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庄子 养生作文

庄子 养生作文

发布时间:2020-11-27 06:53:36

1、庄子 精神世界的一座丰碑 800字作文

他终生贫困却蔑视权贵,他生性放达,却顺应自然,他向往淳朴,向往自由,为文给横跃宕奇气迫人胸襟宏害谷,极尽变化幽渺文妙。威王闻其贤厚币礼聘,笑而作譬以辞,终身不任。
孔子赞颂他“神龙见着不见尾”对他人作以如此文高评价,可见“他”在孔于心中神圣的位置。
他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他的一和是蝴蝶从容的美丽。
“北幂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庄于·逍遥游》中的篇章庄周以鹏之大暗示人渺小,以椿之寿暗示人生短暂,而庄周毅然否定有待之游非无穷之游,他的理想插上羽翼超脱世俗他眼中的逍遥是无所依,无所从,无所为,是绝对自由永恒的精神世界,这是灵魂境界之所在,这是苍茫宇宙中最纯洁本真的心灵港湾。那个“乘天地文正而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除了庄于,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相传,庄周做梦梦境中一只美丽飘逸的蝴蝶,欢乐的在风中飞翔它驻足于花朵,让花纯真般的灵魂与它精神相依。它踮足于花瓣之上轻轻振翅,美丽的身影永留在那片纯净的天空;它播洒一路芳香,舞动的双翼犹如春天柳絮般轻柔,却又如春花般绚烂,轻盈的舞姿,翩翩飞舞在淡卓的花丛中那般洒脱,那般自由,它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花丛。他的梦在远方,它可以任情舞蹈,任情飘飞,任情驻足在这宇宙尘埃之中……转瞬即逝,庄周梦醒,不知所由“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
《庄周梦蝶》被世人看作是庄子对自由、对梦想对本真的追求,正因为心灵自由而在梦中化蝶。既使一贫如洗却向往与追求精神境界。
但或许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庄子》书中庄于以冶国喻养生,以养生喻冶国,冶国养生,紧密相连。他认为养神以保形,保形以养神,形神兼养,才能长生,他习气功修养生息,静化心灵达天人合一境界,与天地相通,灵魂便破茧而出,幻化蝴蝶,因为人面部骨骼的上半部与蝴蝶的形状极为相似。
两者相比,我们也许会更愿意相信那个蝴蝶般美丽的故事,不仅因为它艺术的吸引和我们想象中庄周的自由渴望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在追求,追求我们心灵的自由,心灵的纯真,在如此纷争喧嚷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个让精神栖息的家园,让心灵释放的大自然不仅仅是天真烂漫,还有理想与未来。

2、天真的庄子作文及评语

庄子庄子至人抄无己,神人无袭功,圣人无名题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关于庄子,我们熟悉不过了。他作品名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家贫,曾借栗于监河侯,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略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一个不朽的人物。

