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会馆概念
(一)、“养生会馆”是什么?
“养生会馆“就是指通过提供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的场所。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健康养生包括心理养生和生理养生两大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强调精神层面的内在休养以及平衡祥和的心理状态;而后者注重身体上的放松和康复以及身体机能的维护。 在我国,养生学的含义很广,主要包括优化生存环境、善化生命质量等。健康养生的方法很多,但是要靠某一方面的调养是难以达到最佳目的的。重庆寅初元打造的养生会馆以放松心灵、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升华。从休息、运动、疗疾和益智四大方面将休闲活动与养生相结(二)、“养生会馆”的构成要素
1.自然舒适环境:打造舒适、健康的自然环境,进入空间内,仿佛置身于绿色田园般的大自然环境,神清气爽,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2.高品质自然空气:运用世界顶尖的还原离子技术营造出森林级的清爽空气,犹如在大自然进行疗养。可积极调动细胞自身的修复能力,让人体恢复体能;
3.优美的养生音乐:赋予符合人体器官振动频率的旋律(声波)、音频产生的振动声波能量养生音乐,调理修复精神压力,调整身体的身心机能;
4.养生活动:包括瑜伽养生、熏治养生、食饵养生、导引养生等养生活动,使你的身心合一。
5.养生知识的传授:系统的养生知识讲解、传导,培养正确的养生健康观念和生活饮食方式。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1、适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2、重视精神调养:1、 避免不良刺激,一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3、注意形体锻炼:形体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以“动”济“静”,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谨和五味:1、辩饮食之宜忌,一般来说,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2、平衡膳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
5、防止病邪侵害: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
2、环境养生主要是指什么环境
环境养生 英文名称:choice and creation of healthy environment
定义:通过合理地选择、利用以及改造居住环境,以保健防病的养生方法。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又不断地受到自然界地影响,并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地斗争中,保障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与天地相应”。所谓“相应”,既是说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地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发生生理上的适应或病理上的反应。
总的说来,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是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相反,大气污染、水源污染以及不良的地理条件则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改善环境,例如EME生态能量晶合金 EME是国际上第一种具有仿生功能特质的能够聚焦定向发射负氧离子的新型合成材料。由于其内在卓越的集合性,让EME实现了静态、有序持久、同体同源、聚焦定向发射的超强功能。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成功应用于伦嘉“嘉山水生态健康床垫”系列新品中。
二、居住环境与健康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居住的环境经常而且直接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住宅和建造房屋,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清净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居住的房屋住宅阳光充足2 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开潮湿、污染。要达到这样一些基本条件,建房座向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选择居住地应避开不利于健康的水源、矿藏,避开高压线强电场、强磁场和有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选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
三、室内环境与健康创造一个较理想的居室内环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室内光线充足 ;2、温度、湿度适宜;3、自然通风。
3、什么是生态养生旅游?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 Ceballos-Lascurain(1988)指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为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而Fennell&Smale(1992)则指出人类对於环境伦理信仰的变更,以及对於自然环境伤害的觉醒等一连串的结果,导致另一种选择性旅游的兴起,也就是生态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是一种不同於大众旅游的个体观光,是一种地区性发展,并以地方资源、经济、特色、生活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特色是当地提供资源、服务,而观光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则归当地居民所享有,经由供需合作的关系,使当地资源得以受到保存,并维持观光游憩活动,同时亦能藉此获得当地的保护经费,使景观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虽然生态旅游的定义各家不同,但经过本研究的整理归纳后,发现到大家对於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其实都大同小异,而本论文也将生态旅游的定义归纳整理为认知上及情意上两个层面:在认知方面,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所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其目标在使自然生态及文化传统的观光资源得以永续经营。在情意方面,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以保育自然环境及关怀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目标。总之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是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游憩基地以及可供游憩的生态资源,且标释出它与邻近社会经济区域的联结所发展出的旅游模式(Kurt Kutay, 1989),并强调到自然野地的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保育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二、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原则 〈一〉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由生态旅游的定义得知其主要在解决及调和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及地区发展三者间的问题,期望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则下使游客能够享受多采多姿的游憩体验,并同时尊重地方文化及照顾当地居民,使我们的观光旅游能够永续发展。然而这三个问题彼此间互相影响且息息相关,也可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绝对不是偏重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就可以解决。然而若解决不当也将带来许多隐忧以及不堪设想的结果,由此可见发展生态旅游并非一个口号,而是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和付诸实行。我们都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相对的地球上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如此,如果遭到破坏或管理不当也将造成不可复原的后果,然而到最后受害的依然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毕竟它们非人类能力可以重造的,而我们却又不能没有它们。而唯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受到保护,人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更别谈观光旅游。因而趁现阶段还来得及的情况下,推行生态旅游的观念,让旅游和环境保护得以同时进行,这样一举两得且利人利己的观念当然格外显得特别重要。而人们也应当想办法透过各种管道和方式来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及早让全球的人们都能共同来维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这些管道和方式是可多元且多方并进,并非只靠某些人或机关来推展,而从人家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需求性。 