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国四大“神医”都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中华“医祖”扁鹊
后汉神医华佗
明代“医圣”李时珍
中医“方祖”张仲景
2、诈骗了半个中国的四大神医全部被曝光他们都是谁?
第一位:刘洪斌
人们不知她的来历,但她的身份却有好多,有时候是苗医,有时候是蒙医,有时候是中医。在当苗医的时候,她是“穴位吃药 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只治咳喘,专卖“苗仙咳喘方”;在卖“蒙药心脑方”时,她是八十岁高龄的蒙医后人;而在推销“助眠晚餐”时,她又是著名老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回应中表示,虚假医药广告事件中的“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未在中医医疗机构任职,也不是所宣称的“苗医传人”,相关中医药社会团体中也不存在广告中提到的“中华中医协会”。
“刘洪斌”相关行为违反了《广告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刘洪斌”目前代言的广告虽不涉及医疗活动,但其冒用“中医药专家”等名义,对中医药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督促和指导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严格进行中医医疗广告审批,配合协助有关主管部门监督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聘请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活动。
针对刘洪斌“医药广告表演专家”事件,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已部署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同时,工商总局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已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总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等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各部门将依据各自职能依法调查处理。
目前,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处理,工商总局将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回应社会关切。
第二位:李炽明
李炽明热衷于在不同电视台换着头衔卖药,在一档节目中,他的头衔是“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号称从医四十年,擅长消脂瘦身,卖的药是减肚子的“一子三叶茶”。而在另一个频道,他又开始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再换个频道又成了“50年溶栓第一人”。在另另另外一个频道,干脆升华成:“全身疾病都能好!”
卖“裸藻”(一种号称比冬虫夏草的功效强几十倍的神药)时,他是“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全国方剂学专家”。推销”纳豆细胞再生疗法“时,他又成了创始人和“中医药科研委员会委员”。
推广“dcr代谢修复疗法”(号称不用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就能调理糖尿病)时,他的头衔多到闪瞎你的眼,并且已经走向世界了:留美医学博士、美国DCR医学实验室亚洲区执事。有趣的是,李老师在《奇方健康说》讲“如何减去大肚子”的台词,被网友发现和吉林卫视《名医药铺》的“心脑血管专家赵薇教授”,一模一样。
当然,神医的药也被查了。李炽明“代言”的可以减肚子的“一子三叶茶”,在2014年就被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严重违法广告。
第三位:王志金
这是一个连名字都在变化的专家。卖安第斯玛咖片的时候,他是“中医养生专家”王志金。卖冠心病类药物的时候,他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王志今。他的头衔厉害了: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解放军465医院少校军医。
他主推的是“波尔特细胞用糖疗法”,号称治疗糖尿病有奇效。但他还擅长治疗关节炎、肾虚、脑血栓。卖药时“百病不缠身”的口号再一次出现。无数网友表示被王志金所谓的“波尔特用糖疗法”欺骗。
他在电视里卖的治疗心脑疾病、肝肾功能的“九千堂化糖老方”,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2026077”。经查,这是通化吉通药业有限公司“降糖胶囊”的批准文号,该产品因涉违法广告,遭到株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和曝光。
第四名:高振宗
又一个名字会变化的专家。他是“壮阳补肾专家”高振忠,也是“京城名医”高振宗,还有一个更牛的名号:“祖传十二代补肾神人”。
作为京城名医,高老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技多不压身”:他会看手纹,是全国著名手诊专家;会看眼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脾病、肝病、男性病…没有高老师搞不定的疾病。
高振宗“代言”的“明目二十五味丸”,被河北省药监局和广州工商局查处过,原因是宣传不实误导消费者。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领域涉医药广告管理的通知
新广电办发〔2017〕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停播了“苗仙咳喘方”等40条违规电视广告。这些违规广告的主要问题是,以节目形态变相发布或是以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形式播出,夸张、夸大宣传,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作疗效证明,误导消费等。为防止涉医药广告网络视听节目出现此类问题,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省局要组织辖区内视听节目网站对本网站与医药产品宣传推介相关的广告和视听节目做一次全面梳理,凡是存在上述违规问题,使用虚假医药代言人误导消费者的,要立即清理。
二、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广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广告和带有广告性质的视听节目,特别是涉及医药产品的广告和节目,严格审核,坚决抵制虚假违法违规广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特此通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
2017年7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领域涉医药广告管理的通知3、“医药广告表演专家”刘洪滨被查处假代言要受何种惩罚?
