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台历

养生台历

发布时间:2020-05-06 23:33:14

1、要定制一批日历送人,谁知道有哪些选择呢?

既然您是打算定制一批应该是人数不少,需要送给多数的亲朋好友或客户属下吧?

这种时候数量较多的话不太好根据个人喜好来抄进行主题与图案的选择……当然如果百数量不太多或送的人都是您很熟悉的人也可以这么做,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定制(比如喜欢文墨书法的可以送书法或水墨画主题的日历,喜欢养度生的可以送些有养生知识的,喜欢风景的可以送有风景画的,喜欢动漫卡通的可以送相关风格的)

如果您不是很清楚对方喜欢什么或人数太多,就选择那种大家都可以接受,不会有人反感的主知题就好……比如说一些吉祥图案,明年是狗年,可以送有相关图案的,也可以送有祝福语句的,主要是心意诚,让别人看出您花了心思,您在关道注他们就可以了……

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您

2、日历是多少年一个轮回

天干地支相配合
60年一个轮回
通常称一甲子

现在用阳历了,但是到底好不好呢?
且看下文:

"我们的六十花甲,就是根据干支来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这样天干与地支配起来,便可以代表太阳系统这个天体和地球产生万有的变化;其中以气象的变化是最大的,也最显著,容易见到。万有的变化,各有不同,于是用干支配合,而且是天干的阳配地支的阳,天干的阴配地支的阴,阳配阳,阴配阴,依照次序轮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刚好满六十个相配,成一周期,又从甲子开始,所以名为六十花甲。
这种六十花甲的配合,现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将来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记天体的运行,六十年一个大转,不管岁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谓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说的太阳与地球间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为一年;以三百六十天为一年,尚有剩余,将其剩余下来的度数,累积变成洞月,这就是阴历的计算。而阳历则是每年有七个月是三十一天,因为方法不同,数字一样),但六十花甲算下来,亿万年的宇宙数字,亦不差分毫,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法则。试看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换了、皇帝换了、年号换了,可是六十花甲的岁次是固定不变的,必然六十年一转。 "

参考: 易经杂说节选
===========================
第三部分 天干与五行
作者:南怀瑾

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要学《易经》的卜筮,没有什么秘诀,不外是五行卜筮,重点在五行,不是在八卦。真用卦来断事情,又是另外一个体系,所以严格说来,五行和八卦两种体系是分开的。但几千年来,大家都把它混合在一起。
现在介绍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们研究《易经》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们现在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这个文化的来源很早。中国人发展最早的是天文,发展到最高级的时候,就归纳起来用十个符号作代表,这十个符号就名天干,亦作“天斡”,不过“天干”是汉以后用的名词,其实应该用“天斡”才对,不必用“天干”这个词。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则,意思是说:“在这个太阳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扰的作用。”以现在的地球物理学来说,说是地球和各个星球的放射功能,彼此吸收互相发生作用。例如太阳能的放射,对我们地球人类的干扰很大,尤其学通讯、电子、太空学方面的人都很清楚,而我们中国老早就了解,对于这种天体的运动、物理世界的运动,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说明相生相克的道理。但人类文化进步了,这个五行的生克法则不够用,因此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五行的双重作用,天体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个字的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编定图案如下:

天干五行配

看到上页的图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图案配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这里要问,东方或木,都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动能,为什么要用甲和乙两个符号来代表?这中间又有另一个法则,这套法则在中国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假使为了算命而学算命,我不赞成。但我发现,中国算命卜卦的这套法则,里面包涵了很大的科学和哲学的道理,可惜因为古代的政治思想,不愿意发展科学,所以这一套很好的法则,只好向算命卜卦这一方面发展。不过好在有江湖算命卜卦的人,能够把这一套法则保留下来,从另一角度看,他们也的确很伟大。所以有人说到算命卜卦是迷信,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为“骗人的”,这是多可怕的武断。这一套法则流传了几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聪明人,试想想四千年来第一流聪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即算它能骗得了人,也有它骗人的道理。我们要批评它,不妨先研究它骗的方法,等研究过了,再说它是迷信,这时才可以作结论。自己并没有研究过,还不懂它,就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可惜现在没有人重视它,没有大量的投资,没有充分的实验设备和场所。否则的话,如果加以实验,可以发现这项法则会有很多科学的道理,譬如说飞机,早在战国时候就有飞机,不过是不坐人的无人飞机,用木料制造。晋朝时候也有人制造成一个鸟,放出去以后,不需人控制,会在空中飞翔,到一定的时间,又会在原地降落,这在历史上都有证据的。就是现在还保存的中国乐器和一些器皿,如铜壶滴漏等等,都是依据这套法则发明制造的,而当时并没有现代的科学公式,只是当时没有用这套法则向科学这方面发展。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用这套法则作科学的发展?这也有它的道理,因为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的欲望就愈高,人的欲望愈高,社会就愈乱,这是中国的人文思想。