根据田家驹(2002)曾以福山植物园为例,调查生态旅游地区游客环境识觉与行为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出生态旅游地区游客教育程度较高,多数均有生态旅游相关经验,游伴性质以朋友、同学、同事居多;在旅游动机上以欣赏大自然美景、慕名而来者为主,且多数希望具有专业解说的旅游方式,以及在旅程中学习大自然,足见人们对於经过规划的生态旅游是较能满足游客需求的。 而根据陈炳辉(2002)以大雪山森林游乐区为例,调查游客环境态度对生态旅游之影响,显示出环境教育确实可以启发游客的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且可以使人和大自然更加亲近,也可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和体会大自然的价值。而研究也显示受过生态教育及参加过生态社团的民众,都愿意配合园区的许多规范和限制,可见生态旅游教育是推展生态旅游观念很重要且必然的途径之一。 然而,诸如以上的研究例子越来越多,且都显示出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及大部分游客只要经过适当的安排,大都非常乐意接受生态旅游的观念,并且都能加以付诸实行,但在实行前有些关於生态旅游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仔细去思量的。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由上可知生态旅游的重要性是我们无法忽视,而且是日后观光旅游发展的趋势,因此除了清楚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外,对於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达成保育自然生态且确保地方福祉为目标,并遵守下列几项原则(生态旅游白皮书,2002): 1.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规划整套区域性的观光及游客管理计划。 2.发展生态旅游前应事先调查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评估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拟定长期管理与监测计划,将可能的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4、什么是环境养生?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阴离子密集,确实是长寿的地理环境。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有3700多人。这些长寿者大都生活在森林多的山庄和少数民族地区。
众所周知,人的死亡主要是由疾病所引起,可是从现在来看,仅仅从治病的途径来延长人类的寿命,潜力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近百年来,人类的死亡原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以往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原因,改变为以衰老性疾病为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现时代,死亡多是因为细胞和组织衰老为直接因素而引起的。就拿人们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脏病来说,尽管其发病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与细胞和组织的衰老和损伤密切相关。引起这些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恶劣的环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在英国,生活在粘土、砖土和河谷冲积土分布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坚硬的岩层区和排水良好的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
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在大的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就是在小的范围里,各种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如肝癌的高发区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食道癌高发区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道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由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
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居民中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以法律处理。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仅注意到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到保护环境卫生。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写过《论空气,水和土壤》等卫生论著。
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提出了许多与社会因素相联系的医学课题,促使医学家们去探讨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1766年,德国人约翰·彼得·费兰克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健康,最先提出“医学监督”的想法。1838年德国人捷·埃罗舒提出“社会卫生学”的概念。他指出:人类是凭借着社会才能赖以生存的一种社会动物。他还把卫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卫生,它完全隶属于个人的主动性;一类是公共或社会卫生,它需要采取法律或行政措施。
1848年法国人儒勒·盖林第一次把“社会”这个词同医学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社会医学”新概念。他把社会医学分成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研究人群的身心状态与它的法律、组织、制度、风俗、习惯等的内在关系;社会病理学--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问题;社会卫生学--研究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措施;社会治疗学--制订治疗措施和其他手段对付社会可能遇到的不良因素。
1848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德国人诺尔曼指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
本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暴露出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较为突出,社会医学在发达国家为医学界广泛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社会向医学提出了许许多多新课题:环境污染造成生态平衡破坏所带来的“公害病”;现代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所带来的意外伤残人的增多;人口老化以及社会现代化所引起的疾病谱的变化等等。
总之,由于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就必须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生物因素亦不能忽视,包括所有与人共存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对人的影响。人体的健康还与生物致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致病原及寄生虫也影响着人的发育和衰老变化。
可引起人疾病的生物致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蠕虫等。有些疾病是通过动物或昆虫作为传播媒介致人疾病的,如鼠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症等,狗传播狂犬病,猪传播猪肉绦虫病,蚊子传播疟疫、乙型脑炎,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病等,苍蝇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病。
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存、生命和年龄增长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历史上,天花、鼠疫、霍乱、疟疾、流感等等为患,几乎造成一个地区人口的灭绝。如鼠疫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悲惨的大流行,14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在欧洲病死者达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总数的1/4。在近百年内,霍乱曾先后发生6次世界大流行,每次流行死亡人口均以数十万至百万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辩证的自然综合体,一切生物都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人类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
5、怎样做好身体保健
中医养生知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的健康与否,寿命长短,取决于五种因素,其中生活习惯因素占60%,遗传因素占15%,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环境因素占10%,可见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提高养生意识,懂得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做自身健康的主宰者!
