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学习古人睡觉养生

学习古人睡觉养生

发布时间:2020-12-23 08:23:53

1、中国古人的起居养生观是怎样的?

我国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头当作一件养生要事,发需常梳,因为常梳头发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还可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的过程。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湿。谢肇《五杂俎》卷十二还就养生家的话提出,梳发的次数是每天一千下,古代养生家称木梳为“木齿丹”,说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这里值得回味的是,养生家把木梳称作“木齿丹”,可见虽是木梳一把,却着实有着灵丹妙药的效用。由于梳发的神奇作用,还有人把它唤作“神仙洗头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引宋朝人之说:“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既梳头又洗脚,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宋朝时,甚至有人把这两件事称为养生的大要。宋朝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郭尚贤耽书落魄,自阳翟尉致事,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要,梳头浴脚是也。尚贤云:‘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还着实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项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也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后漱口。再则,古代养生术还认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远胜于早起漱口。“夜漱却胜朝漱”,就是《琐碎录》所说的。至于漱口用的水,以不温不冷较为理想,但如果能习惯用冷水漱口,则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纸面上来虽有伤大雅,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小便大约每隔1至4小时一次,入晚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习惯。为了不违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况,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告诫:“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可见“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古人认为如能在大小便时用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可以免除牙齿疼痛动摇的忧虑。

2、古人对于睡眠有何重要性

中国古代,讲究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古人来说,睡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学问。

明代陈继儒《珍珠船》说:“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古人的睡有时像行为艺术。唐宋的传奇人物陈抟(陈希夷)达到了睡的巅峰,有时一睡数年,正所谓“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无年”。陈希夷后来因睡成仙。宋朝寇朝一曾经随陈希夷学睡,仅学一点皮毛,便已经出神人化。刘垂范访寇朝一,逢寇睡觉,鼾声回旋激荡,刘回来对人说:“寇先生睡中音乐,雄美可听,是用双门鼻孔吹奏的梦乡曲。”人问:“记谱没有?”刘以浓墨涂纸,说叫《混沌谱》。

古人的睡眠让现代人看起来十分的羡慕。许多古人经常睡意蒙咙,不舍昼夜,随时就睡,想怎么睡怎么睡。《列子》记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诸葛亮睡足醒来,伸著懒腰吟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陶渊明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睡觉的问题,古人有一套

远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看出了睡觉对养生的重要性。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

至于什么时间睡觉,如何睡觉这些问题,古人也是自有一套说法。

中国养生家们有过不少有益的睡眠养生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卓有成效。子午觉就是睡眠养生法之一,其方法为:每天于子时(夜23—1时),午时(中午11-13时)两次入睡。因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此时静卧,可避免气血受损。古人将睡眠的时间规律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宴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上床的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事部”中还曾说过:“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意思就是,读书的时间不能超过子时,如果熬夜读书的话将严重透支健康。

另一方面,古人则崇尚“早起”。据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保持着良好的睡眠习惯,“深夜就寝,五鼓而起”。但是这却苦了需要上早朝的臣僚们,他们起床时间必须比皇帝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这个时间段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睡如弓,古人论睡姿

至于睡姿,古人也是诸多讲究。清代李庆远《长生不老诀》提出“卧当如犬”,说:“犬之为物,其卧地也,恒侧其身,伸前足而蜷其后足,直起颈,如此则内脏舒伸,而百脉调匀,气血周行,可以无阻。气能周行则清,气清神安,神安则心定,如此入睡,魔不能扰,此其旨也。”

李氏这席话,可说是“睡如弓”古训的诠释,要求人们睡眠时身体侧卧、弯背、屈膝、拱手、似儿居母腹状,令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处于充分的松驰,使精气内守,安然入眠。

各种睡姿中,古人比较崇尚的就是侧卧。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到:“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中国道家也同样崇尚这个观点,《道藏·混元经》中就有:“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身体侧向哪个方向也有讲究。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有人甚至称这是“吉祥睡”。清代曹廷栋在《老老恒言》“安寝”条即称:“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古人欲安眠,睡觉有忌讳

