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天正养生

天正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6 22:46:07

1、求天正8建筑设计CAD通用图库!

给你发了天正8.5完整版,带图库的,里面有安装说明。

2、请问中药方中的角沉香是什么?

沉香多名:青桂香、密香、鸡骨香、鸡舌香、黄熟香、马蹄香
例如树皮结出的香称青桂香;
树结的伤口上结的香按不同品质可分为角沉香、密香、鸡骨香、鸡舌香等;
树主干上结出的为栈香;
靠近根部则结为黄熟香;
根部结出的香就叫马蹄香,

分类极其细致。而且并不是一棵香树就可以结出这么多的香,需要精妙的气温环境状况的配合,所以沉香才会如此珍贵。

天然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肾、脾胃、肺经。
《本草纲目》中提到沉香时说它: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可以说,沉香是得雨露之精气的珍品,能疏通经络、辟邪安神、解风水之邪毒,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
无怪乎佛家中的大师坐禅也需先焚香,借助香的作用凝神聚气,才能安然入定。除此之外,沉香亦能入汤入药,以汤药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养生保健,例如黄熟香,就是最适合入药的香料。而香的精妙之处,至此才刚刚揭开帘幕。

同上,沉香所出真腊者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

真腊之香又分三品,绿洋极佳,三泺次之,勃罗间差弱。

而香之大生结者为上,熟脱者次之,坚黑为上,黄者次之。
然诸沈之形多异而名不一,有状如犀角者、有如燕口者、如附子者、如梭子者,是皆因形而名。
其坚致而有纹横者谓之横隔沈。大抵以所产气色为高,而形体非以定优劣也。绿洋、三泺、勃罗间皆真腊属国。

沉香在日本(转贴)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日本沉香的传入可追溯至古天皇三年(公历595年), 一只长2。5公尺的大木块由海上漂流至淡路岛。由于其特有的香气,当地领主将此木块进献于朝廷。之后,在博学的圣德太子鉴定之下,确定为沉香。此为沉香传入日本的起源。(注1)
以下3篇均是日本有关沉香的历史传闻。第一篇是关于日本最著名的沉香; 第二、 三篇是有关古代日本贵族对沈香的热爱。

一、日本最大的沉香- 兰奢待
现今日本所保有最大的沉香名曰”兰奢待”,由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保存。正仓院为东大寺附属的藏宝库,主要收藏了圣武天皇生前所收集的宝物,为现今收藏日本奈良时代重要文物的代表。
兰奢待长1。5-1.6 公尺,最宽处的直径为37.8公分,重量为11.6 公斤。天平胜宝八年(公历756年),光明皇太后进奉给东大寺时兰奢待的重量为13公斤。历代天皇与将军们取下部分小块用来供做自己使用或赏赐有功的臣子。据记载,足利义政、织田信长与明治天皇均使用过。
根据研究(注2),于天正二年之前(公历1614年),这块沉香的名称 一直记录为黄熟香。根据本草纲目的沉香分类方法(注3),黄熟香属沉香等级中不沉水的一级,因其树脂含量较低,只能用来焚烧,不能下药。

二、德川家康的伽楠香
江户幕府的创建人德川家康对收集沉香有极大的嗜好。于庆长11年(公历1606年),为了收集沉香中的上品奇楠香(今名伽楠香, 在日本又称伽罗),德川家康曾写信给当时东南亚诸国国王请求获得奇楠香。其中一封写给占城王国(今越南) 国王的信中提到,现今在日本获得中低等沉香不甚困难,但要获得沉香中最上等的奇楠香却非常困难,故希望能够得到占城王国国王的帮忙。
德川家康的请求似乎得到了响应。据记载,他共遗留了约27贯的伽楠香与50贯的沉香。(1贯相当于3。75公斤)