天干的阴阳

但是这一套法则,是来自科学的,如东方木,又为什么用甲、乙两个字来代表?而成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长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换言之甲木是代表生发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质。丙与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这中间又分阴阳,如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如中国医学,在《内经》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经来,我国古代认为直接说出女人的隐秘很不礼貌,所以说“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为什么不说“天壬”至?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同时女子属阴,所以称为“天癸”。如果把这套东西融会贯通起来,就可以发现它并不是迷信,而是科学,至少是古代的中国科学,而且这种科学在人类的文化中,还维持了这许多年。
说到天癸,便涉及到中医了,对于人的身体而言,现在最流行的针灸,有一本书名《甲乙经》,许多人也没有弄清楚,中医关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为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水属肾,土属脾。这个五行和内脏的关系现在懂了,那么金生水,肺出了问题的时候,肾一定亏,所以生肺病的人,脸红红的,而是肾水不足,火气上升。肺病到了相当严重,肾盂就特别扩大,就是肾亏,所以中医之难学是除了讲究内脏的个别功能以外,还讲究互相影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而西医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痛只是病的现象,不是病的根源。因为生克的关系,任何一个内脏,都可以产生头痛的病象,所以高明的中医讲究气化,如患糖尿病的人,是属肾水的病,但一定与心火有关系,心脏也会受影响,发生问题,这就是五行生克的道理(这里特别要补充一点,五行的生克,每一“行”都与其它四“行”有关,如“土”是生金的,克水的,但亦被火生,被木克)。所以中医能站得住,针灸亦是一样,中医的医理,病在上者治其在下,病在下者治其在上,病在左者治其在右,病在右者治其在左,病在内者治其在外,病在外者治其在内。譬如中医说肝生于左,而西医指责错了,其实中医一点没有错,因为中医不是讲物质形态,而是讲气化,中医说肝生于左,是肝属木,木在东方,东方在左,这是五行生克的气化,所以肝生于左是对的。由此可知人必须读《黄帝内经》,懂了《黄帝内经》就懂得养生之道,也懂得如何修道了。

