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需新农村春联,先谢了!
哈哈,够多了吧??
001 党员先进春风浩荡
田野富饶社会和谐
002 党引春风,喜万象更新穷去也
农兴特色,看三阳开泰富来哉
003 固本重三农国如磐石
爱民承一脉党似春阳
004 德政兴农,千村笑语千村富
新程似锦,一路春风一路花
005 红梅报春国泰民安构建和谐社会
瑞犬值岁风调雨顺润泽广大乡村
006 党送春风 南粤乡乡跃马扬鞭追远梦
国施德政 泛珠处处筑巢引凤建新村
007 强国富民,盖历朝盛世
重农兴教,展旷代宏图
008 和谐社会瞳瞳目
富裕农村处处春
009 执政为民,党架金桥通富路
讴歌颂党,民兴骏业展鸿图
010 盛世中华水水山山成乐土
和谐民族村村寨寨沐春风
011 三高硕果丰,农村奔富家家富
四化宏图壮,新貌迎春处处春
012 土地酬勤欣致富
农民减负喜逢春
013 和风吹拂农家暖
细雨滋润大地新
014 春色满园歌四化
党恩如海泽三农
015 民安国泰,三春送暖三农活
政善人勤,五福临门五谷丰
016 党风正 干部廉 春晖日灿
仁里和 村容美 燕舞莺歌
017 致富思源源是党
迎新创业业兴邦
018 政善人和,岁月似歌歌盛世
春明景丽,江山如画画嘉年
019 四季如春,水跃银鳞,山飞锦羽
千畴似海,田翻玉浪,地卷金波
020 春满九州 政策惠民民富裕
花开四化 党纲兴国国繁荣
021 时雨润三农 三农开泰运
春风催四化 四化展宏图
022 盛世农村人人同迎富有
文明社会处处共建和谐
023 天降甘霖万里春风绿四野
党施德政八方瑞气绕千村
024 大地富饶 山山岭岭花繁果茂迎新岁
阳春美好 户户村村人寿年丰奔小康
025 和风谐禹甸
好雨润农桑
026 善政归心,万众争光龙起势
春风得意,千村竞富凤来仪
027 巧借东风 喜沐甘霖 千家犹说春天故事
翠遮村落 花飞庭院 万众又描生态新图
028 网传信息新农业
楼浴云霞好寨村
029 省委入村访贫问苦、真是雪中送炭
县长来镇慰老拜年、堪称锦上添花
030 云兮脉脉 看柳下蹄欢 溪边羽舞
燕也依依 羡庭前绿壮 陌上红娇
031 妙手绘新图,看霞蔚云蒸,处处频添精彩笔
春风腾喜气,听山欢水笑,家家共谱小康歌
032 花荣叶茂 枝枝都作摇钱树
春早人勤 处处皆成聚宝盆
033 看村村庭院,花树葱茏添秀色
喜户户农家,新风洋溢尚文明
034 政顺人和四时老少齐天乐
网连路畅一体城乡似日红
035 日丽春融 欣善政一颁 欢腾几万里良田沃土
山呼水颂 喜农民九亿 告别三千年国税皇粮
036 世纪初登,千村先进,千载难逢,千秋盛世
农村发展,万户繁荣,万心凝聚,万众迎春
037 政善人和 千家田地逢春绿
民安国泰 万里江山映日红
038 春风催四化
德政惠三农
039 工农奋翮腾飞,岁月同珍,百族开怀歌特色
乡镇雄姿崛起,山川共丽,万民放胆弄新潮
040 春入文明乡,穷村僻壤成宝地
党开富裕路,固本强基得民心
041 盛世展风华,壮志冲天,创业当如鹰试翼
人生怀理想,真才报国,奋蹄不必马加鞭
042 喜满农家,喜雨纷飞,万里田畴逢雨绿
春回南国,春花怒放,千乡笑脸映花红
043 国计关民计 计善国强民富
廉风系党风 风清鸟语花香
044 免征农业税、富民党恩深似海
建设小康村、福众政策暖如春
045 护国康民,雷厉风行除七害
培英创业,镇兴社富壮三农
046 村政犹如国政
党风亦是春风
047 村村通大道,招财进宝
户户住新楼,乐业安居
048 增产增收心花放
载歌载舞喜气扬
049 歉岁逢甘雨
熟年颂党恩
050 养生最善日耕作
至乐无如夜读书
051 白雪红梅年丰国瑞
黄莺紫燕日丽人欢
052 捷报频传,创业精神牛负重
英才辈出,兴邦气概虎生风
053 贫穷落后离村去
富贵文明进社来
054 青山绿水村村好
国富家强户户兴
055 座座新楼平地起
条条公路进村来
056 善政归心林果硕
春风化雨稻粱肥
057 自然生态
神韵山乡
058 国策春风 城乡处处展新貌
党恩甘露 家国融融乐太平
059 春色娇娆 花果山间如画卷
风光旖旎 米鱼川上似诗篇
060 傍水新村,瑞气满园花著雨
依山别墅,春光摇竹柳含烟
061 同斟五谷丰年酒
共舞九州盛世春
062 策重三农,政策好,政德馨,政绩喜人乡梓旺
花开四季,村花红,村柳绿,村居焕彩岁年丰
063 金鸡歌唱丰登曲
神犬门迎先进人
064 和风送暖同奔富裕千家炙
谐曲迎春共建文明万众欢
065 知国策 育新人 创建农村新景象
报党恩 破旧制 清除市井旧家风
066 昔日村穷欢乐少
今朝家富吉祥多
067 锦浪千重,山乡春似海
鹏程万里,瑶寨福如天
068 百里荔枝红映绿
千畴桔果玉镶金
069 富裕农村风光好
和谐社会气象新
070 村办厂户办厂厂兴民富
山生财水生财财茂国强
071 和谐社会三春暖
民主乡村五谷丰
072 四野展新颜物阜年丰美矣小康社会
九州铺锦乡霞蒸云蔚壮哉大好河山
073 人民减负三农旺
国力提高四海威
074 盛世兴农顺民意
耕山致富谢党恩
075 春融丽日莺声脆
翠绕山村燕语新
076 春雨春风兴百业
好年好景富千家
077 政策扶贫处处歌时世
农民致富人人颂党恩
078 峻岭变通途滚滚车流兴僻壤
山村开富路源源产品旺城乡
079 花满田畴春意闹
时清禹甸日光明
080 倡农立本驱穷困
重教培才致富康
081 千家桃李千枝秀
万顷良田万物丰
082 政善人勤,万户丰盈成大治
民强国富,九州康乐展宏图
083 潜心创业千家富
立志奔康百业兴
084 文明创业家家富
科技兴农处处春
085 靠政策抓信息金山银山聚宝山山山富有
讲科学用技术农业林业渔牧业业业兴隆
086 大地春回,银雨催花香满地
长天日丽,金风送暖喜盈门
087 雨润神州,文明果结连千里
春临大地,经济花开富万家
088 春雨滋润千村翠
党恩沐浴万户春
089 弹指穷乡成富镇
转眸僻壤变新城
090 壮志凌云奔康敢作领头雁
精心种地创业甘为俯首牛
091 铺人间锦绣,春光大好情无限
树乡里文明,乐事纷繁富有源
092 千村共唱丰收曲
万户同吟改革诗
093 果缀新枝万岭春光争艳丽
鱼游碧水千塘景色竞娇妍
094 鸟语花香鱼跃疑蓬莱仙景
家祥人寿年丰是南粤农村
095 春夏秋冬鱼米丰,科技兴农显特色
东南西北产销旺,乡村创业展鸿图
096 祖国繁荣 江北江南 处处江山争艳丽
农村美好 春花春草 年年春色亮新鲜
097 乡貌春花艳
村风琴韵和
098 乡道康庄 门外四通八达
琼楼亮丽 村中万紫千红
099 玉露甘霖滋润神州四域
村姑镇叟讴歌大计三农
100 民情敦厚乡情厚
村路畅通财路通
101 三农政策春风暖
四化征途景象新
102 怀大志 兴大业 庆大年 迎春奔大道
树新风 育新农 施新政 示范建新村
103 心系三农 共话桑麻开富路
情连百姓 同栽桃李改穷颜
104 一展宏图九州丽
八方瑞气五谷丰
105 植树造林 春来田野层层绿
求知致富 福映家园岁岁红
106 举国兴农 又逢春雨千村绿
山乡织锦 更喜田园万顷金
107 燕语有声声声喜报南粤春更美
燕语有声声声喜报南粤春更美
108 国运昌隆四海良田呈秀色
党恩浩荡千村画栋现新容
109 山美水美祖国春光美
日新月新农家气象新
110 绿染千畴田献宝
春盈四序福流金
111 大地沐春光,蜂蝶恋红花焕彩
三农禧日暖,田园泛绿稻扬波
112 改革春风铺就南粤千岭秀
富民政策赢得山河万象新
113 甘蔗果蔬香满径
瓜姜芋葛秀成林
