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古代养生方法“叩天钟”是什么?有什么保健功效?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由此可见,牙齿与人的生长和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就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叩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叩天钟”,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谚中就有“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的说法。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们在叩齿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唾液会随之增多,而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也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其不仅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还有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叩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达到养胃的效果。叩齿催生的唾液,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从而达到健脾胃的目的。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自然会惠及骨骼,持之以恒,必然能达到健骨的作用。
2、生物钟排毒时间表
排毒时间表
7点到9点
此时胃经正在工作的黄金时间。
扫毒行动:腹式按摩
在用早餐前进行内脏按摩就可以促进胃部咀嚼功能,为肠道的消化做好准备工作,减少身体垃圾量--全身放松地平躺于床上,以手心处按压肚脐,先做顺时针360°的旋转按压按摩15次。
然后在逆时针按压15次,每日坚持不但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理气,而且对于强健胃的排毒动力的效果很明显。或者以轻揉的方式对肚脐处进行有效刺激,不仅可以防止胃寒,更能促进消化,防止便秘,为身体排毒开出“绿灯”。
9点到11点
脾脏排毒的时间,这段时间吃冰食最伤脾脏,会影响发育及生育。
扫毒行动:上午捶小腿运动
先跷起二郎腿,任意一只手攥起拳头轻捶小腿处,连续敲打5分钟。因为脾经经过此处,对此处的轻轻捶打可以刺激脾经运动,提升脾功能,让长期淤积于此的毒素顺利排出。
11点到13点
心脏工作巅峰时期,也是人体能量最强的时刻,此时心跳快速,次数最多。
13点到15点
小肠吸收养分的时间,过了这个时刻,肠胃功能减弱,故养生之道有过午不食的说法。
扫毒行动:午后可以后蹬腿
午餐后20分钟,用力地后蹬腿,这样可以刺激小肠经,让小肠有效蠕动,而且,还可以解决午后的困乏问题。
15点到17点
膀胱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是下午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排尿。
17点到19点
肾脏排毒的时间,此段时间也是到健身房运动的好时段,有助于肾脏排泄毒物。
扫毒行动:收工之前双脚抓地
在办公桌下铺一大张报纸,偷偷脱下鞋子,让脚面全部舒展与地面,然后向中间集中,呈双脚抓地状,持续5分钟,就可以刺激到肾经的穴位,加快其排毒的进程。
19点到21点
血液循环旺盛的时间,此时血压升高,应该在家中休息。
扫毒行动:没事儿吃点“苦”
在19~21点期间,可以试试吃点“苦”。首推莲子心,可以散发心火,并不会损伤到人体。可以用莲子心泡茶,再加入一些甘草,这样就会增加其排毒功效。
常做一些低强度的家务劳动,就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利于心脏排毒。这是由于家务劳动可以改善血脂,并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对血压和心率有不错的调节作用增进心脏和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为心脏排毒。
所以,这个时段,回归家庭做做家务是最好的选择。
21点到23点
人体免疫系统(淋巴)休息与滤毒的时间,也是女性内分泌系统最重要的时间,这时一定要休息,
不要再为家人操心,此时适合听音乐、洗澡、为明天作计划、或回想今天做了那些美好的事情,将错误原谅与放下。
23点到1点
胆的排毒时间,要进入熟睡才能进行,不能只是入睡。
1点到3点
肝的排毒时间,也是要熟睡才能进行。夜间作业者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每月最少要有一周、每年最少要有四个月能早睡。
扫毒行动:安睡
习惯性熬夜,使肝脏被迫工作,导致肝脏无法制造足够的酵素,这些酵素在生理上用于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各种酵素分泌不充足时,毒素也随之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造成身体营养的严重缺乏。
肝经的值班时间是凌晨l~3点,此时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才能给肝脏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此,懂得放松自己,并在23点时关掉卧室的灯才是最佳选择。
3点到5点
肺脏的排毒时间,依照中医筋脉循行理论,此时正是肺经运行时期,排毒活动正好开始。此即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的原因,此时不应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扫毒行动:做有氧运动。
肺的排毒要做心肺运动才能排出。起床的时间应参考当地当季太阳出来的时间,太阳出来后较有氧气,适合做运动,因此正常的人约五点就要起床。
5点到7点
大肠的排毒时间,要排便、排废弃物,因此最晚早上七点之前要排便。假如你没有大便,就说明了你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很需要去医院看看了。检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毛病。
半夜至凌晨4点
是脊椎造血的时候,所以不宜熬夜。
皮肤在22:00--23:00间进入晚间保养状态,此时是皮肤吸收养分的最好时机,应进行清洁与保养。
(2)中医养生钟扩展资料
排毒是一个被女性熟知的概念,毒素分为自生的毒素和外来的毒素。这两种毒素聚积在身体里,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如头晕、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口臭、食欲不振、肥胖、便秘等症状,更严重的是会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
人类的身体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内脏器官的盛衰期是根据时间而定好的,所以人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大脑会调节内脏在人休息时休息,类似调整内脏作息的生物钟。
根据身体发出的信号,并依照不同部位,分时段排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排毒生物钟是人体内各器官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各脏器具有在特定时间开合运行的规律,即为适宜排毒的时间,依照不同部位,分时段排毒可以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生物钟规律
