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养生原则,是指实施养生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古人在长期的养生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研究致病和导致早衰的原因和条件,并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对于养生方法的制订、运用及其发展创新,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顺应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灵枢·邪客》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在自然界的变化中,存在着以四时、朔望、昼夜为标志的年月日周期性节律变化,并由此产生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所呈现的生长化收藏规律等。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近乎同步的生理节律和适应外界变化并做出自我调适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各种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节律有序而稳定,机体则处于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若违逆自然,则各种生理功能节律紊乱,适应外界变化和防御抗邪能力减弱,而易罹患疾病。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以,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养生顺应自然,旨在要求人们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顺应其变化,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节律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根据四季变化以调养形神的原则与方法,并强调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2.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形神共养,是以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为其理论基础。一方面,形体为生命的基础,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以堤和水、烛和火的关系比喻人体形与神关系时说:“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而命终。”强调神依赖于形。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为生命的主宰。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运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响。张介宾《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强调神可以反馈地作用于精和气,影响甚至调控整个生命过程。对于形神的辩证关系,明末医家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曾精辟地归纳说:“以先天生成之本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正由于形神统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中医养生强调形神共养,养形以全神,调神以全形,最终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目的,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所言:“全生之术,形气贵乎安,安则有伦而不乱;精神贵乎保,保则有要而不耗。故保而养之,初不离于形气精神。”
3.惜精固本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化生血液、抗御邪气等多方面的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后世医家将精、气、神合称为人身之三宝,故在养生中,中医学很重视保养精气以固先天之本。
类》即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要达到惜精固本之目的,一方面对性欲要有所节制,做到既不禁欲,也不纵欲;若纵情泄欲,可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如《千金要方·养性》所言:“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另一方面,精禀于先天,有赖后天水谷精气以充养,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惜精固本也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药食调补以壮其精,来达到养精保精之目的。
4.综合调养
中医养生方法众多,不同的方法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层次,具有不同的效能。如顺时摄养重在协调人体机能活动与外环境的关系;调摄精神主要是通过对神调养以保养精气;慎起居、防劳伤以养生,可使脏腑功能协调;运动锻炼、针灸、推拿,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可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脏腑机能协调;药物保健则借助药物,以强壮身体,益寿延年。诚如李梴《医学入门·保养说》中所言:“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所以,养生应综合各种方法,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从机体全局着眼,进行全面调理保养,使机体内外协调,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抗病能力。要避免出现过偏、失度,过偏、失度则失去了养生的意义,虽有延年益寿的愿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只有按照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综合适度、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才能真正达到“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目的。诚如《太平御览·方术部·养生》所言:“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贵要,博闻而择善,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5.因人施养
因人施养,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摄生保健方法。人类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于不同的种族,而且存在于个体之间。不同的个体由于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可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所以,养生只有因人施养,方能有益于健康,达到养生之目的。如就年龄因素而言,少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生机蓬勃,生活尚不能自理,故少儿养生应注意合理喂养、寒温适度、体格锻炼、免疫防病,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40~60岁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养生应注意静神少虑、切勿过劳,并节制房事。《景岳全书·中兴论》说:“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即强调了中年养生的重要性;进入60岁以后的老年期,脏腑机能衰退,生理与心理适应能力减退,养生应注意知足谦和、老而不怠,加强饮食调养,生活起居有节,运动锻炼动静结合。就性别而言,女性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点,养生自当有所区别。人的体质又有偏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气郁之异,养生方法亦各有特点。另外,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又受所处地域环境的影响,故养生尚需考虑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充分利用有利于健康的各种因素,努力克服不良地理条件对人体的影响,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以达到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希望答案你能帮助到你!
2、不同年龄段的养生方法不同,哪些年龄段的养生重点不可不知?
老人养生长寿秘诀1、长寿秘诀——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 能得到“活生生”的 。
3、儿童春季养生小常识
春季气候多变,儿童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一:保护皮肤
春季气候多变,儿童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二: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春季地面温度相对很低,儿童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三:合理饮食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四: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五: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六: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春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在春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七: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八:注意保暖
春季湿气重,气温变化大,儿童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因此春季也要给儿童保暖,避免着凉。特别是在儿童玩耍出汗以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以上就是六个儿童春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在春季,保护好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妈妈们赶紧学起来吧!
4、养生越早越好 儿童如何养生
这个自然是越早越好,养生进行的越早,身体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少,自然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也就越大 如果您还满意
5、看了一片文章是说小孩也需要养生,小孩怎么养生呢?