地支

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这许多,再下来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写作“地技”,表示干的分又,其实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阳系中,月亮和地球发生的作用,节气的关系作用,后面再详述。
先在这里介绍,中国古代的医学有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注重肠胃,一派注重肾。所有的病,大部分从肠胃来,不过我的经验,南方的医师注重胃,年纪大的人尤其要注重肠胃,北方的医师注重肾。年轻人也要注重肾的保养,青年肾虚,到中年以后,一切病象都来了。性知识教育愈开放,青年人的病害愈多,原因是肾亏,必须要保重。
关于地支这一套东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学术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则,则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如果要了解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易经》八卦用之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五行干支了。有一位学科学的教授,从国外写信来问一些问题,因为国外最近出了一本书,认为地球南北极有一个洞,洞中有另外一个世界,并且有人类,飞碟也是从地球中心出来的等等。这都是和《易经》有关的问题。我回信告诉他,这并不稀奇,中国人早说过地球是活动的,至于地球中心有没有人类,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关于地球的中间南北极是相通的问题,道家在几千年前就这样说了,而且还说地球里各地都是相通的,这些话都有书为证,不过我们大家没有去注意它罢了。也有一说黄帝的陵墓后面有一个洞,可以通到南京。可是在西方另有一派,说人类都是从太空外来的,中国古代也有这一说法,也是道家说的,据说盘古老王也是天上降下来的,佛家也是这样说,这些道家的学说,都可在《道藏》中找到。
上面这个故事,是要说明五行干支的思想,和原始的天文、地球物理有绝对的关系,只可惜后来仅用在卜卦算命上面,这只怪我们过去的文化不向科学方面发展的缘故。
前面已经介绍了天干,现在再介绍地支。上面说过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何谓地支?我们以现代的观念来说,是地球本身,在太阳系中运行,与各个星球之间互相产生干扰的关系,无形中有一个力量在支持着,这说是地支。
我们知道天干有十个,就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阴阳变化。而支是六位数,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十二位。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周易》没有多大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外一种学说的系统,这在前面也曾经提到过。至于天干地支每一个字的定义,有很多种解释,究竟哪一种解释完全正确,很难下个定论;如子是万物发生的现象、五是枢纽的意思等等,各有各的解释,暂时不去讨论它。另外以中国文化发展史,站在军事哲学的观点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也有些人解释为古代十种武器的代表,如“甲”是一根木杆上装一种利器、“乙”是一把刀等等,莫衷一是,究竟哪一种说法对,没有定论。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

地支有十二位,代表十二个月。实际上地支是什么呢?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代名。所谓“宫”,就是部位;所谓“黄道”,就是太阳从东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名为黄道面。这种黄道面,每一个月都不同。如我们晚上看天象,每一个星座,从东方出来,共有二十八星宿(天文的知识,在上古时我们中国最发达),而这二十八宿,在黄道面上,每个月的部位也都不同;于是依据这个现象,抽象地归纳为十二个部位,用十二个字来表示。实际上这是天文的现象,变成为抽象的学问,构成了后世算命的位置作用。这一套学问,现在看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用心探究,其中学问甚多,也可见我们上古时老祖宗的文化智慧、科学哲学,都发达到最高最高点;因为科学数字太大,很复杂,普通一般人的智慧没有如此的天才容纳得下。于是把它简化了,用五行、天干、地支来代表,使人人都能懂,只有文化到了最高处,才能变成最简化。可是它的弊病,是后人只知道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这个抽象的名词,里面实际是有东西的,包括的学问很大;可惜我们后世只把它用在看相、算命、卜卦这一方面去了。

六十花甲与历史验证

我们的六十花甲,就是根据干支来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这样天干与地支配起来,便可以代表太阳系统这个天体和地球产生万有的变化;其中以气象的变化是最大的,也最显著,容易见到。万有的变化,各有不同,于是用干支配合,而且是天干的阳配地支的阳,天干的阴配地支的阴,阳配阳,阴配阴,依照次序轮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刚好满六十个相配,成一周期,又从甲子开始,所以名为六十花甲。
这种六十花甲的配合,现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将来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记天体的运行,六十年一个大转,不管岁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谓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说的太阳与地球间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为一年;以三百六十天为一年,尚有剩余,将其剩余下来的度数,累积变成洞月,这就是阴历的计算。而阳历则是每年有七个月是三十一天,因为方法不同,数字一样),但六十花甲算下来,亿万年的宇宙数字,亦不差分毫,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法则。试看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换了、皇帝换了、年号换了,可是六十花甲的岁次是固定不变的,必然六十年一转。
如果把这个法则予以扩大,用途就多了。譬如唐尧登位,亦即他当皇帝就职那一天,为甲辰年,后来邵康节的算法以及一般的算法,都以这个干支为标准,这是历史上比较有记载根据的;在尧就位的时候,有五星联珠的现象,就是金、木、火、水、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时呈现,把这第一个六十年定为上元,名叫上元甲子,第二个六十年为中元甲子,第三个六十年为下元甲子,一共为一百八十年;然后再扩大,第一个一百八十年为上元,第二个一百八十年为中元,第三个一百八十年为下元,像连环套一样,套得整齐严密;再以这种甲子的法则,和《易经》等配合演变,就知道历史、社会、人类的现象,多少年有一个变化,如何变化;再配合中国天文学上,推算到该有什么人物出来,这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一个很妙的法则,也可以说是儒家孔孟思想里所说的“天人合一”。以《易经》道理来看,这就是必变,宇宙间的事情,到了一个时候必然变。至于变成什么现象?懂了这个大法则,再从卦里,就可知会变成什么现象。可是知道了的人,大部分都不说出来,因为怕泄露天机;古人说的“察见渊鱼者不祥”,眼睛太厉害了,水里有几条鱼都看得清楚,并不吉利,这样的人就算不短命,也会患白内障,因为用眼力过度了;聪明是不能用过度的,所以万事先知,并不吉利。真的高度修养,万事先知,变成无知,有绝顶的智慧而变成糊涂,这是少数有修养的几个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则做不到。
现在再看地支,把它排成一个圆圈:
为什么画成圆的?因为地球与天体是圆的。

