是一种生精补气的方法.道家意思是我们平时的七情六欲致使身体得病,小孩在13岁以后就不是完整之身.要想修道长寿.就得修漏不亏.
道家有云: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传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缘,虽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师不觉,悭吝守护,当面蹉过,每每见人如是。试观油干灯灭,气散人亡。用油添灯,借气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离既济之大道,非世俗采战胡言之左道也。
盖无极仙师,莫不由此而接命,岂非此道之外而别有□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浅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传。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则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然同类之先天,是坎内一点真阳乾金也。
以阳炼阴,形乃长存。除此阴阳一道,则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血气大衰,精气神三宝,已将漏尽枯槁。外容虽勉强打硬,肉无润色光华,肝虚视涩,肺虚毛发白,肾虚耳聋腰疼,心虚减血健忘,脾虚难于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气衰力弱,龙钟潦倒,神衰宅败,黑途日近,迁徒将临,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鸥,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来,悠然长往。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当今寿命最长应该是 158岁的吴云青老人,中央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亲传弟子苏华仁道长在罗浮山有传授这种功法.你可以去看看. 你自己搜索下 广州合道堂 就可以看到了.
5、谁知道这个专门讲道家养生功法的是谁?我想找下他的专辑
你想知道这个道家养生功法的是谁?你可以上网搜搜
6、道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并防病的。
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7、道家养生的 添油接命 是什么意思
道家的 添油接命 是一种生精补气的方法.道家意思是我们平时的七情六欲致使身体得病,小孩在13岁以后就不是完整之身.要想修道长寿.就得修漏不亏.
道家有云:夫添油接命者,乃神仙不传之秘,希世未有之事,千百年未得一遇,非有夙根,道行仙缘,虽遇而不能得,即得而不能行。遇师不觉,悭吝守护,当面蹉过,每每见人如是。试观油干灯灭,气散人亡。用油添灯,借气接命,乃成道之能事,坎离既济之大道,非世俗采战胡言之左道也。
盖无极仙师,莫不由此而接命,岂非此道之外而别有□道之可成者。但人之根器,有浅深之不同,是以不得真传。故《悟真篇》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则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然同类之先天,是坎内一点真阳乾金也。
以阳炼阴,形乃长存。除此阴阳一道,则不能也。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阳痿,血气大衰,精气神三宝,已将漏尽枯槁。外容虽勉强打硬,肉无润色光华,肝虚视涩,肺虚毛发白,肾虚耳聋腰疼,心虚减血健忘,脾虚难于消化。精衰骨硬,步履沉重,气衰力弱,龙钟潦倒,神衰宅败,黑途日近,迁徒将临,而四大假合之物,速如水上之鸥,瞬若石中之火,一息不来,悠然长往。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