3、我心中的庄子作文500字

第一次知道《庄子》并非是在什么书香盈室的图书馆里,也不是在什么哲学或者文学杂志上,而是在一本被多数“学者”所看不起的所谓“网络文学”中,是一本《神游》让第一次我窥见了一种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那时起我便对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叫庄周的人感到一丝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正是因为好奇我拿起了《庄子》,而拿起后便再没舍得放下。那“坐忘”、“心斋”、“婴宁”铭刻在我心上,再也抹不去了。而随着对《庄子》的阅读时间一天天增加,我对那位被后世尊为南华真人的庄子也越发敬仰。
因此我读了很多关于后人评价庄子的资料,其中或褒或贬,庄子本人也是或人或仙,其中虚实我无从考证,但这却让我不禁想到,我眼中庄子又是怎样的呢?
人的性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庄子是人,自然也是如此的,但他的人生却有着一个永远不变的中心,那就是,逍遥。
少年时期的庄子,在我看来是率性任真的,他对这天地自然,造化万物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他的身心似乎从不属于市井,只属于山野。
少年的庄子常常在山边溪畔流连忘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那波光粼粼,金光闪闪的水面,迎着那温和柔顺春风,他会觉得无比的自在,无比的逍遥。看到水里的鱼儿他会感叹鱼儿的欢快,鱼儿的自由,开到绚烂的花朵,他会天真的问,花儿花儿你为什么这样红。在我的眼中,我的心中,少年的庄子便是这样的,这样地热爱自然,这样地率性任真。
青年时期的庄子非毁礼法,他看厌了中原诸侯名为仁义实为盗贼的行径,所以他离开了宋国,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南访楚越,为的是寻访古风,寻找他心中那没有礼法,万民皆自然的理想世界。在那少与秦塞通人烟的楚越之地,淳朴的民风让庄子忘记了世俗烦杂将自己融入了天地,融入了自然。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南华真人体会到了“坐忘”的境界。
“仲尼蹴然曰:‘何为坐忘?’颜回曰:‘堕(隳)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中年时期按照儒家的说法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而庄子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却也做起了官,一个油水不小的漆园吏。但是庄子自己似乎不在意这漆业所能带来的利益,并不贪污也不受会贿,谁家需要漆了庄子便给他,从不索取什么,即使这样可能会被某些“不法分子”用来谋取利益,庄子也从不在意,只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官,拿自己应得的俸禄。他做官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庄子是人,即使他的精神世界已臻极高的境界,但是现实中他还是肉体凡胎,肉体凡胎是会饿的,所以庄子做官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陶渊明,那位在庄子千年后的隐士,潜以一篇《归去来兮》结束了自己的仕途,而庄子呢?
庄子虽然入仕了,但却没有失掉自己的本心,他依然是要逍遥的,为此南华想到了“心斋”。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不过,当宋国政变时,庄子想到自己的养生之道,那趋吉避凶之道,方猛然觉醒,辞官回乡了。
老年的庄子依旧是自在逍遥的,从不去强求什么,虽然没有什么荣华富贵他却也怡然自得,而且即使年的风雨已让他看透了许多,便是生死他也不在意了。
对于死,庄子并不畏惧,甚至有些向往。早在他青年外出游历时,他便会通路边的骷髅聊天,言语间死后的世界时很美好的,没有压迫,没有礼法的禁锢,自在的很。在他妻子过世时他鼓盆而歌,庆祝自己的妻子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返回了本源。而到了庄子自己要面对死亡时,他的弟子要厚葬他,但是他拒绝了,他是这样对自己的弟子说的。
“吾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斋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他的弟子怕庄子被鸟吃掉,庄子如是说道。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在上为鸟食,在下为蝼蚁食,为彼夺此,何其偏也。”
自然而然地死去对于庄子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也许死对庄子来说不过是蝴蝶梦醒,物化而回罢了吧。所以他才能如此坦然,如此的欣然而去。而古往今来能够如此看待生死的,有几个?如南华真人这般“大梦一觉,视死如归”的有几个呢?
由生到死,南华的逍遥从未变过,游历也好,入仕也罢,在庄子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化,但是自始至终他那颗逍遥的心却从未失去,在那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坚持自己心中的到而未同诸侯合流,他放弃那唾手可得的相位,放弃荣华,放弃富贵,只是为保己心不乱,保住那颗清澈的,率性任真,无拘无束的道心。
在庄子的心中他的道便是如他自己一般,可以说是道在我在,道亡而亡了。
人生在世,但求逍遥二字,无拘束于礼法,无禁锢于功利。“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他的逍遥不单单体现在人间,他的逍遥起于俗世却又超脱了凡尘,超越了生死,超脱了天地。
这,便是我眼中的南华真人、逍遥大圣——庄周。

