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冷谦 5大养生法

冷谦 5大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1-01-05 08:43:29

1、明朝活了150岁的冷谦是如何养生的?

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善养生,相传活了150岁,是明代最为长寿的人。

著有《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

1、闭目冥心坐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或大方凳或床上) 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身不可向后倚靠。

2、鸣天鼓

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3、撼天柱

方法:摇头左右顾肩膊转动24。

4、赤龙搅水津

方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口中津(涂抹)生,分3次咽下。

5、搓手热

方法:用鼻子吸气,闭之少顷,快速搓手至发热,徐徐呼出气

6、背摩后精门

方法:反手至背后而摩其精门(后腰)也。在两手搓摩四十八度以后,手心已极热,即将两掌移后,紧按精门之上,左右并行搓摩。

7、左右轱辘转

方法:用左手叉在左腰肾间,然后俯首,以左手像摇辘轳般自后向前做圆转运动36次的方法,然后右手依法行之。

8、攀足频

方法:两手攀足。双脚打开,两手放在后腰,顺着膀胱经向下缓缓滑动,一直到脚跟,停顿几秒。然后双手放在脚尖,双臂伸直努力往前伸,带动上身起身。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2、我想问一下,有养生保健的教材吗?

阅读《体育与保健》教材中华传统养生保健一章,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 摘要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动则 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 本文主要从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形式和流派以及具体的传统运动项目 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养生保健中的运动养生的机理. 关键词: 关键词: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 气功保健 五禽戏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 一,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的机理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 ,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 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 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 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 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 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 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运动,常锻炼,已成为广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无论哪一种传统 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 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 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 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 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 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 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 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 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三,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 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大要原则有三: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 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 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 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 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 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 40~50 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 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 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 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 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三)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 "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 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四,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形式一样,种类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锻炼方法,也有众人组合的,带有竞技性 质的锻炼方法;有形成民间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不论是哪一种运动形式,都具 有养生健身的作用.而为人们所喜爱,故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归纳起来,运动养生的形式大致有二: 一,形式多样的民间健身法 这类健身法大多散见于民间,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而活动饶有趣味性.如:运动量较小,轻松和 缓的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跳绳,登高,跑马,射箭,举石锁 等等.这些方法,多于娱乐中而有运动养生的内容,亦无需人更多地指导,训练,简便易行,形式多样, 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措施.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传统.其中以运动健身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则是 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如拔河,龙舟竞渡,摔跤,赛马,跷板,走高跷,舞龙灯,跑旱船以及各种 各样的舞蹈等,即属此类.这种运动的特点,人数众多,具有竞技性质,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 各有特定的季节,时间来开展这种群众性,普及性的活动. 二,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 这类运动健身方法往往是建立在民间健身法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有目的,有具体要 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健身法.因其有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故可以使人体各部分得到较为 全面,系统的锻炼,是传统运动养生法中较高层次的健身运动.运动养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 身法而言. 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佛家,由于世代相传,又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因而形成了各种不 同流派.兹简述其大要如下: (一) 道家健身术; 道家健身术其理论源于老, 庄, 主张以养气为主, 以提高生命能力, 提出了 "导引" , "养形" ,强调了练气以养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华佗的"五禽戏" ,马王堆出土的 "导引图"胎息经,八段锦,太极拳等,均属此类. (二)佛家健身术;佛家健身术源于禅定修心,为保证"坐禅"的顺利进行,便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以 活动筋骨,疏通血脉.于是,逐渐形成了佛家的健身功法,其具有代表性有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 心意拳,罗汉十八手,少林拳,禅密功等. 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河南的中岳嵩山,是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武术的发掘地;一个 是湖北的武当山,是道教和武当派武术的发源地.因此,以宗教言之,有道佛之分,以武术言之,有少 林,武当之别.武术虽然是技击,防身之术,但其上乘功法则是以健身为宗旨.学习武术,首先是强身 增力,故无论何种功法,哪个流派,都着眼于健身.尤其是当代武术的发展,均以健身强身为目的,如 徒手的诸种拳,掌,脚,使用器械的剑,棍,刀,枪,鞭,钩等等.各有特色,各有所专. 运动养生的不同流派,说明了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样,但彼此间又有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的. 因而,使得诸种功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养生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继承,发掘这些 健身方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 五,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首先,谈气功保健.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 首先,谈气功保健 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 ,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 ,调身(调整身体 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 ,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 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保健的养生机理;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 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 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 , "练神还虚" .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 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 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 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 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 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 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 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 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 激产生保护作用. 