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三伏贴

养生三伏贴

发布时间:2020-05-06 09:20:42

1、三伏贴和三伏灸有何不同?

三伏贴主要是用调好的药物贴在特定的穴位上,用来影响、调整人体的磁场,让人体激发自身的修复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疗法的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中药贴敷治病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以达到灸治的效果。不同于艾条和艾炷灸,这种方法是不用火的,又名天灸、冷灸。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由于三伏贴即贴即用,操作简便,坚持贴敷疗效显著,故而深受广大养生爱好者的青睐。

三伏灸,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三伏天进行养生艾灸治病的方法。全称为三伏天养生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冬病夏治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伏天时气温最高,正巧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人的皮肤毛孔张开、体内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和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

简单点理解:三伏灸(三伏天+艾灸),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三伏灸的主流是三伏温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个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至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艾来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叶煮水泡脚。

古时三伏灸最主要是这几个穴位:大椎,身柱;关元,肚脐和中脘;肾俞和八髎。这是温灸的常用穴位。而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

2、三伏贴“灼伤”事件频发,“养生贴”为什么变成了“创收贴”?

三伏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灸贴疗法。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夏天最热的三伏天里,将特制的膏药贴敷在某些特定的穴位上,对穴位进行热刺激,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即使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喘,因为体质虚弱而引起的一些慢性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其实严格的来说的话,它是在养生的范畴,不是归纳在医药的范畴里。又或者是在保健防病的范畴,而不是在治疗疾病的范畴里。

通常对一些体质虚弱,因为受寒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有着疗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病症。

三伏贴,因为它的简单易行,又因为现在的人防病多于治病,所以在每年夏天流行起来。而许多医院将这作为了创收的项目。一成本低廉,第二适用性广,第三收费也不低哦,尤其是大医院。

那么今年江西的一家医院,为什么灼伤事件频频发生呢?据调查研究,他们将三伏贴里的嫩姜调整成为老姜,而酒精浓度从56度提升到62度。这个我就觉得很奇怪了,因为在古代,是没有酒精的,当然在当代的三伏天里,肯定是用酒精保持一定的温度。

但是酒精的灼伤也是灼伤。虽然从中医的理论上来看,有一些炙贴,会形成一些水泡,但是对于体内寒气重的甚至有明显症状的人,这些水泡,在短期内形成创面,激活身体的抵抗功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如果作为是一个保健的产品,大面积的引起烧伤,就要让人深思了。因为防病不是制造疾病。

根据我亲身的体会,当身体的确出现了病症时,灸泡有助经络循环,而往往出现在有病症的地方。很明显这次灼伤事件,应该是烫伤,和病症没有多大的关系。

爱子心切,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情。但是三伏贴也没有证明对所有人都有确切的疗效。三伏贴更可能是一种创收贴。而推高这种创收贴利益的,无疑有些专家有份!

另外三伏贴的一些成分,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是禁忌的。所以大家还是要理智选择!

3、为什么冬病夏治要贴三伏贴?

拥有健康身体,才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很重视养生,近期很流行的一种养生方式,便是贴穴位贴。正值三伏天,是治疗“风”、“寒”、“湿”的黄金季节,贴敷穴位贴,赶走疾病不用愁。

所谓冬病夏治,便是指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利用三伏贴贴敷,便可以有效治疗和防治虚寒性疾病。

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但是,三伏贴贵在坚持,只有按照疗程坚持贴敷,才能够收到很好的疗效。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在阳气最旺的夏季,利用穴位贴贴敷,有效祛除体内寒湿,打通经络,让身体更舒服。

三伏天祛湿驱寒,赶走虚寒性疾病,进修堂穴位贴帮你轻松搞定。坚持贴敷,让你享受无病一身轻的快感。

进修堂穴位贴主要有薰衣草穴位贴和生姜穴位贴两种,严选多种优质成分,具有祛湿排寒、润肠通便、调经止痛等多种功效,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薰衣草是“百草之王”,气味优雅迷人,性质温和,具有镇静,舒缓,催眠的作用,可以舒缓紧情绪,镇定心神,平息静气,消炎。主要用于失眠、便秘,有炎症部位。还有去疤,控油,消炎,修复等作用。