科学家发现,人体拥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同时,生理美容学家也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晚上11点至凌晨5点,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早晨6点至7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
人体一天中的各种生理波动如下:
1点钟:处于深夜,大多数人已经睡了3-5小时,由入睡期--浅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时进入有梦睡眠期。此时易醒/有梦,对痛特别敏感,有些疾病此时易加剧。
2点钟:肝脏仍继续工作,利用这段人体安静的时间,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把一些有害物质清除体外。此时人体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均放慢或停止工作,处于休整状态。
3点钟: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此时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
4点钟:血压更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仍然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此时全身器官节律仍放慢,但听力很敏锐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
5点钟:肾脏分泌少,人体已经历了3-4个“睡眠周期”(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睡眠周期),此时觉醒起床,很快就能进入精神饱满状态。
6点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
7点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入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
8点钟:机体休息完毕而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尽。大脑记忆力强,为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
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此时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
10点钟: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苦痛易消。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1点钟:心脏照样有节奏地继续工作,并与心理处于积极状态保持一致,人体不易感到疲劳,几乎感觉不到大的工作压力。
12点钟: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1小时。
14点钟:精力消退,此时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个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
15点钟: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型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持续数小时。
16点钟:血液中糖分增加,但很快又会下降,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
17点钟:工作效果更高,嗅觉、味觉处于最敏感时期,听觉处于一天中的第二高潮。此时开始锻炼比早晨效果好。
18点钟: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最高峰,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此时痛感重新下降,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19点钟: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精神最不稳定,容易激动,小事可引起口角。
20点钟: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不易出事故。
21点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第四次,也是最高效时)。
22点钟:体温开始下降,睡意降临,免疫功能增强,血液内的白细胞增多。呼吸减慢,脉搏和心跳降低,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体内大部分功能趋于低潮。
23点钟: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24点钟:身体开始其最繁重的工作,要换已死亡的细胞,建立新的细胞,为下一天作好准备。
3、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中医适合养生,中医养生的办法是调节人的血液循环,对,哪个血来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让血脉畅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这都可以去掉风寒,所以中医在人们的观念上都是认可的,特别适合老年人,中医养生疗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体血脉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来,中医在人们的观念中是很大家认可的
4、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凌晨1时),胆经当今。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5、养生轮钟指什么
其实就是生物钟养生法
所谓养生,就是指“经过系统安排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安排,即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养生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它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最佳养生法”。目前,国际上盛行的是“生物钟养生法”。其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张“预定的时刻表”,即生物钟。
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各种活动,人的各种活动若能顺应生物钟的要求,则可达到健、寿、智、乐、美的境界。若不能顺应它,则随着违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体受到不同的损害,表现为疲劳、低智、寡欢、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当统一到“按生物钟规律办事”这一程序上来。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活、生存、活动是有周期性节律性规律的。这些规律性活动,是受人体内像时钟那样的许多“齿轮”基因和中心“擒纵轮”基因组成的“生物钟”所控制、操纵和调节的。人体生物钟的位置在大脑视交叉上核区域,支配着整个人体和各个不同组织器官的生物钟变化规律。
前苏联科学家费洛诺夫曾做过一项研究,人体一天24小时的生物钟表现为:
大多数人已进入浅睡易醒阶段,对疼痛特别敏感。
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极慢。
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血压低,脉搏、呼吸次数少。