三、著名伽罗 [白菊] 与两个武士的殉亡
曾经是江户幕府时代的地方领主之一的细川家,至今仍保有一块由后水尾天皇所命名的沉香(或许是伽楠香),名曰白菊。细川家在获得这块沉香的过程中,有两个武士因此而丧生。
宽永元年(公历1624年),细川忠兴派遣家臣兴津弥五右卫门与横田清兵卫前往长崎购买一块由中国传入的沉香。此时仙台的伊达家也加入了购买行列,在激烈的竞争下,这块沉香的价格持续攀升。
横田清兵卫认为价格已超出合理的范围,故向兴津弥五右卫门提出放弃购买的想法。兴津弥五右卫门则认为必须惯彻主人的命令,在激烈的争执下横田清兵卫为弥五右卫门所杀。
兴津弥五右卫门在之后的价格竞争中胜利,买到了这块沉香。 他在向细川忠兴报告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后,提出了切腹自杀的意愿。然而细川忠兴认为兴津弥五右卫门尽忠于主人的命令,故称许了兴津弥五右卫门一番。最后,兴津弥五右卫门还是因为杀死同僚的罪恶感而自杀。

批注:
(1).据信日本沉香的传入远早于公历595年,虽然没有确切的根据,最早可能是由中国吴国传入的。另有一说是真言宗的开祖弘法大师,由中国携带回国。根据日本书记,日本佛教的传入可追溯至公历53年,由此沉香在古代佛教仪式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故圣德太子对于沈香的知识也极有可能由从佛教得来的。
(2).药师院实佑记 (公历1614年)
(3).根据本草纲目的沉香分类方法 等分三级。沉于水者称为沈水(香),半沉半浮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

沉水方面
沉香等级的好坏,沉香能否沉于水,是决定香的品级高低。沈香由于有沉于水的特质,因此才会有沉香这样一个名称。

正因为沉香的品种太多,太多了,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分法,它是用沉香含油量的多寡,来决定沉香的好坏品级,本草纲目所谓:「木之心节置水中,能沉水者名沉香,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但是一般来讲,上等的奇楠沉,就不一定会沉,或者气味芳香的二级星洲沉,二级马来沉,也都不一定会完全沉水,但是会沉的沉香一定是特级沉香或者是一级沉。根据上述<<本草纲目>>的记载,沉香依沉水程度分成三级:沉于水者称为沈(水)香,半沉半浮的沉香是栈香,浮于水者称为黄熟香。由于沈香的原木,和一般的木头的比重,大约都是0.4-0.6左右(较水的比重1.0要轻),所以沉香能否沉水,都是由沉香中所含游脂的多寡来决定。一旦沉香中的油脂的含量超出整块沉香的1/4时,任何形态的沉香(片、块、粉末)都能沉于水。以雕刻刀剌划出的木屑尖,称为「沉尖」,带有较重的油质,所以入水即沉,但整只沉香置入水中,则不能沉水。俗话说「会沉的沉香,只要一粒木屑,就能沉入水中。所以在闻香之外,务必也要试其油量的含量(也可以用燃烧方式,来目测出油的情形),及沉水的情形,并且视察沉香的木质纹路,愈细腻(其实纹路都较一般木材还要粗)就会愈有油量的沉香,大都是愈好的沉香,因为大量的油脂,会遮蔽着原来的木纹。
因为沉水的事实有其客观性,决定沉香的等级,“沉水与否”是其中最重要指针。

(2) 颜色方面
沉香有青、赤、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至于沉香内所含的油脂颜色也不同,有绿(或墨绿)、紫、赤红、金丝黄、土黄、黑数色,颜色不一样的沉香,在燃烧时也会有不一样的香味。鉴定沉香的颜色一定要在太阳光下进行,否则颜色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沉香的颜色不仅会影响到沉香燃烧时的香味,还会对治疗身体的疗效发生不一样的效果。’但是最重要的是树脂含量要足够,无论是什么颜色的沉香,都会有它们独自的药效。