十二生肖

至于这十二地支的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一套生肖,据我的研究,是汉代的时候自印度传过来的。印度当时的十二地支,并不完全像我们的,而是用文化抽象的符号来代表,用动物来代表,后来变成中国文化的解释。子属老鼠,鼠爪是五个,奇数为阳;丑属牛,因牛蹄两瓣为阴数,寅属虎,亦因虎有五爪,卯属兔是因为兔唇两瓣等等。据说是如此订的,但“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另据《古今图书集成·干支部》所讲:“以二十八宿之天禽、地曜,分直于天,以纪十二辰,此十二生肖之所始”的这一观念,由近年出土的西汉铜器,及汉墓星象刻古推论,此说极为可能。

地支与命理

把这套大法则,演变成小学问,用在算命、看相卜卦上,乃至用到侦判命案上,《洗冤录》中就有这方面的学问。地支上有六冲,也可从前面的圆圈中看到,凡是对面位的都是冲,如子与午、丑与未、寅与申、卯与酉、辰与戌、巳与亥都是相冲的。冲不一定不好,有的非冲不可。相对就是冲,这也是《易经》错卦的道理。实际上所谓冲,是二十八宿在黄道面上,走到太阳这个角度来,叫作冲;与太阳的方向相反,这就叫作合,从圆图上看,立场相等就是合(如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西合、已与申合、午为日、未为月之六合,在十二地支中,还有两合、三合,等等)。这里我们还要有一个观念,二十八宿在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上,与太阳的躔度对立就变成冲,冲并不是难听的话,而是表示有阻碍。
再把天干地支配合成一图,亦即所谓的纳甲。

纳甲与易数

像这样相配,地支的辰、戌、丑、未都空出来了。而天干的位置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和地支相配,名为纳甲。也就是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
由前面圆图再配上八卦,用先天伏羲八卦图的位置纳甲,为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纳庚、巽纳辛、离纳壬、坎纳癸。
现在再看一年十二个月,六阴六阳的表——即十二辟卦,代表一年气象变化的大作用。把纳甲用到这一面来,又是另一个不同的公式,所以学《易经》的象数要记住好几个不同的公式。在了解这些公式以前,首先要了解数的阴阳。数分为阴数阳数,也是双的意思和单的意思,如奇门遁甲的奇字。凡一、三、五、七、九均为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双数,为阴数,又名偶数。阳数最高之数为九,我们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嗟予遘阳九”,意思就是到了绝路,运气已经绝了、到顶了,因为九为阳之极,阳极所以到了绝路了。而“十”又到了另外一个元的一了,以《易经》的数理言,永远是一个“一”。一加一所以等于二,单数到了“九”数为极点,所以《易经》中阳爻以九作代表,如乾卦的六爻都是阳爻,于是称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阴数是倒算过来,为十、八、六、四、二,这表示阴阳是颠倒的。阴数的五个偶数以“六”在中间,阴取其中,因为阴数为偶,是相对的,而其中间的数是重点,所以阴爻以“六”为代表;如坤卦的六爻,称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以前说过,八卦是由下往上画的,假使有人以“六”、“九”代表阴阳的方法,随便报出六爻的数,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等,我们就可画出囗,这个噬嗑卦来。
从这个道理就看出来了,真懂了《易经》,只要掐指一算就行了。懂了《易经》的数理,学起电脑就更容易。这话是对的,这也证明上古时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易经》数理,等于比现在的电脑数理还更高明。宇宙的道理,都是一增一减,非常简单;好像天秤一样,一高一低,这头高了,另一头一定低了,所以只有加减,包括了乘除,也包括了一切数理;这还不算什么,人的智慧发达到最高也就最简化,只用这十个数字,便把宇宙的法则归纳进去了,只要一加一减就算出来,就了解。所以说《易经》的数理哲学,不是基础,也不是开始,而是最高明的归纳到如此简化的。所以真正懂了《易经》以后,凡是最高深的数理,都会变成简化。我们从数字上看,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加以推测,天地间的事理、物理都把握在手掌中。学了《易经》的人,正如道家所吹的牛:“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所以说这是我们文化的结晶。

