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长寿 养生地

长寿 养生地

发布时间:2020-11-21 05:19:08

1、怎么做才能养生,合理养生才能长寿

网络:
四季养生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药乡购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秋季
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节为心,肌梗死的高发病期.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汤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煤。还需注意的是,夏季刚过,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此时不宜进补过度,以免过极伤胃。
冬季
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煲汤进补应顺其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同时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因人而异。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食材煲汤,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脑力工作者,则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类、海产品、新鲜的蔬果等。

2、要长寿怎样养生?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3、长寿的养生秘诀有哪些呢?

让老人长寿的养生秘诀

1、作息规律

一般比较长寿的老人,都有比较健康的生物钟,他们喜欢早睡早起,而且还有午休的小习惯。这样做的老人,往往睡眠充足,睡眠可是很重要的,睡眠充足整个人才会有精神,看起来神采奕奕的。

那些每天喜欢出去玩到很晚,每次都是深更半夜睡觉的人,第二天起来往往整个人显得精神萎靡,一副很累的样子。每天都如此的人,要比作息规律,坚持早睡早起的人,看起来明显要老很多。

2、不要太闲

很多老人不知道该做什么,每天都闲在家里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找不到其他的活动了。这样子可不好,老了以后要多走动走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活动身体血液循环才会加快,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供机体活动。

整天坐着不动,血液循环会变慢的,反而不利身体健康。建议老人们,不妨多走出家门,去公园散散步,练练太极拳之类的。走出家门的话,可以遇到很多同龄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打发无聊的时间,减少孤独感。

3、要有好心态

好的心态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而且笑口常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年轻经常生气都对身体不好,更不要说机体老化的老人,若是生气的话,更容易损伤健康。

所以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就不要那么操心了,儿女有儿女的福气,不要想着给他们包办一切。老人就享享福,不要去干涉儿女的生活,过好自己老两口的小日子就好了。

4、吃得清淡一些

很多长寿老人的饮食,都坚持多素少荤的原则。这是因为老人了之后,肠胃消化能力会下降,若是吃过多的肉,吃得太油腻的话,不利于消化,会给肠胃器官带来极大的负担。

建议日常要注重食物的搭配,不能吃得过于粗糙。建议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而且蔬果粗粮要合理搭配,蛋类、奶制品、肉类等等,也是适量摄入,必须要做到营养全面摄入。

老人日常如何保健

1、定时检查

年纪大了身体容易生病,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弱,从而导致身体存在的隐患有很多。建议老人要定时检查,这样才能规避一些大病的风险。因为很多疾病很严重了才会通过身体表现出现,而做检查的话,可以在疾病刚出现的时候检查出来,在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将隐患消除掉。

2、少吃保健品

很多老人喜欢买保健品,其实保健品就是一些压缩的药物,吃多了对肠胃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且还会导致身体内的一些营养被消耗掉,甚至产生一些疾病。

所以说,建议老人们别总是吃保健品,平日里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会更有营养,别想着用保健品来代替食物补充营养。保健品可不是万能的,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玄乎,那么有效果。

4、如何养生长寿

早晨起来喝杯水,如厕,中午吃饭,以青菜为主,晚上,吃少,十点半前入睡,不暴饮饱餐,心情愉快,每周锻炼三次身体,不吸烟,就可以了

5、健康养生就意味着长寿吗?

我觉得健康养生不一定会长寿,健康与长寿,从古至今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但是健康养生只能使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标上去,身体变得更加健康,身体增强人的身体抵抗力,所以健康养生只能影响到人的寿命,但不能决定人的寿命的长短,毕竟人的寿命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我分析有如下很多方面:

1.家族基因,这个是最基础最根本的,一个家族有家族遗传病,那这个家族很大可能受这个基因的影响而导致疾病,这就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长寿与否。

2.保持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证良好睡眠,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3.每天保持一个舒展而愉悦的心情,因为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抵抗力就增强了,抗病能力就增强了。

4.运动可使心血管系统得到舒缩,各系统的功能也会得到改善,锻炼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五谷杂粮,进行科学的荤素搭配。

6.定期健康体检可以让自己了解各脏器的功能状况,与原来体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做出最科学的养生之道。

6、孙思邈的养生长寿方法哪几种?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摄养枕中方》,从中总结出孙思邈养生长寿的13种方法,广为流传: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经常做这动,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强化眼睛,纠正用眼错误。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次。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顶住拇指,再用力弹向后脑风池穴十下,“卟卟”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做6次。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至100下。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至大,做36下。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延年益寿,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7、人要想要健康要要长寿养生首先要养哪里为什么?

养肾,肾乃先天之本

与长寿 养生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