因此, 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 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 是生理上的 "内稳定" , 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 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第二, 五禽戏.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 第二,谈五禽戏 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 体的功法. 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 《庄子刻意》有: "熊经鸟伸,为寿 而已"的记载,至汉初《淮南子精神训》则有: "熊经,鸟伸,凫浴,蝯**,**视,虎顾,是养形之 人也"的说法,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 《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 "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辗 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 五禽戏的养生机理;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 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 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 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 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 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 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 , 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 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 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鸟戏又称鹤戏,即模 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 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五禽戏的五种功法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一套有系统的功法,如果经 常练习而不间断,则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神静而气足,气 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气动形,达到三元(精,气,神)合一,则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恰如华佗 所说: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 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 第三,谈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纭.有云南北朝时即有太极拳;有云创始者为唐代许宣平,有云宋代张三峰,有云明代张三丰,也有以 为始于清代陈王庭和王宗岳者,究竟如何,尚无确论.然而,能比较清楚地论及师承脉络,分支流派者, 当在明末清初.此后,即有陈氏太极之说,后由陈长兴传弟子杨露蝉经改编而形成杨氏太极拳.后来, 又从杨氏太极派生出吴式(吴鉴泉)太极拳,武式(武禹襄)太极拳和孙式(孙禄堂)太极拳.目前, 国家体委普及的太极拳,即是以杨振太极拳改编的.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 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 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素问上 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 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 "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 (见《类经营卫三焦》.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 ) 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 , .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 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 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 "阴平阳秘" 的平衡状态, 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的作用, 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恰如 《素问 上 古天真论》所说: "提**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太极拳之 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 .因为这种健身功 第四,谈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 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 ,高濂的《遵生 八签》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 二段锦" .此外,尚有"文八段" (坐式)和"武八段" (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便于推广流传,还有 人将其编成歌诀.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 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养生机理;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 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 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 《老老恒言》云: "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 筋骸,有益无损" . 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其歌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 ,即说明双手托天 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 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 作用.其它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 , 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 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 功法. 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指移动,活动; "筋" ,泛指肌肉,筋骨; "经" ,指常道, 第五,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规范.顾名思义, "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 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相传易筋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菩提达摩传授的,梁武帝萧衍时(公元 5 世纪) ,达摩北渡到 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向弟子们传授了易筋经.当时,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劳,故动作 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脉,利筋骨的动作为主,其动作又多以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为主.后来逐渐流 传开来,自唐以后,历代养生书中,多有记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术之一,建国后,还有《易筋 经》单行本出版.足见其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人民所欢迎. 在古本十二式易筋经中,所设动作都是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而演化成的.例如:春谷,载运, 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动作,均以劳动的各种动作为基础形态.活动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 以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方法可以纠正身体的不良姿态,促进肌 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讲,经常练此功法,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和吸收,对慢性疾病的恢复,以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尤其重视意念的锻 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通过意识的专注,力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 ,以用意念调节肌肉, 筋骨的紧张力, (即指形体不动,而肌肉紧张的"暗使劲".其独特的"伸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使肌 ) 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神,拉,收,伸,长期练功,会使肌肉,韧带 富有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营养得到改善.同时,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 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当然,必须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 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的功效. 总结: 总结: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 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 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 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养生 保健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 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 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 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 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并非已完美无缺,如何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内容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须作评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 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古人养生的宝贵遗产很好 地继承下来,并且在养生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充实,丰富,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学, 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什么是正宗学派?

