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九毒日的养生

九毒日的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7 02:29:31

1、五月九毒日是真的假的啊?

是真的。

一、什么是九毒日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郑博士提醒朋友们: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从位理学角度来看,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禁忌的一个月份。

二、九毒日具体日期
九毒日一共有十天。具体日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这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日为天地交泰日。

下面郑博士具体介绍九毒日的三阶段:

1、初毒日
初五:地腊,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初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2、中毒日
十五: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十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3、末毒日
廿五: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三、九毒日为何要谨慎
从位理学角度看,九毒日所在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因此,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需要谨慎为宜。我国传统的位理学记载: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因此,凡是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四、九毒日如何禁忌
由于九毒日容易导致元气大伤,因此,郑博士提醒朋友们九毒日要有禁忌。禁忌什么呢?一句话:九毒日期间需要朋友们:端容肃己,严禁杀生,纵欲过度。

五、九毒日从哪一天开始禁忌
既然九毒日需要有所节制,那么,九毒日究竟从哪一天开始禁忌?郑博士认为最好是从芒种节(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整个农历五月。2012年因为有闰四月,因此如果按照公历时间计算为:阳历6月19日—7月18日。朋友们务必记住这段时间内要严禁杀生,纵欲过度。

六、九毒日禁忌好处何在
有句老话:“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由于节气和时间的缘由,因此九毒日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一年保平安五月份。

九毒日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

郑伟建博士点评
九毒日实际上就是位理学上的“虚”日,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这段时间人们容易元气受损,因此适当的清心寡欲是符合天地人和谐之原理。

2、农历五月九毒日是否是真的?

农历五月九毒日zd 就一楼朋友所言 及是迷信说法 而且过于夸大其害 什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糊乱之言 {当然古代是这么传下此说法的)

其实原回因在于不懂科学养生所至 古人生活习惯差所致 农历五月份天气炎热 过去又不象现在有空调 行房后 因天热多汗 交后又疲惫 掋抗力下降 往往又不加注意直接冷水洗澡 冷热交替过快 而伤身 反过来说 只要科学处理 别纵欲过度 五月你单找那所说的九毒日行房 也不会有事 如不懂节制 纵欲过度 什么时候都一样 必会答伤身

3、男性养生馆是做什么的

养生馆是为人们提供经络养生、健康保养、香熏SPA、美容美体、减压放松等服务项目的休闲养生场所。

现代社会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copy康产业的全面发展,全民养生健康热潮运动的流行。从媒体到消费者,养生与健康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九毒日的养生扩展资料:

乱象 各类注册公司 “跨界”做保健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各类打着“中医养生”旗号的养生馆、美容美体馆遍地开花。不少店面营业执照中只有美容美发或健身洗浴服务,却做着“跨界”业务:足疗店里做推拿、刮痧;美容店可艾灸、拔罐、中医理疗。

一些养生馆打出的宣传广告让人瞠目:“腋下淋巴排毒可以养颜、防癌”“农历五月的九毒日知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瑶药泡澡排毒效果事半功倍”“端午排毒,一生是福”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6年印发的《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不得以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健康咨询等为道名或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4、九毒日的科学解释

人体,简单的说来就是一个血肉之躯,能够接收大自然的“信息”,百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五月,是天地之间邪气最为活跃的时候,当人在度啪啪啪的时候,精神最放松,身体的防御抵抗能力也问是为松懈的时候,而在五毒月啪啪啪,则最容易造成邪气入体,故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禁五毒月啪啪啪。当然,也会有以身试法者,或无知者答,那为什么又没有这些恶劣的结果呢?
古时候人们都是最为亲近大自然的专,没有现在复杂的居属所,所以反应会明显很多。现在的居所,让人体接收“地气”的机会很少了,而此时,恰恰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请问五月九毒日的说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二月份出生的人怎么解释

九毒日是有的, 农历五月,包括芒种、夏至两个节气,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农历五月俗称毒月。

《农历五月养知生》说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为九毒日,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夫妻禁止同房,犯者大伤元神并损寿,夭亡奇祸不测!

