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子有哪些用途?
观赏价值
竹子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旅游景观植物。中华民族对竹子的栽培利用和审美活动历史悠久,宋代诗人苏轼曾写下“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篇,可见竹子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值得人们的观赏。
制作器具
竹子常用来制袭作食用器具,比如酒杯,竹筷,汤勺等物品。
制作衣服
古代竹子常被用来制作竹帽,竹蓑衣,竹鞋,相传竹衣是明清官员在夏天穿的衬衣,以防汗水淋漓。
制作工艺品
竹子可被制作成竹风铃,竹雕画等工艺品。
食用
竹笋可以使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zd价值丰富。
2、联系日常生活,你知道竹子有哪些作用吗?
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用途。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用竹作建筑的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皆是取竹建造并负有盛名。
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岭南地区一些州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还是古代人装饰的材料,说明竹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竹制造竹器。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掘有200余件的竹器实物。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竹器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战国时代,竹器制作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竹器手工业,竹器制品已在当时广大民众生活中,成为“养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汉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余种,晋代有100多种,唐宋时近200种,到明清时期达250余种。例如炊具的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等,盛放物品的筐、篮、笥、箱,家具有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具有算筹、算盘,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灯笼、烛炬,卫生用具有帚、熏笼,装饰用具有帘、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赌博用具有筹、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为材料制成的。
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竹子的特殊防护作用,注重发挥竹子的防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历代取竹子做围篱墙垣,防御盗寇,保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不得取之以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由上可见,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展示了竹文明的风采。因此,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3、竹子能为人做什么?
竹子的用途很广 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岭南地区一些州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还是古代人装饰的材料,说明竹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竹制造竹器。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掘有200余件的竹器实物。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竹器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战国时代,竹器制作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竹器手工业,竹器制品已在当时广大民众生活中,成为“养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汉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余种,晋代有100多种,唐宋时近200种,到明清时期达250余种。例如炊具的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等,盛放物品的筐、篮、笥、箱,家具有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具有算筹、算盘,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灯笼、烛炬,卫生用具有帚、熏笼,装饰用具有帘、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赌博用具有筹、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为材料制成的。
从人类的生活环境看,竹子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竹子的特殊防护作用,注重发挥竹子的防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历代取竹子做围篱墙垣,防御盗寇,保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今人们都不得取之以保护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由上可见,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展示了竹文明的风采。因此,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的种类
1.慈竹: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它的生物学特性: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1]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箨上有毛。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
2、单竹: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苦慈”竹。
3、四季竹: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目前,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4、硬头簧: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5、斑竹: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而形成的,故名“斑竹”。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最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无毛,叶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
8、水竹: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性较强。多用于竹家具制作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
