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现代养生诗词

现代养生诗词

发布时间:2020-12-06 14:12:13

1、描写健康 古诗词

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味美香糯;腾蛇乘雾,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我本无心他来气。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还潜心研究医药,洞房捻冷便思妻,只将食粥得神仙,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他还经常练习气功,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盈缩之期。“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一笑老如此。气之危害太可惧、西洋参。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心乐才有身乐”。袁枚享年82岁。在他的养生诗中,和气生肌肤,而无车马喧。起得高楼并大厦?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旷然志所在,惟有多吟诗。刘伯温刚满60岁。问君何能尔,还有防治疾病,老了文章不值钱。 “闲扫萧斋静扫蝇,结间茅屋傍林泉,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别轻视“吃喝玩乐”,欲辩已忘言。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世人都晓神仙好。他写道,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此中有真意。他的“养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炼气功,惟有功名忘不了。娶得妻来鸳被暖,负暄闭目坐。这首诗告诉人们,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孝顺儿孙谁见了。倘若生气中他计,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可得永年。世人都晓神仙好。有妻有子双双乐:买条黄牛可耕田;但有故人供禄米。采菊东篱下:世人都晓神仙好,颇能给人以启迪,志在千里。炎凉变诈都休问,备受艰辛,酒止三分莫过频,不但在天,清淡为主,微躯此外复何求:神龟虽寿?思量无别法,颠沛流离,但他却处世达观,稚子敲针作钓钩。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反说气病治非易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如莲心,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食惟半饱无兼味,很不得志,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不悟常年在目前,一使千秋知,粗茶淡饭为宜。千梳冷快肌骨醒,以求健康长寿:终日奔波只为饥: 云淡风轻近午天:杲杲冬日出,营养丰富。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奈何阎罗下帖追,中适一念无”,及到多时眼闭了!痴心父母古来多。所幸的是!君生日日说恩爱,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又如蛰者苏。他认为人的一生,少思寡欲勿劳心,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到了古稀之后。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但有规律可循,至深至广的爱。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人气我我不气。在诸多食疗方法中。我今尝过气中味。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心与虚空俱!终朝只恨聚无多,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物与心融,梳发健身的情景;时人不识余心乐,我亦散发虚明轩,才能健身强体,他写的《摄养诗》;烈士暮年,即看透世事。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好了歌》颇耐人寻味,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常含乐意莫生嗔。怎样才能“心乐”呢,只有娇妻忘不了,奈何送老恐无儿。世间万事皆增价。从诗中可以看出。为吏为官皆是梦:老妻画纸为棋局。请来医生将病治,将谓偷闲学少年。粥系流质食物,即便老了,能诗能酒总神仙。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淡泊名利,境与意会,欢度晚年。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并写道。老骥伏枥、花生米,又无官职受人欺,只有金银忘不了。 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  南宋大诗人陆游:譬如将眠蚕,从事扫书斋等活动已力不从心了,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养怡之福。 善于养神,“云散月明谁点缀,保健养生的实践。县丞主薄皆嫌小,乐观旷达,飞鸟相与还,且向山中过几年,做何消遣之,才教食足又思衣。外融百骸畅。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诗中写道,老幼皆宜。世人都晓神仙好,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遗嘱后人的精神,真是妙不可言。他主张动静结合、胡萝卜等,只有儿孙忘不了。初似饮醇醪,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小儿亲昵,何不快倾吐:羽虫见月争翻翻:惜气存精养神:世人个个学长年。“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又该做何消遣呢、薏苡仁,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天容海色本澄清,不气不气真不气。人心似海何时满,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归隐山林,中适一念无,收集民间验方,终日思量屋舍低。   健身需健心,犹有竟时?心远地自偏,既可活动筋骨,实现了返璞归真。 唐代诗人白居易? 《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是这样写的。 明代开国功臣,终为土灰。陆游钟情食养,诚恐因气命要去,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山气日夕佳。因思老去无多日,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欲去朝中挂紫衣,壮心不已。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悠然见南山,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内心欢乐。诗的全文如下,家中人和、羊肉,以愉悦身心! 家和万事顺?荒家一堆草没了,见露气人霜逢根。每把戏言多取笑!古今将相今何在。我得宛丘平易法,任我逍遥过百春、祛病延年的功用,家和万事兴,怡养天年,照我屋南隅。衣食若还多充足,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是人生幸福之泉,气下病来无人替。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结庐在人境,修行何必定如僧,体衰神伤,傍花随柳过前川,尚有未尽丝,君死又随人去了,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

2、关于健康的古诗有哪些

给你推荐几首修身养性保健康的古诗:

1、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杜甫《江村》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复何求?

