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浑圆桩和混元桩的区别是什么?
一、收式不同
1、浑圆桩: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2、混元桩: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可左脚向右收,可右脚zd向左收,收的时候比如左向右收,左脚就脚尖往右边摆90度,然后向右摆180度,着和样把脚合到右脚为止,可能会听到骨骼的声音,那是放松骨骼的一种方法。
二、由来不同
1、浑圆桩:是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桩式,亦写作“混元桩”,也有称之为“无极桩”“太极桩”等。意指天地,天地能滋生万物。取此意,武术运动中诸多桩式都由浑元桩衍生而成,浑元桩的基本要领也被各类桩功广专泛吸收利用。
2、混元桩:是一种较古老的拳术,源于传统武术门派里的形意拳,为其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1)什么是养生桩扩展资料:
混元桩练习的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冷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
2、站前喝口水,因为站的时候会出汗。
3、可以酒后属站桩,不可以事后站桩(房事后)。
4、初炼者,应该避开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
2、什么人不可以养生桩
这个是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进行锻炼问题一样。
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应适度锻炼,不宜劳累过度。养生桩可能需要长时间站立,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宜进行,可以通过散步,打打太极等锻炼。
3、我站养生桩开始时身体发热但现在手臂开始发凉什么原因
站养生桩,身体都会有一些反应的。
不过站养生桩,要有适应的环境,比如太阳下,风口,太阴冷的地方都不行。
身体的反应,有些是练功正常反应,比如真气萌动,通经络,排寒邪之气。
有些是环境造成的。
4、浑圆桩和养生桩有什么区别呢
医学可能算,但是不属于心理
5、站桩和马步的区别是什么
现在一般说“站桩”,大多数其实指的是“养生桩”,腿弯曲度比较小,蹲的比较高,强度小,锻炼时间要求比较长,属于“养大于练”的医疗养生运动;马步桩作为体育运动,更适合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青壮年,多病体弱的人不宜;所以虽然二者都属于传统健身强身“站桩”的范畴内,但是版适应人群不同。(附带说几句,其实养生桩也有站的很低的练法,类似高马步桩,但是需要向懂行的专业老师学习,不可自己权盲修瞎练,容易有流弊,一般自己随便练练养生的朋友,还是以高位养生桩为主比较好。)
6、养生桩需要注意什么?
做养生桩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持续不能轻易的断开,要投入进去,也就是俗话说的走火入魔。
7、养生桩可以闭眼练吗?
注意养生的人往往选择养生桩和静坐两种方式,可是应该怎么站怎么坐却内有乾坤。“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双目似闭微闭,收功时双掌下按,双脚涌泉放气。”这是站桩要决,所以站桩应似闭微闭,初期学者可以睁眼,但是千万别闭着眼睛,因为闭着眼睛人的能量是向内汇聚的,而我们要使内外能量向外发散。
除了眼睛要注意似闭未闭,养生桩还有什么需要讲究和注意的呢?我在别的网站看到相关信息算是比较全面的了,你们有补充还可以在下面接起来哦:
第一,你要使你的身体产生强度。
弯曲你的膝盖,不要让它超出你的脚尖,重心向后移落在后脚跟上。落在后脚跟,你的向下的重心的位置是最累的,越累你的身体就越容易被激发,所以当你的两脚越抖,越是意味着你在创造磁场,创造能量。
站桩有两个基本的姿势,一个是抱球式,一个是大字桩。抱球式相对轻松一点,手的压力不大;但是大字桩你手的压力就偏大,我建议大家用大字桩。因为你激发了两腿的能量,腿在抖,在释放能量,在形成生物磁场,但是抱球式你手的抖动就弱了,手的压力弱,它释放的磁场就弱,所以你如果用大字桩,手的疲劳程度强度就增强,这意味着会激活了手部的能量。所以如果你手脚一起释放,你产生的能量、磁场就更加平衡、更加大。我建议大家用更平衡的方式,手脚用大字桩的方式是最好的。
第二,你在站桩的时候,除了激发能量,不要动。
不要动是相对的,你的身体一定会抖,脚一定会抖,而且这个抖实际上是有频率的,上下抖,左右抖,前后抖,大家有站桩经验的人会发现:每过5—10分钟,你的身体忽然会有一个奇妙的向上的弹跳,不是双脚离地的弹跳,是有股能量忽然间从双脚上扬,以至于你人有向后倒的趋势,你会像一个弹簧一样被弹一下,然后再弹回来,因为你身体能量每过10分钟会有一个向上涌动的趋势,像海浪一样,实际上你的身体在能量的推动下会自动地像树叶一样摇摆。但是不要过分地摇摆,过分地摇摆你的能量就散开了。
在无法克制的情况下,你可以让它摇摆,因为这是能量自发地推动。
除非能量自发地推动,否则你不要刻意去摇摆,刻意去摇摆意味着你的重心就不在后脚跟了,你这样疲劳程度会降低,以至于激发的能力就降低了。
第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千万别闭眼!!!