4、与庄子共舞 作文600

我眼中的庄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只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
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而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把庄子当做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
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王诩太迷信,惠施太势利。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生与死,它们的意义是那么深刻,另人琢磨不透,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重塑我灵魂的人——庄子开始,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和死,但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却激荡着我的内心。  
试问,如果你最亲近的人离你远去,你是痛苦流涕,还是放声高歌,面对妻子的离去,你万万想不到,庄子竟然敲着盆盆碗碗在一边低声吟唱,这时的庄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是喜悦吗?还是悲伤?当惠子问起,面对亲人的死亡,为何还这样沉着冷静,他的回答却另人难解。他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他将亲人的生死看得如此的平淡,那么他自己的生死应该更微不足道吧! 
庄子死时,弟子们痛哭流涕,因为庄子对他们有恩,他们却连一口薄棺都买不起,而庄子却说:做人不能太偏心,你买棺材,蝼蚁食我,你不买棺材,我暴尸荒野,乌鸦老鹰食我,你为什么非要让蝼蚁食我,不让乌鸦老鹰食我,那样岂不是太偏心了。  
连生死都看得如此平淡,那么对于庄子而言,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功名,财富,还是地位,不,庄子视此为粪土,但是他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却另人敬佩不已。  
超越了生死,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此时的我,再也不把生死看得那么重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灵魂,而庄子,才是我灵魂的工程师,才是值得我一辈子追求与学习的人。

你也可以登陆: http://www.zuowenku.net查阅其他文章,希望有帮到你。

5、庄子,心中的一轮明月800字作文

在循规蹈矩的大众思维之外,有一个人天马行空;在崇尚权势的世俗社会之中,有一个人不屑一顾;在人们说话讲究合乎情理、礼仪时,有一个人荒唐无端。这,就是庄子,一个追求奇特、思想奇幻的鬼神之才。
在我们取得成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时,有一本书给我们当头一棒,打破蒙蔽我们的小我空间;在我们陷入困境绝地看不到希望时,有一本书给我们掘出光明,指出一条实现突围的路径;当我们为了成绩、功名、利益等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时,有一本书给我们指明生命的价值无与伦比的生命真谛。这就是《庄子》。
读《庄子》是一种挑战,挑战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固执、呆板几乎快要生锈的想象力;读《庄子》是一次洗脑,我们必须忘掉之前大脑中固有的判断和思维习惯,从零开始,才能体会那幻化无方的言词之下的妙不可言;读《庄子》是一次重生,蜕去我们负载过多功名利禄的躯壳,释放我们被小聪明禁锢的心灵。
他人说庄子:想常人之未能想,见常人之未能见,言常人之未能言。庄子自嘲说自己那些全都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对于生命来说,生老病死虽说是在所难免的,但一个人的离去总会令人感伤,而且往往越是越亲近的人越悲痛。有一个人在自己的妻子刚刚去世后,竟拿了个烂盆拾了根木棒“哐哐当当”地在院子里敲打起来,还边敲边唱着,高兴得很。这个人便是庄子。在常人看来,庄子简直是疯了!但庄子却说:“人本来就是从虚无中来的,造物主让她变成什么她就变成什么,现在她死了,又回到了虚无中去,这是又回到了她真正的家啊!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好一个“鼓盆而歌”,将像雨像雾又像风、缘生缘灭还自在的生命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见解之妙。
不论是从言谈举止,还是思想行为上看,庄子绝对能称得上是一个古今少有的怪才。他的思维简直就是一头疯狂的让你出其不意的野牛,不但有野马的速度更有超越野马的力度。庄子的夸张手法从来都夸张到离奇,让人目瞪口呆,但这看似鬼话连篇,奇怪迭出的语言后面却尽是情真意切,寓意深刻的肺腑之言。
或许是几千年的进化历程让人类自认为有了资本,又或许是人类本性中的自我意识太过根深蒂固。人总是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容易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也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我们的身体,一点点的吞噬掉我们原有的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这就是生活,让我感到平凡普通又深不可测的生活,因为即使表面上我们每天都在过着波澜不惊如出一辄的生活但只要你猛一回头你便会发现那个我们曾经所向往的、所追求的、立志要得到的生活早已不知何时化成泡沫,在我们奔波于柴米油盐、专注于蝇头小利时已一点一点在我们的咫尺悄然破碎。我们却仍然在卖弄着小聪明耍着小手段贪图着眼前的小利益浑然不知。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这样,在生活中放弃了主动权,甘于反被生活主宰,随波逐流;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这样,自己亲手放逐了大作为,成了普通人。但庄子却通过给我们讲故事企图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因为我们只能读懂故事却无法轻易读懂生活。庄子通过钓一条惊天骇地的大鱼的故事,将只有大才能、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有能力有资格参与管理世事的道理抛砖引玉般的道出。还通过写大到极致的鲲鹏与小到不足挂齿的蝉、学鸠等一系列小大之比的事物启发我们:人生在世,应当有高远的追求,远大的志向,达到那种不偏执自我,不在意功名的境界,正所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宇宙之中的万物,一切皆因有生命而变的弥足珍贵,可往往我们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渐渐迷失,忘记了自己,更忽略了生命本身的意义。我们被世俗名利牵累,束缚住了情感和行为,无法表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我们被荣誉地位羁拌,束缚住了情感和行为,难以展现出自己的真本色。我们不但没做到珍爱自己,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反而使生命沦为工具,甚至自身被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被异化成物质、技术、权利等手段,抑或把他人工具化。这是何等的悲哀啊,我们明明才是自己的主宰,可现在竟然沦落到为了得到一些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东西而强迫自己去改变、迎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被丢到哪里去了?庄子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行。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岂不惑哉?”在常人眼中,“天下”是最尊贵的东西,而在庄子看来,生命的价值才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人不仅要珍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关怀他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弥感悟庄子

