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解女性中医养生的编辑推荐
帮助女性选用最适合的方式保养自己的身体根据女性的体质和身回心特点,从按摩、排毒、女答性常见病等了个方面,讲述了女性养生保健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直观生动的图解,让你轻轻松松从头到脚保健康告诉你女人经络、特效穴位的应用秘诀,可有效改善体质细说如何排毒养颜,防病治病,日常饮食中营养身体不生病。
2、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
~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
宗岳等几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公元
1736~1796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
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3个方面:
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
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
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
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
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
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
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
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
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园活不
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
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
己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 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做出反
应,如对方刚力来打,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机应变。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吴式
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太极拳虽然还有赵堡架和忽雷架、李
式、和式等,但相对更流行的是“五式”,1987年后出现的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也是陈式、杨式、
吴式、孙式和武式。
拓展资料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3、为什么现在中医总是被人黑?
谈起纯中医的最大短处,应该就是诊病方面缺乏一定精准性——或诊不出,或诊不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女性差孕否都用西医的方式,谁还会让中医把脉验孕呢?
很多人去看中医说哪哪不舒服,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还有按捏等方式确定病情未必能查准,此时中医说不定还会建议患者到西医院去确诊病情后再考虑怎么用中医治疗。不过这不代表中医水平不行、中医是忽悠人的,这只不过是因为所有事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凡事皆有长有短。
4、图解女性中医养生的版权信息
书 名: 图解女性中医养生
作 者:高鹏翔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538440140
开本: 16
定价: 19.9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