沉香等级的好坏,沉香是否沉于水,是决定香的品级高低最重要因素,再来更重要的是颜色的因素。因此在[本草备要]中,对沉香品级有较进一步的兰述:「如鹧鸪斑者,名黄沉,如牛角黑者,名角沉。咀之软,削之卷者,名黄蜡沉,甚难得。浮者名栈香,半沉者名煎香,鸡骨香虽沉,而心空,并不堪用。

又说:「色黑沉水者良。」从清朝的汪昂所着的[本草备要]中,我们已发现到,此时对沉香的认识,又更进一步了。因为不仅由沉香,沉不沉水的鉴别法,已进步到用眼睛,去鉴定一块沉香的质量好坏了,但是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鹧鸪斑的黄沉、及鸡骨香,都可以简称为板沉,鹧鸪沉可列为二、三级的沉香,而鸡骨香可能要归到六级以下的板沉,只能点香供佛,禅定修行,这样的沉香力道较弱,且较不堪入药,因含油量都较低。有关沉香的颜色分类,陈让在<<海外逸说>>。书中记载沉香的颜色有五种:第一级为绿色,第二级为深绿色,第三级为金丝色(微黄),第四级为黄土色,第五级为黑色。

印象中许多人以为沉香油脂的颜色是黑色,其实沉香中油脂含量越高的沉香中,油脂是黑色的反而更加少见。事实上沉香有紫色及深红的赤色,有关紫色沉香的等级,在中药大辞典及日本的分类方法,紫色与绿色相同是在沉香等级中属于最高级的颜色。
(3)沉香的质量

越软的沉香,其含油量就会越高,沉香级数也会相对的提高,真正上好的沉香,正如「本草备要」所说的「咀之软,削之卷」,就好象在切年糕的情形,表示内中含的油质重非常丰厚。

(4) 沉香的药性

沉香的性味特征是“辛、苦、温”,标准的沉香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以辛辣味为主,这种沉香会有麻舌的作用,比较常用于强心的作用,由于中医的理论心阳不振的毛病,要用辛窜气温通气以回阳,这时偏于辛温的沈香效果自然很好。如果是偏于苦味的沉香则是苦坚肾,对于强肾方面效果较好,尤其是肾气虚寒的人,服用苦味的沉香,会锁精门、固精关、添肾水、益经有子、还能温暖肾中阳气、尤其与肉桂并用更能引火归元、强肾壮阳,在中药材的品级上,沉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补益]兼[治疗]的上品药物。等级越高的沈香,沉香的药性就会越“温和”,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不会有副作用,而且药效还会更好,因此选取上等的沉香来制药,是自古以来医药家,最重视的事情。在最高级的沉香中,奇楠香可以说是沉香里头的[王中王],不仅香味袭人,药效良好,更是极为润缓,做成药物更是稀世珍宝。