近日,一名以多个不同身份活跃在多家地方电视台养生节目的“老专家”刘洪斌(有节目为刘洪滨)火了。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针对“医药广告表演专家”事件,部署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明确规定电视台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刘洪斌以“苗医传承人”“北大专家”“蒙医后人”等身份推荐多种药品、保健品。专家可以为药品、保健品代言吗?
“无论专家真假,无论是否标明‘广告’,这种变相医药广告就违法。”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刘双舟说,“消费者看到养生节目里推荐药品或保健品,就应提高警惕。”
刘双舟表示,新《广告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广告代言做了具体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也就是说真专家也不能给药品、保健品代言,冒充的专家就更离谱了。
违法代言将面临处罚,依据《广告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一些专家冒充某机构成员进行代言,也侵犯了该机构的名誉,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刘双舟说。
正规医疗养生类节目邀请的专家,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规定,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执业资质和相应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
业内人士介绍,虚假医药保健品广告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药厂作为广告主,雇佣影视制作公司等广告经营者拍摄“专题片”,再到电视台购买时段发布,影视制作公司负责请主持人、专家等。那么这个链条上各方责任如何界定?
“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也是首要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是虚假广告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刘双舟说。
依据《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广播电台、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如有违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
目前,工商总局已宣布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等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各部门将依据各自职能依法调查处理“医药广告表演专家”。
对于这样的骗子一定要严惩,害了多少善良的老百姓。对于相关的部门也应该一查到底!
4、神医刘洪斌事件是怎么回事?
“神医网红”刘洪斌的事件在网络闹的沸沸扬扬。
针对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的“虚假医疗广告”事copy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表示,虚假广告“表演者”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冒用“中百医药专家”名义,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各地中医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回应中表示,虚假医药广告事件中的“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未在中医医疗机构任职,也度不是所宣称的“苗医传人”,相关中医药社会团体中也不存在广告中提到的“中华中医协会”。“刘洪斌”相关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刘洪斌”目前代言的广告虽不涉及医疗活动道,但其冒用“中医药专家”等名义,对中医药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督促和指导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严格进行中医医疗广告审批,配合协助有关主管部门监督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聘请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活动。
虚假广告害人不浅,希望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仔细甄别,也希望相关部门严厉打击。
5、为什么很多人一提到“专家”就破口大骂?
专家,就是指在某个领域,某个专业上很有造诣的专业人士。
日常生活中有医疗专家,情感专家,美食专家等等。
人们对专家的仰慕之情很浓厚,生病了去医院看病,一定要专家号,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流鼻涕都要排专家号。
半夜就去排队,一排好几个小时。有时候没有专家号了,就愿意花比正规价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去黄牛党那儿买。
因此也就衍生出了许多挣缺德钱的倒票贩子。取网上买东西,也要仔细甄别哪个专家强力推荐的?
哪个专家代言的?大家都非常信赖专家说的每一句话。
因此就衍生出了许多所谓的“专家”,这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假专家,冒用什么什么的传人,什么宫廷御医的后代,什么著名军医的后代,等等。
其实都是骗人的,他们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专家的热情追捧和无限的信任,所以才会导致假专家的出现。
最近央视及许多的大型媒体,都报道了一则“表演专业户”刘洪斌,她是个什么人呢?
她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女名医。这下子,让广大群众是大跌眼镜呀,原来电视节目上经常反复出现的女专家,女明医,竟然是一个表演专业户,是一个虚假的专家。
许多人买药都是受了养生节目中专家或者明细的蛊惑,我国很早就明令禁止在养生节目上,变相趁机像广大观众推荐医疗保健用品等。
但是这种现象一直都存在,而且一般都是所谓的专家进行推荐,再加上不知道哪里花钱雇来的患者,现身说法,吹嘘疗效怎么好怎么棒。
我曾经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刚步入青春期的时候,由于有晚上梦遗的习惯,所以,老感觉头闷腰疼,没有精气神。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套养生节目,上面有个白发苍苍,留着长髯胡须的老专家,专家介绍到。
青少年出现这种状况是属于严重的肾亏肾虚,一定要及时的补肾壮阳才能保证以后的生活幸福。
听到这话我也觉得专家说的头头是道,很有道理,所以我就按照专家推荐的药品,名字记不清楚了,打电话订购了两盒。
结果回来了吃了以后,觉得整天的心慌气短,晚上燥热的睡不好,腰还是疼,没有一点改善,后来去医院找大夫看。
原来这些药都是些速效壮阳药,根本就不适合青少年吃,让我赶紧把药停了。这就是所谓的“专家”,坑人,害人的专家。
现实中,有多少人因为假专家的某些话和推荐的某些药物,耽搁了治疗,更有甚者失去了生命,大家对专家是充满了无奈和痛心。
因此,很多人一提到“专家”就破口大骂。
6、为什么现在中医总是被人黑?