察见渊鱼者不祥

曾经讲的卜卦作用,因为凡是稀奇的事情,我一定去了解,了解完了以后,我素来不玩的。这些东西玩尽管玩,不过要有一个原则,不可迷信。所谓不迷信,是不要把人所有的智慧都寄托在这上面,如果都寄托在这上面就不行了,偶然用它来参考参考是不得事的,但不要影响自己的心理,有时候很灵,宗教的观念也是如此。再其次,要弄清楚的是:“善于易者不卜。”一个人真懂得《易经》以后便不算卦了,一件事情一动,就知道它的法则,就没有什么可算的了,得失成败,自己心里就应该有数了。另一观念,即使能够“未卜先知”,也并不好,“察见渊鱼者不祥”,作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要太精明,尤其作一个领导人,有时候对下面一些小事情,要马虎一点,开只眼闭只眼,自己受受气就算了,他骂我一顿就骂我一顿。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察见渊鱼者不祥”,连深渊水底的鱼,河中浑水里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说不定会早死,因为精神用得过度了。上面这些原则千万要把握住,如此人就舒服了。

焦京师徒与郭璞

现在讲到卜卦的方法,在中国的《易经》传统,占卜是它主要的路。《易经》在古代就是为了占卜用的,到孔子以后,才把《易经》用到人文文化方面。《易经》画的八卦,原始当然是为了卜卦用的,为什么人类要卜卦?这不只是中国有占卜,世界各民族都有占卜,当然各民族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没有我们中国的高明。这中间牵涉到一个哲学问题,即是人类的智慧。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人,都有许多无法知道的事情。譬如明天怎样?我明天怎样?这些问题,谁也没有把握作答案,连后一秒钟如何也不可卜,而人们要知道,于是产生了占卜这些东西。中国有了《易经》的卜卦以后,几千年来,产生了好几个派别,这一点我可以提出来告诉大家。古人研究《易经》,多被易学困住了,不知《易》没有一定的法则。有些人懂了《易》后,自己另外又创出法则来,如汉朝有名的京焦易。京焦易是两个人的名字,京是指京房,焦是指焦延寿,即焦赣。京房是他的学生,焦赣著《易林》,又名《焦氏易》。其中把八八六十四卦,演变的卦都解释出来,所用的卦辞,统统不用《周易》,自己另外创造一套,他是把《易经》研究通了,法则通了以后,不一定照原来的东西,等于每个庙的签诗,有关帝签、观音签、济颠和尚签……各有各的签诗,都不相同。所以焦赣的《易》,卜卦的解释方法,和《周易》不一样,可以说是一个革命。因为他懂了,他的智慧够了,所以才能产生出来他的一套卜法。焦赣传易给京房,京房在东汉的时候,言无不中,皇帝有什么事情都去问他,但焦赣说,京房把我的易学学通了,可是将来也必死于易学,结果京房果然被杀头而死的。
东汉下来,看地理风水,讲所谓堪舆之术的,从晋朝的郭璞开始。他也是通《易经》的,万事前知,等到晋朝大将王敦要造反篡夺皇位时,就怕郭璞不同意,于是就把郭璞找来,予以暗示,郭璞硬是不同意,王敦立即翻了脸,问郭璞既能前知,可知自己的命运?郭璞说我知道今日此时你就要杀我,结果当然如他自己所料的被杀了。他就明知道脱不了这一难,当然他也可以使滑头逃避,这里看到学《易经》的人,知道了凶事就不一定逃避,所谓“数不可逃”。其实数也未尝不可逃,中国读书人养成了一种忠君爱国之心,你做反叛的事,我宁死也不逃。