6、有关庄子思想的作文

庄子何其人 注:对于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的十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十个作文话题,从中思索汲取有益的写作营养。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2月21日:认识你自己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2月22日:本性与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2月23日: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月24日:坚持与顺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2月25日: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2月26日:心态与状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2月27日: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 我看庄子 只说秋水二段 看过《秋水》的第一段是在高一的语文课本里,当时只读了一段,因为课本只节选了一段。如今,欲雨未雨的中午,我续读《秋水》二段。 说实话,在我眼里秋水很美,光看“秋水”两字便可知,更不用说文章里有我喜爱的诸神——河伯,海神。其实与水有关联的,我都喜欢;不仅喜欢“烟雨江南”,“秋水绵连”,“江河浩瀚”,“雪逝冰消”;也喜欢“破屋漏雨”,“南水北调”,“丽水”,“四川”。对水的喜爱已然忘乎所以,有时极致疯狂——在某个倾盆大雨抑或说瓢泼大雨的日子里,拉上个会说话的人就往雨中“漫步”。不仅“漫步”,还一吐心中对雨水的“情思”,吐到天晕地暗,吐到声丝力竭。于是有人惊叹,爱水如斯,难啊!于是有人反诘:你真的爱水吗?…… 我真爱水吗?《庄子》将此道理含笑娓娓道来:“……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生活中的我,确实如此,自夸爱水如是如是,到处宣扬,惟恐天下有人不知;自夸嗜书中命,自称淡泊书生,自比庄子、陶潜……其实自比于他人而告之于人,便也是自夸;非旦自夸且又轻视他人“这般庸俗”之人,乃是真正的俗人,相比于河伯之寡闻鲜见,“伯夷让国取名”,“孔子游谈以显渊博”,更加自夸更加庸俗。 我爱水吗?《庄子》说,我不爱。我想,我爱的不是“水”,而是“水”这个名词以及形容词吧。 有惑不解 《庄子-山木》里有载:“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若夫徒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在此,庄子明确:要免于累患,不可偏执一方,应随顺自然。 又,《庄子-秋水》有云:“庄子持竿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一前一后的言论,在我看来,有些许漏洞。想要免于累患,所以不可偏执一方,不可固执,要随顺自然;而楚王执意请庄子出山,此时的庄子却执意曳尾于涂。所以唯一可能的是,庄子不想免于累患,或庄子不怕累患。既然不怕累患,又为何放着能救济楚人的相位而不坐?所以惟一可能的是,他在两种累患当中更惧怕坐相位之患。且庄子主张“无为”,而却执意曳尾于涂即是“有为”。就好比,有人说:“我一直在保持着沉默。” 对庄子了解甚少,不知是否真如我想? 幸福的死亡 《庄子-外物》里有一段“假粟于监河侯”的故事,读了非常喜欢。监河侯不肯假粟于庄子,于是故意说“等我收入到封地的税金,就借你三百金”。庄子听罢,“忿然作色”。 我要是庄子,既然已经猜到监河侯故意推托不借,也会以微笑报之。至少监河侯没有说出一句冷冰冰的话直刺人心,而以谎言掩盖自己的真心、本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历这样“美丽”的谎言,而且我并不知情。但我事后却感激那些谎言的制造者,因为他们没有当着我的面,面露凶相并拿着把锃亮的匕首“杀害”我;而是待我转过身带着对谎言深信不疑并着甜蜜的微笑行走时,暗暗地给了我一刀,让我幸福地“死去”。 如果说谎言必然,“死亡”必然,那么我只愿接受后者。我不是一个不怕受伤的人,只是我在选择在我不得不受伤时,我所能接受的受骗方式。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美好的故事,也有很多丑陋的真相。活在当下,犹其在尔虞诈、金钱利益至上的当下,每天每夜,谁不是在经历这些故事,而又恍悟这些真相?左心房的伤刚结痂,右心房已然殷殷滴血。无法改变现实,只希冀受伤的间隔能否拉长? 所以庄子本应感到满足,虽已受了愚弄,心灵却没有淌血,反而让他讨回了口气。要是庄子是今天的庄子,不知他能忿然作色几回?

