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运动养生法

运动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0-05-06 12:27:46

1、运动养生的保健方法

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
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运动养生先是迎合了社会上层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运动养生形式亦多。①散步: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②跑步:提倡以适当的速度跑适当的距离,太短、太慢难于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长则以竞赛为目的而非健身了,须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恒,一般人选择跑步距离在800~3000米之间较为适宜。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间操、课间操,均属健身操类,目的在于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则要求更高,运动量更大,可以增强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主要适应于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哑铃、杠铃、单杠、双杠、爬绳(爬杆)及各种健身器等,可选择自己适合和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但杠铃不适于未成年人,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单杠、双杠中一些复杂动作须有专人指导及保护,以免练习不当而受伤。踢毽跳绳,简单易行,可以大力推行。④登山:是良好的户外运动,取其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⑤游泳:古代受气候的限制,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更衣游水,沐浴自然,《论语》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俨然是一种集体的活动了。⑥武术:可分徒手及持械两大类,其目的既有技击格斗、御敌防身的一面,亦有强健体魄、养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术中,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其中,五禽戏为汉末名医华佗所创,历史悠久,相传其弟子习此而寿至九十余,至今沿习不衰。太极拳相传为元明道士张三丰所创,是目前练习最多、流传最广、门派颇多的一种健身术。八段锦、易筋经,亦是常习的健身功法。从中国武术的大概念看,内家拳得于导引者多,以健身为首要,而技击格斗、御敌防身为次。而在众多的拳术中,多数属于外家拳的范畴,其作用与内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间概括称之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为战争之用,亦为保身,健身的意义则次之;在近代的武术锻炼上,持械则为保身与健身,失去了用于战争的意义。还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击身体的锻炼方式,俗称金钟罩、铁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术中未学打人、先学挨打的一种功夫。铁裆功也属此类。它们仍以御敌保身为首要,与养生不完全相同。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2、用锻炼身体来养生是最好的,有什么简单的锻炼身体的养生方法?

 简单的锻炼身体的养生方法?1、面壁蹲墙:蹲墙有松腰调气之功效,长期锻炼有助于松腰和松动全身关节,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纠正体内紊乱的气机,是调整气血的良方,只要坚持锻炼,每日多蹲数次,一定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姿势要求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内心喜悦(两脚尖离墙的距离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逐步靠到墙根),下蹲时体内用力,两肩前扣、含胸,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初学者蹲和起都要慢,身体直起后,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第十二软肋端),其余四指按于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后按姿势要求再蹲,要逐渐达到一次连续蹲30下,最好日蹲两次,按照上述姿势也可在任何一地蹲,还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赞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养神,睡前散步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
现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
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但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能达到养生效果。

 4、呼吸:
呼吸法较为复杂,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四种动作相互结合。常用的呼吸法有三种。
①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以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行呼吸停顿,然后再把气徐徐呼出,即:吸一停一呼。
默念字句的配合,先由三个字开始,以后逐渐增加,但最多不超过九个字为宜。词意要选择静松、美好、健康的内容,常用的如“自己静”、“通身松静”、“自己静坐好”、“内脏动、大脑静”、“坚持练功能健康”等等。

默念要和呼吸舌动密切结合起来。以“自己静”三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停顿时默念“己”字,呼气时默念“静”字,其它类推。舌动是指舌的起落,舌动配合吸气时舌抵上腭,停顿时舌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②以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先行吸气,不停顿,随之徐徐呼气,呼毕再行停顿,即:吸一呼-停。默念字句同第一种呼吸法,其配合为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停顿时默念剩余的字。舌动的配合为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落下,停顿时舌不动

3、什么是意念运动养生法

首先意念运动,不是单纯的靠身体肢体去做锻炼,而是肢体在运动的同时靠意念去引导,比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专些传统的养生运动方式,意念涵盖呼吸,思想等,比方大家都很熟悉的气脉丹田,你的意念中要知道丹田在什么地方,想象身体中的气要走到丹田的感觉,长期属以往这样的锻炼会打通人体的经脉,也就是气血通畅,柔韧性就更高。

4、运动保健养生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五禽戏,慢走,石锁,

5、养生锻炼有哪些方法?