金钱卦

到了宋朝的邵康节,又根据《易经》,另外产生了一套法则,解释又不同。明朝以后的太乙数又不同,一般人讲《易经》的发展史,好像几千年下来没有变,其实变的地方很多。用三个铜钱卜卦的方法,就是从焦京易这个系统下来的,不过方法上历代都有变更和扩充,因为社会演进,人事愈趋复杂。如原用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够来代表更复杂的人事。例如我手里握了一枚金戒指,用五行可以推算出是金来,如握一只现代的打火机,这可就复杂了,不是单纯的五行可以代表的了。于是就扩充变更,有了干支、五鬼、六亲等等了,使卜卦的内容更充实,但在方法上,这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简化了的方法。不过现在不容易找到外圆内方的铜钱,借用现代的硬币也可以,横竖都是一正一反两面,任意将一面作为阳面,一面作为阴面,将三个钱乱摇一阵后丢下来,如果说其中两个钱是阴面,一个钱是阳面,便以阳面为主,记录一个“、”的记号,代表这是阳爻,因为照《易经》的道理是“阳卦多阴”,普通的说法亦是“物以稀为贵”。如天风女后卦——囗就是以阴爻为主,以普通的现象来看,六人中有五男一女,这一女就成王了,大家都会听她的,这是天地间事物的一定道理。如果卜出的钱是两个阳面一面阴面,就是阴爻,记录一个“”的记号。如果三个钱全是阳面,作的记号是一个圈“○”,这就叫作动爻,要变阴的,阳极则阴生。如果三个钱全是阴面,作的记号是“×”,这是要由阴变阳的动爻,这样连续作六次,完成六爻。装卦的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次所卜得的为初爻,第二次为第二爻,依次上去最后到上爻,这是目前卜卦的方法,它的源流,是自秦汉以后开始的。有些以卖卜为生的人,则故作神秘,以显示灵验,其实自己用起来,还可以更简单,也很灵。至于到底能否是无失的灵验,则又牵涉到精神学方面了。如果以简单的方法,随便报一个数字,都可以卜卦,像“一、二、三、”,一为乾,二为兑,兑是泽在下,乾是天在上,重卦则为“天泽履”卦,第三个数字是三,则是履卦的第三爻为动爻;如果“一、二、四”,则是履卦的第四爻动,卜卦主要看动爻,一件事是静态的,不动则不需要问,因为本身无事,一动便有吉、凶、悔、吝的后果,所以要在动爻上看吉凶。

先知、神通与现代心灵学

大家玩卜卦,灵不灵的问题,这又是精神学的问题了,如果从这个问题的方向去研究,发展下去又有很多学问。在佛学上神通可分为五种:一种名为“报通”。第二种名为“修通”,是由打坐、炼功夫,以及催眠术、瑜伽术等等炼成的,像一个大国对这类人的训练非常注意,并列为最高的国防机密,花了很多钱来培养超能力的人,用来偷取他国情报,就是修通这类东西。开始这个国家得了一个错误的情报,以为另一个大国已经研究成功了这种“心灵学”。所谓心灵学,其实就是所谓的修通,加一个科学名词而已。大家就吃这一套,正如庄子所说“朝三暮四”的寓言,换一个名称就吃香了。——后来这个国家发现另一个国家知道了他们许多机密,于是他们便花了许多?/ca>

3、日历的来历?

