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式太极拳36式
这是教杨式太极拳36式的回视频答: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MzU3NjAw.html
2、求吴阿敏杨式42式太极拳视频下载
关于太极: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是技击法,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杀人术,只不过有其独特的应敌之技法而已。太极拳技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古以来兵家常说的“因敌变化示神奇”。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林。”太极拳,就是追求这个“神劲。”
《投笔肤谈》的作者云:“虚实之机,其变生于敌,渊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而成功。”狃者,因袭、依袭也。故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这个“依”字就用得非常妙,它也体现了“因敌变化而取胜”之意。上述,均说明了太极拳所遵循的应敌之法的特征。
其实,传统的陈式大极拳,不论拳架、推手、散手,都体现了它固有的武术本质。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满了技击含义,它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它是太极拳功夫的入手点,又是太极拳综合功能的落脚点。它主要锻炼知己功夫;而推手,则是一种锻炼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锻炼听劲、懂劲、化劲的基本功,也是检验拳架各种劲力的试金石:散手(徒手搏击),则是太极拳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锻炼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须苦练拳架、单式(拆拳)、推手,以及进行内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拳架、推手、散手是三位一体的太极系列功夫。
当然,太极拳用于散打,有它自己的技击特征。太极拳创编者的战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强调练太极拳的人总是处于应击者的地位。从来不主张主动去进犯他人。即所谓“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动,己不动”。一旦有人与我为敌,向我进犯,无奈我只好依其变,顺其势,借其力,化其力,以阴阳互济的、螺旋式的、松活弹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极拳功夫对付对方的挑战,争取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即“因敌变化示神奇”之妙技。
因此,练太极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继承太极拳的固有功能,还必须下功夫钻研和锻炼太极推手和散打等防身应敌之技击本领。我们既要练拳架,又要练推手,既要练推手,又要练散打,从而练出一种完整应敌的高级本领。但不一定把它推向擂台赛。
太极推手技巧:
(一)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是因敌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了解敌人的意图,一句话要了解敌情,正如孙子兵法讲的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则特别强调这一点。和对方一接触,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我一只手上有9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双手18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有18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陈照奎老师常讲:“十个手指头都得干活,象弹钢琴一样,非常灵敏地干活。”所以说,“听劲”是太极交手的第一项基本功。
(二)搭手即棚,八法相主
棚劲,是太极拳各种劲的共性特征。太极拳用于交手时,它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即棚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所以,人们把棚劲作为太极功夫的接手法。这种棚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而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棚劲。即陈鑫公说的“无处不弹簧”。周身如同充足了气的球体和轮胎,处处皆有弹性外棚劲。因此,捋、挤、按、采、例、时、靠七种劲,都是棚劲的延伸,或是使用的角度不同,或使用的部位不同而已。这八种劲,相生相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例如双人推手时,对方进攻来力偏高,我即上棚之。如果从接触点上感到对方力弱,我即将来力向外棚之或随势拿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如果来力较猛,而偏右,我即顺势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来力偏下,我即用下采法;如当我捋或采时,敌人变肘、变挤,我则按之;敌近身,我则走大捋;我捋敌,敌靠我,我则转腰走按劲。同样,敌人若采或捋我时,我也可以走肘、走靠诸法,八种方法相生相克,反复锻炼,以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带动全身,练得自己感到脚下有根,丹田气壮,内气鼓荡,周身皮毛向外膨胀,感到处处可以引化、处处可以爆发出松活弹抖之太极劲,才算初步“劲上身”了。