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黄帝内经夏天养生

黄帝内经夏天养生

发布时间:2020-12-22 06:08:23

1、长夏如何养生?

长夏是夏秋交际的时节,这个季节湿热多雨,防湿气防潮成为这个季节的养生主题,同时长夏出汗多,汗为心之液,所以长夏养心也很关键。

何为湿气

长夏指的是农历六月,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内湿气最重的季节。湿气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养阳防湿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那么,在长夏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空调长夜开放温度过低,冷饮不忌口吃了还想吃,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晚上吹空调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长夏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防湿邪侵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

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长夏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夏季养心

在谈到长夏如何进行精神养生时,《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在精神调养上,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里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一方面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长夏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长夏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心烦、谵语、神昏等等。在中暑的病人里,不少人可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宜用针灸或手压“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十宣”穴(位于两手十指尖端处),针刺放血。 长天气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这种天气易使人感到心胸憋闷,人们会产生焦躁和厌烦情绪,易诱发精神病。 所以在长夏精神养生的基础是要保护好心脏;除此以外,在精神方面还要做到“使华英成秀”。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上能够找到支撑点,让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饮食调养

长夏的饮食调养相对于其他季节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 一方面机体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不仅如此,长夏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它疾病。 由上可知,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 蛋白质的补充

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从而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维生素的补充

这是因为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排汗5升,则损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还有维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上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亦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 水分和无机盐的补充

夏季气温高,当身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而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炒菜时候盐要比平时多放一点,但任以清淡口味为主。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外,还必须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其中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因为中医学认为“长夏多湿”。那么,又有哪些食物具有上述作用呢?

2、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有?

第三章 认清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体质养生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体质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男性疾病无一不和体质有关
体形普遍看好体质明显下降
体质养生必须注重生活调摄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强体质
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第二节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顺四时,调五味,平和体质这样养护
戒烟少酒,别让烟酒毁了你的好体质
平和体质来自平和的生活环境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平和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
鳗鱼是壮阳补肾的“鱼类软黄金”
男人的“肾之果”——板栗
杏仁补肺、润肠又养颜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
糯米饭——御寒暖胃佳品
每天一袋奶,喝得科学便能老而不衰
人参杀人无过——补品的正确吃法
◎第三节 药食同源治百病——最常用的食疗方
本草动口不动手,轻松战胜糖尿病
多吃防癌食物,远离癌症
性冷淡不用慌,食疗秘方帮你忙
肺病食茼蒿,润肺消痰避浊秽
应对肾病,从吃开始
吃掉这个万病之首——感冒
胃溃疡,可用蜂蜜来调治
赶走体内毒素,告别便秘烦恼
肠炎是个慢性症,运用食疗最合适
咳嗽了,吃吃枇杷就管用
学会妙用姜,日常保健康
◎第四节 饮食不当,会致病减寿——《黄帝内经》论食忌
病从口入,80%以上的病都是吃出来的
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健康杀手
如何避免“问题菜”对人体的伤害
精细食物别多吃——富贵病就是吃得太精细
“方便食品”损害健康到底有多方便
油炸食品,健康免疫的仇人
不良饮食习惯伤身亦伤神
忌口——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女性经期过程中的饮食宜忌
避开饮茶十忌,才能喝出健康
坐飞机前要注意的饮食三忌
根据个人体质,掌握饮食宜忌

3、黄帝内经养生作息时间表

4、<<黄帝内经>>夏季养生夏季什么时候运动最好

早上,夏季要早起,可帮助你获得足够的阳气,所以早上运动很好。采纳哦

5、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防暑,可多喝绿豆汤来消暑;
二:copy不要贪凉,空调的温度不宜开的过低;
三:饮食上忌贪冷,食欲差的可以喝点乌梅汁、酸梅汤来开胃。

夏天大家都知道从古到今最重视的是防暑,防止中暑。我们小的时候当然防暑的办法也多,多喝绿豆汤。现在我觉得有点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大家为了防暑为了避热条件好了,到处都在开空调,因为空调夏天带来很多问题,有百的老中医给它起了名字叫空调伤寒,也可以叫夏月伤寒,夏天的伤寒。由于空调开得过度导致的高烧,导致的胃肠病,导致的月经病越来越多,这是度一个知极端,为了夏天躲避暑热,这个空调开得特别凉,稍微出点汗其实对人有一些好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极端。一个是不要过热,一个是不要过凉。所以我想《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叫,春夏养阳,我想它是重视不要贪凉、饮冷而损伤阳气,也有这层意思在内。
夏天大家食欲都差,道叫什么,叫疰夏,也叫苦夏对吧,所以这个时候要经常吃一点凉爽的东西,凉爽的东西还能养胃,还能开胃的东西,老北京喜欢喝乌梅汁、酸梅汤,都是有道理的。

6、夏季养生有哪些方法?