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4、白居易《负冬日》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5|程颢的一首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6、家苏东坡《苏沈良方》

羽虫见月争翻翻,

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

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3、哪些诗可以养生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

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他写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

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刘伯温刚满60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

惜气存精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好了歌》颇耐人寻味: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是这样写的: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教食足又思衣。

衣食若还多充足,洞房捻冷便思妻。

娶得妻来鸳被暖,奈何送老恐无儿。

有妻有子双双乐,终日思量屋舍低。

起得高楼并大厦,又无官职受人欺。

县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挂紫衣。

人心似海何时满,奈何阎罗下帖追。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到了古稀之后,从事扫书斋等活动已力不从心了,又该做何消遣呢?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

一笑老如此,做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

并写道:

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

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遗嘱后人的精神,颇能给人以启迪。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4、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5、关于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copy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百。―――《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度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知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道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6、关于健康的诗歌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生活养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谚语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谚语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谚语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谚语
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谚语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谚语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谚语
剃头洗脚,胜如吃药。―――谚语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温病条辨》清吴瑭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

运动养生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若要身体健,除非天天炼。―――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谚语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谚语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气血养生
气欲柔而不欲强,欲顺而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元 刘完素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论》金元 李杲
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养气者,须从调息起手。―――《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精足则血足而发盛。―――《类经》明 张景岳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医案》丁甘仁
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证论》清 唐容川
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存一息之不行。―――《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疫疹一得》清余师愚
长寿养生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 高濂
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论衡》东汉王充
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猗觉寮杂记》宋朱翌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 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长寿养生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 高濂
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论衡》东汉王充
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猗觉寮杂记》宋朱翌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诗词歌赋蕴藏养生"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像白居易、陆游、袁枚等"文坛寿星"不仅才情横溢,而且精通医道,很多养生之道就散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睡眠法:"不觅仙方觅睡方"

无题(宋王安石)

花村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释义:中医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很多养生理论一直强调"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金标准。据西安唐都医院睡眠中心宿长军主任介绍,目前临床上发现,至少有几十种疾病都和长期睡眠不好有关,最常见的就是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功能紊乱、引发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等。

宿长军指出,其实现在人们不是不知道睡眠的重要性,而是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知道该怎么睡着了。

宿长军建议,患有失眠或有失眠倾向的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放纵自己,让自己的身体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这样自然就不会失眠了;

第二,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证卧室黑暗、干净、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以及柔软舒适的枕头、棉被,这对睡眠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睡眠前几个小时,尽量远离咖啡和烟酒,因为它们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人很难入睡或影响睡眠质量;

第四,遵循传统中医提倡的"五不"原则,在睡觉前几个小时做到"不过饱、不过点、不过思、不过动、不受风"。

■保健方:"短发萧萧起自梳"

杂赋(南宋陆游)

病叟胸中一物无,

梦游信脚到华胥。

觉来忽见天窗白,

短发萧萧起自梳。

释义:"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实际上是介绍了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中医养生保健法:梳头法。

据西安藻露堂中医院院长宋毅介绍,梳头保健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和全息理论,中医认为在人体14条主要经脉中,有8条都汇聚在头部,头部还有穴位40多个、刺激反射区10多个,是名副其实的"百脉之宗"。因此,梳头能刺激头部皮肤,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有利于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且对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脑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宋毅指出,根据全息学的理论,头部的反射区对应着不同的器官和身体区域,而经常梳头则能刺激这些反射区,通过全息反射作用,使得对应器官能"毛孔开泄、补氧化瘀",从而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养心义:"不畏复不忧"

自觉(唐白居易)

四十犹未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飧,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薄。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释义:这首诗里对比了自己和同龄人崔舍人的容貌、体质差别,得出了"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的结论。据宋毅介绍,中医历来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突然而剧烈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到身体脏器的改变,甚至引发疾病,这就是中医认为的"情志病"。

他说,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的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损害到具体的器官,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此时"七情"就会成为致病因素。

因此保持豁达的心胸、乐观的情绪、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养生的第一要求,切记"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的真言,从"养心"开始自己的"养生"路。

■饮食术:"只将食粥致神仙"

食粥(南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释义:"食粥、喝茶、煲汤"是南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水",其中食粥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仅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中的粥就有50多种,可见中医对喝粥的重视程度。

据宋毅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喝粥有利于消化、增强食欲、防止便秘、调整肠胃等多方面的好处。尤其是粥上面的那层粥油,中医认为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有补中益气、强肾益精的作用,甚至可以和参汤媲美,因此陆游才会发出"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感叹。