为什么不许闭眼?闭眼意味着你在引导能量向内走,而不是让这个能量向外激发。
所以站桩和静坐是性质不同的,静坐是引导能量向内走,你需要闭眼;但是站桩是扩大能量中心的运动,而你一旦闭眼,能量会自发地向内走,而不是扩大。这个趋势是不一样的。所以站桩不要闭眼。你可以听音乐站桩,看着电视站桩,但就是不要闭眼。闭眼产生的能量和睁眼产生的能量很不一样
总之:养生桩是一种非常适合休养生息的方法哦!大家一定要注意养生,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呢!
8、早上站养生桩时昏昏欲睡,下午站桩没有此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睡眠不足受影响,还有就是刚练站桩没多长时间。
9、站养生桩有什么具体的细节要求?
养生桩也有很多种,这里主要围绕平步撑抱桩来讲。撑抱桩是众多桩法中最基本的桩法,将来也是最高级的桩法,不论是养生桩中的平步撑抱还是技击桩中的丁八步撑抱都是如此。故而这两种撑抱桩都曾一度被称之为“浑圆桩”。因此,虽然养生桩有很多种不同的练法,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只要可能还是多站站撑抱桩。
具体的姿势这里就不强调了,任何一本书上都可以找到,这里只强调一些要领。不要小看这些要领,“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站桩的效果如何往往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要领起主导作用。
一、双膝微曲。
双膝微曲是基本要求,关键是曲多少合适。我们要求站立之后,双膝放松一软刚好有个台儿,这是最舒适的状态,我们要保持的就是这个状态。不要相信架子越低越上功夫的说法,因为意拳的桩法是很丰富的,而这么丰富的桩法并不是白白设立的,它们各有各的用处,想站低桩的话自然有低架子的桩法供我们练习。而对于这个桩法,我们求的就是舒适,——在舒适中找到最初步抱球的实感,在舒适中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
二、肘下压木板。
在刚开始站桩的时候,初学者最难放松的就是肩部,时常是还没站多长时间已经酸痛难忍。很多朋友往往是凭一开始的热情坚持一段时间,这样有效果还好,如果没有效果往往就半途而废了。其实,如果大家注意到并做好“肘下压木板”这个要领,就可以较为容易的度过这一关。
意念诱导:齐胸高的水上浮着一块木板,想象自己将肘部放在这个木板上,放松肩部,仅用足够保持间架的力量就足够了,细心体会木板托起自己手臂的感觉。在今后的锻炼中,如果有肩部有僵硬的现象,都要首先检查压木板的感觉是否丢失了。
三、脚跟踩蚂蚁。
在初学站桩时,很多人对“脚底重心”这个问题比较头疼。而各流派不同的教学中也各不相同。我们不强调重心在哪里,而是强调一点——“脚跟踩蚂蚁”。踩重了蚂蚁就死了,踩轻了蚂蚁就跑了,这样能保持脚底的弹性。大家在将来的试力发力中逐渐体会到这样训练的好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这样说“一人发给你两只蚂蚁,伴随你们终身,不要让它死掉,也不要让它跑掉。”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脚跟踩蚂蚁”意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今后的练功过程中,这个要领要贯彻始终。
四、真实的抱球感。
在间架的调配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含胸、拔背、收腹等在细节上的要求。这些要求不能说没用,然而,由于过多和过于分散,往往会让初学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反复调配上,还时常丢三落四,记起这个忘了那个。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寻找真实的抱球感。
寻找真实的抱球感不是让你真的拿一个球抱着,而是要求练习者一方面在动作上要像真的抱起来一个气球,另一方面在意念上也要引导怀中的球体逐渐涨大。你会发现,当你的动作和意念都到位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已经自然而然的符合了几乎所有的要求。
五、舒适得力。
舒适得力是站桩一个重要的要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却不多。不是这个要求难以做到,而是大部分的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被“苦练出真功”的常规思想所引导,从而放弃了“舒适得力”的原则。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舒适得力”的原则,站桩多长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做主,累了就放下休息一下;而不是在站桩之前已经自己给自己下了目标“这次我要站XX分钟”,这样不但很容易失去舒适得力的原则,而且还很容易思想上先紧张起来,这样也失去了“放松”的基本要求,其害大矣。
以上就是我们在养生桩乃至今后的训练中将要反复强调的几个要领。当然,其他的要领肯定还会有,但是笔者认为初学者只要注意并遵循这五个要领可以较容易的找到感觉,而在将来高级的练习中遵循这五个要领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