一、什么叫养生?
所谓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养生的两个要点:
1、养正性: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
2、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外界环境。
二、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
1、顺应自然:
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这是养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调摄精神: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既要保持思想活动的健康,又要防止内在精神刺激因素的产生。总之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坦荡的胸怀。
3、保养正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顺应自然养生法
“顺四时,益寿年”
四、调神养生有哪些内容?
1.安心养神:
“难得糊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乃是安心养神的灵丹妙方。
2.四时调神:遵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使精神情志随之而活泼向上(春)、畅达愉快(夏)、恬静收敛(秋)、藏而不泄(冬)。有利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康的措施之一。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老年人只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的话,仍然会老当益壮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安度晚年。
人与自然和谐则身体健康,自然环境变化,生态失衡,则会导致人类疾病。临证之时,不能只就病看病,还要观天察地、审人事民风。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疾病发病就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当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事民风与古代有了很大的差异,强调要从中医学角度与时俱进地、辩证地分析总结心脑系疾病发病学新规律,审证求因,并因人、因时、因地论治。
今日之“天”,已非古时之“天”。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亦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了正常的大气环流,加上过度的森林采伐,造成气候异常,自然灾害较频繁。从中医理论而言,清阳为天,但如今浊热壅滞,苍天之气不清不净,加之贼风数起,故肺气先病,失其清肃,久而不解则痰浊壅肺之病日增。
察今日之“地”,亦非古时之“地”。在城市,高楼林立,厂房棋布,工业废水污染江河。人们所住所行皆为钢筋、水泥、磁砖等含有一定的放射污染的金石之物,所食所衣皆不离化工原料。在乡村,森林采伐过度,土壤板化,水土流失。从五行而言,火、金、土独旺,而水木不足,清秀不济,浊滞有余。
人处天地之间,大地犹如生身慈母,滋养万物,而今,金石与污浊渗溢,对自然环境有一定污染,在人而言,脾气先失健运之机,气机先滞,有不病痰湿乎?
审人事民风。从饮食上说,当今粮食多施化肥提高产量,化肥虽能充形,不能育精,只能助痰生瘀。且当今饮食之中多夹杂各种化学物质,扰乱脾胃冲和之气,久则,气机不和,多生痰湿之患。另外,现代一些化学合成西药多损伤脾胃,非但伤正气,且多使邪气闭陷难出,与痰相结则更缠绵难解。
彩云之南,乃民族聚居之地,其地民风淳朴,民性豪放,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吸烟凶酒、恣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运化不及,更为痰湿开源启路。再者,当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肝失蔬泄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暗耗阴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亦助痰生。综观三者,无不与痰湿关系密切。
论治现代心脑系疾病,首重一个“痰”字,认为临床上心脑系疾病都与痰相关。
张景岳指出“此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景岳全书.传忠录.先天后天论》)。明确了人能否尽享天年,除与个人的德、智及个人卫生、饮食营养、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的劳作运动、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安宁祥和等诸多因素相关外,其所禀受的父母(先天)遗传因素起着根本的作用。但景岳更强调后天的作用,正如他在《先天后天论》中所说:“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后天)而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中年时期,脏腑经络其盛已定,也是阳气自半之时,人体正处于一个由盛而衰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 大多日益困于酒、色、财、气、功名之中,以致机体迅速地由盛而衰,出现诸多疾病和早衰之象。所以欲享天年,中年是个关键时期。应抓紧这个机遇,把握中年元气尚未大失的生理特点,及时“修理”后天调养之不慎以及机体出现的阴阳失衡,再振根基,使脏腑经络之盛况得以延续,衰弱之状得以缓至,将一个健康的体魄带入高寿之域,正如景岳所言“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中兴论》)。
景岳亦据此指出,“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因此,匡复元气,贵在保持真阴真阳的充盈和脾胃的健运,生活调摄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要正视人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同时应当对这些需求有所节制,主张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志;节制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是防治疾病的前提,
五、中国著名养生家
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享年84岁,养生观点有三点:
养生三戒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73岁。著有《春秋》。
日常生活不要过极
葛洪:晋代医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方》。