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
10、白粉竹:丛生型,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艺城”引种的观赏型竹有:
11、罗汉竹: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
12、琴丝竹: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黄色,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13、凤尾竹: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14、方竹: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黄色,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方竹”。
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实,肉内有白鬃纹。
16、斗笠竹:混生型,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制作箭秆。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
17、巨龙竹:世界上已知最粗大的巨型丛生竹种,产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人可以用来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专业人士说是金雷竹。
晋代戴凯著《竹经》和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记载的古代竹种
1、十二时竹:竹节环绕凸出生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蕲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劳竹:出新州,一枝百叶,皮利可做砺甲,用久微滑,以酸浆渍过宿,复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径几寸,近本逮二尺,节促四面参差,竹皮有如鱼鳞,面凸颇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艺加工珍宝。
4、桃丝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间,产豫者细纹,一节四尺。
5、金镶碧嵌竹:产自成都,与常竹无异,但秆上每节两青两黄相间。
6、孝顺竹:秆细而长,作大丝,夏则笋从中发,源让母竹,冬则笋从外护,母竹内包故称慈教。
7、蕲竹:出楚蕲州,土人取其色之莹润者为簟,节疏者为箫管(笛)。
8、双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条,对抽并乱,色最可爱。
9、龙公竹:产自罗浮山,其径大七尺许,节长丈二,叶若芭蕉。
10、弓竹:产于东方,本长百寻,其曲如藤状,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质有纹理。
11、柯亭竹:产在云梦之南,其秆俟其年之后,划为乐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秆高四、五丈,围约一尺许,状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笋自节上,成竹竿之后,其节中复又生笋,出海外。
14、梅绿竹:其秆似湘妃而细,皮无旋纹,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长,秆直凌云,围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龙须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间,高不盈尺,而枝秆细仅如针,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见霜雪。
17、临贺竹:其杆之大,至有十抱,较之龙公竹更奇。出临贺。
18、相思竹:出广东,似双竹而差大,皆两两相对而生。
19、疏节竹:其杆最高,每一节差一寸许,出自黎母山阳。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叶有三色,黄、青、丹相间而生。
21、通节竹:产于溱州,其杆直上无节,而中心空洞无隔,亦异种也。
22、凝波竹:其枝叶皆似常竹,但有红花,开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传是竹长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异耳。
24、扁竹:其杆极扁,出匡卢山。
25、船竹:出员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汉武帝遣人开,致邛竹杖。
27、观音竹:出占城围。
4、竹子叶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1、竹子叶子泡水喝可清心利尿
竹子叶子泡水喝可以起到清心利尿的作用,特别zd是对人类的因心火织盛引发的口舌生疮和尿少而赤等症状有明显的消除作用。
2、竹子叶子泡水喝可清热除烦
清热除烦是竹子叶子泡水喝的重要功效,人们饮用以后能缓解人类的热疡内和烦热,对心烦不眠以及头痛失语和心容胸痰热等症状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上用竹子叶子泡水喝还能起到解酒的作用,适合人们在酒醉以后饮用。
5、竹子能吃吗。
竹子能吃。
我国是竹子的原产地之一,竹种类有200多种。春季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佳肴就是竹笋了,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誉为“蔬食第一品”。
竹笋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良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笋“味甘,性微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本草纲目》认为竹笋有“化热、消痰、爽胃”之功。
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还具有清热安神的功效,是养生家非常推崇的食材。常吃竹笋对春季常见的烦渴、咳嗽、小儿麻疹、风疹、浮肿、腹部胀气等,都有不错的缓解功效。
(5)竹子养生扩展资料
竹子的药用价值:
1、竹沥,是从竹子中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两端去节,劈开,加热,两侧会有液汁流出,即竹沥液。竹沥是治痰圣药,以竹沥当茶饮,可以清火祛痰、润燥止渴;用淡竹沥液滴眼,还可以治小儿目赤。
2、竹茹,是竹子茎秆的中间层,取少量干品煎水服,可以缓解心烦失眠、惊悸不宁、胃热呕吐等症状;
3、竹黄,是寄生在竹上的真菌子座,取竹黄30克,蜂蜜60克,浸泡白酒饮用,可以缓解咳嗽痰多型的气管炎,解胃热止胃痛。
4、竹叶,有治咳喘、杀小虫、解暑热的功效,取少量竹叶泡水喝,可以缓解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尿少色黄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竹的功效以清热为主,平日怕冷、手脚冰凉的体寒者慎用。
6、竹子怎么样养生根快
竹子的“养生”之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追求日趋高雅。种竹、赏竹已不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竹子正在步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闲来侍弄几竿青竹,当是别
有一番惬意与享受吧。然事有不美,如果您不了解竹的习性,不懂得科学管理,雅兴恐怕要化为扫兴了。为此,笔者特意拜访了北京紫竹院研究竹子的专家范老师。
置身竹林小道,或小榭竹楼,隔一层斑驳竹影,幽而不暗,闹而不喧,心境顿感平和。幽幽竹影,飒飒摇风中,范老师对我进行了实地培训。
范老师介绍说,根据竹子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将其分为三种生态型: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和复轴混合型。不论哪种生态型的竹子,都是靠地下茎——竹鞭来供应养料的。
