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老子》对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影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生”,即生命、生存、生长。“养生”意义有二,一是如何延长生命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明代焦弱侯《笔乘》有言:“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意即庄子的许多思想都是师出于老子的。所以,尽管庄子最先提出“养生”一词,但关于养生之论,我们还是应追溯到老子。
老子遗世之著作,仅有《老子》一书,也叫《道德经》。该书言仅五千,但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时至今日,它风行欧美,流行世界,已被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拥有近500个外文版本,是世界外文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经典。老子也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并不是一部养生书,但综观全书,其中闪耀着诸多老子鲜明而独特的养生智慧:
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否则,逆自然规律而动,必染疾折寿。
宽容无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人若像水一样虽然滋润万物而与万物不争,心胸宽阔,公而忘私,保持节操,便能健康长寿。 恬淡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主张恬淡寡欲,清净为上。他告诫人们要淡泊名利,寡欲清心,经常保持心平气和、致虚守静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他认为,养生必先修德,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才能净化心灵,从而使身体强健。所以,他的诸多养生思想都与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
(我虽不上国学经典导读,但是作为同胞,能帮一点是一点~)加油!GO!
2、道家的理念是什么啊
道家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人们每提及道家,则必说到“老庄”。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又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主;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到了唐朝,因为李世民要和老子攀本家祖宗,就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有人说,它们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庄,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包括近如日本、韩国,远如欧、美,乃至于大洋洲的人,也都喜欢研究起老庄来了。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足鼎立之一足的道家哲学,对艺术设计有没有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道家哲学对艺术设计的深刻影响。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对道家的学说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说老庄哲学无所不包,这并非把老庄的哲学与东方的神秘学扯到一块。老庄讲顺应自然,这是老庄最大的“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这个道理。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这是易学“阴阳消长”的基本观念,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应用这个哲学思想,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如果讲阴阳太抽象,太“玄学”,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自然界。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走到中午,也就是“如日中天”,最圆、最热的时候,但是再走,就是“夕阳西下”,再下去,就是“月淡星稀”。月亮也是这样,初七、初八左右是上弦月,然后是十五月满,接下去是二十三,二十四下弦月。所以古人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把这种自然现象说得明明白白。 拿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一下艺术与设计上的“主义”之争,流派之争,就可以很清楚地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现代主义反古典主义,由繁琐装饰到无装饰,最后把艺术推到裸体和空白。古典主义建筑艺术一直充斥着隐喻、典故和神话传说,建造者刻意追求石头的象征意义,在墙面上刻下神话中的人物、繁琐的花纹,还要加上金碧辉煌的装饰物。现代主义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反对装饰的口号是:少就是多。革命者剥夺了建筑身上漂亮的衣服,让它们裸露出身体,它的皮肤或光滑或粗糙,但这是本真的,在他们看来应该赞美。因此,存在主义大师阿伯特·加缪参观伊夫·克莱因在伊丽丝·克莱尔画廊的实验装置展览后,写下了一句日后传诵一时的名言:“唯其空空,最富力量。”事实上,这种极端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如果我们在艺术与科技之间找到一个比较适中的方法,那不是使两者都达到理想的解决了吗?这不是折中主义,是一种老庄式的“法天地,法自然”。格罗庇乌斯在包豪斯就一再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其实也是老庄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被西方许多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是“最大的人本思想”和“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筑空间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同时人、建筑与环境,也就是古人经常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要有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
3、老子创立的道家在以静养生方面有哪些丰富经验?
老子创立的道家在以静养生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让人在休息的时候,或晚上睡觉前,可以静坐或者静立、静卧,此时保持全身自然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腭,心无杂念,然后调整呼吸,逐渐缓慢深长起来。
养生以静养为主,运动为辅,特别是老人和病人。因为运动只能疏通zd经脉,促进气血的运行,不能增加气血,反而要消耗能量;静养则可养气血,补亏损。
道家守柔、不争,以至天下莫能与争,目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只有守柔、不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养生十分重要。古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是非常深刻而版又浅显的道理。人在爱着和被爱时,体内的免疫功能最强,以至于病毒无法入侵,爱的心理能促成生理的健康,促使精神更充实,心情更愉快,身体更健康。
宇宙的能量场就是爱,所以一个充满爱的善人就容易天人合一,与道合一。老子的《德道经》言德言道,只有有德之人,才能闻道悟道。
所以老子说“修之身,其德乃真。”所以养生必须要先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做权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所以修德养神非常重要。
4、道家主张什么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应该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5、《老子》 道家的什么书?