日历会以大字显示上当日日期,并有当日的节气、运情等预测。 真正的百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度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知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道,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随专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属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4、台历在哪里买

台历原意指放在桌几上的日历。现在有桌面台历和电子台历。主要品种有各种商务台历、纸架台历、水晶台历、记事台历、便签式台历、礼品台历、个性台历等。
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1]
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唐诗:“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历日”可能是最早的台历。唐时,史官按日裁纸,装订成册,每月一本。每页上写有月份和日期,留有空白,供近侍太监记载皇帝的言行,这就是“历日”。“历日”月终先交皇帝审阅,然后由史官存档,供编《国史》用。因它有记时论事功能,文武百官竞相仿效。
台历都是定制的
电子台历
造形精美
电子台历的电子台历程序,可以显示、查询多年的公历、农历、节日、气节等信息。电子台历有方便的日程提醒功能,它可以根据您的设定时间准时用文字和音乐(可自己选择音乐,支持wav,mp3,mid等多种音乐方式)进行提醍,在您的办公室电脑、手机和其他移动电子设备上安装上它,您就不再会因为忘记时间而耽误宝贵的商机了,它又像是一位不需要领取工资的小秘书,不分日夜的默默为您效劳。另外它同样也是适合学生和家庭等电脑上使用的多功能小软件,同时软件界面简洁、美观大方,小巧实用,而深受广大的电子产品用户的喜爱。
个性台历
个性台历,就是用自己的照片或者自己喜欢的图片做成的台历。个性台历主要由:台历架子,台历纸,台历圈组成。市场上出现了个性台历套装,包括台历架子,13张台历纸和台历圈,而台历纸和台历架都带好孔的,打印完手掐圈就可以了,方便实用。
各种台历个性台历设计也简单,只要会PS也就是图片处理,到网上下载个台历模板就可以了。针对高端需求的个性化台历,市面上流行的有很多台历的电子商务平台,任然可以量少定制,但是可以实现手工个性化台历不能实现的特种工艺效果,例如logo图形等的烫金烫银效果。[3]
4台历主题编辑市场上的台历主题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养生类、国学类、商务休闲类、财经类、福字
台历类、生肖类、人物类、异形类等,不同的主题包含着不同的韵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找到合适自己的台历。

5、万年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万年zd历的作用:
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即:包括若干年或适用于若干年的历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万年历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更能包含黄历相关吉凶宜忌、节假日、提醒等多种功能信息;而其载体更包括历书出版物、电子产品、电脑软件和手机应用等非常丰富回,极为方便人们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古时万年历:
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答老的一部太阳历。为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

6、以前中华万年历关于养生的文章现在怎么看不见了?

你好,中华万年历中养生的内容以前是默认订阅的,现在是添加到了卡片管理中,在页面底部点击卡片管理,可以直接添加养生类的卡片,卡片内容丰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的生活。

7、一种日历软件每天都写有忌什么宜什么的?

 黄历万年历

黄历万年历是一款专注于日历方面的应用软件,这款APP可以让用户随时查看黄道吉日,八卦算命,生肖运势,风水方位等,同时这款日历APP还很贴心的给用户在相应的节气上提供健康养生贴士。

8、如何利用挂台历拜访新老客户

邮寄给客户,挂历上以养生修身类为主题

9、日历是怎么算的

中国历法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字叫万年的青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的时候,因为太阳晒得太热,坐在树荫下休息。突然,地上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家之后,他就用了几天几夜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当天阴有雨或有雾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太阳,而影响了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的不测,也使他很苦恼。万年听说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叫太阳历;阴历也叫太阴历,月亮历;阴阳合历,也就是俗称的农历。其中的阴阳合历一直沿到今天。为甚么农历可以沿用到今天呢?

在今天看来,当时历法的产生,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文运行的结果。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份,又有阴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常常被中国人视为骄傲。

介绍

汉族地区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长短根据月相不同,可能为30日或29日,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24个节气,第1、3、……23等奇数为"节",第2、4、……24为"气",或"中气"。由于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不一致,约隔每四年增加一个月,增加到没有中气的月后面,如2004年2月只有一个节"惊蛰",没有气,将闰月增加到2月后为闰2月。每年的闰月位置都不太一致。

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太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农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那天,为每个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最短为冬至,根据这两点将一年24等分,得到24节气。通常,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春节)所在的月,为正月。春节在公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间。

从古代起,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时,以冬至月为正月,按干支记年法是第一个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后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后一月,汉朝定立太初历,以后每朝虽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间不再改变,始终以正月为新年,但"子"月仍然维持在11月。

