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寿养生经:常吃枸杞真能长寿吗?
播放次数: 发布时间:2011-05-28 20:53:10 来源:青岛全接触 眼下,中医养生火了,不少人有事没事的,都爱吃几粒儿枸杞,补补身子。注意养生是好事,不过,咱可别忘了,枸杞毕竟是味中药,是药三分毒,您想想,这枸杞是谁都吃得的吗?说起枸杞的走俏,就不得不说一个传说。传说啊,有史以来,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是咱中国的李清云。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老中医,要问人家活了多少岁?说出来吓你一跳,256岁!史料记载,老人留下的版长寿秘笈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天吃枸杞。但传说总归是传说,估计活到256岁,也只能在传说中出现。但打次之后,吃枸杞权能长寿的说法就流传开来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枸杞当成了健康生活一大宝,天天离不了。专家介绍说,枸杞的好处主要就在这枸杞多糖里了。枸杞补血补肾的妙用啊,也主要是靠枸杞多糖来完成的。可是就算营养丰富,枸杞也是味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枸杞,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标识:枸杞 长寿
2、中国很多长寿老人,他们长寿的保养秘诀是什么?
一,善修养、重情操。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三,勤奋多思。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三戒 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际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戒 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际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慎 古代养生之道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特别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目前市场上的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经常事与愿违,产生毒、付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
3、养生经:鉴证长寿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养生经:鉴证长寿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知费下载:
内容预览:
郑集
我出生于1900年,也就是清朝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那一年。明年2008年是戊子年,世界各国健儿将竞技北京。2007年10月10日,我把我的最新书稿《鉴证长寿:百岁养生经》交给了四川辞书出版社,媒体都称我是中国最长寿的教授,有人说108岁出书在世界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希望明年用这本书来迎接奥运。中国的强大就是和平的道强大,强而不侵,强而和谐。
我一生曾贫病交加。因病休学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版,幼年时期不得不比一般同学多花四、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1916年初因肺结核休学一年, 1917年冬才小学毕业,1925年辍学一年教书赚取大学学费1961年4月到1963年秋,多次收到病危通知辗转南京、上海三次切腹手术,文革期间两次被隔离审查,时间长达13个月。私房被占。1997年2月患了十二指肠出血,住了80天医院,最后还是抗过来了。
80~90岁间,我独自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权学论著,如《普通生物化学》(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衰老与抗衰老》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
4、过劳为百病之因,让你健康又长寿,要坚持哪几种养生法?
如今这个社会,科技和医疗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物质条件也是逐渐提升。但是亚健康、慢性疾病等等的发生率却是越来越高的了。其实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极快,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少人会出现过劳而出现身体问题。过劳为百病之因,想要让你健康又长寿,要坚持哪几种养生法呢?
第一:慢养生。慢养生最讲究的就是心一定要慢下来。人的心要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状态,减少各种欲望,还有减少一些情绪的波动。让整个人的心渐渐的慢下来,那么人的心跳还有脏腑的活动都会渐渐慢下来的。
第二:静养生。这主要是要养心,让心能够静下来,从而减少外界杂乱气息对自己产生的扰乱。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真的太快了,生活压力也是一直增加,很多人大多数都是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状态,这时候人更需要静养了。
不过这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运动来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可以在休息间隙,做一些快走慢跑之类的运动。运动不要过于激烈,微微出一些汗就好了。在静养的时候,可以静下来听听音乐,看一些比较正能量的书籍,修养身心,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让一整体的疲劳和压力得到释放。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能够养生的。
5、“想长寿,多运动”,是养生之道吗?你知道有哪些长寿的秘诀吗?