114 春临大地 致富花开 农村田园无限美
绿满神州 丰收岁暖 祖国河山分外娇
115 党振雄风 科技兴农 村村喜结丰收果
国兴特色 人才落户 处处盛开幸福花
2、我国古代养生有哪些内容
1、古代的养生重点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比如说,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必须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心火就会亢盛。
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所以,心阳不足的话,就无法把充足的阳气送给肾脏,造成肾精亏损。举个例子吧,我们心跳加快时,明明是心脏出了问题,可很多人会说“心慌”,这个“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心脏出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肾脏。
2、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大公开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自已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他还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首先修养与练气功一样,有益于人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应“善养浩然之气”。
汉代董促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
明代的<<寿世保元>>称:“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简明地道出了为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联系。
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提出了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
3、古代的养生技巧
饭后先漱口:饭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漱口,这样可以清洁我们的口腔,有利于防止口腔疾病,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
饭后再揉腹:饭后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揉腹,这样能够促进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并要求“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令人能饮食,无百病”。若“饱食则卧”,就会“生百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饭后慢慢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很常见的谚语,但是饭后的运动一定要缓慢,不然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摄养枕中方》中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饭后听音乐:《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636f70797a6431333365643564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3、万顷良田的读音,
万顷良田的读百音:wàn qǐng liáng tián
良田,有两个释义。
其一为名词,指土质肥沃的田地。其二为地名。
拼音:líang tían
指土质肥沃的田地。
1、《商君书·垦令》:“度农逸则良田不荒问。”
2、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
3、晋 陶潜 《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答竹之属。”
4、《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5、《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倘或 善述版 日后长大成人,你可看做爹的面上,替他娶房媳妇,分他小屋一所,良田五六十亩,勿令饥寒足权矣。
4、帮忙找到《养生论》原文~谢~
【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5、求嵇康《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麻烦采纳,谢谢!
6、颂扬真 善 美的名言警句
善问者,如攻坚木,百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度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问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专—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清时期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7)良田养生扩展资料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8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顾炎武为“昆山三贤”。明诸生。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
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局势稍定,返回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含有不忘杀父之仇的意思)之义,故自号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除《朱子家训》外,尚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静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