(5)燃烧时的香味

沈香的等级越高,沉香含油脂的浓度就会越高,再加上颜色的等级越好的沉香,在点燃之后,沉香烧出来的香味就会越清醇而带有凉气,其味道是温和而沁人心脾,而且不带任何辛辣刺目。尤其是奇楠香,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在大体上来说,奇楠香多为红奇楠、白奇楠、黄奇楠及黑奇楠,但有时也有一种青色状的奇楠香,香味清醇甘美,闻到这种香味,毫无腥臭及一丝杂味,完全如蜜般甘凉而生津理气。可直升大脑百会穴,再循冲脉下至丹田,再由会阴回升到百会,而口中的津液甜美,而香柔自然顺咽下到十二重楼(即吞入咽道之中)。但是上品级越南惠安沉,也是非常难得,其香味也是甜美如蜜,效力不下于上品奇楠香.而且香味的理气路径大致相同,只是暴发力较奇楠香强一些,香味浓度则较奇楠稍稍重味一点。星洲沉香的香味浓郁而有呛鼻味,沉香若是带有沼泽的臭腥味,是不宜入药的,而星洲沉香的渗透力和持久性,都远远比不上海南沉香。要用点燃之后,沉香烧出来的香味来决定沉香的等级,并不科学,但是香味的认定有一致性的话,那么沉香的等级就会越高。但是因为个人对香味的感受,及喜好是有所不同的,要用味道来决定沉香的品级,只能说是一种参考而已,不可当作唯一的指针,必须参考其它的品级鉴定条件。但是具有相似香味的沉香(通常油脂的颜色也会一致)在做比较时,含油脂量较高的沈香,自然地会较为讨人喜欢,这是因为沉香的木质部分所占的比例越低时,其辛味就会相对降低许多,杂味也会较少,因此在燃烧时的沉香所释放出来的香味,就会更浓而且温和清冽。不同香味的沉香会有因人而异的喜好不同,所以很难得到主观的判断。当然,上好的沉香就必须具备有上好的香味,并且不可以有任何的杂味及沼泽味,以免损人经脉。同时沉香由于芳香(直接用鼻即可嗅到香味的是上品沉香),质地细密而重。另外材色的深浅度叉有所不同,材色越深,香味越浓,油脂越丰富,品质就越好。鉴别的眼光应摆在[材色深而有光泽,木质坚实而且拿在手中有重实感]的角度上,因为具备这些个条件的沉香,一定是树脂凝固物含量丰富的(即含油量高),所以这香材必然会有很甘醇的香味,而这正是沉香药效,及打通各经脉的基本要件。

(6) 形成原因

根据<<本草纲目>>及<<本草乘雅半偈>>,认为沈香形成的原因,主要分成四类。

第一 类是“熟结”,这种沈香是沉香树内自然形成的沉香油脂;

第二类称为“脱落”,这种沈香是沉香树枯死后才形成的沉香油脂;

第三类称为“生结”,这种沈香是沉香树是人工凿刻出来的伤口周围凝聚而形成的沉香油脂;

第四类称为“蛊漏”,这种沉香是一种寄生于沉香树的昆虫在树表面造成伤口后,树脂凝聚于伤口周围形成的沉香油脂。这种沈香的形成并非都归因于,沉香树上形成的伤口而造成的,不过有很多的沉香确实是人类制造的,就像在1997年我们曾经上牙庄的山上,也见到当地采沉香人,一起上山后用所携带的镰刀斧凿,去弄出沉香树的伤口,我们问:“你现在弄的伤口,要多久才会产香?”他们回答说:“可能数十年、可能数百年后,才有沉香产出。”我们又问:“那么你砍伤沉香树有何意义?”他们回答说:“可以留给后代来采香,因为我们现在采的香,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沈香,我们才有得采,所以我们也相同的要种香,留给我们的后代采。”另外,我们也在旁边的地方看到,一株腐朽的沉香树,已经躺在地上,我们仔细一看,真的,树木之中有一大堆的小虫、蜈蚣、及蚂蚁,所以真的是有“蛊漏”的情形。有很多不同的书籍对熟结、脱落、生结、蛊漏中沉香的等级,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就像.《本草纲目》说“生结”属最上品;《铁围山丛谈》及《本草乘雅半歇》则说“熟结”是最上品。不过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定的标准,先不管药效如何?也不管是沉香在燃烧时的香味如何?主要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气味温和的沉香,一定要比气味强烈辛辣的沉香来得好。

《香录》:
叶廷圭《南番香》录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按此八香同出于一树也。

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榉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
欲取香,伐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
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
其根为黄熟香;
其干为栈香;
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
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本也。

陆佃埤雅广要学同官,有曾官广中者云:“沉香,木也。朽蠹浸沙水,岁久得之,如儋崖海道居民桥梁。”