其实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多运动确实是长寿的秘诀之一,养生的三要素就是全面补充营养、保持合理的睡眠和适合自己的运动。所以说经常对自己做一些合适自己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的不同,我们运动也应该是有选择的,在此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总结几点运动的要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尽量做有氧运动
首先我们对于运动方面要尽量保持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的好处非常多,可以这么说吧,如果不是确实要针对某个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那么我们一定要进行有氧运动,因为良好的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和大脑供氧的吸收。
2、不要剧烈运动
除了一些特殊锻炼,我们尽量不要进行一些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一般情况下是无氧运动,而且剧烈运动对我们肌肉和内脏的负荷比较大,如果单单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尽量要避免一些剧烈运动。
3、恶劣天气不要运动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既然运动了,就一定要坚持,其实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只有坚持运动才能产生最有效的效果,但是,在大雨或大雪的恶劣天气,我们也不要坚持运动了,因为在这些恶劣天气运动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伤害,比坚持运动还要大。
6、长寿经全文拼音是什么?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xīn jīng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í , zhào jiàn wǔ 观 自 在 菩 萨,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照 见 五
yù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â shâ lì zǐ sâ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â
蕴 皆 空,度 一 切 苦厄. 舍 利 子,色 不 异 空, 空 不 异 色, sâ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â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受 想 行 识,亦 复 如 是。 shâ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ù miâ bù gîu bù jìng
舍 利 子,是 诸 法 空 相, 不 生 不 灭,不 垢 不 净,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â wú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 增 不 减,是 故 空 中 无 色,无 受 想 行 识,无 眼 耳 bí shã shēn yì wú sâ shēng xiāng wâi chù fǎ wú yǎn jiâ nǎi zhì wú yì 鼻 舌 身 意,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无眼 界,乃 至 无 意 shí jiâ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识 界,无 无 明,亦 无 无 明 尽,乃 至 无 老 死,亦 无
lǎo sǐ jìn wú kǔ jí miâ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ã yǐ wú suǒ dã gù
老 死 尽。无苦 集 灭 道,无 智 亦 无 得,以无 所 得 故。
pú tí sà ǒ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菩 提 萨 埵,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心 无 挂 碍。无 挂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âng xiǎng jiū jìng niâ pán sān 碍 故,无 有 恐 怖,远 离 颠 倒 梦 想, 究 竟 涅 槃。三 shì zhū fï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dã ā nuî ō luï sān miǎo sān 世 诸 佛,依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得阿耨 多 罗 三 藐 三 pú tí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ì dà shãn zhîu shì dà míng zhîu 菩 提。故 知 般 若 波 罗 蜜 多,是 大 神 咒,是 大 明 咒,
shì wú shàng zhî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îu nã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无 上 咒,是 无 等 等 咒。 能 除 一 切 苦,真 实 不 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zhîu jí shuō zhîu yuē
故 说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咒。即 说 咒 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ï jiē dì bō luï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ï hē
揭 谛 揭 谛,波罗 揭 谛,波 罗 僧 揭 谛,菩 提 萨 婆 诃。
7、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活到100岁和健康快乐活到100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告诉记者,寿星排行榜已举办六届。此次评选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启动,37个省全部参加。在各地推送的180名候选百岁老人中,按照年龄顺序排出前十,上榜者主要分布在6个省区,涵盖5个民族。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54166人;老人的健康寿命也相当乐观。
王峰指出,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们长寿的共同规律。除此之外,他们每个人还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养生经验。
127岁阿丽米罕,歌舞高手,赤脚走路。新疆喀什的阿丽米罕·色依提已经历3个世纪,皮肤依旧细腻得让人羡慕。新疆人能歌善舞,阿丽米罕的长寿秘诀也在于此。从十几岁算起,她已经唱了100多年歌,跳了100多年舞。采访中,她把拐棍当热瓦普(一种民族乐器)弹奏,当场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声柔美。记者留意到,阿丽米罕一直打着赤脚走路。老人的孙子说,这其实是老人一直坚持的一种足底按摩方式。