1.发宜多梳

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2.面宜多擦

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运

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眼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

5.舌宜抵腭

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6.齿宜常叩

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

7.津宜数咽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8.浊气常呵

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10.胸宜常护

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

11.腹宜常摩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12.谷道宜常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13.肢体宜常摇

四肢经常活动,平时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4.足心宜常擦

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

15.皮肤宜常干沐浴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

6、老年人运动养生方法有什么

太极拳

很多老年人因为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肌肉老化,所以很容易摔倒。而太极拳的动作主要以慢速走圆及弧,屈腿半蹲式为主,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知改善肌肉和关节柔韧度,增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散步

现代社会中,散步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运动方式之一,因其步调和缓、安道全易行,所以也是十分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每天坚持散步锻炼,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增强腰腿肌力、保护心脏正常功能。

普通散步法:每分钟60-90步,每次走20-40分钟,适合有冠心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和呼吸系统有疾病的老人。

快速行走法: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身体健康的老人和慢性关节炎、版肠道疾病、高血压病恢复期的人。

后臂背向散步法:行走时把两手的手背放在腰权部,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走100步。反复5—10次,适合患有轻微痴呆症的老年人。

摆臂散步法:行走时两臂前后做较大幅度的摆动,每分钟走60—90步,适合有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老年人。

摩腹散步法:行走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可以增强肠胃道功能。

7、传统五大养生法是什么

传统五大养生法
1、药灸养生
2、静神养生
3、动形养生
4、饮食养生
5、进补养生

8、养生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八种最好的养生方法!  

 

 


1、天人相应养生法

早晨起床后,先练颤抖功一遍。然后意念天地人合一,大宇宙的光电声能象瀑布从天而降,直下你身体四肢百骸,把你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从脚下涌泉穴冲走,源源不断,络绎不绝。此时,你身置大宇宙,而得大宇宙之灵气灌溉,大彻大悟,渐步入仙道之门。待你从宇宙怀抱自然醒来,便做剑指桩收功功法。

2、生活起居法

早晨起床练完动功功法后,可用冷水冲头部,再做鸣天鼓三十六次,干梳头三十六。晚上睡前端冷开水一杯,含一口水于口中,全身放松倒退行走,意念疲劳之气,随喝下的水入地九尺,此法叫做“零饮倒走”然后用热水暖足五分钟以上,再用双手搓按涌泉穴108次。最后用力搓热双手,捂肾脏部位十分钟,意念真气在肾部流动转圈,体会肾部感觉。早用冷水洗头,晚用热水暖足叫做“冷冲热贯”。

3、服食药补养生法

我们练功之人平时可以用甘草、杞果、远志、火红枣泡酒喝,但药酒每次只能服五钱,既可补身,又能增加血液循环。多饮则伤身、伤气、伤神。不饮酒可以多用水少加药煎熬服用,效果更好,对服外气辟谷有很大帮助。另外捉蚂蚁阴晾干研粉末泡酒饮,可以返老还童。

4、房中养生秘要总体揭晓

我们习练ZG的弟子绝大部分都是入世修练,要达到出世修炼很不容易。那么,既然出世不易,就难免要夫妻同床。没练功的人,不知房中养生之术,自然有损健康,浪费精液。年青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性欲强,如经常迷恋房事,则有伤真元。男子破阳太早,有伤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有伤血脉。要练好功,又要不使夫妻感情破裂,弟子们必须懂得房中养生之道才行。

(1)男子强精壮阳法:

在热水中伸直两腿而坐,用左手覆盖捂握五十次,如果阴茎勃起时,即从澡盆中站起来,用右手掌摩擦尾闾一带,并做提肾功。直到阴茎软,再按前法练一遍,久练养元储精,可持续房事时间。

