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治友德创建“饮食养生、行为养生、心理养生”三大养生学说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
是关于养生的,只可以参考而不可以照做,毕竟很多养生都不符合我们普通人。所以说只要快乐是第一位的,只有心态好才能活的有价值,延年益寿少生病。
2、心理养生关键是什么?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理因素和免疫功能
心理因素对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观察了374名男女的状况,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慢性病。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他们中间那些不受过措折、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心情乐观和对周围的人充满爱心的人,流感、咽炎、伤风和其它的毛病不是从其身边绕过去,就是很快痊愈,不会变得复杂和复发。相反有下列行为举止和性格特征的人,例如,固执己见、自怨自艾、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持否定态度、悲观多疑、心胸狭窄、记仇,缺乏自信、神经过敏,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降低了对季节病的抵抗力。
3、古人怎么心理养生?
其实,心理养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代人就很注重心理养生。我们来看一看古人为我们开出的心理养生处方:
养心为主,节食为辅,概括为“清心寡欲”,即,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老子有“无为而无不为”、“平和无欲”及“惜精爱气”的主张,孟子有“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感慨,朱熹则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清心寡欲”的妙处:“饱食当肉,不淫当斋,缓步当车,天灾是福,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多精神为富,少嗜欲为贵,服药十朝,不如独宿一宵,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告诫人们养生以养心为主,心清则无灾,此乃人生大福也。
乐观豁达,彭祖有“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口乐意莫生嗔”的轻松;刘向有“佛祖无奇,但作阴功不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欢喜不生愁”的顿悟;李白则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潇洒;相比之下,刘禹锡就略胜一筹,他“空间为自在,将寿补磋跎”,“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间静中观”,“天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其豁达开朗,淡泊名利之情溢于言表。
淡于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玄天帝有“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的诗句,告诫人们知足常乐的真谛。罗隐在这方面的体会就更多一些,“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知足常乐,与其十事九如意,未若三平两满休;顺其自然,身后碑铭空自在,眼前傀儡为谁忙;黄金不是千年叶,红日能销两鬓霜”,为功名利禄累终生,结果真如追求者的初衷吗?
空灵超脱,物我皆志,跳出三界。在这方面,罗洪先的诗句最具代表性:“日月两轮悬,乾坤几万年;华屋量人斗,娇妻度客船;钱财身外物,儿女眼前冤;世人谁不染,脱却是神仙”。三界跳是跳不出的,宠辱皆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深处任忧游。盖间茅屋牵萝卜,开个柴门对水流。得隙间眠真可乐,吃些淡饭可忘忧,眼前多少英雄汉,为甚由来不回头?”颇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
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养生文化中,当然更少不了普通百姓及市井文人历代相传、沿习而来的虽通俗浅显、却文化底蕴极深的民间文化。归纳起来为:不惹事,不跟风,不眼红,看得开,求知足,保平安。有关这种养生观的打油诗在我国民间的庵堂庙宇,摩崖石刻,亭台楼阁及流传至今的各式各样的手抄本、石印本中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比起文人雅士的那些座右铭,它们将人生注释得更加精彩。
4、心理养生对健康有什么帮助?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联系。如果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而且能创造出各种佳绩;相反,则会降低或破坏这种功能,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还能导致各种疾病。
“祝你天天有份好心情”是人们常挂在口头的问候语,但是面对商海的浮浮沉沉、人生的起起落落,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也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
一位心理医生说,从社会学调查来看,具有强烈的竞争性、时间的紧迫感和对成就的欲望、急躁等特征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影响人情绪的因素,如:家庭关系,人际纠纷,晋升等,人们往往容易把问题归结于客观因素,其实人们自身的意志品质对看待事物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如果在平时就注意心理养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认真分析,并主动地、自觉地、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情,缓解精神压力,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养生的根本。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避免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
5、在美容养生服务中如何走进女顾客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