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

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0-12-22 16:49:55

1、道家思想特征是什么: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特征是什么: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长生养生之道中,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是道家和道教影响深远的长生与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长生养生之道,还是出自道家和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其养生理念主要有:
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而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老子还提出精气之说。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

2、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养生的精髓是什么?

无为而治是养生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专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自我实现无为无不为属,以顺应民众的需求为重点来治理国家,不要强加少数人的意志,就可以很轻松或者说很顺利的治理。

3、老子和荀子的养生思想哪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老子的养生思想认为,要想长寿,最重要的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即要能使人的血肉之躯与来灵魂合一而不分离。这里的关键在于“谷(即养)神不死”,也就是炼养精神,使之源永不衰竭。为些,就要做到“清静”、“无为”、“守一”,少私寡欲,知足常乐,与世无争,使心灵经常处于恬淡宁静的百状态;荀子对于养生观点:“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备,既指营养充足,也指养生有道。动时,既指勤劳,又指经常注意运动。只有“养备而度动时”才能更好的延年益寿~相对来说荀子的养生观点更为合理,也更为实际~

4、疯狂的老子养生中老子道德经全文是什么?

见素抱朴,清心寡欲
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德道经》第六十三章)
见:《说文》:“视也”。又为“现”的古字。素:指事物的本色,没有染色的白色丝绸。《说文》:“素,白致缯也。”段注:“帛之白而细者也。”质朴无华的,本质的,平白的等义。抱:用手臂围住,捧等义。通“保”,保护、爱护、持守之义。 朴: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此话大意就是保持素朴天然,减少私心欲望,这样掌握了绝顶的学问也不会有忧患。轻微的七情六欲对人的心身是有益的,但往往容易过度。古人有一首《十不足》,生动地刻画了人心的贪得无厌。
这正所谓欲壑难填。“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德道经》第七章)“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九)知足常乐。所以人真正的幸福就在少私寡欲中。“……味无味。”(《德道经》第二十六章)以恬淡的滋味为滋味。当我们能够品味恬淡的滋味的时候,我们便会发觉,恬淡的滋味最有味。《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也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减少私欲,心安定不害怕,劳动形体而不使其疲倦…… “其次有圣人者,……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圣人以恬淡愉悦的心境为追求,以自乐自得的心态为有功, 形体就不会败坏,精神就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百岁。保持恬淡愉悦的心境对心身非常有益,祛病延年、长命百岁不再是梦。

5、庄子老子孔子是怎样养生的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庄子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第2页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可还是活了73岁。而他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养生之道。孔子晚年对饮食很有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这八不食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里“食”是指粮食,“脍”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孔子认为:只有美食精细,才可颐年。这句话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坚持了以上这些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无疑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3页
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杰出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相传活了141岁。而孙思邈的养生之道说来虽然简单,但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必然有效。孙思邈认为: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并可预防白发和脱发。其方法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第二个养生方法,叫目常运。首先将两眼闭上数秒,然后用力睁开。睁开后眼珠打圈,向左、上、右、下各望四次,并重复3遍。此方法有助于眼睛保健,可纠正近视,预防老花。
第三个方法叫,齿常叩。首先将口微微合上,然后让上下排牙齿互叩。操作时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需发出声响,共做36下。常叩齿可通上下颚经络,并可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及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第四个养生方法,叫漱玉津。首先将口微微合上,然后让舌头伸出牙齿外,并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12圈,产生唾液后将其吞下即可。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同样将唾液吞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唾液中含有大量酵素,能调荷尔蒙分泌,因此可起到强健肠胃功能等作用。
第五个养生方法叫,手常鼓。首先用手掌掩双耳,并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重复做10下。以上完成后再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此方法可增强记忆和听觉。
第六个养生方法,叫腰常摆,其意是身体和双手有韵律的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50下即可。此做法可固肾气和强化肠胃,并能防止消化不良及腰痛。
第5页
第七个养生方法叫,腹常揉。做前先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共做36下。常揉腹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及消除腹部鼓胀。
第八个养生方法叫,摄谷道(即提肛)。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时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第九个养生方法,叫膝常扭。做时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并向左右扭动各20下。此方法,可以强化膝关节及健肾。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故要想延年益寿,就应先由保护双腿做起。
第十个养生方法是,常搓脚。首先用右手擦左脚,再用左手擦右脚。顺序是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脚跟为一下,共做36遍。然后用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我们都知道,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故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全身的各个器官,并可降血压、治失眠,及消除头痛。

6、《老子》中与养生有关的句子有哪些?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抄《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7、老子养生观

至虚为无,自无穷尽;静能克制百妄动;去欲,降低欲望;去己,去除执着。
老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到事物是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与转化的,度用“虚”、“静”、“去欲”、“去已”来平衡容易消耗我们身体能量的习性,以达到专中道行修的养生效果。
道家认为天地始于无属,无生有,万物皆生于无。是说有无相生的辩证观念。

8、老子养生理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养生方面就别提孔子了,他专长的是克己复礼。华子,谁啊?复不知道哪方的大神,老子在养生方面有一套的,具体可分三个方面讲,第一人与社会方面,老子主制张无为处世,君子得时百则驾不得时蓬累而行,就是见机行事不妄为的意思,这个层面做好可以避免很多政治上的打击,第二个方面度是人与人的方便,老子主张人与人要真诚要简单,免去繁文礼节可以节约时间去做正能量的事,第三方面是个知人修炼,内丹修炼,就是深根固柢道长生久视之道,这三个方面做好则可称为得道

与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