《太草拾道》:
黄熟香亦栈香之类,但轻虚枯朽不堪也,今和香中皆用之黄熟香夹栈香。

黄熟香、诸番出,而真腊为上。黄而熟故名焉。其皮坚而中腐者,其形状如桶,故谓之黄熟桶。

其夹栈而通黑者,其气尤胜,故谓夹栈黄熟。此香虽泉人之所日用,而夹栈居上品。

奇南.琪楠.棋楠.伽南.奇蓝.茄蓝.棋南
学名: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异名:奇南.琪楠.棋楠.伽南.奇蓝.茄蓝.棋南

若论金银珠宝,以钻石为首,而奇楠就是香料中的钻石.
珍贵的奇楠是从沉香中寻找出来,原本沉香就是高级香材,最高等级的沉香就是奇楠.奇楠与沉香的区别,前者具备入口香软麻凉粘等特性,不需燃烧本身就有清香味.药性比后者温润效果更加.

一.奇楠的形成可分:
1. 熟结:沉香树自体病变或受菌感染泌油,树死后埋入土里经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粹化出土者.
2. 生结: 沉香树自体病变或受菌感染泌油,尚未入土前被人取出.
3. 虫漏:昆虫以沉香木为巢,其分泌物与沉香油结合而成,具备奇楠香之特性者.
4. 脱落:外力造成,如人为.野兽或其它自然因素等.

二.奇楠的三大用途
1. 制药:奇楠是最佳天然抗菌性药材,可促进改善人体内脏功能及循环功能,主要理气.止痛.通窍,提升免疫力,对心脏功能尤佳,知名<救心>就是含奇楠的心脏病良药.
2. 品香:奇楠的香味高雅尊贵,唯亲身体验方能感受,古时为日本皇室贵族的室内游戏,并以茶.花.香三道待客为最尊敬礼.
3. 香料:自汉朝起,皇室祭天.祈福.礼佛.拜神.室内熏香,奇楠为最重要香材.

三.奇楠的产地1. 越南:以芽庄附近林同.宁顺.庆和三省交会山区之沉香产区为主,芽庄为集散地,依香味.外表.可分绿棋.紫棋.黄棋.红棋.黑棋等
2. 马来西亚:争议较多,较难认同.
3. 高棉(柬埔寨):菩萨为主要产区,统称菩萨奇楠.
4. 印尼:以文莱及达拉干附近产地为主.

四. 奇楠分类
1. 制药:以天然奇楠奇木为主,依重量.含油等级.外型.香味.产地论价,上好的奇楠绝对价贵黄金.
2. 品香:以单位公克为主依等级香味产地论价.
3. 制香:以越南富森红土奇楠老木为主依所放比例定价.因药用品香奇楠等级价格太高,所以并不适合当制香原料.虽然红土奇楠香味无法与前两者相比,但其具备长期自然风化酝酿自成一格的高级香味,已为多数爱好奇楠香的消费者肯定.

五.以古鉴今品论奇楠
目前市面相关奇楠传闻,定义不下数十版本,由于奇楠价高贵重就有人卖假造假,以手上之香木不辨真假统称奇楠欲瞒消费者获取暴利.今笔者以古人陈让对奇楠之定义对照当前市面常见真品分级,希望对喜爱奇楠的同好有所帮助.以下皆以越南奇楠为主论述:<陈让海外逸说>:”伽南与沉香并生”.沉香质坚,雕剔之如刀刮竹,伽南质软,指刻之如锥画沙.味辣有脂,嚼之黏牙.上者曰莺歌绿,色如莺毛,最为难得:次曰兰花结,色嫩绿而黑:又次曰金丝结,色微黄:再次曰糖结,黄色是者也:下曰铁结,色黑而微坚,皆个有膏腻.

由陈让所述可知奇楠是沉香中找出来的,有可能沉香树死后留下奇楠,也有可能在整块或整棵沉香中采到部分奇楠.沉香质地坚硬,奇楠质软,上上好的奇楠泌出的油脂用指甲可轻易刮起或刻痕.好的奇楠削薄片入口可感觉芳香中带有辛麻,嚼之若带粘牙视为上品,刮其屑能捻捏成丸亦属上品.