脑部供血量最少,不少重病患者是在这个钟点死亡的。
人已经历了几个睡眠阶段,此时起床,很快就会精神饱满。
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人体免疫功能特别强。
肝内有毒物质全部排尽,此时绝对不要喝酒。
精神活力提高,心脏开足马力工作。
精力充沛,为最佳的工作时间。
心脏照样努力工作,人体不易感到疲劳。
是全身总动员阶段。
肝脏休息,最佳工作时间即将过去,感到疲倦。
是一天第2个最低点,反应迟钝。
人体器官最为敏感,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血液中糖分解增加,但很快就会降下去。
工作效率更高,运动员的训练量可以加倍。
痛感下降,希望增加活动量。
血压增高,精神最不稳定,任何事都会引起口角。
体重最重,反应异常迅速。
神经活动正常,记忆力增强,可以记住白天没记住的东西。
体温下降。
人体准备休息,继续做恢复细胞工作。
一昼夜中最后一点钟,如22时就寝,该入梦乡了。 这是人体一天24小时节律变化规律的概况。
此外,四季变化,人体也有节律。祖国医学认为,四时气候与脏腑之气相应。《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即言五脏之气,各有当旺之时。而一日之间,营卫二气在体内运行,伴随昼夜阴阳变化,循环往复,无有终时,推动全身气血运行。
知道了以上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就可以好好利用它了。科学家们自从发现了人体生物钟的奥秘之后,又研究发现如何顺应人体内部规律的“生物钟养生法”。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6点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
最佳饮水时间:起床后饮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上午10时、下午3时左右饮水,可补充工作流汗和排尿所散失的水分,防止人体酸性化。餐前1小时1杯水,有助于消化液分泌,促进食欲。睡前少喝一点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最佳用脑时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上午10点精力充沛,下午2点反应最敏感,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
最佳工作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工作效率提高,一般上午脑力劳动,下午体力劳动。
最佳打针时间:一般选择上午9时,此时对痛觉最不敏感。
最佳午休时间: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1时最低落,故下午1时午休最适宜。
最佳锻炼时间:冬春季头1-2个月避开,早晨6-7时。夏秋季早晨5-6时,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锻炼的良好时光。平时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做做健身操对人身体有益,因为此时肌肉温度高,黏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
最佳减肥时间:饭后45分钟,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快,利于减肥。
最佳刷牙时间:除早晨外,每餐饭后3分钟,因为口腔内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蔗糖和淀粉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和溶解人的牙釉。
最佳吃水果时间: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吃水果营养最宜被小肠吸收。
最佳喝牛奶时间:牛奶除了补充人体营养外,还有催眠、镇静作用,故喝牛奶的最佳时间为晚上8-9点,这时喝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可安然入睡。
最佳睡眠时间:人体生物钟在晚上10-11时出现一次低潮,因此睡眠最佳时间为晚上9-10点。
6、中国古代的养生方法“叩天钟”都有什么保健功效?
中国古代的养生方法“叩天钟”能够补气养胃,还能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我们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7、转载神奇实用的中医时钟一养生保健必各
s了了
8、中医养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有多种,可以尝试艾灸养生。
原因: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功效,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3、行气活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驱邪。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还具有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功效,体质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别适合做艾灸,这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功效。
知识拓展:中医养生一般还包括食材养生,运动养生、睡眠养生等等。
9、中医养生真的有用吗?
在人们印象中,提到“七窍”最易想到的词就是“七窍流血”。那么,七窍到底有多重要?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心 开 窍 于 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上,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肾 开 窍 于 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
肝 开 窍 于 目
肝开窍于目,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 开 窍 于 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脾 开 窍 于 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
此外,饮食口味及食欲也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口淡无味、唇淡无泽,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若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不过要提醒的是,尽管五脏与七窍密切相关,但临床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饭 后 躺 十 分 钟 养 肝
吃完饭后静卧休息10至30分钟,再去散步,这对肝脏的养护来说很关键,尤其是肝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饭后运动会使肝脏处在供血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之中,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七倍,可见平卧是有利肝脏健康的。
因此建议,饭后静卧10至30分钟,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西医中如果我们五官有问题,会想到挂哪个科呢?一般都是五官科啊,不会想到实际上我们的五脏在出现问题。而现在要提倡中医现代化了,西药的副作用实在太大,长久用药会严重损伤我们的五脏六腑,所以现在中医重新让世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