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道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君子应节制嗜欲回,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让夫妻暂时分开,避免性生活。

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答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这与哪个月出生没有关系的。

6、如果犯了九毒日怎么办

辟五月九毒之谬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时间:2015-04-14 08:55:46 次 繁体中文版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进道友问起关于“五月九毒日之说”是否可信?因为这个说法在道众、僧团、信士、居士之中普传甚广,且有诸位大师均对此说加以印证,则越发变得可信无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多以‘《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开篇。我研习《内经》多年,《内经》中一共出现过七个人物,即黄帝和他的六个臣子,岐伯(擅长医理)、伯高(擅长针灸)、少俞(擅长外科)、少师(擅长养生)、雷公(擅长色脉)和鬼臾区(擅长气象)。虽然《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撰写,但《内经》之中并未出现过素女这个人物,更不要说与黄帝对话……种种了,此乃一大谬误。

也有引用‘《素女经》中黄帝和素女对话……’开篇的。但《素女经》中论述两性与节气气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两篇,但均未找到有关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时间来看,九毒日的立论,是以道学的“三生万物”和易学的“七日来复”的思想为体,以太阴历法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论。但后世只是在一味的传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发现有人详细论述过九毒日的立论机理,更不知此说究竟出于何处。

九毒之说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义在天地交泰之际,人体的生命节律不要违反天道运行规律,要顺应自然,同步过度。那么能使人体真阴真阳耗泄的“运动”无外乎就是两性云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说与两性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来告诫人们此时应惜精养神,滋阴潜阳,以免相火妄动,走漏真阳,耗散真阴。但此说,机理不明,其论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学,首推道家内丹之法,次为《内经》运气之术,此二者得天人关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问题也应在此二者之间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际究竟是在何时?真的是在阴历的五月十六吗?

关于时间的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历法说起了。我国历法首推汉历,汉历运用了24节气和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比较好的协调了太阳(太阳历)和月亮(太阴历)二者的运行周期问题,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古代术数学中,也多以节气起卦、起命盘,如四柱预测学中就是以节气为一个月的开始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的。所以一年的五月应从芒种之日交接之时算起,而不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谈完了节气我们再说一下卦象。说起卦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就是汉易学中的“卦气”之说,此说由西汉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还有西汉的京房。卦气说是运用周易卦象、爻象来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规律,其理论应用在内丹学方面最早且较全面的当属东汉·魏伯阳所着的《周易参同契》。《参同契》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该书思想来源本于《周易》的卦气说(包括十二消息说)、纳甲说,并参考古炼丹术及炼丹古书,托爻象以论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机(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之机),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时四象之候,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经之祖”,南怀瑾先生也曾专门对此书做过讲解。在术数学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论应用最为完整的要算北宋·陈希夷(陈抟)的《河洛理数》了。对于十二消息卦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写的一篇文章——四时之辩,这里主要论述与九毒日相关的学理。

十二消息卦将卦象与节气相结合,来阐述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之道。子月的卦象为地雷复,一阳初升(生),节气为大雪,中气为冬至,故消息卦将节气大雪作为一年的开始;午月的卦象为天风姤,一阴初降(生),节气为芒种,中气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处于一年之中的中间位置,而夏至则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间时段),是一年之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生生之道物极必反,由阳转阴,阴进阳退,故将此时称为“天地交泰之际”。其实一年当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两个,另一个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节前,地气上升;夏至——冬至交节前,天气下降。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天地交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关键在于一个“极”字,没有达到“极”的状态则阴阳不生。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和)人道违逆,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了。人道违逆,主要是指机体由于受到情欲、饮食、劳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发生了异常和紊乱,阴阳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对于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有关天道失序的问题,《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辩得最为真切,只言片语难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论述。

中国最早的房中著作当首推《素女经》与《玄女经》。此两书被称为房中著作的“鼻祖”,并尊为房事理论的经典,故被后人称其为“玄素之学”,这两部书最先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两本书,后世则将他们合二为一了。此外,历代典籍对两性问题也不乏有记载和论述,有很多都不够系统化、明朗化和准确化,所以大家研读相关书籍之时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证。

通过以上的论述,《素女经·禁忌第一》篇中所谈到的“夏至后丙午丁未,冬至后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阴阳”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后,一阴初生,其气柔弱,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行房损耗真阴,其主必然受伤(尤损男);冬至日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行房真阳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损女)。男女受伤(克)之后,身体气机自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这就是《素女经》中所说的“犯之则三年必死”的缘故。三,在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数,而不是指第三年。这种“后遗症”不会即刻表现出来,而是会潜伏在身体之中待时而发。待时,即等待天时;发,即触发之义。“待时而发”的作用机理涉及到了《内经》运气之学,在这里就暂不论述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则三年必死”的问题,很显然这一段论述是把太阴历的五月十五日当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阴初生的时候了,故这里的五月十五应作上述的夏至日才为正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节之中都会出现2种不同的论述,《素女经》也同《黄帝内经》一样,绝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实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风雨雷电、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过这些日子对生命气机影响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绝不是一时一刻便能达成的。禁忌之时依法从事,平日里则不知都摄阴阳,致使欲望丛生,内耗真阴,外泄真阳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网络上广传的文章中说:“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此句,用“阴阳相争死生分判”来形容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阴阳之道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夫妻”之间是何等的迁就、包容与忍让;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父母”倾尽全力是何等的伟大、慈爱与无私,岂能用相争、死生作喻?还有下句“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五月初一与芒种节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让世人“戒过一月”须依凭何者来选择日期?是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从芒种起至小暑止?凡此种种不辟也罢。

