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的养生秘诀有哪些呢?
让老人长寿的养生秘诀
1、作息规律
一般比较长寿的老人,都有比较健康的生物钟,他们喜欢早睡早起,而且还有午休的小习惯。这样做的老人,往往睡眠充足,睡眠可是很重要的,睡眠充足整个人才会有精神,看起来神采奕奕的。
那些每天喜欢出去玩到很晚,每次都是深更半夜睡觉的人,第二天起来往往整个人显得精神萎靡,一副很累的样子。每天都如此的人,要比作息规律,坚持早睡早起的人,看起来明显要老很多。
2、不要太闲
很多老人不知道该做什么,每天都闲在家里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找不到其他的活动了。这样子可不好,老了以后要多走动走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活动身体血液循环才会加快,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供机体活动。
整天坐着不动,血液循环会变慢的,反而不利身体健康。建议老人们,不妨多走出家门,去公园散散步,练练太极拳之类的。走出家门的话,可以遇到很多同龄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打发无聊的时间,减少孤独感。
3、要有好心态
好的心态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而且笑口常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年轻经常生气都对身体不好,更不要说机体老化的老人,若是生气的话,更容易损伤健康。
所以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就不要那么操心了,儿女有儿女的福气,不要想着给他们包办一切。老人就享享福,不要去干涉儿女的生活,过好自己老两口的小日子就好了。
4、吃得清淡一些
很多长寿老人的饮食,都坚持多素少荤的原则。这是因为老人了之后,肠胃消化能力会下降,若是吃过多的肉,吃得太油腻的话,不利于消化,会给肠胃器官带来极大的负担。
建议日常要注重食物的搭配,不能吃得过于粗糙。建议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而且蔬果粗粮要合理搭配,蛋类、奶制品、肉类等等,也是适量摄入,必须要做到营养全面摄入。
老人日常如何保健
1、定时检查
年纪大了身体容易生病,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弱,从而导致身体存在的隐患有很多。建议老人要定时检查,这样才能规避一些大病的风险。因为很多疾病很严重了才会通过身体表现出现,而做检查的话,可以在疾病刚出现的时候检查出来,在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将隐患消除掉。
2、少吃保健品
很多老人喜欢买保健品,其实保健品就是一些压缩的药物,吃多了对肠胃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且还会导致身体内的一些营养被消耗掉,甚至产生一些疾病。
所以说,建议老人们别总是吃保健品,平日里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会更有营养,别想着用保健品来代替食物补充营养。保健品可不是万能的,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玄乎,那么有效果。
2、要长寿怎样养生?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3、上海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养生,养生真的能够让人长寿吗?
2020年上海百岁老人超过3000人,上海被称为长寿之城,这些百岁高龄老人的长寿秘诀并没有多复杂,在我看来无外乎就是养生。只是养生听起来简单,要几十年如一日做起来很难。
1、 长寿秘诀很简单,坚持“早睡早起”高龄老人陶瑞生已经110岁,这个是上海最高年龄男寿星。徐老先生早已经五代同堂,而且第五代孩子已经在读大学。孙媳妇也说老人家精神状况很好,之所以如此长寿,是因为平时睡得早起得早。从来不会赖在床上,醒来就是去公园散步。除了牙齿掉光,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110岁还身板挺直,估计六代同堂不是什么问题。长寿估计真跟睡眠有直接关系,如今年轻人都没几个是正常作息的,想象徐老先生如此长寿显然不太可能。
2、 上年纪的人适量运动、少吃油腻食品可以延年益寿合理安排睡眠时间能让人长寿,但也不能忽略日常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又烟又酒,这种生活习惯可不会让人长寿。养生也是跟饮食扯上关系,口味清淡,少吃油腻食物是养生关键。人的身体不适应大量摄入肉类和高热量食物,特别是上年纪老人,越清淡对身体越好。想要延年益寿,就得舍弃这些馋嘴食品。
3、身体不适及时看病,长寿与否跟身体直接关联最后还有个重要因素,一个健康身体才是长寿的根本。三天两头小毛病,甚至身体有大病,都会缩短寿命。所以在身体不舒服时候不要忌医,而且还得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大多数老人就因为小毛病不愿检查,堆积时间长就成大问题。
养生听起来简单,真正实现起来是真的难,至少我无法做到人到中年开始养生,酒不能喝多,各种重口味小吃不能碰,这真的无法忍受。
4、长寿老人的生活秘诀是养生吗?
