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6 21:16:22

1、春天要怎样养生?

春季如何养生

晚睡早起养脾气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

所以,在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备两杯润喉茶

有谚语云:“惊蛰地气通”。初春时节,咽喉类疾病有上升趋势。家里有慢性咽喉炎病人的,不妨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备上两杯润喉茶。

一杯茶为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银花、菊花。另外一杯茶为玉蝴蝶茶,特别适合经常感觉眼干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的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叶菊。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

三月韭菜最该吃

三月饮食宜遵循“养阳”的原则,建议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或助阳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葛根、小米、糯米、菜花等。

韭菜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叶酸和钾含量也不错。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来自于其中含有的异硫氰酸盐,有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春韭比较细嫩,经不起大火旺油的折腾,所以烹炒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不要过度烹饪。

春季养生常识

1、每天坚持多喝水

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在春天的时候每天坚持多喝水,能够增强身体系统的循环速度,还能有效的缓解紧张的身体机能,提升预警能力和能量消耗。其实喝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减肥。如果你每天摄入16盎司的水,一年就能瘦掉5磅。

2、不要急于减穿衣服

很多人在这时候都将棉袄脱掉,但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不要一下子换上夏季的短袖短裤,寒邪伤肺,容易导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于减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3、彻底大扫除,远离过敏

春天是过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想要身体远离疾病的发生的话,大扫除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了。大扫除尽量选择天气好、空气清洁时进行,扫除前先开窗通风,尽量用湿扫代替干扫,防止室内扬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尘器,尤其要彻底清洁床下、沙发下、衣柜等卫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晒,地毯、窗帘每次换季时都应该清洗。

4、早上梳头、晚上泡脚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就是说,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

5、晚睡早起,不可恋床

春季养生在睡眠上要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点睡觉指晚上9点以后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有利于气机的生发,晚点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11点前入睡,否则第二天容易双目赤红,容易肝火上升。

6、晨起提倡宜伸懒腰

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若四肢舒睁岈伸腰展个岈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薪、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7、多晒太阳补钙

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当大地脱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柔和。此时,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健康益处。民间素来有“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的说法。最好走出家门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

春季养生应忌什么

1、上火就吃药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2、“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春捂”有两个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3、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4、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2、春季如何养生?

3、春季如何养生最有效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穴位按摩法
①神阙至关元段向双侧扩至大横、水道横擦法,以热为度;
②血海、三阴交、带脉点压法;
③腰部八髎穴守法;
加减
①经稀、提前、小腹空坠的期许者加足三里、膻中点压;
②月经量少、错后、色淡、头晕、腰痠者加背部脾俞点压;
③肾虚加肾俞、太溪、涌泉穴点压;
④肝郁气滞加太冲、行间点刺,期门滚法或振法;
⑤血热妄行加行间,地机点刺以清泻血分之热;
⑥寒凝加命门及周围熨法,小腹和少腹部位熨法。
过敏性皮肤磁性砭石调理法:
刺法:用力点刺大椎穴、肩髑、肺俞穴,肝俞、脾俞、肾俞、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内关、外关、神门、合谷及面部的太阳、系颊车、四白水浆及奇穴印堂。
叩法:砭砧轻扣上焦的膀胱经。
刮法:用砭板用力刮后背的上焦及中焦。
滚法:用砭棒轻滚患背部数次。

养肝为先
肝脏

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春时节,专家指出,养肝护肝要从饮食、起居、锻炼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饮食
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参、冬虫夏草等补品。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
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对于“吃肝补肝”的说法,李志红表示,可以适量吃一些猪肝,但一定要保证饮食卫生。
起居
春天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
人们从冬季已经习惯了的“早睡晚起”,过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要太急于转变,而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时间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锻炼
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不过,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要注意防风御寒,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以免风大伤肝。
情志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
专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
春季养生,情绪上要乐观,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宽、心静。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春季
养生禁忌
忌春捂不当
单鞋不要过早穿
雾天不宜锻炼
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
忌吃得太酸太辣
忌门窗紧闭