生姜具有加强祛湿排寒的功能,用于夏季驱寒避暑,风湿、类风湿、寒性体质。

天然竹酢精华粉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净化血液、活化细胞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自愈能力。

竹炭粉具有除臭去湿,吸附有害物质的功效。

甲壳素对细胞无排斥力,具有修复细胞之功效,并能减缓过敏性肌肤,甲壳素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活化细胞,防止细胞老化,促进细胞新生。甲壳素中亦含有高效保湿成份,有效使肌肤含水保湿。

电气石成分来自巴西天然矿石,释放负离子以及远红外线的特质,改善血液循环。

除了上述讲到的几种核心成分之外,还有多种其他辅助成分,例如天然矿物质微粉、微量元素、当归、红花、白芷、良姜、生地黄、透骨草、全蝎、血竭等成分加持,呵护健康更贴心。

进修堂穴位贴作用原理

足贴通过对足底及相关经络反射区的作用,各种精华成分渗透并参与循环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将体内细胞间滞留的浊气吸附出来,有效去除身体久积的湿气,神奇、稳定、持久的效果看得见也感受得到。

正确使用方法

⒈清洁干净相应穴位并且擦干

⒉撕开包装取出穴位贴,将胶布的离型纸揭去,将粉包有字一面贴在胶布中心,撕掉剩余的离型纸,将粉包对准穴位平稳贴敷。

⒊睡前贴于脚部或所需穴位,贴敷时间6-8小时,隔天将足贴撕开后再使用热毛巾拧干水分擦干,此时毛孔是张开的,所以尽量不要沾到凉水,否则湿气会通过毛孔又进入体内。

进修堂穴位贴养生之旅

每天坚持贴穴位贴(睡觉前贴,起床后撕下来),两只脚同时各贴一片,坚持每天使用,效果分三个阶段显现。

▶第一阶段:增强代谢、湿气渐次排出,身体轻松,改善肿痛,睡眠质量提高。(24天左右)。

▶第二阶段:增强代谢、湿气基本排出,免疫力提高,促进新陈代谢,肠胃功能增强,消除口臭、足臭,塑身效果显现,降血脂、血压、血糖,面部色斑减淡,肾功能加强,有效调节人体内分泌。(1-3个月)。

▶第三阶段:此阶段为效果巩固期,贴片颜色变淡,人体机能完全恢复正常健康状态,并得到增强,气血、身型及内部器官均得到有效改善,消除色斑、暗疮,延缓衰老。(3-6个月)。

进修堂穴位贴,用心呵护每一个人的健康。

4、三伏贴从什么时候开始贴 贴多长时间

对于三伏贴、三九百贴,家长也会常问我们需要治疗多久,疗程是多长。在既往的度临床和长期做的科研中发现,三伏贴、三九贴的应用建议为3年,因为在阳气的振奋过程中,回是一个累积的时间,一两次或者只是偶尔的振奋阳气,怕达不到更好答的效果。

5、如果自己去买三伏贴,可以回家自己贴吗,或者家人帮助贴吗?

不可以。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敷贴的膏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zd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版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贴对于人有害既有利,三伏贴不是万能的,请不要盲目的去跟风。三伏贴久而久之会对于皮肤会造成一些损害,三伏贴的效果是预防类似鼻炎和呼吸系统,有预防治疗权的作用,体质方面没有要求,关键是在皮肤方面,小孩的皮肤过于粉嫩,所以不建议使用。

贴三伏贴最好去医院贴。最好不要回家自己贴,传统中医三伏贴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临床上有很多注意事项,自己在家贴敷很容易造成治疗无效或意外情况。