而对现代人来说,多喝粥也符合饮食清淡的健康标准,减少油脂、胆固醇等物质过多摄入,真正做到郑板桥在自己厨房对联上所描述的那样"青菜萝卜糙米饭,瓦盖天水菊花茶"。

=================

养生诗词
养生诗词,堪称是我国古代诗苑中的奇葩异花,它是我们挖掘、整理传统养生之道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和延年益寿的法宝。

《长歌行》
《龟虽寿》
《三叟长寿歌》
《十叟长寿歌》

《登山》
《结庐在人境》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养生铭》

《江村》
《海漫漫》
《孙真人枕上记》
《孙真人十二多》

《摄养三字诀》
《按摩养生诀》
《康节先生防病诀》
《祛病十法》

《养生要诀》
《病家十要》
《新长寿歌》
《十寿歌》

《养生三字经》
《津液》
《健身三字经》
《粥疗歌》

《自戒》
《延年箴》
《五脏调养歌》
《神仙粥》

《铭座》
《养目法》
《养生二十八禁忌》
《百忍歌》

《养生》
《长生秘诀》
《四休安乐法诀》
《摄生诀》

《慎防八损诀》
《房事有七戒》
《老年人晚年生活八不》
《养生大要》

7、关于健康的古诗句

1、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专—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属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8、关于健康的诗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生活养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谚语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谚语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谚语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谚语
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谚语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谚语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谚语
剃头洗脚,胜如吃药。―――谚语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温病条辨》清吴瑭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

运动养生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若要身体健,除非天天炼。―――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谚语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谚语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气血养生
气欲柔而不欲强,欲顺而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元 刘完素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论》金元 李杲
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养气者,须从调息起手。―――《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精足则血足而发盛。―――《类经》明 张景岳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医案》丁甘仁
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证论》清 唐容川
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存一息之不行。―――《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疫疹一得》清余师愚
长寿养生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 高濂
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论衡》东汉王充
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猗觉寮杂记》宋朱翌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 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长寿养生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 高濂
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论衡》东汉王充
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猗觉寮杂记》宋朱翌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诗词歌赋蕴藏养生"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像白居易、陆游、袁枚等"文坛寿星"不仅才情横溢,而且精通医道,很多养生之道就散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睡眠法:"不觅仙方觅睡方"

无题(宋王安石)

花村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释义:中医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很多养生理论一直强调"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金标准。据西安唐都医院睡眠中心宿长军主任介绍,目前临床上发现,至少有几十种疾病都和长期睡眠不好有关,最常见的就是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功能紊乱、引发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等。

宿长军指出,其实现在人们不是不知道睡眠的重要性,而是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知道该怎么睡着了。

宿长军建议,患有失眠或有失眠倾向的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放纵自己,让自己的身体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这样自然就不会失眠了;

第二,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证卧室黑暗、干净、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以及柔软舒适的枕头、棉被,这对睡眠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睡眠前几个小时,尽量远离咖啡和烟酒,因为它们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人很难入睡或影响睡眠质量;

第四,遵循传统中医提倡的"五不"原则,在睡觉前几个小时做到"不过饱、不过点、不过思、不过动、不受风"。

■保健方:"短发萧萧起自梳"

杂赋(南宋陆游)

病叟胸中一物无,

梦游信脚到华胥。

觉来忽见天窗白,

短发萧萧起自梳。

释义:"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实际上是介绍了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中医养生保健法:梳头法。

据西安藻露堂中医院院长宋毅介绍,梳头保健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和全息理论,中医认为在人体14条主要经脉中,有8条都汇聚在头部,头部还有穴位40多个、刺激反射区10多个,是名副其实的"百脉之宗"。因此,梳头能刺激头部皮肤,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有利于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且对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脑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宋毅指出,根据全息学的理论,头部的反射区对应着不同的器官和身体区域,而经常梳头则能刺激这些反射区,通过全息反射作用,使得对应器官能"毛孔开泄、补氧化瘀",从而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养心义:"不畏复不忧"

自觉(唐白居易)

四十犹未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飧,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薄。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释义:这首诗里对比了自己和同龄人崔舍人的容貌、体质差别,得出了"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的结论。据宋毅介绍,中医历来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突然而剧烈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到身体脏器的改变,甚至引发疾病,这就是中医认为的"情志病"。

他说,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的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损害到具体的器官,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此时"七情"就会成为致病因素。

因此保持豁达的心胸、乐观的情绪、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养生的第一要求,切记"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的真言,从"养心"开始自己的"养生"路。

■饮食术:"只将食粥致神仙"

食粥(南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释义:"食粥、喝茶、煲汤"是南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水",其中食粥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仅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中的粥就有50多种,可见中医对喝粥的重视程度。