这是一本不想公开流传的书,却成了千古流传百科共仰的思想源泉,它就是《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为韵文哲理诗体,被中国道家与道教奉为最高经典著作。它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军事思想、人生处世和修养原则的哲理著作。
其书原为周室衰微、纲纪不振之社会而做,欲以崭新之哲学思想,挽救《诗》、《书》传统礼教,所不能收拾之败局。书中强调虚无自然,无为无欲,归真返朴。西汉初年奉行其说,以治国颇著成效。
由于其宗旨为“无为自化,清净自正”,与道教之意趣相同,因此从东汉之张鲁开始,既尊奉为道教的圣典。其书治身与治国并重,而又坚持用治身比喻治国,所以后世讲究气功养生者,也把它推崇为养生宝典。
而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毛泽东曾说:“《老子》是一部兵书。”这显然是他从自己一生丰富的军事斗争中体验出来的。
史记只说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当时还没有分章目。后世有分五十五章的,有分六十四章的,有分六十八章的,有分七十二章的,最后分八十一章的占了上风,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统一主流。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但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种帛书写本《老子》,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并且两种帛书文字互有出入。这说明了口传著作定型的困难。
老子书中的玄奥微旨,使一般学者很难辨识其中的隐义。《庄子-天下篇》概括它的要旨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谵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道德经集义·老子赞》概括它的要旨说:“大哉混元,超乎形气,先天地生,而生天地,五千玄言,立教垂世,万劫长存,道尊德贵”。其以“天人合—”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原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两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本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力用。道之理则贯穿干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物极必反,终必归根复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黔,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远刀兵,离斗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
《老子》五千言的自然观、人生观直接组成了列子与庄子的超然哲学。老子立言,掌握了人生根源与归宿两极,给予了世人以信仰上的满足。所以孔子有“犹龙”之叹,庄子誉为“古之博大真人”。
《老子》的道家思想,涵括百家,受诸家所重,并直接影响了儒家的最大圣人孔子和兵家的最高圣人孙子。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观道教道学,其整个历史,无不以《道德经》为理论核心。至于经中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览”等修养之道,是道教守一、心斋、坐忘、服气等多种炼养方法的由来根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寿”等说法,被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的历史渊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阐发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的修炼依据。
总之,《道德经》五千言,以“无言”代“多言”,辞言沉潜。以“无辩”代“雄辩”、作超心理超经验的神会宇宙之根。其在天人、物我、世间与宇宙等若干关系上,作了罕见的突破性的论断,这种奥秘的发现及神通的悟知,可谓超绝古今。在中国传统精神文明中,乃最精华的一笔财富的不朽积蓄。即世而超世,不为时空所隔,开启历史先河的,唯有老子一人而已。
《道德经》为老子所著,已无疑义。到了近现代,《老子》一书也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已有多家注本及校订本传入西方。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宇宙学家从《老子》的“古始”和“道生一”云云,推测“大爆炸”和“定势宇宙”理论的萌起。理论物理学家从《老子》的“无”或“气”论证“质朴性原理”和“混沌论”(耗散结构理论)的古典依据。哲学界和思想家群体里有“新道家”的崛起,与新儒家相抗衡。心理分析学家从“反者道之动”,发现“圜道”那浑然整体的原型象征性质。环保主义者从“道法自然”和“无为”证明,“天人以和”(人与环境的生态平衡)的伟大意义,所谓圣人“能辅自然而弗敢为”,某些绿色和平组织还奉老庄为开山祖师。农学家受《老子》启发创造“自然农法”(例如日本的福冈正信)。医学家把“辨证”治疗和整体调解等等,归源于《老子》的大小宇宙的“互动”或阴阳学说。养生家、气功家、性学家都推崇《老子》的卫生之经。文学史家、艺术学家说老庄是中国浪漫主义和“虚变形”之美和美学的源头。军事学家讲二孙兵法,必先讲《老子》。现代建筑学派(例如美国的Wright)至为推崇《老子》的“有无相资”。当代企业管理专家同样吸取老子的智慧(例如葛荣晋主编的《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
6、道家说“老子一气化三清”是什么意思
这类似佛家的三身,化身,报身,法身,其实三身是一身,都是自身所化。
7、道家思想特征是什么: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特征是什么: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长生养生之道中,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是道家和道教影响深远的长生与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长生养生之道,还是出自道家和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其养生理念主要有:
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而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以气养生
《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老子还提出精气之说。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
8、道家老子是哪里人?
老子其实 也是山东人 祖上迁到了河南
9、跪求老子的道家思想
老子的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一、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过程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给予了道最高的评价。
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国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代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中国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先秦各家内,一般都可以区分出众多派别,道家不例外。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种,933篇,们大多作于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 老子、 庄子、 黄老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会于两者中。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二、道家的基本观点
道家以“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为代表,理想社会与“道法自然”是其基本思想的体现。道家思想首先摆脱儒家思想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
有人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道家的代表作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一部简括而有韵的哲学理论著作。就其思想内容看,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提倡清净 无为,无知无欲;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幻想倒退到“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一书只五千余字,言简意赅,善用比喻和民间谣谚。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认为“道”是无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他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一样,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依据,想象丰富,笔调轻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成为历代古文家所喜爱的散文作品。
三、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 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 著有无神论作品《 论衡 》,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四、道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道家思想能指导我们调适现代化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与和谐。现代化社会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掌握了强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又给自然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打乱了自然的和谐,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给人类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人类正在自己毁灭着自己。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的和谐,这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来调适好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方面古代老子道家所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可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的行为应该仿效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而动,而不应违背自然、破坏自然,人与自然应处于和谐协调的关系之中,这样人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才可保持住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这样也才可以保护好人类自己生存的环境与条件。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能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以促进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发展。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化工业社会,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的猛增,快节奏、高速度、环境的污染、竞争的加剧、破产与失业……使得人们整日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与疲劳之中,这就会破坏一个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在社会上普遍地造成现代化的工业病,如各种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精神障碍、心脏病、高血压等等。老子哲学中所提出的主静说和庄子所提出的超脱说,所有这些思想都可以用来与人的心理修养相联系。人们通过这些心理修养的功夫,可以调适人的心理,保持人的心理平衡,从而能使人们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所引起的心理冲突面前,不致失去心态的平衡,导致心理与生理的病疾。由此可见,道家的心理修养学说,对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谐,以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子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