6、贴三伏贴和足贴哪个好

贴三伏贴和足贴哪个好,要看自己的身体体质,还有生活习惯。
贴三伏贴,是在伏天冬病夏治好时节。冬病夏治三伏贴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增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虽说三伏贴可以预防治疗一些病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不适用的人群盲目跟风反而适得其反。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不宜贴。2、热性疾病、阴虚火旺、皮肤过敏、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禁贴。3、对药物过敏的人禁贴。4、皮肤敏感肌,短时间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禁贴。
足贴是足疗的一种方法。足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足贴是一种通过足底皮下给药的中药回足疗保健用品。中药足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中医学理论认为:足部有三阴经和三阳经,足部受药后通过三阴三阳传入相应脏腑。足贴贴敷于足底,足底的相关反射区受到刺激,血液循环得到促进,足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睡眠、舒缓疲劳、改善便秘、口臭及腹胀现象;活化细胞,排出体内湿气,缓解足给皮下组织的转运蛋白提供足够的答动力。

7、使用“三伏贴”会引起哪些身体不适?

中医在这几年被炒的相当火热,当然其中还混杂了许多虚假,夸大的部分。还有许多中医大师上了电视,中医是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它的作用当然不可置疑,但是有些人把中医宣传成了仙丹妙药的功效就有点夸大其词了,比如被炒的神乎其神的三伏贴,其实它也有一些副作用。

第1点,对于容易过敏体质的朋友就要注意了。贴三伏贴还有可能引起局部过敏,一般的灼热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你胸闷气短,甚至有水泡红肿等反应,就说明你推三伏贴的药物过敏,有的时候就要很小心了。还有人不是对药物过敏而是对胶带,胶布过敏,这种朋友的皮肤上会产生红肿和起红疹的症状。

贴三伏贴还要看你的体质,三伏贴适用于阳虚者,如果你并不明白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不能贸然使用,不然的话你的体内阴阳势必平衡,既达不到治愈疾病的效果,甚至对你的身体还有危害。所以都说冬病夏治,也不是所有的冬病都可以用三伏贴治疗,如果你是阳盛者就不可以。


三伏天属于中药,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一定要记得使用得当,不然的话势必物得其反。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毕竟中医真的是我国一大瑰宝,发扬他继承他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许多电视台的中医养生节目受到大量观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追捧,也说明了中医越来越有市场,希望中医学院的学生能够苦心专研,让中医发扬光大。

8、三伏灸与三伏贴的区别?

三伏贴和三伏灸,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三伏天时,主要用于冬病夏治。

三伏灸与三伏贴的区别如下: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中药贴敷治病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以达到灸治的效果。不同于艾条和艾炷灸,这种方法是不用火的,又名天灸、冷灸。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回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由于三伏贴即贴即用,操作简便,坚持贴敷疗效显著,故而深受广大养生爱好者青睐。

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疗法的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

当然,艾灸能起到答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用艾来灸,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

9、已经数贴了蝶之韵三伏贴3年,后面还需要贴吗?

冬病夏治”三伏穴位敷贴疗法是治疗zd和预防相结合的治未病,一方面可以起到顺时养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另专一方面可以起到治疗疾病,防止复发,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和疼痛的程度。敷贴总比不贴好,连续贴敷,肯定定比断断续续贴敷或者只贴属敷1个疗程的效果要好

10、贴三伏贴有什么不能吃的

禁忌证: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破损;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特殊人群: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儿童: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进行贴敷治疗,因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 老人:老人精气比较虚,阳气不足,一般较适合三伏贴。 糖尿病患者:由于容易引起皮肤溃疡、感染,一般不主张敷贴和穴位注射治疗。 注意事项: 1、伏贴时间:一般为~小时,如自觉局部搔痒、刺痛的,小孩,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敷贴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小时或更长。 2、伏贴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伏贴后一般个小时内不宜洗澡 3、伏贴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黏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4、伏贴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5、其他:充足睡眠,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等。

与养生三伏贴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