所谓正宗学派就是主张遵循《内经》的养生之道,全面进行养生防老的正统派。《素问》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明李说:“此保养之正宗也”。认为只要按照《内经》所说的饮食、起居、劳作、精神各个方面去养生,就可延年益寿。

人们遵照《内经》等所提出的养生之道养生,活到百岁的历朝历代并不乏人。

相传,汉代窦公180岁,冷寿光160岁;晋代许逊136岁;唐代孙思邈101岁,甄权102岁,慧昭290岁;宋代尤时泰120岁,薛道光114岁,乐长180岁;元朝贾铭106岁;明代林春泽104岁,郭贞顺125岁,龚来富138岁,冷谦150岁;清代谢启祚102岁,牟太医120岁,孙见龙159岁……

总之,各学派都有不少著述,都积累了不少养生经验,但人体生长于大自然中,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养生也应是综合而全面的。明、清以后更主张动静结合,食药相辅,四时起居综合调理。明·袁昌龄说:“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损一所以至亿也。若能受之于微,成之于著者,则知道矣。”强调养生也要防微杜渐,处处、时时注意。以后诸家反复论述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大原则。《养生四要》中将“节饮食、慎风寒、惜精神、戒愤怒”称为保生四要;《医学心悟》认为,老年人安养、延龄,应从居处、调摄、保形、节欲、按摩、气功、药饵等方面入手。到明代由于综台养生学的发展与广泛传播、老年保健有术,特别是医学家优先掌握了综合养生学后身体力行,许多名医都获得了高寿。据《中国医学人名志》统计,获80岁以上高龄的医学家有107人,其中明代就占86人。

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继承前人的综合养生之法,并广为传扬,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养生经验,获得长寿健康。中年时期,是生命健康的转型时期,也是科学养生的关键时期。走过了来生的你我,也许身心疲惫,但仍要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也许心满意得,但仍需注意保养,投资健康。

养生当从中年开始,因为,对中年男女而言,没有什么比生命健康更重要。中年人需要适当运动,需要学会放松,需要自我保健,需要除去心病,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生活更幸福,为了生命更长寿。

4、正宗学派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所谓正宗学派就是主张遵循《内经》的养生之道,全面进行养生防老的正统派。《素问》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明李说:“此保养之正宗也”。认为只要按照《内经》所说的饮食、起居、劳作、精神各个方面去养生,就可延年益寿。

人们遵照《内经》等所提出的养生之道养生,活到百岁的历朝历代并不乏人。

相传,汉代窦公180岁,冷寿光160岁;晋代许逊136岁;唐代孙思邈101岁,甄权102岁,慧昭290岁;宋代尤时泰120岁,薛道光114岁,乐长180岁;元朝贾铭106岁;明代林春泽104岁,郭贞顺125岁,龚来富138岁,冷谦150岁;清代谢启祚102岁,牟太医120岁,孙见龙159岁……

总之,各学派都有不少著述,都积累了不少养生经验,但人体生长于大自然中,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养生也应是综合而全面的。明、清以后更主张动静结合,食药相辅,四时起居综合调理。袁昌龄说:“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损一所以至亿也。若能受之于微,成之于著者,则知道矣。”强调养生也要防微杜渐,处处、时时注意。以后诸家反复论述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大原则。《养生四要》中将“节饮食、慎风寒、惜精神、戒愤怒”称为保生四要;《医学心悟》认为,老年人安养、延龄,应从居处、调摄、保形、节欲、按摩、气功、药饵等方面入手。到明代由于综台养生学的发展与广泛传播、老年保健有术,特别是医学家优先掌握了综合养生学后身体力行,许多名医都获得了高寿。据《中国医学人名志》统计,获80岁以上高龄的医学家有107人,其中明代就占86人。

所以,我们应当总结,继承前人的综合养生之法,并广为传扬,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养生经验,获得长寿健康。中年时期,是生命健康的转型时期,也是科学养生的关键时期。走过了来生的你我,也许身心疲惫,但仍要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也许心满意得,但仍需注意保养,投资健康。

5、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保健著作?

