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吐纳养生

吐纳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5 10:16:04

1、怎样日常养生对身体好

2、什么叫吐纳?

吐纳又叫吐故纳新
是一种练气的方法,其实就是呼气吸气的方法

3、【紧急求助】吐纳养生中有六字诀我记忆差影想中仅记得嘘唏哂…不知是否对?

“嘘、呵、呼、吹、嘶、嘻”
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
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
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
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
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4、213吐纳炼气技法如何养生?

吐纳吐纳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庄子·刻意》云:“吹呴(x )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清气,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具体说来,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专出死气和病气,从而提高人体潜能。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其中流行的吐纳练息法有:六字气诀、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诀。而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属境界,《抱朴子·释滞》载:“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

5、道家呼吸吐纳的要诀

642152167

6、“吐纳法”真的可以养生吗?具体需要怎样做?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享受着非常高的物质生活,生活过得非常滋润。每个人都想通过养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更加健康。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生活中就有有很多养生的小方法。有的人通过练瑜伽,和作息来进行,有科学有规划的养生。也有各种各样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养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题主所说”吐纳法“是否可以养生这个问题,请听我慢慢道来。

1.什么是吐纳法?

吐纳法”是通过呼出浑浊之气,吸入新鲜的空气,来调整身体各部分机能气功锻炼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呼吸的方式。其做法就是,通过深呼吸将肺部填满空气,靠全身放松,将肺部的空气缓慢的排出体外。来进行身体的·呼吸过程。这就是“吐纳法”。

2.对身体益处

那么“吐纳法“对身体有什么益处呢。在进行”吐纳法“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全身心进行放松,所以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自己压力较大的时候做这个方法的时候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吐纳法可以让身体吸收更多的氧气,加快血液与氧气的结合,对五脏也有一定的偏颇之调作用,也可以对身体的经络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所以“吐纳法”可以养生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完全依靠“吐纳法”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在平时也可以借助瑜伽的运动来帮助自己的养生大业。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7、吐纳的练息要诀

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同时提高人体潜能,进入功能态。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此处介绍几种流行的吐纳练息法。
六字气诀 ——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音:吸、涉)、吹、嘻六个字音,用以影响肝、心、肺、脾、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道、佛气功中都有此内容。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其练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嘘、呵、呼、欷、吹、嘻六字。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食积不化;
歙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壅:口干咽疼;吹治肾之实症,如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嘻治三焦之实证,如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六字气诀可以单独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另外,六字气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阳虚自汗者禁练,虚症者也要慎用。春季脾气衰不练“呼”字;夏季肺气衰不练“嘻字”,秋季金克木,不练“嘘”字,以免伤肝。冬季不练呵,以免心衰。明代的《修龄要旨》《类修要诀》都强调练六字诀时要配合肢体导引动作。

8、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9、吐纳的作用?

、。。。行气亦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 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 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 道教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太平经》卷四十二说:  “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 神亦死,无气亦死。”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认为:“元气,阳也,主生,自然而化,阴也, 主养凡物。”①《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认为:“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 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②由此道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气法。这 套行气法也是对古代方士行气的继承和发展。现存战国时的石刻文《行气玉佩铭》记载 了古代方士的行气法,郭沫若用今天通用的文字译述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 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顺则生,逆则死。” 并指出: “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③《庄子·刻意篇》:“吹呴呼 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④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 中认为:古之仙道,大别为三,即行气、药饵、宝精 其中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行气 派“于古为最显”。⑤道教行气即承此派而来。《太平经》卷四十二提到“食气”,认为:“夫人,天且使其和调气,必先食气; 故上士将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气,是且与元气合。”⑥此所谓调气、食气即早期道教 的行气法。到晋代,道教对行气的论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的功用 时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 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 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不染。⑦《抱朴子内篇·释滞》也 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行气或可 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 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⑧《释滞》篇还讲了行气的具体方法、行气的时 间以及注意事项。它说:行气的大要在于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 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放于鼻口之上,吐气而鸿 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 时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 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强气 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⑨魏晋至隋唐,是道教行气术最盛行的时期,出了 许多著名气功家,创造了许多行气法。仅《云笈七签》即用了七卷的篇幅收载宋以前诸 家气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气法书,数量甚多。现择数种略述于后,以见一斑: (一)陶弘景六字诀。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云:“凡行气,以鼻纳 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 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 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 病者,眼痛,忧愁不乐,呵气出之。……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这是道教以疗病为 目的的行气法,且种类甚多。(二)龟鳖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三十四载此法为:“以农复口鼻,不息,九通, 正卧,微微鼻出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 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 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这是模仿动物的行气法。另外还有虾蟆行气法、 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等。(三)服元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云:“人身中之元气, 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同 卷《服元气法》云:“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气海者与肾相连,属于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 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 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熏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 气流行,他气自匿。”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 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 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 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 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 (四)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 但出气,……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 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 谢谢

10、如何呼气,吸气,吐纳,养生方法

吐纳吐纳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把胸中的来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庄子·刻意》云:“吹呴(x )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清气,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具体说来,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自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从而提高人体潜能。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其中流行的吐纳练息法有:六字zd气诀、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诀。而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抱朴子·释滞》载:“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

与吐纳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