春季饮食注意
补充优质蛋白质:春季气温变化大,冷热刺激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传染或者复发疾病,这时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鸡肉和豆制品等。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西红柿和柑橘、柠檬等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富含维生素E的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选择清淡食物:春季肝气最旺,而肝气旺会影响脾,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适宜选择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食品;饮食应该清淡可口,少吃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黄,因为蛋黄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这些都需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这样加重了肝脏负担,不利肝脏功能恢复。
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还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
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以当地和当季的蔬菜为主。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长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简单,可凉拌、清炒、煮汤、作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显著,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榆钱、竹笋等。如今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改变了春季新鲜蔬菜供应少的状况。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鲜蔬菜可以随时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笋、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汤,应以红胡萝卜、白萝卜、海带、冬瓜、番茄、春笋为主料,配以鸡肝、猪肝、瘦肉丝等,汤以清淡、味鲜为宜。
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多吃水果
吃水果,不但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水分,有些水果还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干燥咳痰多吃梨,干燥上火吃香蕉,防治感冒吃苹果[3] 。春季是个多病的季节,多吃些水果,可以帮助你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如这些水果:香蕉、梨、草莓、桔、葡萄、樱桃等。

养生特点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
◆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著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注意事项
⒈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⒉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⒊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⒋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中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⒌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⒍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⒎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8.春季养生 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人人都爱的食物,但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讲究,盲目的吃水果吃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就来告诉你吃水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时间内进食水果过多。一些人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时连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发生病虫害时,往往用农药喷杀,农药会浸透并残留在果皮蜡质中,因而果皮中的农药残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谨防春困
⒈注意睡眠。俗话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这样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年人每天8 小时,中学生8~9 小时,小学生9~10 小时。当然,时间也要因人而异。
⒉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
⒊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中枢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应多运动,如登山、郊游、散步等。
⒋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亦有益于解除春困。当出现困倦时,可利用音响、触碰等,给自己一定的刺激,这样能改变人体内在节奏,使大脑中枢神经迅速进入清醒状态,从而使困倦得以消除。

4、春季如何养生??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早春季节,新鲜蔬菜较少,此时冬季冷藏、干制、腌渍、酱渍的蔬菜便可大派用场。如腌渍萝卜、姜、葱头、白菜、芥菜、辣椒、榨菜等。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长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简单,可凉拌、清炒、煮汤、作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显著,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榆钱、竹笋等。如今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改变了春季新鲜蔬菜供应少的状况。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鲜蔬菜可以随时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笋、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汤,应以红胡萝卜、白萝卜、海带、冬瓜、番茄、春笋为主料,配以鸡肝、猪肝、瘦肉丝等,汤以清淡、味鲜为宜。

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5.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6.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7.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5、春季应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顺应四时”。《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四时养生的原则。认为人在天地之间,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须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合理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养生。那么,春季应该怎么养生呢?

《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是主新生、升发的季节。大自然都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万物欣欣向荣,百花盛开,人顺应春季这种新生、升发之气,也应该夜间定时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着头发,穿戴宽松,以伸张志气,勿行杀罚夺掠之事。违背这种春季养生之道,就可能损伤肝脏,并会影响到夏季养生,可能会导致一些季节性疾病发生。在这里,古人重点从起居和运动方面,介绍了春季养生的要点。

其实,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周礼》分医为四,其中有“食医”,就是指营养医一类,说明中国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医食疗药膳较之现代医学营养学,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药物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上,并重视食物五味配伍、平衡营养、辨证用膳等,内容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中医药膳论食物性味,不仅仅是营养成分如何?还要明确食物的寒热温凉等阴阳属性。春季主生发,可以适当多吃香椿、竹笋等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可以饮用绿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凉透达,预防春季传染病。同时,可以适当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苹果、橙子等,可以饮用百合粥、银耳粥、燕窝粥,或饮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对于比较适合于寒冬的补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温补作用的肉食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对于春季多发疾病,如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为苦丁茶、菊花性凉可以清肝火。季节变换期间常见的溃疡病多为肝气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苏叶、陈皮、香橼、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对于春季中多风热感冒,表现为咽痛、发热、口渴等,可用金银花、金莲花、薄荷等性味辛凉之品,泡水当茶频饮,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还寒,多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葱白、生姜、白芷、苏叶等性味辛温之品,或熬制成茶,或加红糖,或进食稀米粥,以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对于贪凉受风引起春季风寒感冒时,一碗姜汤,喝下后加盖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感冒后一定忌用冷饮。因为在临床上经常能看见因为进食冷饮、冷食以及寒凉中药导致病情迁延的情况。中医学认为感冒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主要是体表的病症。《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总的思路应该是疏风散邪,应该发汗解表,主张向外发散。而“发汗不远温”,过用寒凉,会不利于解表散邪。在当今矿泉水、可乐、冰淇淋、冰茶等冷饮、冷食横行的时代,人们感冒以后特别容易进食这些凉东西以缓解咽干口燥症状。如此虽然可以得痛快于一时,但往往可以因为寒凉刺激,引起表邪内伏,病就往里走了,古人谓之“冰伏邪气”,特别容易导致咳嗽病情缠绵不愈。感冒没好,又变咳嗽,进食冷食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就是养肝的中医药膳处方,如燕麦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较适合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现为头发脱落、须发早白等,食疗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补肝肾、淤血生发。中医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叶与黑芝麻组成,对养护头发有一定好处。茶饮一般应喝绿茶为好,妇女爱美人士,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泡水当茶饮,有疏肝解郁、调经美容之效。