121岁图如普,八十得子,顿顿番茄。提起新疆喀什地区的图如普·艾麦提老人,当地人无不称奇。老人79岁时娶了第三任妻子,80岁得子,82岁时,妻子又为他诞下女儿。记者见到图如普老人时,他正扛着50斤大米健步如飞。百岁高龄的他,仍有3颗上牙,7颗下牙。老人子女认为,这诸多神奇,和他的饮食有很大关系。不论家中炒什么菜,图如普都喜欢放西红柿,烹饪羊肉时必定有洋葱。老人家里的墙上,晒满了西红柿干,做汤时都要随手扔几个进去。老人认为,番茄是长寿果,洋葱能降血脂,对以羊肉为主食的维族人来说非常有益。
120岁亚库普·卡斯木,每天走七里地,爱养花种草。记者见到这位老人时,不服老的亚库普正和年轻人比赛掰手腕。儿媳介绍说:“父亲身体好,从家里到他们干活的地里,来回大约有7里地。父亲每天走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亚库普笑称自己力气大得益于好胃口:“我一次可以吃掉两碗手抓饭,而且最爱吃玉米,顿顿得有,玉米面、玉米馕……”亚库普还很有情趣,院子一边是个巨大花架,各种花错落有致,另一角是几株葡萄树,都是老人自己栽种。每天摆弄花、浇浇水,老人自得其乐。
120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120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118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18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116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116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116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
8、要长寿怎样养生?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9、孙思邈的养生长寿方法哪几种?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摄养枕中方》,从中总结出孙思邈养生长寿的13种方法,广为流传: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经常做这动,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强化眼睛,纠正用眼错误。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次。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顶住拇指,再用力弹向后脑风池穴十下,“卟卟”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做6次。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至100下。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至大,做36下。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延年益寿,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10、养生与长寿有什么联系?
中年人的膳食调节与养生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下降,特别要注意营养摄人情况。医学研究表明,中年人动脉硬化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到中年要十分注意膳食的品种和数量。一般来说,合理的鱼、肉摄入量应为2:1,通俗地讲,也就是吃鱼应比吃肉多一倍,这对防止中年人的动脉硬化极为有利。在常温下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很多,如若过多地摄取,则会使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从而导致动脉硬化,鱼虽然同样含有动物性脂肪,但由于鱼油里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同时鱼油里还含有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因血液凝固而产生血栓的物质。所以中年人的膳食要适当增加鱼的摄取量,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注意补钙
钙虽然是人整个一生都不可或缺的矿物质,但进人老年后,尤其要注意补钙,以防骨质疏松而诱发疾病。
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豆制品、奶制品、虾米、核桃及小白菜、芹菜等。
老年人的素食养生
老年人活动量少,消耗也少,体内的各器官功能自然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再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就要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产生消化不良症,逐渐出现胸腹胀满、嗳气吞酸、口味恶臭、夜间多梦,甚则失眠、烦躁、泄泻等症状。日久则神经衰弱、消化钝迟、重时成为胃呆症,二三年后便会明显衰老,以至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心脏劳动力失常、脑血管痉挛、患冠心病等。
现代医学认为。一个青壮年人每天需要蛋白质50~100克,老年人则可适度减少。提倡吃素,就正是这个道理,因为荤食热量高,不易消化吸收,对一个运动量小的老年人来说,少吃为好。
人到老年,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结构与成分。老年人的身体,从健康逐渐走向衰老。肌肉力逐渐减弱,消化腺的分泌也逐渐减少,因而消化不充分、不完全。另外,老年人的物质代谢也不如青少年旺盛,消耗相对减少。一些代谢物质就容易堆积下来,胆固醇就是容易堆积的代谢物质中的一种。过高的胆固醇容易在管壁上沉积引起血管“粥样硬化"的病变。
血管“粥样硬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首先就是高血压症。老年人消化力减退。还容易造成便秘。相当多的老年人经常为便秘而苦恼,常吃细粮.过少摄食含纤维组织的食物,就会出现此类现象。
老年人多吃素食和蔬菜,除了对于防止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肠癌等病有积极作用以外,对于防止衰老,争取长寿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素食中含较多的维生素C和E,维生素C可以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同时促进这些间质的形成,有利于细胞的修复。它还可增加抵抗病菌的抗体的形成。维生素E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延长寿命。
由此可知,淡泊饮食的确是中、老年人争取健康,走向长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老年人应多吃糙粮(如玉米、高粱、甘薯等)和含大量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油菜、白菜、雪里红、甘蓝、萝卜、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