观九毒之说,出处无从考据,其理不明,其论泛泛,与天地阴阳消长之理背道而驰,相距甚远,即使此说出自医家或(和)阴阳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诸位大师为此说“印心”开路,致使九毒之说愈发广传。歪理邪说不用屠刀却杀人于无形,贻害苍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讹传讹情有可原,学道之士自当克己为人、审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当下应以清心寡欲为摄心之根,合于天时为生身之本,严谨治学为求道之志,利益众生为修道之功。

愿有缘识得此文者,与我一同以上述四句为立身基石,勤修无为,共证无上大道,福生无量天尊!

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

7、九毒日是真的吗

农历五月九毒日 就一楼朋友所言zd 及是迷信说法 而且过于夸大其害 什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糊乱之言 {当然古代是这么传下此说法的)

其实原因在于不懂科学养生所至 古人生活习惯差所致 农历五月份天气内炎热 过去又不象现在有空调 行房后 因天热多汗 交后又疲惫 掋抗力下降 往往又不加注意直接冷水洗澡 冷热交替过快 而伤身 反过来说 只要科学处理 别纵欲过度 五月你单找那所容说的九毒日行房 也不会有事 如不懂节制 纵欲过度 什么时候都一样 必会伤身

8、九毒日是哪几天

九毒日,农历五月百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 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度上一共十天。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版,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权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9、哪些日子最忌房事

1、九毒日
九毒日,指的是每年的农来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外加十四日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农历五月在民俗节气里亦称“毒月”,而毒月的九毒日是最伤身耗气损精元的日子,忌源行房,而且古人在这些日子里通常会喝雄黄酒、插艾草来驱邪、祛晦气。
中医养生方面,注重修身养性,适当的锻炼身体,适当的房事,可以对身体健康起助百益作用。正如人们普遍认为“一滴精十滴血”,中医养生也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人的气血生成依靠精气来化生,气血旺盛,可转生精,藏之于肾,因此有“精血同源”的说法,这些在中医名著《黄帝内经》里也有着重介绍。所以说多欲伤身,尤其是在阳度火亢烈的九毒日同房,不仅伤身,还影响个人运势。
2、头七日
头七属于白事的日子,在民间习俗中,人过世后的七天里,过世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死问去,会在家里或生前喜欢的地方游荡。而在宗教的说法上,男女之间的房事属于不洁净之事。在家族有人去世还在守灵的头七天内不宜房事,以免沾惹去世者的灵体或污浊气场,如不是自家亲属去世的除外。点击查看2013年十二生肖答运程及开运旺运妙招。

10、九毒日全是一派胡言

辟五月九毒之谬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时间:2015-04-14 08:55:46 次 繁体中文版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进道友问起关于“五月九毒日之说”是否可信?因为这个说法在道众、僧团、信士、居士之中普传甚广,且有诸位大师均对此说加以印证,则越发变得可信无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多以‘《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开篇。我研习《内经》多年,《内经》中一共出现过七个人物,即黄帝和他的六个臣子,岐伯(擅长医理)、伯高(擅长针灸)、少俞(擅长外科)、少师(擅长养生)、雷公(擅长色脉)和鬼臾区(擅长气象)。虽然《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撰写,但《内经》之中并未出现过素女这个人物,更不要说与黄帝对话……种种了,此乃一大谬误。

也有引用‘《素女经》中黄帝和素女对话……’开篇的。但《素女经》中论述两性与节气气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两篇,但均未找到有关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时间来看,九毒日的立论,是以道学的“三生万物”和易学的“七日来复”的思想为体,以太阴历法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论。但后世只是在一味的传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发现有人详细论述过九毒日的立论机理,更不知此说究竟出于何处。

九毒之说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义在天地交泰之际,人体的生命节律不要违反天道运行规律,要顺应自然,同步过度。那么能使人体真阴真阳耗泄的“运动”无外乎就是两性云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说与两性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来告诫人们此时应惜精养神,滋阴潜阳,以免相火妄动,走漏真阳,耗散真阴。但此说,机理不明,其论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学,首推道家内丹之法,次为《内经》运气之术,此二者得天人关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问题也应在此二者之间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际究竟是在何时?真的是在阴历的五月十六吗?

