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中所谓的养生之道
梁惠王听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养生之道,这就是: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2、养生之道!
3、请教养生之道及其原理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4、什么事养生之道?
5、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机理都是一致的复;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制,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向庖丁“所百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度。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6、所谓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