为了能更舒服地睡觉,古人甚至对睡觉这件事还有着十大忌讳。

(1)睡眠不可仰卧。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噩梦,还会影响呼吸与心跳。

(2)睡眠不可忧虑。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胡思乱想,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眼”。这是睡好的重要秘诀。如果睡下以后思前想后,甚至忧愁焦虑,这样不但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3)睡前不可动怒。《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绪的重大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以至于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还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4)睡前不可进食。临睡进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伤害身体。如睡前感觉饥饿,饮食后也必须稍休息一会再睡。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则对身体更为不利。

(5)睡卧不可讲话。古人常说“食不言寝不语”,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这好像钟罄一样,不悬挂不能发声。另外,睡前说话也会让精神亢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6)睡卧不可对灯火。睡卧时面对灯光,会使心情不能安定,不仅使人难以入睡,而且也易醒。

(7)卧不可对火炉。如果睡觉时头对火炉,容易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或患痈肿疮疖,还会容易感冒。《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人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身,亦易受寒。

(8)睡时不可张口。孙思邈说:“液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呼吸有好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易使肺脏受冷空气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9)睡时不可掩面。脸被覆盖的话,会使人呼吸不畅,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之语。

(10)卧处不可当风。人体在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风邪的侵袭比平常容易。

陈抟老祖,主张以睡眠养生,他可是能够一眠数日,是位有名的睡仙。(网络图片)

苏东坡睡眠八字,延年益寿诀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对睡眠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宣导一套独特的睡眠八字延年益寿诀,即姿势、按摩、定心、准时。

(1)姿势,睡眠时用“右卧”、“屈左脚”,这种恰当姿势可避免压迫心脏或手臂按胸而引起恶梦。

(2)按摩,睡前按摩脚底涌泉穴,左右各200次能迅速人睡。

(3)定心入睡时放松身体,消除杂念,调息定心,自能安睡。

(4)准时每天准时睡眠,准时起床,起床后用十指头搓梳头发200遍以醒脑提神,然后再搓两手,轻摩面部以健康美容。

为了找到最舒服的方式促进睡眠,对于睡眠的朝向,古人也下了一番功夫。
古代养生家不建议北首而卧,因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阴寒之气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条也说,“首勿北卧,谓避地气。”
《礼记·玉藻》提出“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面向东睡,据说是日出东方。但《呆隹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东”,秋、冬“首宜向西”。如果东西没有床,则“以南首为当”。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意思是,春夏两季,睡觉时宜头朝东,脚朝西;秋冬两季刚好相反,宜头朝西、脚向东。宋代蒲虔贯《保生要录》中也提到:“凡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总的来说,古人都比较推崇东西向的睡法。

不管古人怎么睡,我们现代人也确实回不到那种时代背景中去了,只是古代流传下来一些养生之法,我们倒是可以略有借鉴,毕竟睡眠大事,从古至今都是重中之重。

3、中国古人的起居养生观是什么?

我国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头当作一件养生要事,发需常梳,因为常梳头发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还可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的过程。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湿。谢肇《五杂俎》卷十二还就养生家的话提出,梳发的次数是每天一千下,古代养生家称木梳为“木齿丹”,说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这里值得回味的是,养生家把木梳称作“木齿丹”,可见虽是木梳一把,却着实有着灵丹妙药的效用。由于梳发的神奇作用,还有人把它唤作“神仙洗头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引宋朝人之说:“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既梳头又洗脚,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宋朝时,甚至有人把这两件事称为养生的大要。宋朝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郭尚贤耽书落魄,自阳翟尉致事,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要,梳头浴脚是也。尚贤云:‘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还着实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项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也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后漱口。再则,古代养生术还认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远胜于早起漱口。“夜漱却胜朝漱”,就是《琐碎录》所说的。至于漱口用的水,以不温不冷较为理想,但如果能习惯用冷水漱口,则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纸面上来虽有伤大雅,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小便大约每隔1至4小时一次,入晚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习惯。为了不违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况,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告诫:“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可见“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古人认为如能在大小便时用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可以免除牙齿疼痛动摇的忧虑。