在《抱朴子·养生论》提出:“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等饮食起居养生法。并进一步指出养生应避六大障碍,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等,从思想行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提出了较客观的劝解。
节欲养精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名养生家,寿高102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氏认为注重养生首先要调摄好自己的精神,主张“身无妄动,心无妄念”。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能使人致病,故指出“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其次,提倡“运动调息法”,认为身体常处在适量的运动之中,能使气血肢体条达和畅、精神内生。
在日常生活中,告诫人们要“节欲养精”。
乐观养神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苏沈良方》、《问养生》、《养生说》等。
苏氏一生身处逆境,当他被贬赴海南岛后,仍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奇绝冠平生”。
苏氏这种胸怀坦荡、心襟开阔,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另外在他的著述中主张多食蔬菜,倡导郊游,并习练气功以强健身体。
六、古代名人的养生法
1、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竟活了85岁高龄,他的养生之法很值得人们借鉴。
食粥养生: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容易消化,实为养生之佳品。
洗脚养生:陆游的第二种养生方法就是睡前用热水洗脚。
前人经验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与人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人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临睡前用热水洗脚,能起到刺激穴位、舒经活络、使之气血通畅的作用。
扫地养生:陆游有一首扫地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异。”
帝王之养生
2、清代高宗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封建皇帝的长寿冠军。 (自秦至清共259个皇帝,平均寿命39.2岁)
他长寿的秘诀有:
十六字诀:
吐纳肺腑: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
活动筋骨:多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强身健骨。
适时进补:老年人根据需要适当吃滋补品。
十常四勿: 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脚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帝师之养生
3、毛泽东很推崇他的老师除特立的养生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概括为: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4、马寅初先生在他百岁大寿仍红光满面,他的长寿秘诀就是热冷水浴和爬山两项。尤其是热冷水浴,四季不断,数十年如一日。
这种先热水,后冷水的洗澡法,有人称之为“马寅初的长寿洗澡法”。
名医之养生
2、叶天士的抗老秘诀:
叶天士,清代医学家,出身医门世家。为造福子孙后代,他把自己呕心沥血积累了几十年的“抗老秘诀”传于世人。其“秘诀”为:
(1)守病机,重脾肾。认为老年病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和下元肾虚。因此,他主张老年病重在健脾、补肾。
(2)顾胃气,忌燥腻。认为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老年人脾胃虚弱,切忌“油腻碍脾,刚燥损胃”。
(3)护正气,慎攻下。根据老年人正气虚弱的特点,认为“圣人以真气不可泄,老年当遵守”,“高年不敢过清过消,保真为要”。要护正气,保真元,以扶正固本,此为治疗老年病之大法,不可轻易攻伐。
(4)参气象,审体质。老年人适应能力弱,身体状况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防病治病须考虑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武术家之养生
4、“长江大侠”吕紫剑
吕紫剑1893年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武术世家。有一身好武功,人称“长江大侠”。不但壮举不亚于津门大侠霍元甲和关东大侠杜心五,而且至今健在。
吕紫剑老人3岁习武,20年学艺,勤学苦练,继承武当历代宗师内功心法,自创“八卦混元养生功法”,使自己受益而且高寿。
吕老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懂医,通医”,从文武两路走上长寿之道,文即医,武即功。
节制饮食是吕老长寿的又一经验。他说:“早要吃得饱,午要吃得好,晚要吃得少。”
在吕老的长寿秘诀中,充足的睡眠也占有重要地位。
八、养生二十宜
1、发宜常梳:
每日早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目清脑。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常梳发则可促进肾功能,使全身得益。
2、面宜多擦:
每晨洗脸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焕发精神。
早晚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风府穴、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十余次,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3、目宜常运:
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可先从左而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上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则视觉明朗。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八次后两掌离开耳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5、舌宜舔腭:
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又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
6 、齿宜数叩:
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7、便宜禁口:
指大小便时应该闭嘴咬牙。
