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饮食该注意哪些?
民间有“饮食养生”的说法,秋季养生饮食为先。秋季养生吃什么最好?
营养内学家认为,秋季养容生,最适宜吃以下食物。
黄绿色蔬果
即橙黄色蔬果和绿叶菜。 秋季干燥,要多吃水果、蔬菜才能滋润。
发酵食品
主食可以选择发面饼、馒头等发酵面制品,尤其推荐杂面发糕,粗细粮搭配营养更高。副食可以多吃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还有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
各种薯类
秋季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传统认为薯类食物能补中气,现代研究又认为它们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经常吃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是非常好的养生措施。
2、中医中五季的具体划分时间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分界,其中立秋到秋分为长夏,立春到立夏为春季应肝,立夏到版立秋权为夏季应心,立秋到秋分为长夏应脾,秋分到立冬为秋季应肺,立冬到立春为冬季应肾。
春生样肝—春季五行中属木,五肝应肝,为阴中之少阳:春天阳气渐生,万物复苏,泛指具有生长,升发,调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肝藏血,主疏泄,主动,主升,故有“肝体阴用阳”之说,在十二官中被称为“将军之官”
夏至养心—夏季五行中属火,五脏应心,为阳中之太阳,夏天阳气最盛,生长迅速,泛指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心主血,藏神,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在十二官中被称为“君主之官”
长夏养脾—长夏五行中属土,五脏应脾,为阴中之至阴,泛指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生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
秋收养肺—秋季五行中属金,为收获的季节,五脏应肺,为阳中之少阴,泛指具有宣发,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肺主管一生之气,负责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具有协助心君治理调节的功能,在十二宫中被称为“相博之宫”
冬藏养肾—冬季五行属水,五脏应肾,为阴中
3、中医的健康标准是什么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该标准是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质分类概述: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痰湿质(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湿热质(F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气郁质(H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特禀质(I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中医体质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指出: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
4、早上洗澡对身体有害吗?
早上洗澡对身体有好处的。
1、看起来更漂亮。
早上洗澡不仅能让人精神焕发,头发更光泽、自然、强韧,还能帮助身体燃烧额外的热量,加速新陈代谢。
2、皮肤更有光泽。
无论肤质如何,早上洗澡能让肌肤“喝饱水”,皮肤看起来更好、更润泽。
3、心情更愉悦。
很多人早上醒来总是昏昏沉沉的,甚至心里还会有一股莫名的火,那不妨洗个澡吧。它能改善情绪,给人注入能量,对抗压力和焦虑,保持愉悦。
4、增强免疫功能。
早上洗澡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
5、一整天都精神。
早上洗澡能让人重新焕发生机,开启大脑,完成工作更有效率。咖啡因是一种精神兴奋剂,稍凉些的洗澡水也有同样的作用。早起洗个澡能完全“冲”走睡意,让你精力充沛。
(4)湿热天气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扩展资料:
洗澡的注意事项:
1、温度不宜过高
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天,洗澡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洗澡水温度太高,会造成皮肤脱水,可能会发生昏厥,而且对皮肤不好,会伤害皮肤,一般情况下水温在37度左右为宜。
2、莫图干净使劲儿搓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保护层,不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害,还能防止体内营养物质尤其是水分的丧失。使劲儿用搓澡巾搓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
建议勤洗澡,而不是“攒着洗,用力搓”,可用柔软的海绵蘸沐浴露轻轻擦洗,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5、天气潮湿适合种什么水果
从中医理论而言,“湿”的一种征兆。体内有了湿气,气血不畅,也是一种失调,需要通过各种食补或者药疗来“祛湿”。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2、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
6、莴苣清热利尿,通乳。忌同金针菜同食。
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8、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0、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11、莜麦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症忌食。
12、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13、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14、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15、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偏方:
1)参芪粥健脾祛湿
做法是: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夏季带来的身体不适。建议可以在粥中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2)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3)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4)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5)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6)鹌鹑汤
功效:健脾开胃。
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
7)另外,还有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猪肚粥、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
不让皮肤病在春天萌发
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不少人感到措手不及,除了突发的感冒等呼吸道问题以外,有的人还出现了疹子、红斑、全身或局部痒等皮肤问题,专家说,这很有可能是夹杂在寒风中的冷雨引起的,因为春季多见潮湿天气,而“湿”可引起多种皮肤病,所以皮肤病也成为这个季节常见问题。而保护皮肤免受瘙痒斑疹困扰,春季要做的功课除了注意皮肤清洁和所处环境的卫生,还要致力除去身体内外湿气。
6、湿热体质 白蛋白不够 求专业的营养师 养生大师 中医大师解答
湿热体质,可以吃一点中药凉茶,清热解毒除湿。可以食疗,健脾除湿,淮山薏米莲子枸杞子百合茯苓粥,可以改善体质,增强体质。
7、中医传授养胃秘方,脾胃湿热怎么办?
精于养生的朋友们都知道养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养脾,其实大家可以通过观察手和脸就可以判断出来我们的脾胃是否出现了一些情况,利用这个小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养生啦。
怎样通过观察手和脸进行判断脾胃情况呢?
观察在于看手和脸的颜色,尤其是手可以观察手的大鱼际部位的颜色,即为五色对五脏,如果大鱼际部位发黄、发白,鼻头较红,那么您的消化系统方面就可能出现了问题,还有可能出现湿热疾病。
脾胃湿热的不良影响
当身体长期处于中焦湿热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口臭、下肢出现皮肤病,女性出现妇科疾病,严重的还会出现丹毒的症状。
如何从养生角度去调理脾胃湿热?
养生首先是越早越好,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养生,第一个是饮食结构科学,第二个就是要依据自己体质进行养生。特别是湿热体质的朋友一定要减少喝酒或者不喝酒,否则脾胃湿热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除了减少喝酒,还要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健脾养胃小妙招
我们可以利用穴位按摩进行增强体质,减少湿热的现象,首先是腿上的三里穴,它位于膝盖外侧下方约四指处,长期按摩可以健脾清热,属于强健穴。
养生之道在于养脾,除了在平时我们要经常通过观察手和脸的颜色进行自我判断外,还要注意饮食结构,减少喝酒,还可以进行穴位按摩进行强胃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