(2)男女行房时,先宜尽量爱抚,不可猴急行房。 女阴不张强行行房伤女子眼目。男子阴软无力则伤肾伤真元。行房时要等待女子阴水出为最佳时期。男子欲射精时间停止抽动,用右手食中二指按住会阴穴,左手中指按住右鼻孔,待精回气回,阴茎软时再行房。如不能忍耐,射精后,要射完余精。立即右侧卧,弯腰强弓,屈腿,两手捂双耳(肾开窍于耳)意念真元精气从头顶百会收入内外肾部,约五分钟以上,即可达到元气恢复之目的。

5、情志调理养生法

每个人一生下来,在父母的教养下成长起来,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有性急者,有缓者,有性燥者,有性暴者,有性疲者,有性恶者,有性善者,人之初,性本善,由于后天的种种原因,家庭环境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城乡的差别,生就养成了各自性格。这些性格要把它改掉,有很大的难处。通过修炼气功,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性格,达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效果。一心要善,心无尘垢,无忧虑烦恼,就可以成大道。如何调理情志性格呢。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名和利当作过往云烟才行。当你心起杂念或起色欲、财欲、名欲、利欲、食欲时,平心定气,静坐轻声快速念诵佛家真言:“清净观世音菩萨”一百零八遍,心境自然洁净,无尘无垢。久念必可以调整你的情志性格。

6、劳动运动养生法

我们入世修炼的弟子除了练功学习外,要参加集体和家务劳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增大活动量,排除体内的疾病浊气,平时多练功,以达到肌肉丰满,身强力壮之功效。


7、积善修德养生法

练功“德”为先。我们各门各派的功法都很重视积善修德阳这个问题。我们ZG有八德八念,其它门派各有门戒律。德可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种,阴德是大德,阳德是小德,阴德就是做好事后甘当无名英雄,不要他人报酬,古时称它为“积阴功”。阳德是做了好事而又得了人家的报答或好处。我们练功之人就要多积阴德,少积阳德阳。而功力倍增,平时多为人治病疗伤,且不要报答。你破费舍资学了功并支渡了人,也属你的阴功所至。

8、驻颜还童养生法

身无疾病,益寿延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光靠药物保养,不去养生健身,有害无益。返老还童,早晨起床后,面向东方,闭目面带微笑,意念你站在鲜花丛中,花上的露水被阳光一照雾气向你面部扑来,消除你面部皱纹,洁白如玉,久练能使你返老还童。

9、运动养生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养生式运动;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修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运动养生是通过提高人体身心调控能力,平衡、协调统一人体内外环境,运用主动调节方法激发生物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变不良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生活、工作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中医对人体的健康讲究平衡,守中。一般运动多为肢体的运动,而运动养生是运动和养生的结合,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修炼,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比如人与环境的调摄、饮食营养的调摄、脾胃消化的调摄、心脑血管循环的调摄、代谢排泄系统的调摄、内分泌的调摄、行为习惯的调摄等等,涉及到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打开人体通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滋养五脏六腑,从整体修复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

运动养生要求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变化,关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因而运动养生的过程可以主动和被动地让参与者了解学习更多的养生知识,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越多,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主导自身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大众健康、医疗保健的最好途径!

运动养生也是实施中医学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医学的最好途径,所以过去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中医也是养生家,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所以,运动养生的方式从古到今在人们的健康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所有的传统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以及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动养生的基本要点为养精、练气、调神,以动形为其基本锻炼形式,并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此外,养生运动中,运动的虚、实、动、静皆以阴阳理论为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则受开阖升降的指导。可见,健身运动的每招每式,都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统一运动养生强调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即意念、呼吸及躯体运动三者间的配合。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调节呼吸;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这样才能起到养生、健身的效用。

(3)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融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但是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上,都讲求意守、调息和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将诸家之长融为一体,是运动养生的又一大特点。

道教运动养生的特点

在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这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的,因而自古以来道教养生家们就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出现并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当时运用导引等方法来养形健身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道教运动养生观以形神兼养为理论基础。神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它一方面调控着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产生精神思维活动,指挥神经系统,保证人在社会与自然场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因而神在人体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养生首重养神。道教运动养生便是针对神气的主导地位和特性,通过清静内守,保养精神,维持健康无病的完好状态。