谈起纯中医的最大短处,应该就是诊病方面缺乏一定精准性——或诊不出,或诊不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女性差孕否都用西医的方式,谁还会让中医把脉验孕呢?
很多人去看中医说哪哪不舒服,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还有按捏等方式确定病情未必能查准,此时中医说不定还会建议患者到西医院去确诊病情后再考虑怎么用中医治疗。不过这不代表中医水平不行、中医是忽悠人的,这只不过是因为所有事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凡事皆有长有短。
7、行骗手段一致的“神医”们骗到多少钱?
江湖“四大神医”都曝光了!近来许多媒体都在重视一个“名人”,她叫刘洪斌,或许说姓名你很生疏,当她曾经在电视上,为不少药品做过代言,电视广告中的她,纸上谈兵,似有胜过华佗的身手。
江湖“四大神医”都曝光了!
在刘洪斌被曝光以后,网友们指出,像她相同的扮演艺术家至少还有三个!这四人可谓虚伪医药广告圈的四大神医。
这些行骗手段一致的“神医”们,游走于全国各地,到底能骗到多少钱?说起来,还真不少!
成立于2011年7月的北京华珏达公司是一家从事电视购物经营活动的公司。地址在同一栋楼的北京怡康健生物科技公司,则接受华珏达公司的“分线业务”。
2014年7月,两家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张凡(化名)联系购进了两种产品,在甘肃卫视、河南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上进行宣传,并将产品改名为“御医风痛方”和“药王风痛方”。其中,“药王风痛方”被宣传成“刘洪滨教授的祖传秘方”。刘洪斌在不同广告中有时又是刘洪滨。
观众观看广告后通过400电话跟公司联系,北京怡康健生物科技公司会将患者打入的电话分线给华珏达公司各区长、组长,公司话务员,再由话务员以健康顾问的身份,对打进电话的患者进行宣传和推销产品。
一位话务员表示,公司的新产品销售之前会组织员工培训,“主要是观看广告片并结合怎样说话进行自我培训”。虽然话务员会根据打来的电话进行回访并宣传、推销产品,但公司卖的“具体是什么产品自己也不清楚”。
就是这些连公司话务员都搞不清楚是什么的假药,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华珏达公司仅从一家快递公司对外售出的产品,合计销售金额就达到了669.7万元,其中刘洪斌的“祖传秘方”卖出了1954687元。
位居台前的“神医”只是“玩偶”或“名片”,绝非最大赢家。这是一场集体失守——从该生态的源头开始,一些生产商即承诺可找专家做养生节目、提供“话术”,并配合虚标成分。而在节目播出的最后一环,部分媒体机构亦迷信熟人和利润,对违规内容未严格审核,导致违规广告伸向了患者的钱袋。
8、"百变神医"被揭老底谁当受到惩罚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最近有一个自称“刘洪斌”的“百变神医”被揭了老底:一会儿是苗医、一会儿是蒙医,今天妙手止咳,明天就能包治糖尿病,甚至连祛斑都要管。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在国内几大卫视“做节目”,还在其中明目张胆打出“全国十大卫视火爆大联播”字样来自我标榜。
这一“揭”可不得了,很快大家就发现,活跃在各种荧屏上的“神医”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网上有人简单梳理一下就排出了“四大神医”,而广电总局此后光“指名道姓”紧急叫停的此类电视节目竟然有近40个之多。就这样一条深埋的利益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原来,在这个所谓的“药品炒作圈”里,从导演、演员到观众一应俱全。
这种行为是打“擦边球”、钻规则的空子吗?我们必须清醒的是,虚假医药广告的乱象根本不是法外之地!2015年正式实行的新《广告法》第十九条明文有载,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就监管部门来说,是否“认真”就要看当法律没有空白的时候,监管是否存在空白。今天在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之下,监管部门可以迅速介入“较真”;可怎么来阻止明天这些虚假医药广告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总结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研究对策堵住监管漏洞,还人民群众以清朗的广告环境。
法律的威慑力在于惩罚的必然。虚假医药广告的制造者、传播者都应及时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这样才能杀一儆百、杀百儆万。
9、虚假健康信息总有人相信是为什么?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食药监总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将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作为一项重点整治内容。
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中,有一类最为突出,即形形色色的虚假健康信息,其中既有夸大其词的虚假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也有各种冠以专家说法之名的伪科学,可谓害人不浅。
虚假医疗广告挖坑不浅
今年暑期,一名叫刘洪斌(有时称为刘洪滨、刘洪彬)的老太太“红”遍大江南北。
据相关媒体报道,“顶着各种不同头衔的所谓专家‘刘洪斌’从2014年开始出现在各大卫视”。