练武术及气功之人很重视此法,它既属内养功之一种,亦有固齿护龈的作用。
8、浊宜常呵:
“不洁之气,甚于利刃”。
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的深呼吸,对健康有利。
9、体宜常动:
“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肌肉、组织、关节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故人到中年应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
10、肛宜常提:
常提肛对防治痔疮有效。
方法是有意识的收缩、放松肛门括约肌,早晚各性三四十次。
11、身宜常浴:
常进行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可增强人体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亦可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12、足宜常浴:
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洗脚是健身要诀之一,有益于睡眠。
洗后若用手掌摩擦足心涌泉穴三四十次,则对老年人冬季保健更有意义。
13、精宜常固:
古谚云:“毋劳汝形,毋摇汝精,乃可长生。”
性生活过度会导致肾虚,还会影响机体生理功能而促使早衰。故对性生活能节制者,多能长寿。
14、气宜常养:
气为人生四大患(酒、色、财、气)之一。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气之中以怒气为最凶。
故必须强加克制,不可放纵。
否则大怒伤肝,既能败事,也会伤体。
15、心宜常宽:
指心胸开阔,精神舒畅,乐观条达,随遇而安。
16、神宜常凝:
指注意力要常凝聚不散。工作、学习要专心致志,八小时以外,应寄情于琴棋书画、虫鸟花草,这是凝神养生的妙法。
17、营养宜备: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素都须供应无缺,与机体消耗取得平衡,否则将不能维持人体健康。
18、饮食宜慎:
饮食必须注意卫生。要定时定量,不暴食,不偏食。烟宜谢绝,酒要少饮。
19、起居宜时: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恋床,不少寐。挑灯夜战不提倡,白日“高枕”不足取。
20、劳逸宜均:
指“忙中有闲,闲中要忙”。人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要保持兴奋与抑制、紧张与松弛的相对平衡,才能不影响健康。
八、食养歌
谷物菜畜养成宝,四性五味任君调。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化痰消胀好,芹菜能降血压高。胡椒驱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炎发,绿豆解毒最为妙。香蕉通便解胃炎,健胃补脾食红枣。
番茄补血美容颜,禽蛋益智要记牢。花生能降胆固醇,冬瓜消肿又利尿。
鱼虾能把乳汁补,动物肝脏营养高。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燥又益寿,葡萄悦色令年少。生梨饭后化痰好,苹果消食营养高。
木耳抗癌素中荤,黄瓜减肥有成效。海带含碘消淤结,香菇存酶肿瘤消。
胡椒除寒兼除湿,菜花常吃癌症少。柑桔消食化痰液,抑制癌症猕猴桃。
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妙。白菜利尿排毒素,蘑菇抑制癌细胞。
劝君不妨多食疗,必定少担药包包。
九、体疗歌
健康长寿三做到,药疗食疗和体疗。食疗要比药疗强,体疗更比食疗好。
深吸气,慢呼出,吐故纳新醒头脑。四肢动,徒手操,关节灵敏好手脚。
快步走,慢步跑,慢加耐力肺量高。清晨做做口腔操,润喉洁口牙齿牢。
跳跳老年迪斯科,精神焕发又年少。太极拳,气功操,疏通经络百病消。
勤游泳,冷水澡,红润皮肤精神好。打乒乓,玩小球,活动手眼锻炼脑。
爬楼梯,慢登高,舒筋健脾心肺好。前后仰,原地跳,活血化淤固肾腰。
祝君健康长寿
6、为什么自然环境对养生有影响?
为什么自然环境对养生有影响?
任何生命都离不开他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而生存环境的污染则时时威胁着人的健康。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环境污染事件,对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1、1930年底,比利时马期河河 地带,因炼焦、炼钢、发电、炼锌、化肥等工厂的烟尘中散布出大量刺激性化学物质,几千人由此而得呼吸道疾病,出现流泪、喉痛、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约有60人死亡。
2、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镇发生空气污染,4天之内5910人得病,17人死亡。
3、1968年日本九州居民吃了处理不当、发生了污染的米糖油,5000多人出现浮肿、皮疹、恶心、呕吐等,死亡16人。
例子不胜枚举,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大敌。而在受害者中,中老年人首当其冲。环境污染对寿命损害甚大。有研究认为,环境是使人患癌的主要原因。美国百分之八十的癌症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与工业发达又不注意环境保护,以致生活环境被一些化学物质所污染有关。这些物质都有致癌作用。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环境保护,成立了专门的世界性组织。我国也有这方面的机构,并由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中央号召全国大力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搞好绿化,对于防止空气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所有这些都提醒人们注意,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环境,不断改造、美化环境。生活在美的环境中,也是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状况都要发生自然衰退,随着年岁增长会逐日愈下,因而经不起污染环境的影响,健康状况必然会失去代偿能力而下降。所以说自然环境对养生有很大的影响。
7、中医的健康标准是什么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质分类概述: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湿热质(F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气郁质(H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特禀质(I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中医体质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指出: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