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池塘中的鱼被人全部捕捞了这个生态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寻找答案?
你好,这需要复取决于你是一制个什么样的池塘,一方面来说,像我们这里的水井,里面没有一条鱼,但仍然有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等小型生物的存在,同时也有苔藓这样的植被存在,因为苔藓进行生命的必要条件是光,水,以及一些泥土里的营养物质,他们不需要鱼的存在,有鱼的池塘,生物的多样性会增加,一些寄生虫会寄生在鱼的体内,一些微生物,包括一些鱼类,会吃另一些鱼的粪便,或者捕食鱼。水会变浑浊,水中的有机杂质会增加。
从历史漫长的进化来看,如果么一种生物的缺少,会导致与其存在必然依赖关系的生物缺少,也有可能只是这种生物少了。没有影响,没有变化。
2、藕田可以养龙虾吗
藕田可以养龙来虾,做法如下自: 藕田条件。选择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土壤pH值6~7,田地平坦的地块,每片藕田面积在一百亩左右。
3、求养虾的知识
湛江市虾农梁国来潘、王自军佳等首次应用生物净化技术和藻类微生态调控技术,在湛江硇洲岛改造旧虾池2 公顷,采用封闭式分池综合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单造收获3 万千克,平均667 平方米产1000千克,纯利1.5 万元。这种养殖方式的成功,标志着湛江在海水高科技生态养殖和海洋环保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如何走生态环保健康养殖之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从事养殖业经营的经济师梁国潘等经过反复试验,创建了“优化生态环保系统封闭式养殖”模式,将旧虾池科学规划设置为对虾、鱼类、贝类、大型海藻、贮水5个分区,进行封闭式综合生态养殖。据梁国潘介绍,此种养虾法,旨在增加养殖的生物种类,建立多样的能流通道体系,提高池塘投入物料的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虾病突发和环境污染问题。从放养虾苗到收获,无需使用抗生素,不用消毒剂,少下虾料,也能控制虾病,促进虾苗健康成长,符合国际水产品的质量要求。
在湛江市水产养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经过严格论证,认为此模式可以推动旧虾池的改造再利用,投入少、省力、节水、风险小,将大大提高对虾的质量档次,推动养虾业向优质、健康、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A.禁止捕鱼B.及时捕捞小鱼C.及时适量捕捞成鱼
在一个人类开发利用的池塘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单一,鱼处于最高专的营养级,并属且没有天敌的制约,时间长了,鱼会因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问题导致大量死亡,因此适时捕捞成鱼,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故选:C
5、饮用水保护区水库内能不能捕捞鱼和生态养鱼?
饮用水保护区水库,那当然不能捕捞鱼和生态养鱼了。是饮用水,应该受到保护的。
6、20亩鱼塘沿岸河堤种什么或养什么划算,能提高收入?
一、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
二、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 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 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
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 三、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 四、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
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五、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六、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7、长江禁渔10年,预期目标其生态会恢复成什么样子?
禁渔将为物种带来恢复周期,给濒临灭绝的长江特殊物种争取时间,让长江水域生态圈恢复到生物多样化。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历史上长江捕捞鱼类产量最高的年份达到45万吨,占据当年全年淡水捕捞产量的60%,捕获的鱼类物种丰富且产量大。随着历年捕捞,长江渔业遭受严重破坏,可捕捞鱼了减少到20种左右,产量更是年年往下跌。保护已经迫不及待。
一、给长江鱼类物种一段长时间休假 。
长江渔业捕捞产量一度占全国淡水捕捞产量的60% ,随着历年无休止的捕捞,长江的生态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渔业资源总量大幅下降。这种毫无休止的捕捞。赤裸裸的对长江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长江渔业资源的衰退速度在加快,渔业捕捞产量明显下降,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走向枯竭。
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说话,1954 年长江流域天然资源捕捞量达45万吨,1956—1960年捕捞量下降到26万吨,20 世纪80年代年均捕捞量在20万吨左右,2003年前后年均捕捞量约为10万吨。长江的经济鱼类原先有50余种,到了现在只有20种左右,白暨豚被评级极危物种。自2017年开始,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研究发现中华鲟已连续3年没有出现自然繁殖行为,其繁殖群体已由1000多尾降低至仅二三十尾。长江生态圈已经岌岌可危,再继续捕捞下去整个长江流域将无鱼。
以往长江也有休渔期,每年有三个月给长江鱼类一定时间恢复。但是多年休渔期实行下来,政府发现往往三个月的休渔期对整个生态链恢复来说作用寥寥。往往三个月过后,渔民开动捕鱼船出江作业。只需要耗费两天时间,就可以将长江生态三个月恢复打回原形,甚至造成更恶劣的破坏。因为现在的捕鱼手段太过发达。休渔三个月后,渔民因为有三个月的空缺时间,需要将过往损失补偿回来,往往捕获的更加恶劣。
每年三个月的休渔期,对于长江生态系统作用寥寥,只能勉强维持当下,让环境不再继续极端恶化下去罢了。加之长江渔业已经不是中国渔业的重头,在每年超过6000万吨的全国水产品总量中,长江干流的天然捕捞量仅占其中的0.15%。因此,政府实为期10年的休渔期, 就是希望给长江生态环境放一个长假。
给极端稀有物品以及普通经济鱼类一个休假的时间。三个月的休渔期确实不能对这些鱼类产生多大的作用, 十年期间普通鱼类应该能繁殖几代,珍稀鱼类繁殖个一代 。因为短生命周期鱼类一般也在3到4年,中华鲟等物种则需要十多年。这种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希望政府常做。
二、十年禁渔期只是棋盘一子。
近期年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牺牲了很多,特殊时间为了特殊需求而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无法进行批判。但是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已经挺过最为艰难的时间段。以往一切给经济让路的行为,现在已经在纠正,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十年禁渔期当然不可能只让长江生态环境自然恢复,这样恢复的太慢了。实行禁渔期间,相关部门会通过放养增殖等各种方式加快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长江三峡不应该只作为能源工程,它也是长江生态链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三峡通过的生态调度让鱼类自然活动,让需要迁移产卵的鱼类向上游进发。
政府报告中有写到,将会推动江湖联通,进行产卵场的重建和修复。我觉得还不够,单单调动长江流域内河流和湖泊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长江流域周边的省份参与。 还有对珍稀物种进行迁地保护,对濒危物种建立救护中心,保护我国生态的多样性 。
很多长江流域内的省份将长江当成一个巨大的排污沟渠,什么东西都往长江那排放。政府需要管控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长江周边企业的排查,那些明管暗管都应该得到拔除。当然这些政府一直都在做,很多地方都实行了湖长制、河长制。以后来个长江江长制吧。
最后我由衷的祝福长江十年禁渔期能的得到预期内的成效,甚至超过预期的恢复。毕竟中国两条母亲水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可能让我们的后代在教科书上学习曾经长江流域有哪些物种?我们应该带着我们的后代带到长江去看长江有什么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