当然,我们对于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不能机械理解。如春季阳气升发,一般人不能温补,但对平素体质属于虚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适当温补还是必要的,依然不应该过用清凉饮品。总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个体化养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对待中医学养生理论绝不能认死理。

6、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的7个要点:

1、注意保护肝胆

春天会让肝脏和胆囊中的一些小毛病变得更为严重。要保护肝胆,就要避免环境中的任何化学物质,少吃动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饭店吃饭,远离做菜使用的劣质油,每天最好吃1—2把坚果。应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榄油和用坚果及种子压榨的油,它们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你的身体零件更灵活、健康,不易生锈。肝气舒畅,人的韧带、肌腱和关节也不会僵硬。

2、及时给身体排毒

春天是扫除季节,身体也需要大扫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肠、两周内不摄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饮食不要过量,七分饱就可以了,这样会让你的身体更有活力。

3、春天应该多吃豆芽

豆芽处于一种不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最为鲜活。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生长,尤其需要这种高质量的营养。此外,莴苣、菠菜等春季生长的新鲜绿叶蔬菜,以及草莓、樱桃等应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4、最应补B族维生素

春季人的大脑容易处于兴奋状态,而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有镇定作用,有助增强细胞能量,还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虫叮咬。此外,补点钙和镁也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及肌肉,缓解焦虑或失眠。

5、适合做伸展运动

整个寒冷的冬天,人的身体仿佛都是蜷缩着的,因此春天最适合做的就是伸展运动,以唤醒身体。年轻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练练气功。

6、多做户外运动

春天,室外不仅空气清新,花香能使人放松,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此时地球的振动大约为每秒8赫兹,与人体大脑α波节律一致,最让人感觉舒适,对大脑长期焦虑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7、草药帮助春季排毒

春季生长的很多草药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比如番泻叶能清肠;蒲公英是保肝极品,有助受损肝脏愈合;甘草有助于能量平衡和消化,减少压力。此外,用薄荷、迷迭香或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瓣等花草熏蒸,还有助于清洁皮肤和鼻窦。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将身体调理好,会给一年的身体健康奠定个好基础。

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冷空气频繁,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倒春寒”随时来袭。

因此,春季人体的状态也与这个季节的气候状况紧密相关,养生也要根据季节来调整。

春季养生 重在养肝
春天来了,你是否经常有口干、牙疼、爱上火等症状,这很有可能是你肝火旺盛带来的症状。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养生重在养肝,那么,为何春季要注重养肝呢?人们又该如何养肝呢?

-阳气上升 导致肝阴不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天地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卢秉久说,春季是五行中属木,时令属肝。

天气渐渐转暖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在阳气上升的过程中,人们容易肝阴不足、肝火过旺。而很多曾经患过肝病的人群,如果休息不好会导致肝病复发,常在春季有肝部不适感。

-养肝有助脾胃 气血调理
很多人到了春季,都有爱上火、浑身乏力、没劲的感觉,这都很有可能是肝火旺盛带来的症状。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卢秉久说,中医理论有肝主疏泄,肝脏对于脾胃消化、调节气血、梳理气机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调节肝火对于春季养生非常重要。

卢秉久说,人们春季防止肝火旺盛,要少食用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维生素较多的蔬菜,例如青椒、大白菜。

