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解释养生根本

中医解释养生根本

发布时间:2020-11-05 13:16:39

1、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2010-05-03 19:02:14 来自: cai125(华夏中医论坛) http://.baidu.com/question/278399841.html?push=keyword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是我们很多人认可的,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养生”, “故智者知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提到的养生意思更为具体,更能让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点:“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的“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说你要去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二点:“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中国人比较注重“和”这个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惊叹的表演将中国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按我们的理解,这句话强调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态平和,如果心态不平和,那么你吃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总之一句话,“养生首务在养心”。

那么“安居处”又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么房子,比如说我今天住在一栋高级的别墅里,明天我却住的是一间陋室,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任何居住环境。

第三点:“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因为中国文化的本源是阴阳,实际上中医很多重要的理论都跟这个相关,或者说中医所具备的一种模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模型。这么看来,我们人体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有一个阴阳的平衡。因此,《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这指的是极端的两端往中间互补,也就是下沉的阴让它升上去,向外发散的阳要让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回过头来看“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句话,实际上说的两个意思是,其一,通过求助于医生来达到一个身体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进行阴阳调节的过程;其二,是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以此来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过程。

养生使我们关注的,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三条就是养生的基本大法。只有领会养生的真谛,才能更好的养生。祝大家养生有好法,养出精气神!

2、中医养生学的优势在哪?或者说优势如何?

说起养生,人们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它与抗病防衰,延年益寿有关。但是,养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包括哪些内容及其具体方法,就不一定知道得那么清楚了。其实,养生学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在与大自然搏斗的漫长岁月里,从劳动与生活的实践中,逐渐摸索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学会一些防病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并相互传授。发展到后来,人们把这种自觉的保健延年活动叫做“养生”。以后,人们又将这种保健延年活动加以理论上的归纳,称之为“养生之道”。经过长期的运用和不断充实,后人将偏于养生保健方面的发展为养性、摄生、道生、保生等;把侧重老年延年益寿方面的又衍生出寿老、寿亲、养老、寿世等。这样就基本反映了养生的主要轮廓。因此,所谓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古人认为四季的更迭与生活习性及养生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夏天,酷暑高温,夜短昼长,万物生长迅速,阳气旺盛。在夏季适当晚睡早起,使人体的阳气与大自然阳气相适应,静心怡神,于偏盛的状态中寻得一丝清凉与平和。到了冬季,溯风白雪,夜长昼短,百草折地,百兽蛰伏,阴盛阳衰,人体的生理状况也相对低弱,同样亦应效法自然,早睡晚起,呵护阳气,养精蓄锐,迎接又一个春天。不仅睡眠如此,饮食也应该与四季植物的生长状况相适应,采食当季成熟的菜蔬水果有利健康,孔子所讲的“不时不食”便是这个道理。
总之,健康长寿既是人们的愿望,也是当今时代与工作的需要。但是,它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只有按照人类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切实掌握养生的具体方法,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健身措施,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中医养生,防病防本,防患于未然,才能达到防衰老和抵抗疾病。中医解释养生就是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沿袭古代帝王的养生之道,结合现代需求,针对人体的不同情况,调制人体精,气、神,从而达到延缓衰老,抵抗和治疗疾病的中医养生调理方法。

3、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

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及综合调理、因人而异等方面。

一、 顺应自然 就是要顺应四时,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凉了穿上,热了脱”。四时的气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交替过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完善的统一体,人身由“神”与“形”组成。“形”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精等基本营养物质;“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体现,是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三、 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形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人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也就是说“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或者说“静养精神,动养形体”。在动中要求动静适度,“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但在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四、 综合调理、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婴幼儿期应注意寒暧及饮食的调理;青少年时期重在培育肾气、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则是身体各部分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所以要注意气血阴阳调补,保养得当。以防早衰,争取长寿;老年是体内气血衰弱,功能减退的时期,这阶段当重视调神、慎饮食、节房事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

4、钓鱼养生中医怎么解释?

为什么垂钓能养生
三木垂钓

医学家们认为,乐观、开朗、愉快、喜悦的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促使皮质激素与脑啡肽类物质的分泌,使机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并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这就是说,用乐观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也说明,除了快乐的情绪可以悦心而外,没有一种药剂是可以通心的道理。 而垂钓就是这样一项能给您带来快乐、带来健康的运动。

垂钓是一项运动。运动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决定因素,对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至关重要。另外,对提高综合体质、保持心理健康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谓的生命在于运动正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垂钓运动的特质,垂钓者必须将自己融入到天地之中,必须将自己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这样,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精华必将为垂钓者所汲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使生命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只有使人体与自然保持和谐才能得到健康。

垂钓的过程就是一个守静的过程。关于守静对养生的重要性,传统中医有许多论述。如“静则明,动则眩。”(明·方孝孺);“养静为摄生首务”(清·曹庭栋);“静”可戒: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明·吕坤)。由此可见,清静养神,有利于防病祛疾,促进心身健康。

不言而喻,垂钓者必然多吃鱼。鱼营养丰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8%左右,成份好,氨基酸含量也十分丰富和全面,它含有人体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鱼肉的消化速度很快,在人胃中只需2-3小时,而牛肉等畜禽肉却长达5小时以上;此外,人体对鱼肉的吸收率高达85%,而对其它肉类的吸收率不足80%。吃鱼的好处具体体现在:益智、健脑;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强视力;降低血压、减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缓减精神病症状;延缓衰老等。总之,吃鱼的好处大大的,为了身体的健康,多吃鱼吧。
事实证明,垂钓对人体的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八大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各类慢性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术后康复、忧郁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等均有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甚至对人的性格、脾气、心理都有良好的矫正及熏陶作用。所以,垂钓对人的生命具有极佳的保养作用。

5、中医养生是什么啊?传销吗?

中医养生就是中国医学关于养生保健的理论、方法,就是用中国医学的理论谈如何养护人的生命,如何健康长寿。

6、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依据是什么?

中医养生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百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度,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知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道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版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权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

与中医解释养生根本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