所以棚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三)从锻炼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练推手时,往往是想把对方拒之门外,尤其力气比较大的人,更是恃力而不愿让对方来力近己圈内,或急于将对方发出。这样就很难练出太极拳之引化本领。首先,我们要在精神上树立敢于让对方进来的大无畏精神,敢于近身,气魄要大,胸襟要宽,容量要阔。陈老师经常说:“来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来之欢迎,去之欢送。”“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怀要宽”。意思就是能把对方的来力放进来,当对方前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则顺势发化(其中之要,在于机势)。即陈老师讲的:“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发。”都是一个“顺”字。做起来,确很难。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时就必须下功夫练引化。这就要求你能含胸塌腰,能松胯、屈膝后坐(而不是前跪),势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尽力加大,不论对方是按、是挤、是棚、是肘、是靠,我都敢放进来。对方两臂无非是那么长,不要怕,即使吃几次亏,输几次,也无所谓。练习能吞能容之后,再练能吐、能放、能发就容易了。他来多少,我要多少,一点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给他多少,一点也不多给。尽量多练习大捋、大开大合,把身肢放长、放展,练习顺势而引,顺势而发的功能。
(四)谁先合,谁能赢
陈照奎老师讲合,实际上是讲拿。“拿”者“合手”也。不一定是靠一只手去拿住对方,而是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他还强调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双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对方的重心线上(即抢夺“大本营”),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点动向)。然后,随他的动向而合力发之,以破坏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如何收拾就好办了。所以,既要顺着他,又要控制他。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他应敌时,千方百计让他落入我的包围圈之内,用引诱之法也好,用声东击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转过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时,尽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劲,然后再顺势借他之力将他消化之。陈老师推手时,主张尽量控制对方肩部和大臂(肘关节以上),这样便于将合力加到对方的重心线(又称轴心线)上,便于破坏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讲过,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时指之,肩时不能用,意指之。”总之,意气力,都要想法合到对方重心线上,当然,如果无预定的死规则,允许用腿,上下合力则更易奏效。如所谓“小鬼推磨”之法。当然,敌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计合住你,你就要靠自己的“听劲”本事,当他欲合未合住之时,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劲破之。决不能让他合住我。为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五)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方为妙术: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即所谓“引劲落空合即出”者也。例如运行一个圈中,有时半个圈引化,半个圈发劲(如六封四闭动一到动三);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如懒扎衣动作三,既是右(手)引左(手)进(击),又是上(右手)引下(右腿)进(击、蹬、套、插);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故曰“化打合一”。例如金刚捣碓之捋法,其中单势进步捋、退步捋,都是捋化之中有发放之劲。体现了在我主现控制下敌我力量合二为一,致他于败势(背势)。又如抱头推山动作一,左时引化对方右手的按劲,同时,借对方之按劲,发我左拳击敌胸部(头部)之劲。肘引手发,手引手发,点线变化,化打皆在一只臂上,这不正是极妙的上层功夫吗。有时在一只手臂的一个螺旋劲(顺逆变化)之中可以发出几个劲。如披身捶(庇身捶)中之背折靠前的右臂上棚、里合肘、里勾拳三个劲的迅速变化,又如白猿献果一势的反拿、上棚、下引、击裆、切肘、冲拳等六个劲的变化都是螺旋式的非常巧妙的点线结合用法。抽出这些单势进行锻炼则是提高推手技巧和技击功力的上乘方法。
(六)依靠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发挥人体立体螺旋之威力