肝火旺容易引起人体体内脾胃虚弱,人们可以多食用黄色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南瓜等。

另外,人们也应在春季多做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

春捂过度 不利养生
春天如何保证身体健康,很多人都会说出“春捂秋冻”,人们都会在春天的时候尽量多穿一些衣服,防止感染风寒患病。

早春气候变化很大,天气冷暖不定,人们也会在春季固定多穿一些。不过,“春捂秋冻”并非“限制”。人们要根据自身的身体耐受力来进行增衣减衣。

卢秉久说,如果人们在春季过度春捂,有可能加重夏季阳热肝火,不利于养生。

另外,如果人们穿衣服过多,大量出汗,有可能加重湿疹等症状,或者患上其他疾病。

养足精神 告别“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春季,很多人都开始犯困了。

广告公司白领李默说:“虽然晚上睡得不算晚,但是白天上班还是经常犯困,看来春困真是难逃,每天感觉浑身乏力、没精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到春天就开始懒洋洋了。

辽宁中国传统养生康复研究院院长刘景春说,春季虽然是阳气刚刚上升的季节,但是天气乍暖还寒,寒冷的天气并没有过去,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出现紊乱,阳气未盛,所以会出现头晕、头胀、乏力、嗜睡等症状。

很多白领都习惯每天睡得很晚,其实,这很不利于春季养生。

刘景春指出,春季阳气刚刚复苏,人们应该好好收藏阳气,不适合过度消耗,最好养足精神、多睡觉,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因此,年轻人也不要晚上过完睡觉,最好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以上。

春季食补 适宜温补
春季养生应该吃些什么,很多人都非常关心。

刘景春指出,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天饮食应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如性温的韭菜、葱、蒜、生姜、豆芽、蚕豆、胡萝卜、油菜、菠菜、香菜等。

另外,肉类食品可以选择牛肉、羊肉、狗肉、鸡肉、虾肉等,既能补充人体阳气,又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很多人都喜欢吃大枣,认为是滋补身体的营养食品,春季,大枣、山药最宜在此时食用。

当然,人们也不要在这个季节忘记补充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例如鸡蛋、鱼类和豆制品等。

因为春季是流行疾病高发的季节,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7、春季该怎样进行养生保健?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阳气亦顺应春阳之气向外疏发。根据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等特点,要科学、合理地调节人们的精神、衣着、饮食、运动等,以达到养生健身,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属肝木之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则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阳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春日渐长,老年人不要孤眠独坐,自生郁闷。改善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培养陶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游春赏花,踏青问柳,临溪戏水,散步练功等,有助于振兴精神,忘却烦恼之事。

在起居上,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勃勃生机,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由于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于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当早起,舒展形体。年高多病者可适当早睡。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各种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传播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内外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预防春季儿童常见的流感、流脑、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发生。

在衣着上,春天虽暖和,但别急着减衣服,因早春气温乍暖乍寒,如同孩儿脸,说变就变,常有寒潮来袭。特别是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至。故当此之时,应防风御寒,时备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

在饮食上,宜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由于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相应增加,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营养之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黑芝麻、柑桔、葱、姜、蒜、香菜、蜂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导致内热偏胜者,还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虾、蟹之类。

春季一般无进补的必要,但对体虚乏力,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者,可用党参、黄芪各20克,鸡肉250克,红枣5枚,生姜三片,加水炖熟,食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可经常服用。

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犹如百草萌芽,风摆柳丝,蜻蜓点水。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以运动后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为度。一般可选择简单易行而富有兴趣的活动为好,如散步、慢跑、春游、乃至放风筝、荡秋千等,老年人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保健功法,如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等。

8、春季怎么养生?

1.起居调养
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春季应早睡早起,进行锻炼。
2.精神养生
春季养生要戒暴怒抄,戒忧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应该多踏青问柳,登高赏花,来陶冶性情,使我们的精神神志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相适应。
3.饮食调养
春季养阳,宜进食辛甘发散之物,不宜进食过酸,酸味入肝收敛,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而且容易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所以zd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一般来说,适宜进食的食物有:小麦、大枣、豆制品、香葱、香菜等。
4.运动调养
冬藏春发,春季要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年老行动不便的,也可在园林亭台楼阁等虚敞半开放的空间凭栏远眺。

与春季如何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