4、古人睡养生觉,说“眠不北向”是迷信还是科学?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可能生活的内容都不一样,但有一个活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的,那就是睡觉。在生活中不论我们是遇到了烦心事,还是需要放松还是懒惰了,睡觉都是我们的首要选择。那么既然要睡觉,睡养生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关于养生觉,古人有一句俗语叫做“寝不横尸,眠不向北”,这句话又有什么意思呢?

首先前半句说“寝不横尸”,意思就是说睡觉的时候不要像已经死掉的人一样仰面而睡,这里说的是我们睡觉的姿势,在古人看来,对着天空这样直接睡的话是非常不吉利的,因为就像死人一样。

其实这句话也不仅仅完全是迷信,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人如果采用这样仰面而睡的姿势的话,我们的双手就容易找不到舒服的位置,那么就很容易将手放到胸部以及腹部的位置上。采用这样的姿势的话,我们的心里就会被带来压迫,在睡梦中很容易出现打呼噜以及做噩梦的情况。

与此同时仰面而睡,还极其容易让我们的口水呛入气管,严重的时候甚至于会导致在睡梦当中窒息,所以不论是出自于哪种角度,最好还是不要采用这样的睡觉姿势。

然后我们再说这下半句“眠不向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睡觉的时候头部不要朝向北方,那么这句话有道理吗?

实际上有关于这句话,在我国的古书当中就有关这句话的讲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睡觉习惯和我国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为我国处在北半球,南方是比较暖和的,因此南风都比较暖和,而北风都比较寒冷,因此睡觉的时候头部不向北部朝着,也就是要避开阴面。


在秋冬季节,我们的头部如果受到很多阴冷气息影响的话,那么就很容易招致一些疾病的困扰,所以头部不朝向北边,也是出自于对自身安全以及健康的考虑。

5、中国古人的起居养生观是什么样的?

我国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头当作一件养生要事,发需常梳,因为常梳头发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还可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的过程。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湿。谢肇《五杂俎》卷十二还就养生家的话提出,梳发的次数是每天一千下,古代养生家称木梳为“木齿丹”,说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这里值得回味的是,养生家把木梳称作“木齿丹”,可见虽是木梳一把,却着实有着灵丹妙药的效用。由于梳发的神奇作用,还有人把它唤作“神仙洗头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引宋朝人之说:“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既梳头又洗脚,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宋朝时,甚至有人把这两件事称为养生的大要。宋朝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郭尚贤耽书落魄,自阳翟尉致事,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要,梳头浴脚是也。尚贤云:‘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还着实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项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也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后漱口。再则,古代养生术还认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远胜于早起漱口。“夜漱却胜朝漱”,就是《琐碎录》所说的。至于漱口用的水,以不温不冷较为理想,但如果能习惯用冷水漱口,则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纸面上来虽有伤大雅,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小便大约每隔1至4小时一次,入晚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习惯。为了不违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况,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告诫:“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可见“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古人认为如能在大小便时用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可以免除牙齿疼痛动摇的忧虑。

6、古人对于睡觉有何讲究?为何他们不及现代人长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生的意识,现在让我们比较重视的就是睡眠养生,那古人是如何通过睡眠养生的呢?在原始人时期,睡觉几乎不讲场所,倒地就睡,在汉代以前,中原的汉人是没有床的,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种床,那时其实大多数人也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就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往地上铺个草席就可以睡觉就座。