形为神之宅,养生也必须保形。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宅宇,生命活动必依附于形体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就是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组织器官,然后产生生理功能,最后产生精神意识,精神并非直接源于精气,而是产生于形体。基于形体不仅产生了生命机能和精神思维,而且形体还决定着精神的状态。人通过活动肢体,舒展筋骨,使气血流通,让形体得到调养,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养生保寿。可见,形神可分不可离,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养,方可实现人体生命机能的整体优化,这是健康益寿的前提和基础。

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动而耗散,因此养神应以静为贵;形属阴,易静而少动,所以需要养之以动。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可达形神兼养之目的。陶弘景亦论:能动能静,可以长生。道教运动养生提倡以养神为核心的形神兼养,养形之动决不是单纯的动,盲目的动。凡有效的形体之动,必少不了精神之静的制约。在运动当中,意识的专注、身心的放松、神情的自然宁静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规律之辙,体现沉静轻灵之意;而静在形体运动中也并非静如止水,而是暗寓着动,潜存着精神意识的合理运动,并引导着形体运动的外在变化。动中寓静,静以御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此乃道教养生运动的奥妙之所在。

动以养形,以引导行气为重点。导气可令和,引体可令柔,气和则体柔,长生乃可求。通过导引行气等运动锻炼形式,呼吸精气,流通营卫,舒筋健骨,滑利关节,可达强身祛病之功。导引之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包括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运动和仿生运动,主要表现为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两大类。形体导引强调外部肢体的活动,以动肢节、举手足、摇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经络气血得以畅通,属动工一类。意念导引注重以意导之,以心引之,以意领气,也称为经络导引,包括以任督二脉为主线的小周天导引法和全身经络遍导的大周天导引法,属静功一类。

动以养形的作用在于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使百官气畅,闭之使三宫血凝,实为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动以养形以轻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以不损不伤为前提,也不必拘于形式,可有选择性地进行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练习。道教养生家强调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可而止,应于自身相得为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视、久听……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说得更明白:「养生之道,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一适度活动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道家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养生健身价值。

10、如何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方法,运动养生保健知识

散步:散步为动态的一般性运动,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来讲,人在行走时,肌肉系统犹如转动的泵,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促使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要使散步产生健康效果,必须选准运动量,太少达不到锻炼目的,太多易疲劳。一般情况下,以每天万步走为宜,步行的速度要依年龄和自身健康状况而定。慢速为每分钟60步~70步;中速为每分钟80步~90步;快速为每分钟110步~1 20步。持之以恒,定有良效。
跑步:较长时间有节奏的跑步运动,能够吸进大量的氧气,对新陈代谢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运动量适度,紧张与放松相互交替的运动,它能调节人的情绪,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与紧张,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对加速血液循环的运行,消除血管、特别是脑血管的隐患,能起到较强的作用;经常坚持跑步可使心率慢而有力,对心脏功能的增强有突出的作用。难怪国外有人将跑步称为:“最完善的抗衰老运动”。
弹跳:弹跳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脑,从而供给大脑更多的氧气。同时,弹跳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活跃、敏捷。跳绳时的自跳自数能刺激大脑和积极思维,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促进大脑思维加快,判断更准确。年龄较大的人经常做弹跳运动,可以明显减轻智力衰退,从而减少得痴呆症的风险。
游泳:当你试图减肥并使体重不再反弹的时候,坚持游泳对消除多余脂肪十分有效。一般来说,凡是增氧运动皆有减肥效果,但以手脚并用的运动为优,较单用上肢或下肢的运动消耗脂肪多。游泳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大,有利于消除身体出现的赘肉。
打乒乓球: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打乒乓球时,睫状肌随乒乓球的来往穿梭不停地放松和收缩,可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有效改善视力,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体操:持之以恒的进行健美操和体操运动,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可收到明显的健美效果。现介绍一则平衡操,不妨一试。方法是:向前伸直双手,手掌紧贴墙壁,保持全身成一条直线,然后弯曲手肘,全身作一前一后动作,每天8次~10次,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与运动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