人们常常把太极劲比做漩涡、旋风、钻头、龙卷风,所谓发劲,即依靠这种人体立体螺旋力量,把敌人棚出去,这是对的。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成周身处处都是球,使来力感到触处有圆;处处球切球;处处被滑掉,被棚出。同时,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躯体又象蛇一样,将来力缠住,处处可以发劲。平时练拳时,即应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为枢纽,依靠它的离心旋转力,带动周身,带动四肢,所有运行非圆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钻头、似导弹。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劲,处处都是顺逆滚动的、点线变换的螺旋体,从而在滚动中化掉来力,在缠绕中吃掉来力。使对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劲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仿佛发出的弧旋球一样,使对方莫知所措。为此,平时练拳时,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缠绕劲,一点也不要马虎,丝丝入扣,缠到筋骨之内。平时练习推手,不论进退、化发,都要锻炼走螺旋劲,腰如门轴,双手如“转子门”,充分发挥腰部的离心力,使对方感到处处背势,非输不可。但“兵贵神速”,只靠平时打拳时的慢动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练单式发劲、练快速螺旋劲,快到“迅雷不及掩耳”。当然,为了腰活,还必须锻炼松胯。
(七)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是陈老师常说的一句要领,也是他常用的一种手法,在陈老师之前的拳论中还未见到这句话。这句要领,既形象,又实用。他常用的三个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后,先合好劲,然后塌掌根,力求塌至对方脚跟(依靠意念力)。同时,要沉肩、坠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于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劲,把对方之力碾出去。其实人们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轳,压马路的压路机,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靠这种下塌的力量,破坏对方的根基。所谓“贴身近战,力摧其根”者,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八)从反面入手,造努借力
太极拳以顺势借力为其主要技法。但在敌人来力不明时,可以采取“造势借力”之术。即给对方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道者,反之动”(老子)《孙子兵法》谓之“声东击西”。我们叫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第二金刚捣碓动作一、二);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如双震脚、金鸡独立);欲前先后,欲后先前(如左冲、右冲、退步跨虎);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如初收、披身捶);欲纵先横,欲横先纵(如闪通背动作三、四);欲顺先逆,欲逆先顺等等。从反面入手,造势借力之中,还有一种惊诈之术。“兵不厌诈”,即在交手之中,以神慑人。如惊上取下,惊下取上,惊左取右诸法。有时则采取一断一送之法。交手中,突然我劲一断,使对方一怔,或突然失控,当他神怔劲空之时,我迅速接劲击其虚点。各种武术中都有这种技法,太极拳也不例外,所不同者太极拳强调走螺旋劲。如陈鑫公所云“虚笼诈诱,只为一转。”虽然平时练讲究“连绵不断”,“无断续”等,但在实战中必须适机应变,沾粘连随是基本手段,但还要能粘、能断,劲断意不断,劲断神不断,断是为新的粘,一断一接,断和接都是为了制敌取胜。太极拳的上乘功失,就在于运用自如。
总之,给敌人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也是一种重要手法。所谓打空、打直、打回、打怔,都是我先造一个势,迷惑他,使他不知所惜而失势、或他劲落空、或回撤、或发直、发愣时,我即以神速之螺旋进击,使对方失势。正是体现“因敌变化”而示我之“神奇”也。
(九)三节相应,节节打人
太极拳所以能以柔取胜,以柔克刚,其关键在于全身筋骨节节放松,劲力节节贯串。因敌变化节节交替运用,节节可化,节节可打,全身所有关节都非常松柔、灵活而有力。小至手指各个关节,大至上中下三盘,以及手、腕、肘、肩、胸、背、胯、腿、膝、脚,各个部位都可以打人,所谓“挨到何处何处击”者也。主要之处在于应敌时能不能随机应变,三节互用,三节、及至九节,能灵活交替运用。即《孙子兵法》中所云:“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就必须在平时练拳时,注意锻炼各个部位的劲力变化,节节灵活可以随机而用,全身如龙似蛇,变化自如。打拳时,推手时,要时时意识到双手、双臂、双腿、双足,以及手足之间的合劲,相吸相系,上三节,下三节交替变化、顺逆变化地节节贯串劲。例如:中盘式动作一,我左手被按,收回来(引过来)同时右手击出;又如单鞭动作二,右手被拿,屈时以采肘解脱,并可以肘反击;抱头推山动作一,左肘被按,肘收回,而以左手(拳)出击,左手被棚,右拳再出击。如掩手肽捶动作五,双手被封住,走肩臂。再如二路拳中的退步护心拳(兽头势),双拳、双时交替边引化边出击,下边脚可以勾绊、可以进击,左右配合、上下配合、节节配合,交替引化与进击。充分体现太极拳之整体劲及其在阴阳变化中之妙用。
(十)充云强调和发挥意念力
太极拳,是强调用意的武术。用意,是太极拳内功的上乘功夫。讲“用意不用力”不对,“用力不用意”也不对。还是意气力(精气神)三结合为宜。
总之,上述种种战术技巧,必须基于平时刻苦操练和用心体悟。除了坚持练拳架之外,还要练单式,两人对练,以及功力训练,内功训练,不断增强体能、智能、气能,以及胆量和勇气,还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讲的四个字:即一胆、二力、三智(谋)、四法(技巧)。太极拳也不例外。
武当太极108势:
内气循行,点穴卸骨诸术,都以练气养身为本。在名师传授下,收敛先天气,习练行、走、坐、卧诸功,施抱无守一之方法,循大周天、小周天、小小周天之气,达到练性修真之目的。从妄为、有为而至于无为。
人身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武术名家、太极大师,治病疗疾,点穴截气,破脏腑之调节,都因明经知络所为。中国武当太极开始练习时,吸气、舌顶上腭;呼气、舌守下腭。待气血循行,通畅、顺当后,练习时舌顶上腭不变。
起势:混元一气
1.无极开太极
2.一气化三清
3.托天引气
4.鼍龙戏水
5.阴阳两仪
6.四象翻掌
7.三环套月
8.双龙出洞
9.龙虎相交
10.手挥琵琶
11.锦鸡抖翎
12.左转抱球
13.踢腿撩阴
14.右揽雀尾
15.掤捋挤按
16.双、单云手
17.右转抱球
18.踢腿撩阴
19.左揽雀尾
20.掤捋挤按
21.双、单云手
22.单鞭
23.双挒抖掌
24.提手上势
25.小擒拿
26.右挂左抖
27.怀中抱月
28.白鹤亮翅
29.左、右搂膝拗步
30.龙虎相交
31.手挥琵琶
32.右单展翅
33.左斜踹脚
34.右搂膝拗步
35.双、单展翅
36.右斜踹脚
37.右搂膝推掌
38.双、单展翅
39.龙虎相交
40.手挥琵琶
41.搂膝斜插捶
42.懒汉扎衣
43.转身撇身捶
44.上步掤捶
45.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一气化三清
48.托天引气
49.鼍龙戏水
50.阴阳两仪
51.左抱虎推山
52.右抱虎推山
53.双、单云手
54.左转抱球
55.踢腿撩阴
56.右揽雀尾
57.掤捋挤按
58.双、单云手
59.右转抱球
60.踢腿撩阴
61.左揽雀尾
62.掤捋挤按
63.双、单云手
64.双开弓
65.巴打掌
66.搂膝指裆捶
67.左倒撵猴
68.右倒撵猴
69.左倒撵猴
70.右倒撵猴
71.撩阴掌
72.一柱擎天
73.踢腿撩阴
74.盖步海底针
75.闪通背
76.懒汉扎衣
77.转身撇身捶
78.上步掤捶
79.搬拦捶
80.巴打掌
81.双、单云手
82.单鞭
83.双挒抖掌
84.左右双云手(5个)
85.锦鸡独立
86.雀地龙
87.上步高探马
88.左转跨虎
89.右转跨虎
90.双、单展翅
91.右转撩腿
92.右搂膝推掌
93.双、单展翅
94.左转撩腿
95.左搂膝推掌
96.二踢飞脚
97.犀牛穿山
98.左、右打足
99.震脚仆地锦
100.雀地龙
101.右起雀地龙
102.巴打掌
103.腾空摆莲
104.摆腿跌叉
105.玉龙举鼎
106.如封似闭
107.十字手
108.合太极
收势:混元一气
回答指数:95
该回答在由回答者修改过
3、求付清泉老师85式杨式太极拳视频
杨式28式太极拳 这是付清泉老师演示的视专频地址属 http://www.56.com/u18/v_ntm5mzcwnty.html
4、杨式 功太极拳128视频
108式,128式,81式,85式等等,虽然叫法不同,实则相差不大,只是个别动作叫法专不同,或是把属一个招式名称拆分成多个动作而已,其精髓躯干,都是与现在流传较广的传统85式相差无几。
其实学哪套招式并不重要,掌握要领,持之以恒,才是正道。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深奥的。比如,佛家的静坐禅修。
百度视频,搜,“杨式传统八十五式”。即可得之。
我就是跟着电脑,对照书本讲解,纯自学的,目前也能“依着葫芦画水瓢”有几分形似了,离神似,尚有千里万里之遥。
5、42杨式太极拳视频 下载地址
希望您懂得知道礼仪,希望您下载附件后及时采纳答案。
6、太极拳养生到底是杨氏好还是陈氏好?
我觉得,在太极拳里,1.要养生,练吴式太极拳为好,吴式太极拳多有长命的,有长命拳之称复; 2.杨式次之,但以习练85式制为好,国家体委编制的24式42式之类的不用长期习练; 3.陈式谈不上养生,震脚发劲之类的,装逼是好的,与养生是南辕北辙的。 4.年轻人学太极,有一个误区,以为太极可以技击,其实这是做梦zd,请不要被武侠小说影视作品误导了, 真在街头实战,太极推手高手分分钟会被打晕。
7、杨式全套太极拳视频下载
在百度搜索栏上打【傅清泉讲解嫡传杨式太极拳85式分解教学】即可。
也可打【老架杨式傅清泉85式】
或者【韩清民85式杨式太极拳】也可。
8、85式杨式太极拳视频
《传统杨式老架八十五式太极拳(DAT格式)》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 http://www.verycd.com/topics/170611/ 中文名: 传统杨式老架八十五式太极拳(DAT格式)别名: 传统武术教程之三版本: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发行时间: 2004年11月地区: 大陆对白语言: 普通话简介: 主讲:李承祥,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国际级裁判、曾任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 推手比赛)总裁判长。 示范:李曼,李迎,李桂萍,陈桂香特别介绍意型于杨澄光师,拳套舒展中正,柔中寓钢,圆活饱满,沉稳浑厚。而在习练时强调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时,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在做为民族传统文化太极拳为普及的今天,一定要在拳理的指引下来习练八十五式太极拳。 本教学片由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国际级裁判、曾任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推手比赛)总裁判长李承祥先生讲解。传统杨式老架八十五式太极拳(上)目录1、片头 2、菜单 3、全套正面演练 4、内容介绍 5、基本功练习 6、第一段正面演练 7、第一段教学 8、第一段北面演练 9、第二段正面演练 10、第二段教学 11、第二段背面演练 12、第三段正面演练 13、第三段教学 14、第三段背面演练传统杨式老架八十五式太极拳(下)目录1、片头 2、菜单 3、第四段正面演练 4、第五段正面演练 5、第四、五段教学 6、第四段北面演练 7、第五段背面演练 8、第六段正面演练 9、第六段教学 10、第六段背面演练 11、全套背面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