怎么这片竹子的竹竿为金黄色?再仔细看来,只见上面还有一道翠绿的细条状纵沟,这纵沟在每节之间交错而生,非常奇妙。范老师告诉我,这种竹子名叫“金镶
玉”,对面的那片是“玉镶金”。这“玉镶金”翠绿的竹竿上有金黄色的细条状纵沟,也是每节之间交错而生,与“金镶玉”恰恰相反,二者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范老师说,“金镶玉”等散生型竹子适合在庭院里栽培。为了保证竹子生存条件,栽培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向阳、背风的位置。其次要选择1~2年生的、鞭芽饱满、
竹竿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并保留鞭长30~40厘米,以确保移植后为竹体提供充足的养料。另外,挖掘母竹时一定要多带些母土,
且不能散团,植入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移植后应及时浇水,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刚刚看到园子里新移植的
竹子被一些竹架支撑着,还不知为何,听到此处茅塞顿开。
范老师接着说,栽植后的第一年要加强水分管理,因为母竹经挖、运、栽植,根系受到损伤,吸收水分能力减弱,极易由于失水而枯死和排水不良而致鞭根腐烂。因此,若久旱不雨,土壤干燥时,必须及时浇水。
竹子成活后,每年要松土2~3次。松土有利于竹鞭的深扎、蔓延。结合松土,每年春秋两季还要给竹子施肥,以保证竹子的营养需求。范老师说,有机肥是最好的肥料,但院落里施有机肥气味不好,我们可用复合肥代替。
在一片竹林前,我发现有些竹子的根部有白色的人工喷漆,一问方知,这是范老师的实验园。原来,竹鞭亦会老化,年久的竹鞭汲取营养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而且
还会限制新生竹鞭的成长。范老师将老化的竹鞭拔除后,在新生的竹子根部喷漆作标记,以新竹的长势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眼见新竹翠绿欲滴,青青竹竿在阳光
下泛着光晕,看来这个方法不错。如果你是一位养竹人,一位爱竹人,此举不妨一试。
散生型竹子适合庭院种植,丛生型竹子最适合盆栽。佛肚竹是一种常见的美化家居的观赏竹。佛肚竹茎节基部膨大如瓶,形似佛肚,名字由此得来。
种植佛肚竹应选择疏松及排水性能良好的红黄沙土,并尽量置于阳光明媚之处,使其多接受光照。当新竹生长旺盛时应减少浇水量,使盆土保持偏干的状态,只有当
盆土发白、竹顶梢嫩叶有些卷曲时才可以浇水。浇水时不能由顶部淋浇枝叶,否则会使叶片肥大,有碍美观。另外,要选用浅盆栽和定时剥笋壳。因为浅盆的营养面
积有限,可抑制佛肚竹疯长;当笋长至l0~l5厘米时,应隔日每次自下而上剥去1~2张笋壳,这样可抑制其生长量,缩短节间长度,增强美感。
佛肚竹在初夏和初秋各萌发一次新竹。夏竹节间短且隆起比较美观。秋竹节长且很少隆起,因而无观赏价值,应在秋笋出土日将其掰除,以免消耗养分,这样就可使盆栽的佛肚竹矮化,节密且“肚大”。
据范老师讲,竹子的病虫害较少,一般情况下,只要水足、肥足、光照足,背风并保持其所在小环境的空气湿度,养好竹子不是难事。
7、竹子有什么作用
8、养节节高竹子的好处
其一, 由于水分可以自由蒸发,在同样环境中,比盆土栽培的植物在调节空气湿度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其二,水养植物可省略掉盆土的管理工作,清洁卫生,养护简单;
其三,如选用一些根系可以暴露在光下的植物,配上适宜的容器,植物全株都可以观赏,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养护方法:
水养富贵竹初期,要注意及时换水,及修剪根部。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减少后才能及时加水。常换水容易造成叶黄枯萎。
在初次插入时要去掉基部的叶片,以免影响竹子生长,具体以自己的插花瓶大小而定,瓶口以下的叶片去掉即可。水达到花瓶三分之一处即可,不要多于三分之二。在生根前,每3天换水一次,生更后不要再进行换水,直接往花瓶里加水即可。天气干燥闷热时,需在叶面上喷水。
水养富贵竹一般都放置在室内,虽然对阳光要求不高,但如果完全接触不到日照,同样会使叶子枯黄,生长不良。所以应尽量置于明亮通风环境,使其充分接触光照。对于水养的植株,施肥可以让植株生长的更好,水插富贵竹每月施肥一次即可。
养护上主要是换水及水位的高度、空气湿度的调整、光照、养分的供给问题。
换水次数不可太勤,20℃左右的室温下,每3-5天换水一次即可,28℃左右的温度下需要2天左右换水一次。
水位一般以1.5-2.0厘米即可,不可过深及缺水。
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低会使叶片无光泽,影响生长。所以要勤向叶片及茎干上喷水增湿,但水质要纯净且水温与室温相同,最好是晾晒过的自来水。
光照环境以半阴为宜,不可阳光直射或荫蔽,否则即便是其他的养护措施做得再好,也是枉然。
养分的供给主要是在水体中加入无土栽培专用肥或水培专用肥,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料即可。
另外,就是防止冷风吹袭及避开空调、暖气等。
换水改加水
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后只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来水要先用器皿贮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洁、新鲜,不能用脏水、硬水或混有油质的水,否则容易烂根。
及时施肥
水养富贵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时滴入几滴,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忌风吹 不要将富贵竹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叶尖及叶缘干枯。栽培提示:富贵竹在我国北方4月至10月为生长季节。应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养护的要遮阴,光照过强会使叶片变黄,放在北向阳台或疏荫下较好。
气候干燥时每日向地面及叶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内养护,放南窗前可见阳光处,保持10℃以上可缓慢生长。春季3月至4月换盆换土,培养土可用泥炭土加50%园土配成。盆底先垫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砾做排水层,再加入培养土。栽后保持盆土微湿,待新芽发出后可进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两年左右要截干重栽,植株可留5节至6 节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养。
绑扎造型的“开运竹”多用水养。平日应放室内明亮处。气温较低时7天至10天换水一次,春、秋生长旺季每3天至5天换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复合肥。夏日高温期水养最好用凉开水,以免烂根或孳生藻类。冬季停肥。
9、竹子与美容护肤的关系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竹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滋润皮肤、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竹已然成为超强生命力的象征,源自东方的独特萃竹精华,源源来释放新生能量,带给肌肤令人惊叹地的活力与生机。
而以竹子外形和独特成分为灵感来源的美容品更是风头正劲。
解析竹子的美肤成分
竹子是目前植物界功能因子最多、搭配最合理的天然营养自库,有近60多种营养功能因子。
“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等是目前大自然中首屈一指的天然有机抗氧化物,可媲美zd“灵芝”和“花旗参”的养生功效。
竹叶黄酮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可与维生素C相媲美;抗衰老、抗应激和抗疲劳的作用与纯蜂花粉相当;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与茶多酚相似;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的功效胜竹沥一筹,还能显著增强人体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