古今中外有许多长寿老人,例如大圣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道家老子活了101岁、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现代的长寿老人更是不胜枚举。世界上也有许多长寿区、长寿村。专家们为了揭开人类长寿的秘密,对长寿老人进行了许多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特点如下:
一是少愁多乐。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达的乐天派。知足长乐、助人为乐、心理平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二是少车多步。他们都有爱好体力活动的习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常上山采药,许多长寿村也多分布在山区,出门就走路,常走多动,血液流通,有益于延缓衰老。
三是少食多嚼。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是吃得少,不暴食,吃饭时对食物多咀嚼。每吃一口饭,要在口腔内咀嚼多次才咽下。多嚼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使食物慢慢吸收,有利于达到饱腹感,避免吃得过多。
四是少肥多菜。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都是拒绝肥甘厚腻的,吃青菜多,吃大鱼大肉少,因此他们多是“老来瘦”身材。
五是少盐多醋。长寿老人饮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数喜吃醋。这种习惯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而长期适量吃醋,有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直到老死前还在行医采药。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据史书记载,孙氏70高龄时,唐高宗召见他,见他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步履稳健,就问他健身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我的秘诀就是每天上山采药,四处奔走行医,这样长期磨炼,身体就结实了,自然也就很少生病。
他不但本人健康长寿,还在养生长寿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简要明了的见解和易懂易行的做法:在饮食方面他说“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觉肚空,须索食,不得忍饥”。指出“厨膳勿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还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在运动方面孙氏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养生者,不但饵药……其生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避年。”在精神养生方面他主张:“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情情怀念恨……则得长生也。”
他这三方面看法,非常符合现代医学养生的观点:
老年人胃肠虚弱,消化能力降低,饮食一定不要过饱,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量要少,不妨多吃几次,这样既易使食物消化又营养丰富。不要忍着饥饿,饿了就吃一点,既中和胃酸,又保护了胃黏膜。要少吃荤,不要天天大鱼大肉,多吃素,这更是现代均衡饮食的内容。餐后揉腹,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有助消化,更是懂得养生的老年人常用的方法,对身体大有好处。
人到了老年,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对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大有益处的。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都有坚持劳动、多活动这一特点。
精神养生方面,和现代医学的心理保健内容是一样的。他认为老年人忧思、发怒、悲愁、嫉恨等情绪的变化,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他还认为善于养生者,必须避免世俗的名利欲望、色欲,保持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这样才能延年益寿,获得长生。
5、把握科学养生长寿的秘诀有哪些?
1常梳头。
十指每日干梳、干洗头部
6、健康长寿,有什么保养秘诀?