明清时期,各类养生保健专书很多,多是强调综合调理,动静结合,而且要简要易行。

明代冷谦撰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详细论述了四时起居调摄、四季却病、延年长生、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法等,书中多以歌诀形式介绍养生要点及具体方法,易于领会实行。

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病”诸养生原则,对于违反这些原则而产生的疾病,皆列有药物救治方法。

清代吴师机撰《理瀹骈文》,这是一部物理治疗专书。吴氏提倡膏、药外贴等理疗法,如引嚏、坐药、药浴等。他认为外治之理同内治之理,可以收到与内服汤丸相同的效果。还认为养生保健不能单纯依赖药饵,如果注意调节生活起居,陶冶性情,对健康则更有益处。吴师机在外治保健方面为养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门径。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但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则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来。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辩证关系。

方开《摩腹运气图考》又名《延年九转法》,书中指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曹庭栋虽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但他却很重视动以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老老恒言·导引》指出:“导引一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并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又如《老老恒言》记载有散步专论,对散步的作用和要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例如,闲暇“散步所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是以动求静”,有助于睡眠,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藏》的成书,又推动了导引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遵生八笺》记载8种导引,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并于1895年译成英文发行于国外。

如明代正德年间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载录华佗“五禽图”最为详尽,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说明了导引保健的重要作用。

清代乾隆时期,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卷首列有“运动规法”,包括导引、气功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多摘自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一书。可见,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6、古有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为童,渐从此矣的说法,试用生理学知识解释

唾液,它具有润滑口腔粘膜、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其中还含有淀粉酶和溶菌酶,能帮助消化和具有部分杀菌作用,主要的作用还是消化和味觉的作用以及清洁作用,对局部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功能,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唾液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物质。
在中医上被称为金津玉液。《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意思是说,津液经过胃、脾、肺,散布到全身的所有血管当中。唾液里面含有天然的抗癌因子,如果人身上有一些会助长癌细胞生长的条件,唾液就可以对癌细胞造成威胁甚至杀灭。所以,中医自古以来很重视唾液养生法,就是这个原因。俗谚有云:“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唾液有如此功效,只要人们每天依法炮制,持之以恒,自可永保健康美丽。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
2.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能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
3.清洁和保护口腔;
4.抗菌作用;
5.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唾液的优点:其中含有的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对牙齿能带来化学的保护作用;其中含有的淀粉酶能够帮助消化;成分能对抗细菌;能清洁口腔;通过检测唾液可验出癌、艾滋病。
唾液的不好处:通过带有病菌的人体,唾液也可传播疾病。
唾液的养生保健功用,自古就受到重视与肯定,古人初创文字时,即以水从舌边为“活”字,意为舌旁之水(唾液)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强调它的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琼浆”、“甘露”、“玉醴”、“华池神水”等美称。
《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李时珍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
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约1000~1500毫升,是口腔内三对较大的唾液腺腮腺、腭下腺和舌下腺所分泌液体的混合物。正常唾液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值6.6~7.1),主要成分是水,占98.5%~99%,其余是含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以及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酶等。
唾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湿润和清洁口腔,消灭产生齿垢的细菌,溶解有害于牙齿的物质,软化食物以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有消化作用。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减弱,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并由于无法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损害,易导致胃肠炎症或溃疡。
一般体质强健的人,唾液分泌比较充盈旺盛。年老体弱者唾液分泌不足,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体力日衰、耳鸣重听、面部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情形,运用吞口水养生法,可重拾青春,抗衰延老。
返老还童,强筋壮骨古有名言:“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唾液中所含的最具魅力的物质,当首推由日本医家绪方知三郎发现的腮腺激素。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许多学者认为它是“返老还童”的激素。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提高结缔组织的 生命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肤间质、结缔组织的功能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能得到保持。然而,人到中年后,腮腺开始萎缩,分泌的激素就逐渐减少。常作咽津动作,可推迟腮腺的萎缩。

