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宗学派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所谓正宗学派就是主张遵循《内经》的养生之道,全面进行养生防老的正统派。《素问》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明李说:“此保养之正宗也”。认为只要按照《内经》所说的饮食、起居、劳作、精神各个方面去养生,就可延年益寿。
人们遵照《内经》等所提出的养生之道养生,活到百岁的历朝历代并不乏人。
相传,汉代窦公180岁,冷寿光160岁;晋代许逊136岁;唐代孙思邈101岁,甄权102岁,慧昭290岁;宋代尤时泰120岁,薛道光114岁,乐长180岁;元朝贾铭106岁;明代林春泽104岁,郭贞顺125岁,龚来富138岁,冷谦150岁;清代谢启祚102岁,牟太医120岁,孙见龙159岁……
总之,各学派都有不少著述,都积累了不少养生经验,但人体生长于大自然中,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养生也应是综合而全面的。明、清以后更主张动静结合,食药相辅,四时起居综合调理。袁昌龄说:“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损一所以至亿也。若能受之于微,成之于著者,则知道矣。”强调养生也要防微杜渐,处处、时时注意。以后诸家反复论述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大原则。《养生四要》中将“节饮食、慎风寒、惜精神、戒愤怒”称为保生四要;《医学心悟》认为,老年人安养、延龄,应从居处、调摄、保形、节欲、按摩、气功、药饵等方面入手。到明代由于综台养生学的发展与广泛传播、老年保健有术,特别是医学家优先掌握了综合养生学后身体力行,许多名医都获得了高寿。据《中国医学人名志》统计,获80岁以上高龄的医学家有107人,其中明代就占86人。
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继承前人的综合养生之法,并广为传扬,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养生经验,获得长寿健康。中年时期,是生命健康的转型时期,也是科学养生的关键时期。走过了来生的你我,也许身心疲惫,但仍要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也许心满意得,但仍需注意保养,投资健康。
2、明朝活了150岁的冷谦是如何养生的?
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善养生,相传活了150岁,是明代最为长寿的人。
著有《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
1、闭目冥心坐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或大方凳或床上) 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身不可向后倚靠。
2、鸣天鼓
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3、撼天柱
方法:摇头左右顾肩膊转动24。
4、赤龙搅水津
方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口中津(涂抹)生,分3次咽下。
5、搓手热
方法:用鼻子吸气,闭之少顷,快速搓手至发热,徐徐呼出气
6、背摩后精门
方法:反手至背后而摩其精门(后腰)也。在两手搓摩四十八度以后,手心已极热,即将两掌移后,紧按精门之上,左右并行搓摩。
7、左右轱辘转
方法:用左手叉在左腰肾间,然后俯首,以左手像摇辘轳般自后向前做圆转运动36次的方法,然后右手依法行之。
8、攀足频
方法:两手攀足。双脚打开,两手放在后腰,顺着膀胱经向下缓缓滑动,一直到脚跟,停顿几秒。然后双手放在脚尖,双臂伸直努力往前伸,带动上身起身。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3、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保健著作?
明清时期,各类养生保健专书很多,多是强调综合调理,动静结合,而且要简要易行。
明代冷谦撰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详细论述了四时起居调摄、四季却病、延年长生、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法等,书中多以歌诀形式介绍养生要点及具体方法,易于领会实行。
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病”诸养生原则,对于违反这些原则而产生的疾病,皆列有药物救治方法。
清代吴师机撰《理瀹骈文》,这是一部物理治疗专书。吴氏提倡膏、药外贴等理疗法,如引嚏、坐药、药浴等。他认为外治之理同内治之理,可以收到与内服汤丸相同的效果。还认为养生保健不能单纯依赖药饵,如果注意调节生活起居,陶冶性情,对健康则更有益处。吴师机在外治保健方面为养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门径。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但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则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来。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辩证关系。
方开《摩腹运气图考》又名《延年九转法》,书中指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曹庭栋虽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但他却很重视动以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老老恒言·导引》指出:“导引一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并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又如《老老恒言》记载有散步专论,对散步的作用和要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例如,闲暇“散步所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是以动求静”,有助于睡眠,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藏》的成书,又推动了导引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遵生八笺》记载8种导引,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并于1895年译成英文发行于国外。
如明代正德年间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载录华佗“五禽图”最为详尽,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说明了导引保健的重要作用。
清代乾隆时期,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卷首列有“运动规法”,包括导引、气功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多摘自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一书。可见,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