7、作文《走进庄子》

恣肆怪诞,美丽洒脱,一尘不染,超凡脱俗,这,便是他,一只美丽自由的蝴蝶——庄子. 当初读庄子,是因为仰慕他的淡泊名利.如今,不得不承认自己达不到那种境界.太多的是非名利尔虞我诈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纷扰世事中起伏沉沦.有时,一时的得失会让我迷茫不知所措.而他,庄子,不为外物所拘,不为世俗议论所限,忘饥于自然.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人说他消极无闷,但有多少人能哪怕暂时地做到像他一样真正的旷达,真正的不慕名利,真正的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出卖自己? 当你终于厌倦了官场上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而低三下四,当你终于疲劳于商海中的为了一个商品地推销而奔波劳碌,也许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上真的不会有一帆风顺.但要你放弃手中的一切,去远离尘世的乡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再也不接触尘世的纷纷扰扰,你能做到吗? 他可以,他似乎天生就是淡泊的.他是一只美丽而高贵的蝴蝶,破茧之后就一直自由地翩跹于自然.远离尘世,虽然不被世人理解,却仍自得其乐. 他有过显达的机会,但却断然拒绝了. 他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表达心意:"我希望将国内的政事委托先生!" 他持竿凭钓,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四年了,威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包着藏于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敬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两位大夫回答:"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他依然头也不回地说:"那么,两位请回吧!我宁愿拖着尾巴在泥里过一辈子,也不愿为了名利去做会损害生命的事." 这就是庄子!面对名、利、权,持竿不顾. 先秦诸子,谁不愿做官?墨子利天下而为之;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锋芒毕露;荀子循规蹈矩蓄势待发......只有他,庄子,富贵名利于他皆如浮云,在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不慕红尘,视名利荣华为枷锁,为粪土,弃之如敝屣.他一生都浪迹在帝王们找不到他的江湖上.流浪结束,他走向了永恒. 他是一只洒脱自由的蝴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千年的美丽......

8、有关庄子思想的作文

庄子何其人

注:对于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的十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十个作文话题,从中思索汲取有益的写作营养。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2月21日:认识你自己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2月22日:本性与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2月23日: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月24日:坚持与顺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2月25日: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2月26日:心态与状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2月27日: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

我看庄子
只说秋水二段

看过《秋水》的第一段是在高一的语文课本里,当时只读了一段,因为课本只节选了一段。如今,欲雨未雨的中午,我续读《秋水》二段。

说实话,在我眼里秋水很美,光看“秋水”两字便可知,更不用说文章里有我喜爱的诸神——河伯,海神。其实与水有关联的,我都喜欢;不仅喜欢“烟雨江南”,“秋水绵连”,“江河浩瀚”,“雪逝冰消”;也喜欢“破屋漏雨”,“南水北调”,“丽水”,“四川”。对水的喜爱已然忘乎所以,有时极致疯狂——在某个倾盆大雨抑或说瓢泼大雨的日子里,拉上个会说话的人就往雨中“漫步”。不仅“漫步”,还一吐心中对雨水的“情思”,吐到天晕地暗,吐到声丝力竭。于是有人惊叹,爱水如斯,难啊!于是有人反诘:你真的爱水吗?……