1.第一等的奇楠为莺歌绿(俗称绿棋),切开奇楠的切面其为墨绿色,绿多黄少,其层次如同黄莺的羽毛带着闪亮的绿光,十分芳香,若用品香炉欣赏其味,应是嗅觉中最上层的享受,身心灵可完全释放.

2.第二等奇楠称兰花结(俗称紫棋或蜜棋)香味带甜,粘牙为其特色,同业中很多把此级奇楠亦称绿棋,此有争议,经笔者用心查审应是二种可能:一是年代很久的紫棋其实是绿棋转化而来,若不从油脂及香味分辨,其外表与绿棋其实相同或相似.二是香味每人所爱不同,有人认为紫棋香味胜过绿棋故其才是真绿棋,如果以完全醇化净脂的紫棋与资浅或含纤维未净化的绿棋的相比,此理论并没错,但在同净脂同级数的比较中,以品香炉做实验,笔者认为莺歌绿还是胜过兰花结一筹,主要前者香味富丽多变化又持久,后者香甜带果味但香味属保守.还有一个分辨紫棋.绿棋何者优秀的方法,分享同好:将紫棋及绿棋最好部份各削屑一公克左右,分别用小瓷罐封藏,待三天后开封用鼻闻之即可分出优劣.

3.第三等奇楠称金丝结(俗称黄棋),应是较资浅年份尚不足的绿棋,油脂切面黄多绿少其香味虽好,但不持久,价格较便宜.

4.第四等糖结,其油脂切面为黄褐色,有可能是资浅的紫棋(故俗称红棋),香味以甜为主,在上好的富森红土奇楠中有时可发现较软质口感带凉味的奇楠应就是糖结.

5.第五等铁结(俗称黑棋),其油脂较硬,口感以凉味为多,香味亦不持久,但黑棋目前仍可在活的沉香木中发现,是奇楠等级里价格最廉的,故中医师常采用之.

以上为笔者将亲身体验之奇楠心得提供同好参考,至于传闻中的白奇楠是否真有其物?笔者所知有两种可能:一.目前上好的绿棋.紫棋都是熟结,经过百年千年土里的醇化形成,也许所谓的白棋是指生结的绿棋,即是含绿棋成份油脂的生木奇楠.二.是越南人为把上好奇楠卖高价于绿棋故意制造白棋名称,而在绿棋紫棋表面用滚烫开水烫过,使其表面呈现白色而谎称白棋.这是越南人告诉笔者的,应是不假!最后提醒您不管任何颜色的奇楠,只要是质软.香味好.油脂多.水分少.杂质少.就是好奇楠,还有最好软质油脂比例及香味最好的奇楠不会沉水,应是半沉半浮最佳,记住奇楠的油脂是软质的,跟水沉油质硬的不同,买奇楠前记住用电子香炉闻香味好坏最重要.再来用嘴巴吃一点,还有绝对便宜没好货,上好的奇楠绝对价贵黄金.

目前坊间所见的假奇楠有三种:煮油.高压灌油.泡药水等,是非常不道德的商品,除害人破财,万一食用治病或养生真可谓伤天害理.所以消费者若欲购买高价奇楠,除依上述经验小心求证外,多闻.多问.多看,先小买多样,再针对自己所爱香味选购养生.健康又保值的好奇楠.
.
.