一、席居文化

席居文化最早是起源于先秦时期,几乎就相当于现在的桌椅板凳式的起居方式,下面都是硬硬的地板,肯定睡起来不舒服,但是就这样的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历史,从现有的资料表示,大概是从西周到两汉时期,在后来的几千年里,虽然我们中国有了更舒适的软榻,床,但是这种文化影响着朝鲜日本当地的文明,就比如说现在日本人正在用的榻榻米,在最初就是起源于我们中国的席居文化,只不过他们也在不断的完善。

二、古代枕头

据专家考古大概在1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用枕头了,最早的用处只是人们垫高头部去睡觉,主要还是为了防止虫子爬进耳朵嘴巴鼻子,当时大多都是像木棍,石块之类的硬物,再后来又变成了软枕,但是我们看古装剧大多都会发现,为什么古代人要用那么硬的瓷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解释。“长期使用瓷枕可以清心明目,甚至还能对抗各种肩颈病”。

三、古代人寿命普遍不高

但是即使古代人对于睡觉养生再重视,在长寿方面他们也不及现代人长寿,这还是源于古代一些外在因素,在农耕社会,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要靠天吃饭,但是万一有点意外,又没有其他的防范措施,每年旱灾都有很多,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再加上时不时的战争侵袭,一些疾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百姓寿命普遍不高。

7、古人一天睡几个小时学习读书,我想学学

不是说一天睡几个小时,你要学的是古代人刻苦求学的精神,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圆木警枕等故事都可以作为借鉴。

8、千金难买睡得好,古代养生家是怎么睡觉的?

千金难买睡得好,这句话只有在失眠的时候才会体会到,看着别人都沉沉入睡,而自己却失眠睡不着,那自然就能够体会这种感觉,那么古代的养生家是怎么睡觉的呢?接下来就来具体说一说。

古代养生家睡觉,首先肯定要注意睡觉的时间,如果过早肯定谁也睡不着,那自然就不太适合睡觉,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时间,然后就是对于床上的物件,千万不要摆放一些让人难以入睡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恐怖的挂件,或者说一些让人看着很激动的东西,这些都会影响到相关的入睡以及睡眠质量。

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好睡眠的姿势,姿势决定了睡眠当中的质量以及睡醒之后人身体的功能情况,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子才能提高相应的睡眠质量和效果。同时,相信大家在平常的电视剧或者小说里面都有看到过古代人睡觉还会在旁边放上一定的香气之物,这些带有香气的东西,自然就能够帮助入睡,起到一定的催眠效果,当然,在现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采用,也是有一定的效果。

当然,对于古代的养生家来说,也同时很注重寒头暖足这个说法,主要就是说在睡觉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头部的温度不要太高,这样子很容易让人难以入睡,而尽可能地确保脚部温暖起来,这也是冬天脚如果很冰凉的话,是很难够入睡的原因。

9、古代人养生很重视睡觉,现代人要养生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古人是我们看不透的人,古人的生活方式我现代人的生活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古人有很多行为方式是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但是古人却在养生方面很注重,比现代人要健康很多,那么现代人该向古人在养生方面学习什么。

1、经络养生

我们现代人认可经络的存在,但是古人却相信经络的存在,不然古代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而且古人还认为经络养身对身体非常有用,古人在皇帝《黄帝内经》当中就曾记载过,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

可见经络养生对于古人而言有多重要,所以古代中医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治病的重要方法,其次就是认为中医养生可勇于古代生活当中,所以古代才有了按摩、针灸的治病和调理方法。

2、饮食养生

古人对于饮食方面非常注重,虽然电视上也曾演过许多相同的场景,但却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饮食方面有多注重,但是现代人却经常点外卖,不做饭,而在古代家家户户都要做饭,就算是贫穷人家,吃不起贵的东西,在饮食方面也格外主动,有能力的古代的人饮食养生更加注重,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饮食养生的方法。

3、修身养性

现代我们常说人想要一个好身体,就不要身体,而古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这句通俗的解释,人想要一个好的身体,就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与学习古人睡觉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