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足浴养生法

足浴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0-05-05 17:15:30

1、偶尔去足浴是不是对人体有益?

足浴疗法属足疗诸法中的一种,也同属中医外治法。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又在诗中写道“它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陆游道“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浇汤”。
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
古人曰“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足浴养生保健的故事:唐朝一代美女杨贵妇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运用足浴来强身健体;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足浴保健”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举;近代京城名医施今墨也是每晚比用花椒水来泡脚养生。可见足浴在中华养生保健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也流行一句俗语:”富人吃药,穷人洗脚”,足浴保健在今天更是蔚然成风。
虽然中华文明史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但这一中华传统保健术之精华并未因此而被人们遗弃,相反它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今天它仍然是一种深得人心的保健养生方法。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增多和药源性疾病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崇尚自然保健法。作为绿色疗法其中之一的足浴疗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舒适,效果显著,近年来由北往南再次掀起广泛流传,满街林立的足浴屋就是对足浴保健效果的最好佐证,但随着足浴屋自身的不规范和更多的人们从省市、经济、卫生的角度考虑都又购买专业家用足浴盆,在家自行保健,足浴走进家庭化时代,并逐步成为人们(尤其中老年人)家庭自我治疗和保健的主流。
[编辑本段]二.足浴保健原理:
足浴保健疗法是足疗诸法中的一种,它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薰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足浴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足30-4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足浴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促进新陈代谢:足浴可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的机能,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2.消除疲劳: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劳。古人从实践中早已总结出热水足浴来消除疲劳。
3.改善睡眠:足浴可通过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消除疲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4.调整血压:足浴可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从而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的自觉症状。
5.另足浴还具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热水+水流+气流+振动按摩=热水足浴人体踝部以下有60个穴位。“热水足浴”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加上气流、按摩作用,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熙脏腑,增加人体抵抗力作用。
当体内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等积蓄增多,进入大脑组织,使人产生疲劳感时,“热水足浴”可令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疲劳消除。还有助于安神祛烦,催眠入睡。“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人体脚部距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冬春季节,下肢特别是脚总是感到特别寒冷。“热水足浴”可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祛寒保暖;还能防止脚裂和冻疮。
“ 热水足浴”加速血液微循环,舒筋通络,和气活血。坚持每天热水足浴,可有效防治风湿关节炎、静脉曲张、下肢水肿、麻木、四肢不温及足癣等症状。
每天坚持“热水足浴”30-40分钟,可调节和平衡人体分泌、舒展紧张神经、防治神经衰弱,改善失眠。
“热水足浴”,可改善血液循环,天天坚持,全身血流畅通,一通百通,有效防止脑血栓和眩晕,同时也能防治夜尿频、便秘等症。
天天坚持“热水足浴”,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分解体内脂肪,以达到减轻体重和美容的目的。
“热水足浴”,可改善人体自我调节机能,使身体达到衡气活血自我平衡。有效防治高血压,血脂高和动脉痉挛病等。
每天坚持用40℃-45℃的热水足浴30分钟,可令全身血液循环加快13-15倍,活跃末梢神经,增强记忆,延缓人体衰老,更有效防止人体各种血管疾病。早足浴,早健康。
[编辑本段]四.足浴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应注意事项:
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浴足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蹉动。浴足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40分钟较适宜,这是普通热浴足方法;还有中药热浴足方法:每次足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兑水稀),然后按普通热浴足的方法进行。还有足浴时要注意:
第一、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既防止水温过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凉水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第二、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足药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第四、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第五、足药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有的病人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第六、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第七、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第八、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第九、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
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编辑本段]五.足疗按摩作用和教程:
足疗按摩“三大纪律”:足部共有五个反射区:分别为腹腔神经丛、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无论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一、按摩的顺序全足按摩,应先从左脚开始,按摩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在按摩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
二、按摩的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所以要适度、均匀。所谓适度,是指以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三、按摩时间在进行按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症情及其体质,掌握好按摩时间,一般对单一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为3~5分钟,但对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必须按摩到5分钟,以加强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总体按摩时间应控制在30~45分钟。
人体要穴大都定位于黄金点,其神经结构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是人体控制系统中生理或病理信息在体表的输出端及体表感应外界信息较易传导部位。据研究,在经络的传感过程中,肥大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与中药微量物质相碰撞,能提高皮肤表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中药)在人体要穴中,受体内渗透负压作用下,极为微量的物质可产生明显的生理讯号放大,从而加强药物的攻击力。其渗透速率与药物浓度、溶剂成分、芳香度以及皮肤干湿度、血液流速关。

2、自己在家里怎么做养生足浴呀?

非常方便,通过向泡脚的水中加入中药,配合适当的泡脚方法,就可以轻松养生了。不过搭配中药也是一门学问,我最近接触到一种不错的产品,叫做只为美 一泡入魂,是很多种中药搭配而成的,泡脚感觉不错。

3、教你如何泡脚最养生(组图)

4、谁能告诉我足浴是什么干什么的,足浴可以洗澡吗?

足浴不可以洗澡。

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知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足30-4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足浴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足浴可促进足道部及全身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的机能,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4)足浴养生法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饭后不能立即做足疗内,有些客户吃完饭后,立刻到足疗店休闲一下,然而殊不知饭后1小时内是不能足足疗的,这样会引起胃肠不适。

2、在足疗后30分钟内要饮水300-500毫升。

3、足疗后要注意双脚保温,不能通风,更不可接触凉水。

4、尤其女性朋友在妊娠期和月经期间禁止按摩刺激生殖腺反射区。

5、泡脚的容时候水温要控制在40度左右,泡脚时间也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的效果是最佳的。

5、足浴养生法有哪些作用?

“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些俗语都它们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的美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而足浴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能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见,足治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知道养生与足浴的紧密联系。一首很著名的民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首民间歌谣充分反应了足浴能够养生的道理。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六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入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脚,胜吃补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这些谚语是确有道理的。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足浴不失为一种可靠的局部浸润疗法。它不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脚气、脚垫、脚冻、脚干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发凉。肿胀等病症,而且由于经络的作用,对防治感冒、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确实疗效。
怎样进行足浴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呢?研究表明,足浴养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应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或烫或凉都不好;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不要晾干,用干毛巾反复搓揉干净最好。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当然,也可一天数次或早晚两次。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足浴的养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证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太短效果不佳,过长也无必要;足浴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
足浴养生,确实是切实可行而又简便易行。关键是持之以恒,日久必见奇功。

6、常见养生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足浴可以养生?

养生益寿,古往今来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我国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最简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养生了。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首民间歌谣道明了足浴能够养生的道理。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六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诸多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入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脚,胜吃补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这些谚语是确有道理的。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些俗语不俗,它们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的美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而足浴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并有益于大脑细胞增生,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能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见,足治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表明,足浴不失为一种可靠的局部浸润疗法。它不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脚气、脚垫、脚冻、脚干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发凉。肿胀等病症,而且由于经络的作用,对防治感冒、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确实疗效。

8、怎么样进行足浴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研究表明,足浴养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应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或烫或凉都不好;水深开始以刚覆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copy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不要晾干,用于毛巾反复搓揉干净最好。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当然,也可一天数次或早晚两次。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足浴的养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证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太短效果不佳,过长也无必要;足浴完毕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

足浴养生,确实是切实可行而又简便易行。关键是持之以恒,日久必见奇功。

与足浴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