夏季炎热酷暑,雨水较多,闷热难当,昼长夜短,万物竞长。应之于心,夏季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精神调养

在炎夏之季要保持神清气和,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切忌发怒,使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烈日暴晒;午饭后要安排午休,以消除疲劳;提倡洗温水澡,以清洁皮肤,消暑防病;炎暑天气,不可过于贪求凉快,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阴冷之处及坐冷石冷地,不可在过道、风口处乘凉,以免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衣衫勤洗勤换,不穿湿衣或暴晒干的衣服。

饮食调养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选酸辛食物,以增强食欲。如大小米粥、红绿豆粥、乌梅赤小豆汤、豆制品、黄瓜、苦瓜、豆芽、蘑菇、白菜、西红柿等,适当搭配一些瘦肉、鱼、虾等荤食;还要多吃些西瓜、甜瓜及水果,有助清凉解暑;少吃油炸、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过咸食物;吃凉拌食物,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冷饮适可而止,且不宜冰镇。

运动调养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均可,但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汗多损伤阳气。出汗较多时,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汤,但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也不要运动后用冷水沐浴、洗头,以免引发寒湿痹症。

防病保健

夏季酷热多雨,人易中暑,故夏季以防中暑为首。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加强通风降温,避免暴晒,睡眠充足,饮食卫生;衣服宜宽大单薄,以丝、绸、麻和纯棉为佳,浅色调为主;常洗澡洗头、换衣保洁;适当用十滴水、仁丹、酸梅汤、绿豆汤等防暑,都是夏季养生中十分重要的。

7、一年四季如何养生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提出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从古到今,气候—物候—病候,成为中医养生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冬去春来,寒暑更替,时令的风雨,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烦恼和疾病。如春季易发感冒、流感,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好发脑炎、咳喘,冬季则常见中风和冻疮等。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天人相应”是四季养生的整体观,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四季养生的作用。 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衣着宽松,适当的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 春季养肝:古人云,春应在肝。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肝禀风木,中医认为,春季肝气随万物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春季养生宜保持思想的清静,尽量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情绪过度刺激人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肝主惊,惊则气乱。其次是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等。 中医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本季节还要为下一季节打好基础。中医认为,春在自然界主东方属木主风,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春季养生不好,故伤肝气,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夏季就火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发生寒性病变。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阳春三月,欣欣向荣,在这黄金的季节里,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应该早点起来,到户外去锻炼,活动活动身体,吸收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这对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 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 因为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和饮料,否则易于损伤脾胃,引起腹泻。 (1)夏季忌多吃生冷食物:夏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令。由于气候炎热,挥汗如雨,唇干舌燥,心中烦热,如果吃上一块西瓜,或喝上一杯冰凉的冷饮,又解渴,又去暑,确实惬意。因此,有的人往往贪图一时痛快,多吃生冷食物。殊不知,一切事物均以适度为宜,太过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在饮食方面,过多吃生冷食物,近则立即诱发肠胃痉挛,引起腹痛、腹泻,远则秋季生病“报复”。肠胃受冷刺激过度,还可使胆道痉挛,导致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和使心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很不利。因此,身体健康的人,也忌多吃生冷食物。 (2)夏季忌多吃寒凉食物天气转热,饮食也随之调理,配合气候的变化,才能达到夏季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中医一直强调食疗的好处,在夏令时节应选吃一些去湿清热的食物,以加强抵抗力。如葛粉能促进体内微血管循环,预防高血压及胆固醇增高,亦能去湿及降骨火,适合中风人士食用;赤小豆已得到科学证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去湿;扁豆则能健脾去温。除“因时进食”外,还要“因人进食”。不要盲目认为,夏日多进食清凉解热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如有的人体质虚寒,对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应忌多吃。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最容易丢失津液,需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一方面多食如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芒果之类果品,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既可以预防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一方面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以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夏季饮食菜肴宜稍咸: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所以在饮食方面,宜食用调味稍咸的菜肴。一来可以及时补充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二来可避免因出汗过多而出现的虚脱。 秋季养生《黄帝内经》上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静待收的景象。这个季节,天高风急,地气清肃。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弛,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因为秋季属金,五脏中对应的是肺。秋季要顺应收的养生之道,否则就会损伤元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也可适当选用芝麻、香油、桑叶、菊花、芦根等辛凉和津润燥之物等。冬季养生《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意思就是说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衣着应渐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因为适体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在冬季饮食上应以保阴潜阳为原则。主张进热食,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故多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麻雀蛋、木耳、龟等食物。不可使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鲜蔬菜。冬季饮食宜少咸增苦,以养心气。

与黄帝内经夏天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