修复伤口,促进愈合
唾液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杀菌解毒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擦破点皮肤,人们总爱涂一点儿唾液来疗伤止痛;舌尖和嘴唇被咬伤之后,伤口的愈合速度往往比其他部位快得多;动物受伤后,亦常用舌头去舔舐伤口。说来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巴伐利亚有一家奇特的皮肤病医院,用乳牛的舌头舔病人皮肤,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头皮癣等,而且还很有效;前苏联的科学家采用“唾液疗法”对久治不愈的一些顽固性皮肤病也意外获得成功。这一连串的神秘功效,最终被美国科恩博士所揭示,他发现唾液中有两种珍贵的蛋白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神经生长因子(KGF)。前者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从新生活力的细胞代替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具有加速皮肤和黏膜创伤的愈合、防止溃疡等特效;后者则具有促进神经生长的功能,可以使断裂的神经末梢生长延伸,把离断的神经“焊接”起来,使受伤的皮肤早日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科恩为此荣获1986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皮肤光润,容颜悦泽
唾液在养颜、护肤、美容方面亦大有用武之地。如明代养生家冷谦的《修龄要旨》中记载:“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瞻,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漱津涂面,搓拂数次。依按此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医学研究发现,唾液是以血浆为原料生成的。其中一些成分既是皮肤细胞的最好营养物质,又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酶,如溶菌酶、淀粉酶等,呈弱碱性,可以消除面部皮肤分泌的油质,杀灭面部的一些细菌,避免面部长疖生斑。因此,用唾液涂抹面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中医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是说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中医中讲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老话话是很有意义的。
唾液(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
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四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六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
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所谓“望梅止渴”,说的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过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有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则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咽津养生之术”,一些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鉴。
咽津养生之术
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顶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后徐徐咽下。

