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修身养生

修身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5 14:56:29

1、为什么修身养性对肾的养生保健有益处?

要顺应季节中医认为“肾与冬气相应”,寒冬季节万物蛰伏,植物则将其精华均封藏于地下,以备来年春日萌发。

肾主封藏精气,与自然界的冬季特点相似,所以冬季特别要注意养肾固精,防止肾中精气过度的耗泄。我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固精”法是传统养生方法之一,所谓“固精”就是指节制性生活,防止肾精的流失。如果性生活不能节制,淫欲无度,及易耗伤人体肾中精气而致病,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遗精、阳通滑泄,女子月经不调、带下过多等病症。

正常适度的性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保证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有益于身体健康。但中年人的体质正处渐弱阶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性生活有所节制,特别是在冬季更需要注意养肾固精的问题,以保证机体的健康。

要调节好情志我国古代医学有惊恐伤肾之说。惊与恐两种情志看似相似,其实不同,事出突然,事先不自知者为惊;预先自知,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觉惧怕的心理状态为恐。

平时注意道德修养,不思非分,不做违法之事,光明磊落,正气浩然,自无恐惧之感;凡事预想周全,做事不冒险,以平稳、安全为要,自无惊吓之虞。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身养性,自觉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使心境平和舒畅,对肾的养生保健是很有益处的。

2、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是什么意思

养身必先养心,心烦心劳,身得不到滋养。心安才能养身,病从心生。修身必先修正行为,行为上不放逸,身体才得休息。

3、如何修身养生

多看点书,多点运动,多跟你交流,多点休息。多点笑

4、道家修身养生的功法有哪些?目前比较有效的都有哪些?

张至顺道长的八部金刚长寿功;
山背功;固肾功;
还可以看看彭鑫博士书上提到的很多功法

5、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的修身养生是什么?

对于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百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修身养性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度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回怒、哀、乐、悲、

恐、惊,这是人的7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答,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6、何为养生之道修身养性

养生之道:
基本解释来: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词语分开解释:
养生 : 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2.摄养身心使长寿。 3.畜养生物源。 4.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 5.生育。

修身养性: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知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道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

7、如果养生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早期的工程师经验,让我习惯于从人体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人体,学习了愈多的身体知识,愈惊叹于人体设计的完美。但是在学习中医里谈到的人体情绪反应时,发现这个部份的设计,和生理上的完美设计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伤肝』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常识,而肝伤了脾气会更不好,更容易发怒,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理解的常识。可是这样的生理变化,会让身体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圈,肝会因而愈来愈差,脾气也跟着愈来愈坏。环顾身边的许多老人,脾气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坏,愈来愈顽固,最后就出现了和肝相关的疾病。 情绪反应的这种设计和生理的设计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现了一个伤口,身体会自动的修复伤口。可是情绪上出现了伤口,身体却故意在伤口上洒盐,这是非常不寻常的现象。 除了『怒伤肝』会造成肝的问题之外,『思伤脾』则是众多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也是思伤脾,脾伤了人更容易思,忧郁症的患者,总是不断的往牛角尖里钻。『悲伤肺』,肺气虚弱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掉眼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终就死于肺痨。另外还有『喜伤心』、『恐伤肾』等,这些情形不如发怒普遍,大多数人比较不熟悉这些反应,这些情绪的反应,也有类似的恶性循环性质。 完美的情绪设计,应该让『怒伤肝』,肝伤了,脾气就会好些,更不容易发脾气,那么肝就有机会自行修复了。『思伤脾』,脾伤了,就不再那么容易钻牛角尖。『悲伤肺』,肺伤了,人应该更开心。如果能这么设计,那么这个世界的病人就会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绪上加进和生理自愈能力类似的功能,人体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强大的上帝,能够设计出完美的生理结构,应该也有能力在情绪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设计。可是为什么要把情绪设计成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让大多数人都免不了掉入这个陷阱,而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情绪的破坏性设计,不但使情绪很容易陷入难以回复的境地,也带来众多的疾病结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设计前功尽弃。 在研究人体的设计时,我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的概念-『人体的设计必定是完美的』。面对人体在情绪方面存在的破坏性设计,我猜想这和人生存在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并不是设计者的失误,应该是蓄意设计成这样的。这样的设计,透露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当一个人陷入了情绪的恶性循环圈,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使情绪日益恶化,相应器官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圈时,及时醒悟,改正自己的习性,则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圈。这有点像电子游戏中的『过关』,有些人能过,有些人不能过。 原来这种破坏性的设计是一种考验,考验每一个人能不能经常回顾自己的行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绪愈来愈坏,自然掉入恶性循环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则相信疾病是自己创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为中有某些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机会跳脱悲惨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养生必需从这里做起,没有良好的心性,就不会有好的健康,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是修身养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性格上还有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说的业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算神佛愿意也没有办法帮你改变业力,只有自己改变了,业力才会改变,恶业才会消失。没有医生能够真的帮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变了,才有机会痊愈。

8、怎样弹琴才能真正修身养生

弹琴都可以的

与修身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