1.作息规律
睡眠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体内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正常的进行更新修复,这是人们能够恢复精神的重要前提,长寿老人们就是知道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该睡觉时绝不熬夜,总是富有精神且健康长寿。
2.合理饮食
消化系统虽具有很强的消化食物能力,但它仍然是脆弱的器官之一,平时进食过多三高食物或不规律进食都会损伤胃肠健康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长寿老人们就很注重健康饮食且不会挑食,清楚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懂得节制而不会暴饮暴食,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3.坚持运动
久坐不动的危害在于损伤阳气并阻碍气血运行,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器官和扰乱机体正常运作,最终引发各种疾病,长寿老人会通过坚持运动的方式让自己保持活力,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循并增强抗病能力,帮助预防痴呆和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延缓衰老的速度。
4.排便正常
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尤其上了年纪后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大不如前,如果不及时调理就会有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长寿老人就会及时纠正这些问题,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促进排便,避免毒素的堆积,让自己身体更轻松而有利于长寿。
5.心情愉悦
愤怒是七情六欲中最为强烈的一种情绪,长期愤怒会影响气血运行并导致气滞气逆,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长寿老人能处事不惊且时刻保持平和心态,即使有不顺也懂得适时的调节,他们甚至可以主动忘记不愉快的事情,常保持开朗情绪让自己更显年轻。
6.体重适中
人到中年容易发福,而发福代表体内脂肪较多,如果不及时减肥就会有血管堵塞、动脉硬化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相反长寿老人体重正常且会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体重正常可以减少患病的几率,而且轻盈的身体让他们活动更自如。
7.有兴趣爱好
老年人不能正确消除孤独感就会有情绪低落或变得暴躁的情况,甚至引发抑郁症并缩短寿命。长寿老人懂得在生活中找乐子,他们会做自己喜欢且感兴趣的事情,懂得去结交朋友,喜欢和别人分享生活,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对长寿有积极的意义。
7、科学养生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常梳头
十指每日干梳、干洗头部,每次2分钟,每日3至5次,可达到明目、醒脑、祛风、固发根,增加头皮血运之目的。
常擦面
双手每日浴面,要以下向上方向进行,防眼角、嘴角下垂,减少皱纹,脸部生光。
常运目
双眼常运动,在视物疲劳时可闭目进行运动。
舌常抵颚
以舌尖常轻抵颚上,促使生津液。
津常咽
津液常咽下,有助于消化。
齿常叩
上下齿每日叩数十下,促使固齿、坚齿目的,双唇紧闭,用手按摩齿龈、轻轻叩打齿龈,以改善齿龈血运。
耳常弹
双手常按捏耳部,轻拍耳部,防耳鸣、头晕,并益补丹田。
腹常擦
用手掌每日按正反时针方向摩擦腹部,尤其在睡前可按摩100次,使脂肪消散,增强腹肌力量,治疗腹部疾患。
肛常收
每日三次,每次30下收缩肛门,可防治痔疮。
肢常摇
四肢常摇常动,改善血运、灵活。
皮常擦
以手掌或腹部理疗带在身体各处干沐浴,改善血运,肌肤生光。
便常排
大小便要用力排尽,防感染、毒素吸收。
身常动
将运动成为自己必不可少的习惯,为自己日程表上的早晨第一件事,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四季不懈。
水常喝
每日定时、定量饮水。
睡按时
每日晚上要7小时左右睡眠,中午1-2小时。
玩适度
娱乐、运动都要适度。忌赌博。
药不乱用
一般尽量少用药,不乱用药。
饮食要科学
饮食一定要按科学配餐。
饮食有节
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汗要擦干
不管在什么清况下出汗,都要擦干,防排出的废物刺激皮肤。
每周一浴
每周一次热水澡,洗完皮肤要冲净。
每周一按摩
改善周身血运,使肌肉消除疲劳。
睡前要运动
使周身活动,消除疲劳、使血液不致太集中脑部而妨害睡眠。
情绪激动紧张时忌食
情绪不佳消化道血运不良,食后不易消化。
晨起饮水
约饮温开水200毫升,以防脑血管疾病发生。
疲惫时食蜂蜜
每次食用1~2匙,可消除疲劳,提供热量。
惯用每日腹式呼吸
练腹式呼吸,可改善胃肠功能。
脊背暖
背部一定要保持温暖。
胸宜护
护胸和暖背是保持体温和保证躯体健康的关键,对脏腑有保健作用。
浊气呵
在空气新鲜处多进行深呼吸,常做健身操、散步、郊游,可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呼吸系统机能。
8、怎么做才能养生,合理养生才能长寿
网络:
四季养生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药乡购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秋季
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节为心,肌梗死的高发病期.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汤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煤。还需注意的是,夏季刚过,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此时不宜进补过度,以免过极伤胃。
冬季
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煲汤进补应顺其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同时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因人而异。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食材煲汤,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脑力工作者,则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类、海产品、新鲜的蔬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