养生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不仅仅成年人需要养生,其实儿童也是需要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疗,只有吃的正确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儿童在夏季养生要补充盐分和维生素。营养学家建议,在:个高温季节,每人每天最好补充2毫克维生素B1、2毫克维生素B2、50毫克维生素c和1克钙,这样可以减少体内碳水化合物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健康。 你也可以多吃富含上述营养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等。你也可以喝一些果汁。
并且避免吃太多油腻食物,适应胃肠消化。吃大量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大量血液留在胃肠道中,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会相对减少。人体会感到疲倦和加重,这更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饮食要现做现吃,生吃的水果应该清洗消毒。 制作凉菜时,应加入大蒜酱和醋,不仅能调味,还能杀菌和增进食欲。 饮食不能太冷,以免致病微生物利用它。 夏天最好把暖气放掉。 大热天,原则是清补脾,清热燥湿。 应选择清淡滋阴的食物,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菌(蘑菇、蘑菇、平菇、银耳等)。)、约伯的眼泪等。 此外,还可以吃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消暑药粥”,具有一定的消暑生津作用。
白萝卜清骨汤:白萝卜500克,排骨250克,水,盐适量:把排骨切成3厘米大小,白萝卜滚小块,炖排骨去骨,加萝卜,熟烂后,加适量盐。
该汤能促进消化,健胃理气,化痰,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在炎热的夏天,给孩子们一些白萝卜排骨汤,它不仅味道甜而不腻,而且有很好的消暑止渴的效果。
莲藕苹果清骨汤:新鲜排骨和莲藕洗净并切成小块。加入冷水、生姜、青葱、大量配料和少量醋,在高压锅中煮30-40分钟,食用前将切好的苹果放入锅中几分钟。
功效:肉、苹果、骨头和汤一起食用。它不仅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能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提高智力,健脑。
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合理安排饮食,荤素搭配,避免挑食情况发生。并且少吃生冷寒凉或者深加工后含有很多添加剂的零食。
6、幼儿养生保健知识15条
1、要养好孩子,现代家长必须注意饮食不要过精、营养过高,要以五谷为主,以粗粮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都一味提高儿童们饮食档次,进食过精、营养过高。食品过精影响了孩子的纳吐机能,营养过高会使孩子早熟,两者均有害。
2、儿童在饮食的时候也要注重七分饱。儿童养生保健常识:让孩子“三分饥寒七分饱”是最好的。婴幼儿的饮食不要以饱为度,应以“七分饱”为度。因为婴幼儿的脏器娇嫩,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饮食不加节制,就会损伤脾胃。
3、小儿睡觉时都会微微出汗,如果一味地加 以严密捂盖,就会让孩子的汗得不到挥发,身体常处于湿润状态中。儿童养生保健常识:因此,孩子上身的被子衣服不宜捂得太紧。反而,要特别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因为这是保护好 关节的关键。
4、不要让她肆意接触玩弄凉水。水之于人是离不开之物,夏天尤甚,与水打交道的频率那叫一个高。小孩子几乎个个乐意赖在水里玩。可是对于女孩儿,爸妈要监督禁止着点,不能由着她玩。游泳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要长时间泡在水里。特别是冬季,不要用凉水洗手洗东西,容易导致手蜕皮不说,还有可能中凉,落下病根以后出毛病。
5、不要让她太贪凉。冷饮不要由着喜好可劲吃,空调不能由着性子可劲吹,不然容易感冒,影响健康,对肤色也不好,还可能会发胖。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更要提醒她多加注意,凉物尽量少接触。
6、注意不要让她吃太多甜食和肥肉。因为,据说甜食和肥肉是很容易使人发胖的东西。还有,甜食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肥肉吃多了,会腻,影响胃口和行动。如果孩子一旦胖起来,再想减肥就有点难了。
7、儿童养生 儿童保健养生有哪些原则
儿童保健养生原则
戒掉睡前吃点心的习惯
大多数学龄前的孩子都有睡前吃点心的习惯,虽然说宝宝的肠胃发育还未完善,吃点心可以避免孩子过度饥饿。但是孩子一旦养成了睡前吃点心的习惯就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引起营养过剩,变成“小胖子”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非常不利。另外睡前吃点心也会对孩子的神经中枢产生影响,再加上一些孩子没有刷牙的好习惯,这样蛀牙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要注意戒掉其吃点心的坏习惯。
科学的饮食习惯
现实生活中多数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事实上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坏习惯也是可以慢慢改掉的。建议宝妈们日常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饮食方式督促孩子均衡饮食,同时在春季还建议多食用一些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原则上应以当季的果蔬为首选。
预防过敏
春季如果要带孩子到外郊游则要注意是否会引起过花粉过敏,另外建议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春季最好减少外出的时间。
警惕呼吸道系统疾病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再加上孩的抵抗力本身就差,因此就更容易感冒了。因此父母们要注意做到及时帮助幼儿增减衣服,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双脚的保养工作,尽量让孩子少到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逗留。
养成喝水的习惯
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喝水的,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为了表现对孩子的爱,可能也会无条件的给孩子供应各种碳酸饮料。而据专家介绍碳酸饮料是儿童智力发育的第一杀手,而且其中的热量含量也相当高,因此原则上要尽量不要让孩子喝饮料,同时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多喝一些温开水,以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春季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多晒晒太阳。
预防春困
很多人认为只有上班族会有春困的烦恼,事实上孩子到了春天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的,这就是春困是血气不足的表现了,因此建议父母们一定要做好孩子的作息时间的培养,尽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
早晚让孩子喝牛奶
牛奶的营养是无可替代的,而且其饮用方法简单,特别是其中的钙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帮助,而早上喝牛奶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晚上喝牛奶则有帮助补充钙质吸收的作用,因此建议家长日常要注意督促孩子多喝牛奶。
冬季儿童保健养生小常识
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
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
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保暖
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特别是在儿童玩耍出汗以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