现居住于上海市闵行区从事传媒行业的徐女士对媒体上的各类虚假医疗健康信息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还有阅读的习惯就会发现,一些地方的小纸媒每天都会有不下4种医药广告。”徐女士说,“白癜风可以治、癌症可以治、牛皮癣可以治,什么都可以治,甚至药到病除。很多亲戚朋友会问我这些信息是真的吗?广告上的信息不需要审核的吗?我每次都会告诉他们不是这样的,然而现实状况很复杂”。
据徐女士介绍,医疗广告必须经过出版方有广告审核资质的专人审核。包括药品及医疗器械在内的医疗广告都不得含有夸大疗效、保证治愈等类似词语,不能用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患者等作为形象代言。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等类型不得刊登广告。广告投放方必须提供医疗有关的正规证件执照,否则不得刊登等。“这些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
“有些地方小媒体之所以投放这么多医疗保健广告,也有现实的无奈。”徐女士告诉记者,“医疗广告向来都是广告大户,不管是报纸还是杂志,对于这样的广告也很头疼。登或者不登都是在博弈中取舍。如果广告方能够提供相关资质,并且乐意配合审核人员改动相关用词,打个擦边球什么的,大家都很乐意接这样的广告。”
“但是通常碰到的情况是,广告方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证,而且都坚持用那种很耸人听闻的标题。对于这种医疗广告,大的媒体一般不会登,但有些小的媒体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好。等到有人来投诉了,再撤下来。虽然大家都知道医疗广告很多都是虚假的,但真正投诉媒体并不算多,但难免还是有人会因此上当受骗。”徐女士说。
求医心切易相信“伪科学”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也为虚假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渠道。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的刘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最近为手机上五花八门的健康信息感到烦心。
“最近这段时间也不知是怎么了,爸妈特别相信微信上一些来历不明公众号的医疗保健信息,并且还在朋友圈、亲戚群中广为转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还真按这些保健信息去做。”刘先生说,“父母不仅不听儿女的劝告,相反还认为我们不懂医疗保健常识,不懂科学。虽然我知道父母是为我们操心,但真的很想让他们看得清楚一点,也很担心一些所谓的‘健康饮食’或者‘江湖偏方’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刘先生告诉记者,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长辈越来越注重养生、注重身体健康。然而,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不算长,又容易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些信息,喜欢盲目而热心地分享,三人成虎,造成和加剧了这种情况。“虚假健康信息害死人。你相信并转发虚假健康信息,可能就出现在邻居另一个长辈的朋友圈里。何况有的虚假健康信息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不但完全不靠谱,甚至可能会伤身体、害家人,这就更不能坐视不理”。
刘洪斌顶着多个头衔,有些患者因求医心切的心理导致其盲目接受、尝试。就虚假健康信息最大的危害来讲,经济损失还是其次,关键是一些药物进入不同的个体,会因人而异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类似这种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医疗保健信息还有不少。全民健康是大的发展趋势,希望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完善;工商、医药监管部门严把审批关,增加监管力度;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从源头上切断医疗信息背后的利益链;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设计倾向于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从健康宣传方面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
10、“百变神医”刘洪滨是什么来头 出现多个养生电视节目
刘洪斌,是一位三年间以9个身份活跃在多个地方卫视的“专家”。2014年至今,刘洪斌先后以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等身份推荐各种药品、保健版品。由于刘洪滨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的身份完全不同,也被网友戏称为“虚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
刘洪斌推广的这些药品、保健品曾被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有关部门多次查处,电视台也权曾被多次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