关于时间的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历法说起了。我国历法首推汉历,汉历运用了24节气和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比较好的协调了太阳(太阳历)和月亮(太阴历)二者的运行周期问题,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古代术数学中,也多以节气起卦、起命盘,如四柱预测学中就是以节气为一个月的开始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的。所以一年的五月应从芒种之日交接之时算起,而不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谈完了节气我们再说一下卦象。说起卦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就是汉易学中的“卦气”之说,此说由西汉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还有西汉的京房。卦气说是运用周易卦象、爻象来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规律,其理论应用在内丹学方面最早且较全面的当属东汉·魏伯阳所着的《周易参同契》。《参同契》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该书思想来源本于《周易》的卦气说(包括十二消息说)、纳甲说,并参考古炼丹术及炼丹古书,托爻象以论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机(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之机),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时四象之候,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经之祖”,南怀瑾先生也曾专门对此书做过讲解。在术数学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论应用最为完整的要算北宋·陈希夷(陈抟)的《河洛理数》了。对于十二消息卦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写的一篇文章——四时之辩,这里主要论述与九毒日相关的学理。

十二消息卦将卦象与节气相结合,来阐述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之道。子月的卦象为地雷复,一阳初升(生),节气为大雪,中气为冬至,故消息卦将节气大雪作为一年的开始;午月的卦象为天风姤,一阴初降(生),节气为芒种,中气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处于一年之中的中间位置,而夏至则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间时段),是一年之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生生之道物极必反,由阳转阴,阴进阳退,故将此时称为“天地交泰之际”。其实一年当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两个,另一个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节前,地气上升;夏至——冬至交节前,天气下降。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天地交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关键在于一个“极”字,没有达到“极”的状态则阴阳不生。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和)人道违逆,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了。人道违逆,主要是指机体由于受到情欲、饮食、劳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发生了异常和紊乱,阴阳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对于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有关天道失序的问题,《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辩得最为真切,只言片语难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论述。

中国最早的房中著作当首推《素女经》与《玄女经》。此两书被称为房中著作的“鼻祖”,并尊为房事理论的经典,故被后人称其为“玄素之学”,这两部书最先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两本书,后世则将他们合二为一了。此外,历代典籍对两性问题也不乏有记载和论述,有很多都不够系统化、明朗化和准确化,所以大家研读相关书籍之时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证。

通过以上的论述,《素女经·禁忌第一》篇中所谈到的“夏至后丙午丁未,冬至后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阴阳”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后,一阴初生,其气柔弱,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行房损耗真阴,其主必然受伤(尤损男);冬至日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行房真阳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损女)。男女受伤(克)之后,身体气机自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这就是《素女经》中所说的“犯之则三年必死”的缘故。三,在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数,而不是指第三年。这种“后遗症”不会即刻表现出来,而是会潜伏在身体之中待时而发。待时,即等待天时;发,即触发之义。“待时而发”的作用机理涉及到了《内经》运气之学,在这里就暂不论述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则三年必死”的问题,很显然这一段论述是把太阴历的五月十五日当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阴初生的时候了,故这里的五月十五应作上述的夏至日才为正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节之中都会出现2种不同的论述,《素女经》也同《黄帝内经》一样,绝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实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风雨雷电、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过这些日子对生命气机影响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绝不是一时一刻便能达成的。禁忌之时依法从事,平日里则不知都摄阴阳,致使欲望丛生,内耗真阴,外泄真阳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网络上广传的文章中说:“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此句,用“阴阳相争死生分判”来形容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阴阳之道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夫妻”之间是何等的迁就、包容与忍让;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父母”倾尽全力是何等的伟大、慈爱与无私,岂能用相争、死生作喻?还有下句“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五月初一与芒种节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让世人“戒过一月”须依凭何者来选择日期?是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从芒种起至小暑止?凡此种种不辟也罢。

观九毒之说,出处无从考据,其理不明,其论泛泛,与天地阴阳消长之理背道而驰,相距甚远,即使此说出自医家或(和)阴阳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诸位大师为此说“印心”开路,致使九毒之说愈发广传。歪理邪说不用屠刀却杀人于无形,贻害苍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讹传讹情有可原,学道之士自当克己为人、审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当下应以清心寡欲为摄心之根,合于天时为生身之本,严谨治学为求道之志,利益众生为修道之功。

愿有缘识得此文者,与我一同以上述四句为立身基石,勤修无为,共证无上大道,福生无量天尊!

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

与九毒日的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