7、阅读《体育与保健》教材中华传统养生保健一章,依据这些理论和方法你将如何科学合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 摘要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动则 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 本文主要从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形式和流派以及具体的传统运动项目 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养生保健中的运动养生的机理. 关键词: 关键词: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 气功保健 五禽戏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 一,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的机理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 ,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 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 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 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 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 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 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运动,常锻炼,已成为广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无论哪一种传统 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 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 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 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 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 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 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 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 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三,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 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大要原则有三: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 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 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 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 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 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 40~50 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 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 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 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 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三)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 "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 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四,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形式一样,种类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锻炼方法,也有众人组合的,带有竞技性 质的锻炼方法;有形成民间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不论是哪一种运动形式,都具 有养生健身的作用.而为人们所喜爱,故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归纳起来,运动养生的形式大致有二: 一,形式多样的民间健身法 这类健身法大多散见于民间,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而活动饶有趣味性.如:运动量较小,轻松和 缓的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跳绳,登高,跑马,射箭,举石锁 等等.这些方法,多于娱乐中而有运动养生的内容,亦无需人更多地指导,训练,简便易行,形式多样, 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措施.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传统.其中以运动健身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则是 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如拔河,龙舟竞渡,摔跤,赛马,跷板,走高跷,舞龙灯,跑旱船以及各种 各样的舞蹈等,即属此类.这种运动的特点,人数众多,具有竞技性质,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 各有特定的季节,时间来开展这种群众性,普及性的活动. 二,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 这类运动健身方法往往是建立在民间健身法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有目的,有具体要 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健身法.因其有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故可以使人体各部分得到较为 全面,系统的锻炼,是传统运动养生法中较高层次的健身运动.运动养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 身法而言. 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佛家,由于世代相传,又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因而形成了各种不 同流派.兹简述其大要如下: (一) 道家健身术; 道家健身术其理论源于老, 庄, 主张以养气为主, 以提高生命能力, 提出了 "导引" , "养形" ,强调了练气以养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华佗的"五禽戏" ,马王堆出土的 "导引图"胎息经,八段锦,太极拳等,均属此类. (二)佛家健身术;佛家健身术源于禅定修心,为保证"坐禅"的顺利进行,便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以 活动筋骨,疏通血脉.于是,逐渐形成了佛家的健身功法,其具有代表性有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 心意拳,罗汉十八手,少林拳,禅密功等. 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河南的中岳嵩山,是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武术的发掘地;一个 是湖北的武当山,是道教和武当派武术的发源地.因此,以宗教言之,有道佛之分,以武术言之,有少 林,武当之别.武术虽然是技击,防身之术,但其上乘功法则是以健身为宗旨.学习武术,首先是强身 增力,故无论何种功法,哪个流派,都着眼于健身.尤其是当代武术的发展,均以健身强身为目的,如 徒手的诸种拳,掌,脚,使用器械的剑,棍,刀,枪,鞭,钩等等.各有特色,各有所专. 运动养生的不同流派,说明了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样,但彼此间又有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的. 因而,使得诸种功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养生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继承,发掘这些 健身方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 五,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首先,谈气功保健.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 首先,谈气功保健 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 ,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 ,调身(调整身体 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 ,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 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保健的养生机理;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 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 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 , "练神还虚" .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 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 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 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 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 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 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 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 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 激产生保护作用. 因此, 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 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 是生理上的 "内稳定" , 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 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第二, 五禽戏.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 第二,谈五禽戏 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 体的功法. 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 《庄子刻意》有: "熊经鸟伸,为寿 而已"的记载,至汉初《淮南子精神训》则有: "熊经,鸟伸,凫浴,蝯**,**视,虎顾,是养形之 人也"的说法,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 《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 "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辗 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 五禽戏的养生机理;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 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 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 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 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 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 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 , 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 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 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鸟戏又称鹤戏,即模 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 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五禽戏的五种功法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一套有系统的功法,如果经 常练习而不间断,则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神静而气足,气 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气动形,达到三元(精,气,神)合一,则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恰如华佗 所说: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 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 第三,谈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纭.有云南北朝时即有太极拳;有云创始者为唐代许宣平,有云宋代张三峰,有云明代张三丰,也有以 为始于清代陈王庭和王宗岳者,究竟如何,尚无确论.然而,能比较清楚地论及师承脉络,分支流派者, 当在明末清初.此后,即有陈氏太极之说,后由陈长兴传弟子杨露蝉经改编而形成杨氏太极拳.后来, 又从杨氏太极派生出吴式(吴鉴泉)太极拳,武式(武禹襄)太极拳和孙式(孙禄堂)太极拳.目前, 国家体委普及的太极拳,即是以杨振太极拳改编的.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 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 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素问上 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 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 "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 (见《类经营卫三焦》.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 ) 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 , .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 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 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 "阴平阳秘" 的平衡状态, 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的作用, 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恰如 《素问 上 古天真论》所说: "提**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太极拳之 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 .因为这种健身功 第四,谈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 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 ,高濂的《遵生 八签》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 二段锦" .此外,尚有"文八段" (坐式)和"武八段" (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便于推广流传,还有 人将其编成歌诀.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 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养生机理;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 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 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 《老老恒言》云: "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 筋骸,有益无损" . 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其歌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 ,即说明双手托天 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 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 作用.其它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 , 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 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 功法. 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指移动,活动; "筋" ,泛指肌肉,筋骨; "经" ,指常道, 第五,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规范.顾名思义, "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 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相传易筋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菩提达摩传授的,梁武帝萧衍时(公元 5 世纪) ,达摩北渡到 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向弟子们传授了易筋经.当时,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劳,故动作 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脉,利筋骨的动作为主,其动作又多以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为主.后来逐渐流 传开来,自唐以后,历代养生书中,多有记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术之一,建国后,还有《易筋 经》单行本出版.足见其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人民所欢迎. 在古本十二式易筋经中,所设动作都是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而演化成的.例如:春谷,载运, 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动作,均以劳动的各种动作为基础形态.活动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 以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方法可以纠正身体的不良姿态,促进肌 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讲,经常练此功法,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和吸收,对慢性疾病的恢复,以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尤其重视意念的锻 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通过意识的专注,力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 ,以用意念调节肌肉, 筋骨的紧张力, (即指形体不动,而肌肉紧张的"暗使劲".其独特的"伸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使肌 ) 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神,拉,收,伸,长期练功,会使肌肉,韧带 富有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营养得到改善.同时,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 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当然,必须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 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的功效. 总结: 总结: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 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 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 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养生 保健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 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 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 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 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并非已完美无缺,如何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内容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须作评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 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古人养生的宝贵遗产很好 地继承下来,并且在养生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充实,丰富,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学, 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与冷谦 5大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