沈香等级划分的依据方法
沉香的学名叫琼脂,琼是海南岛的简称,亦即以前最好的沉香是产自

海南岛,它是由常绿的乔木,经年累月的腐蚀朽化,木质心及根节中

的油质渗漏到外层,形成黑纹黄材的烂块状,这样的沉沈香就是所称

的土奇楠,而海南岛的纬度就是与越南的海丰隔着南中国海遥遥

相对。

奇楠香是沈香中最珍贵的品级,俗话说:『只要闻过奇楠香的人,这

辈子算是没有白活了』。奇楠香是和沈香一样都属于Aquilaria agallocha

Roxb的树种.。

一般而言,奇楠香的油脂含量远较沈香高。

奇楠香产量稀少而质量优良,因此世人都了解奇楠香的珍贵。

奇南香也可以称为伽楠香,琪南或伽南香,对沈香与奇楠香而言,沈

香很坚硬,但是奇楠香的特性,则是与沈香相反的,奇楠香质量柔软

而性黏糯。

奇楠香有下列几项特色:

1.用刀刮屑,其碎屑能捻捏成丸;
2.其屑嚼之黏舌。
3.含嚼口中麻嘴麻舌,味道辛辣会有钻舌感,其辛辣感觉,与世上

任何辛辣之品(如肉桂、辣椒)完全感觉不同。

奇楠香鉴定等级的方法与沈香完全一样,只是因为药效相当良好,而

且点燃之后,烧出来的香味都比沈香好很多,再加上奇楠香稀少而又

珍贵,在分级时,不限定特级、或一级的奇楠一定得沈水。
分级标准的依据,沉水的程度被列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也就是说无

论是那一种分级方法,最主要而言,大部分与沈香有关的研究及著作

,都同时表示沉不沉水,就可以决定沈香,是否能达到一级的品级了。

这种以沈水程度来鉴定品级的方法,能够最明确的而且最客观的,决定出

沈香中含油脂量的多寡,也同时决定了沈香的级数了。

3、求由道士所作的游仙诗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徵生命之红色(血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死者的生命。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於「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等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系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於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曾阐发了一套关於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由此而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实已不仅限於老子道家,而是还「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於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的影响也很大,同样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末年,张道陵在西南蜀中称得太上老君(老子)「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并造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在中原地区,也有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故人们多视其为成熟宗教形态的道教之正式形成的标志。后来,张角的道团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其余绪逐渐融入天师道;蜀中的天师道则因受制於曹操大军而被迫迁出西南,并从此开始「分布天下」 。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崇「灵宝经」的灵宝派、崇「上清经」的上清派、崇「三皇经」的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如葛洪曾撰有《抱朴子内篇》等,对「仙道可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证,并对道教的修炼方术进行了总结;陆修静则编有《三洞经书目录》等,确立了以「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来编纂道教经典的体例,并为道教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斋醮仪范;寇谦之又宣称得太上老君降赐《老君音诵戒经》,并据之「清整道教」,对当时道教组织制度中的一些弊端进行了革除;陶弘景则通过编纂《真灵位业图》,仿照人间的封建等级制度,对道教的群神众仙进行了有序排列。经过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此外,这一时期的道教为了更好地生存,还极力攻击利用道教来组织反抗统治者的活动,努力将道教改造成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官方宗教。

经过改造后的道教,逐渐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传统的道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继续发展,如由上清派衍化而来的茅山宗在唐宋时即颇为显跃,由灵宝派衍化而来的阁皂宗也於北宋初在江西阁皂山兴起;张道陵一系的天师道,虽在三国以后影响颇为衰微,但至北宋时又开始在江西龙虎山显露声势,被称为龙虎宗。南宋时,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得宋理宗诏命提举三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龙虎宗遂成为「三山符籙」(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的领袖。

唐宋时期道教中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当推灵魂成仙说及内丹修炼的兴起。早在隋唐之际,传统道教所宣扬的服食丹药以求肉体飞升成仙之说,即因难以在现实中兑现而陷入了困境;於是,而有「重玄学派」的道士破斥传统的「导引丹药」之类的修仙术为小乘法门,力主修养「心性」方为大乘法门 。后来,经过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等唐代「重玄学派」道士的努力,传统的肉体成仙之说更进一步遭到了破斥,而灵魂则普遍被视为是承担成仙一事的主体。与此同时,以修炼体内精气神为要、追求「阳神出壳」为务的内丹修炼也逐渐流行,并出现了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的「钟吕金丹道」。