每位皇帝即位时,要改年号纪年,有时兴之所至随时改年号,但从明朝开始,皇帝在位时不再改年号,但新皇帝即位时仍然要改,这种纪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绪元年",因为这一年是上一位皇帝去世,下一位皇帝即位的同一年。可是干支纪年始终维持,除了清代的康熙,没有一位皇帝在位超过60年,所以只要说某皇帝年号和干支,年代就相当清楚,如"光绪乙亥"就是同治14年或光绪元年或1875年,同治在位期间没有过乙亥年。

中国其他民族有自己的节日,如苗族四月八,壮族三月三,白族三月街等,都是以中国农历为依据。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新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盂兰盆节、中秋节等都是以农历为依据。

早期历法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10、男人40岁以后如何养生?

1多吃4种食物

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表示,人到中年应尽量做到饮食均衡,除了保证规律饮食、吃饭七分饱以外,还要适当地多吃新鲜的果蔬和粗粮,少吃油炸、烧烤食品等,切忌胡吃海塞,餐餐大鱼大肉。日本一项研究发现,40岁后要多吃4种食物:豆制品提高骨密度,燕麦帮助降胆固醇,杏仁有利于控血糖,每周吃4次深海鱼,改善高血压。

2赶快戒烟

根据有关科学研究显示,在烟草中含有超过250中的有害以及致癌物质,这样物质能够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构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不管什么时候戒烟不算晚,有关研究显示,四十岁就开始戒烟,能够有效延长寿命9年另外,人到中年,事业初见起色,应酬在所难免,小酌怡情,切不可不醉不归,否则肝脏会严重受损。专家建议,喝酒一定要把握量,低度白酒最多2两,中度白酒别超1两,烈性酒要控制在25毫升以内,啤酒一天最多一瓶。

3做力量练习

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开始减缓,肥胖几率增加,如果不重视锻炼,患慢性病的风险将翻倍增加。英国利兹城市大学运动学教授库克指出,40岁后,肌肉会逐渐减少,建议每周进行哑铃、杠铃、阻力带等有助于“重建”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以每周3次,每次进行8~10组为宜。如果没有时间,每天散步、快走30分钟,同样有益健康。

4转变心态,减法生活

40岁前后,很多人都要面对“中年危机”,事业上可能处于瓶颈期,停滞不前;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对此,专家指出,人到中年拼的就是心态,如果说年轻时积累知识、经验是做加法的话,40岁后就要学着做减法,及时清理消极情绪。调整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多关注自己和家人,能让人更豁达。

5调剂婚姻

四十岁的时候,生活中也就少了恋爱以及新婚时候的甜蜜以及浪漫,在日常生活中却多了很多琐事,伸直婚姻会出现危机。有关专家建议,就算四十岁以后,也要打造蜜月期,两夫妻可以给自己安排一直旅行,一起培养共同的爱好,找一找恋爱时候的感觉。

6注重体检

中医认为,40岁后人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开始衰落,外在表现是皮肤日渐松弛面部光泽慢慢消失、头发变白等,而内在变化是心脑血管变得脆弱,慢性病开始积累,因此定期体检十分必要。

专家建议,除了血压、血糖等基础项目,建议40岁人群增加血管、前列腺、骨关节、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标记物、乳腺、宫颈、甲状腺的检查。有家族遗传病的人更要做针对性检查。

7开始健脑

一过40,很多人忽然发现自己容易分心、老是忘事。“这些都是中年‘脑力危机’的缩影。”专家说,可以每天给大脑做做“有氧运动”,比如将时钟和台历倒置,增加观看难度。试着改变回家路线,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每隔几个月调整一下家里的布置等。另外,还要常给大脑“排毒”,通过大笑、冥想、听音乐等能让身体放松的方式给大脑解压。

8保护牙齿

专家表示,40岁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变差,牙齿开始“罢工”,牙周炎、牙齿酸痛、牙龈红肿等问题会接踵而来。因此,中年人更要注意口腔保健。40岁后,除了坚持每天早晚刷牙,还要每年洗一次牙。

与养生台历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