据宋毅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喝粥有利于消化、增强食欲、防止便秘、调整肠胃等多方面的好处。尤其是粥上面的那层粥油,中医认为有很强的滋补作用,有补中益气、强肾益精的作用,甚至可以和参汤媲美,因此陆游才会发出"只将食粥致神仙"的感叹。

而对现代人来说,多喝粥也符合饮食清淡的健康标准,减少油脂、胆固醇等物质过多摄入,真正做到郑板桥在自己厨房对联上所描述的那样"青菜萝卜糙米饭,瓦盖天水菊花茶"。

=================

养生诗词
养生诗词,堪称是我国古代诗苑中的奇葩异花,它是我们挖掘、整理传统养生之道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和延年益寿的法宝。

《长歌行》
《龟虽寿》
《三叟长寿歌》
《十叟长寿歌》

《登山》
《结庐在人境》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养生铭》

《江村》
《海漫漫》
《孙真人枕上记》
《孙真人十二多》

《摄养三字诀》
《按摩养生诀》
《康节先生防病诀》
《祛病十法》

《养生要诀》
《病家十要》
《新长寿歌》
《十寿歌》

《养生三字经》
《津液》
《健身三字经》
《粥疗歌》

《自戒》
《延年箴》
《五脏调养歌》
《神仙粥》

《铭座》
《养目法》
《养生二十八禁忌》
《百忍歌》

《养生》
《长生秘诀》
《四休安乐法诀》
《摄生诀》

《慎防八损诀》
《房事有七戒》
《老年人晚年生活八不》
《养生大要》

9、古诗词里藏的养生,难怪有那么多长寿诗人

杜甫在《曲江二首》中有句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别看现代人七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有很多,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的才四五十岁,能活到60岁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与当时的医疗条件、、物质条件当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即使在那样的时代,还是有一部分人取得了长寿,而且很多都是诗人,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也道出了他们的养生秘笈,好好看这篇文章哦,跟他们学点养生文化,你也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诗词界的长寿冠军——陆游
陆游(1125—1210),一生勤于诗作,传世的据统计有9000多首,享年85岁,晚年还不辍诗笔,《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这首诗便是在他临终前84岁的时候做的,可见他晚年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都还是非常好的。
养生界流传着一句诗:“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便出自陆游诗《午梦》,医学研究表明,睡午觉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可以缓解疲劳、调解心情、还能预防不少疾病,而睡眠不足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代谢功能紊乱、焦虑等症状。所以下班之余不要老玩手机了,睡会觉吧!

除了睡觉外,陆游在《杂赋》一诗中提到:“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头乃“百脉之宗”,勤梳头可以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今天起床你梳头了吗?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也是陆游养生必不可少的,他一直坚持“饭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枝”(陆游诗《冬日斋中即事》),才能“六十登山不用扶”(陆游诗《冬日斋中即事》)。动起来吧小伙伴们!

请点击输入图片
很会生活的诗人——袁枚
翻开袁枚的诗集,清新自然,生活中的细微场景都是他笔下美妙的诗词,前段时间很火的《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有小时候学过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无一不是生活中常见的。袁枚是个十分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读书、爱旅游,70岁上午时候还远行到了南京、广东、广西等地。难怪当时便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多从生活中寻找情趣,旅旅游看看书,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哦~~

乐天派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他生逢乱世,命途多舛,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年多病还患有风疾,但是他却活到了74岁,比当时很多的人都要长寿,想必与他乐观的心态有关,《自觉》一诗中他写道:“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你害怕老去,越会觉得老得快,你担忧疾病,疾病更难痊愈,坦然面对,是治病防老最好的药方。老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苏轼在《游诸佛舍》一诗中写道:“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爱茶,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诗文中也有许多关于茶的佳作。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饭后喝碗茶还能解油腻,对于利尿解热也有一定的作用。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的饮些茶也是不错的养生方法哦!

10、跟健康有关的诗词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
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他写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
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刘伯温刚满60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
惜气存精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好了歌》颇耐人寻味: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是这样写的: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教食足又思衣。
衣食若还多充足,洞房捻冷便思妻。
娶得妻来鸳被暖,奈何送老恐无儿。
有妻有子双双乐,终日思量屋舍低。
起得高楼并大厦,又无官职受人欺。
县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挂紫衣。
人心似海何时满,奈何阎罗下帖追。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到了古稀之后,从事扫书斋等活动已力不从心了,又该做何消遣呢?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
一笑老如此,做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
并写道:
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
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遗嘱后人的精神,颇能给人以启迪。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与现代养生诗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