宋金之际,王重阳承钟、吕之说而创立了全真道,令内丹修炼功夫及灵魂成仙学说逐渐在道教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全真道力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主张「性命双修」,追求「真身飞升」,并有著一套较为严密的组织制度。入元以后,该道派因丘处机曾西行面见成吉思汗而一度受到过蒙元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以致短期内即传遍了全中国,「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莫,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由於全真道有著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庞大的宗教势力,故原在南方传布的「南宗」等主修内丹的道派多往往自称是全真道的门徒,以全真弟子自居;这样,主修内丹的道派在元代就相互融合而聚集在了「全真」的旗帜之下。与此相应,自元成宗於元大德八年(1340年)加授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符籙」后,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以及其他一些符籙道派如净明道、神霄派、清微派等也皆纷纷归聚於「正一道」的旗下,令符籙道派逐渐凝聚成了一个整体。这样,内丹道派以「全真」为主、符籙道派以「正一」为宗的对峙格局就基本形成了。

明中叶以后,道教逐渐失去了统治者的扶持,但其在中国民间却仍然保持著巨大的影响力,许多新兴的民间宗教都与道教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边远地区的道教活动也依然兴盛。

4、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谁知道儒家关于治世的好书,道家关于性命双修,和五脏六腑调和的好书...

这句话看似有理,读起来很顺口,其实经不起推敲。佛学治心,没有问题。

道家治身,我不推荐,因为他们修的是成仙道,天道,脱不了六道的干系。虽然有各种神通,包括袁天正的万年预言,但在天界依然有寿命终了回到六道受苦的时候。因此算不上最上等的法门。

儒家治世,内是最不要脸的一句话。儒家学说虽然不乏某些思想闪光点,但从本质来说,逃不了封建残毒和阶级等级思想那一套,对社会进步百害而无一利。把人民教育成统治者的奴隶,官员教育成听话的奴才。因为孔子本人就很想做官,当然就摆脱不了那一套。中国百年屈辱史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抛弃落后奴化的儒家学说,建立中容华全新的文化体系。

5、描写荷花的诗句

【咏荷名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采莲赋]·梁元帝
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
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缣。菊泽未反,梧台迥见
,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
君子,愿袭芙蓉裳。”

6、找几个诗词

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观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苏轼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梅花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三首录一)
(宋)林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名空向闲时看,诗俗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当年隐居杭州孤山)

长至日与同舍游北山
(宋)范成大

岁晚山同色,湖平雾不收。
寒云低阁雪,佳节静供愁。
竹柏森严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脚力,政尔耐清游。

柳梢青
(宋)周密

夜鹤惊飞。香浮翠藓,玉点冰枝。
古意高风,幽人空谷,静山深帏。
芳心自有天知。任醉舞、花边帽敧。
最爱孤山,雪初晴后,月未残时。

点绛唇 暗香
(宋)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
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
(明)凌去翰

冻木晨闻尾毕逋,孤山景好胜披图。
翠禽巢失应难认,皓鹤笼空不受呼。
已见万花开北陇,莫教一片落西湖。
快晴更待黄昏月,疏影随身不用扶。

柳梢青 别忆孤山
(清)夏基

孤屿梅花。林公旧宅,烟水横斜。
月白无云,风清不雨,香落谁家。
先生一望城涯,忆别时春吐奇葩?
夏日鱼沉,秋来雁杳,悉付征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湖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宋郑清之有诗
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
院落花深”等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淮于今判伪真];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处处回头尽堪恋,
就中难别是湖边”。公元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任期满后,离
别杭州时在西湖边写下这样的诗句。
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
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
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
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白居易的诗句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与天正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