我真爱水吗?《庄子》将此道理含笑娓娓道来:“……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生活中的我,确实如此,自夸爱水如是如是,到处宣扬,惟恐天下有人不知;自夸嗜书中命,自称淡泊书生,自比庄子、陶潜……其实自比于他人而告之于人,便也是自夸;非旦自夸且又轻视他人“这般庸俗”之人,乃是真正的俗人,相比于河伯之寡闻鲜见,“伯夷让国取名”,“孔子游谈以显渊博”,更加自夸更加庸俗。

我爱水吗?《庄子》说,我不爱。我想,我爱的不是“水”,而是“水”这个名词以及形容词吧。

有惑不解

《庄子-山木》里有载:“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若夫徒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在此,庄子明确:要免于累患,不可偏执一方,应随顺自然。

又,《庄子-秋水》有云:“庄子持竿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一前一后的言论,在我看来,有些许漏洞。想要免于累患,所以不可偏执一方,不可固执,要随顺自然;而楚王执意请庄子出山,此时的庄子却执意曳尾于涂。所以唯一可能的是,庄子不想免于累患,或庄子不怕累患。既然不怕累患,又为何放着能救济楚人的相位而不坐?所以惟一可能的是,他在两种累患当中更惧怕坐相位之患。且庄子主张“无为”,而却执意曳尾于涂即是“有为”。就好比,有人说:“我一直在保持着沉默。”

对庄子了解甚少,不知是否真如我想?

幸福的死亡

《庄子-外物》里有一段“假粟于监河侯”的故事,读了非常喜欢。监河侯不肯假粟于庄子,于是故意说“等我收入到封地的税金,就借你三百金”。庄子听罢,“忿然作色”。

我要是庄子,既然已经猜到监河侯故意推托不借,也会以微笑报之。至少监河侯没有说出一句冷冰冰的话直刺人心,而以谎言掩盖自己的真心、本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历这样“美丽”的谎言,而且我并不知情。但我事后却感激那些谎言的制造者,因为他们没有当着我的面,面露凶相并拿着把锃亮的匕首“杀害”我;而是待我转过身带着对谎言深信不疑并着甜蜜的微笑行走时,暗暗地给了我一刀,让我幸福地“死去”。

如果说谎言必然,“死亡”必然,那么我只愿接受后者。我不是一个不怕受伤的人,只是我在选择在我不得不受伤时,我所能接受的受骗方式。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美好的故事,也有很多丑陋的真相。活在当下,犹其在尔虞诈、金钱利益至上的当下,每天每夜,谁不是在经历这些故事,而又恍悟这些真相?左心房的伤刚结痂,右心房已然殷殷滴血。无法改变现实,只希冀受伤的间隔能否拉长?

所以庄子本应感到满足,虽已受了愚弄,心灵却没有淌血,反而让他讨回了口气。要是庄子是今天的庄子,不知他能忿然作色几回?

9、关于庄子的作文

庄子 (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0、我看庄子 作文600字

庄子之时抄,百花齐放,百家袭争鸣,异彩纷呈。儒、墨、杨各领风骚,争吵也最激烈。而庄子则如幽谷百合,虽国色天香,但孤芳自赏,不与人争,人亦不与之争。庄子动手不动口,以木为纸,化刀为笔,力战儒墨。

在庄子看来,儒家是最大的对手,几乎整部庄子都在与孔子争论。这是因为他认定儒家学说最易惑众、最难对付。但是不是还出于南北对抗的分庭抗礼心态?庄子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态度非常复杂,钦佩有之,褒扬有之,讥讽有之,贬抑有之,怒斥有之。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还是道相近而“术”不同?是水火不容,还是阴阳互斥?

与庄子 养生作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