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茶与养生论文

茶与养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4 16:38:28

1、急需有关绿茶保健作用的论文(最好是中国知网下的)至少6篇,各位大神帮帮忙吧

附件已传6个相关,

找半天了~若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2、浅谈茶与人体健康论文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饮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着极深的研究。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肯定茶有无与伦比的保健功能。

茶叶在当今三大饮料中,保健功能首屈一指,是咖啡、可可无法比拟的,更是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人工合成饮料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茶叶含有营养和药效成分,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原子时代的理想饮料”和“当代最佳保健饮料”。在日本医学界也认为,自古以来流传着“茶乃养生之仙药”的说法,正在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

茶的保健功效

茶叶的保健功效首屈一指,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日本科学家认为,喝大量绿茶是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之一,茶的保健功效也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使脂肪氧化,排出胆固醇,参与人体内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解毒作用。

茶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保持血管弹性、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茶还能兴奋血管中枢,增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小球过滤率,使尿液增多。茶叶中还含有大量咖啡碱,有很强的利尿作用,不仅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降低胆固醇,而且对蛋白质类食物有良好的消化作用。

l 软化血管

茶能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扩张,具有强心作用,对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有一定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饮用绿茶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对血清中甘油三酯的降低也有显著作用,揭示了绿茶可以缓解和预防心血管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功效。

l 提神醒脑

茶能兴奋中枢神经,有利于提神解乏,消除疲劳,增强记忆。茶叶中咖啡碱最主要的作用是兴奋大脑皮层、中枢神经以及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咖啡碱、茶碱可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冠状动脉,收缩脑血管,所以,饮茶能振奋精神,活跃思维,消除疲劳。

l 预防癌症

研究证实茶叶中有抗癌物质,主要是茶多酚、茶碱、维生素C、维生素E等,茶叶中的无机抗癌物质,主要有锌、硒、钼、锗、锰等。而茶的抗癌作用也是来自茶叶中各种抗癌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绿茶中含量丰富的有效成分——儿茶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细胞突变、癌变的作用,因此,绿茶可抑制肿瘤的发生。茶中茶多酚能阻断亚硝胺在人体内合成,茶中抗氧化成分具有抑制黄曲霉素及苯并芘的致突变作用。

l 延缓衰老

许多研究证实茶中所含的鞣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物,它中和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18 倍,在人体内可发挥抗衰老的作用。根据细胞染色体与衰老关系的学说,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染色体的断裂,而茶中鞣酸,可使染色体不致因氧化而发生断裂,因而可延缓衰老。

l 降低辐射的危害

茶叶中儿茶素的浓缩物能够吸收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锶90,甚至锶90 已经深入骨髓时,也能把它排出体外。它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是一种防晒物质,因此,饮浓茶对于减少放射性元素在体内的积累有重要意义。所以,茶被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

3、我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一,中华茶文化与养生

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

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而中华茶道则因时代不同,茶类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茶道和仪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并不刻意追求繁文缛节,而是着意于品尝和发挥各种茶类的色香韵味,追求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精神境界、其茶道程序和仪式与科学饮茶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把茶的保健价值、养生价值和欣赏价值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实在是一种精神和物质和谐结合的活动。这正是中华茶道兼有健身与养生功能的道理所在,又是中华茶道能够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到僧侣,从中原到边疆流传不息,并达到空前繁荣的原因。

二,论中国的茶文化

( 2006-09-13 08:37)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六、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4、微信功能介绍有关茶道与健康的文章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来—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源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百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度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问,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答》

5、茶叶营养与保健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

去“文发网”看看 很很多免费的参考文献 还可以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并且帮忙发学术论文哦

茶叶不仅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饮料,而且它治病强身的功效也不容小觑。茶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茶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基础,也使得茶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有人把茶叶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二十一世纪的饮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茶叶的成分很复杂,作为一种食品,茶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能量能量是维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由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生热营养素提供的。与其他食品相比,茶叶是一种低能量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茶叶所能提供的能量不一样。一般来说,茶质量越好,能量越高。每100克茶叶提供能量以绿茶最高,而砖茶的能量最低,这是因作为原料的茶叶质量不高。如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和糖,每天饮茶6杯,约1100毫升,所获得的能量可占全天饮食提供能量的7%~10%。故国内外有人喜欢饮牛奶茶或糖茶。

蛋白质“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有非常重要的营养功用,在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主要是看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充足。茶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只是比例尚不够合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氨酸,这是茶叶所特有的,是形成茶叶风味的主要成分。

与一般食物相比,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达20%~30%。其含量与茶叶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绿茶中的蛋白质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但在泡茶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还不到2%,其余绝大部分留在茶渣中不能被利用,因此每天从饮茶中摄取的蛋白质是很少的。但如将茶叶吃下,则可得到数量可观的蛋白质,而在茶汤中加入牛奶、酥油或乳酪等,还能给茶叶增加多量的优质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原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藏族的酥油茶和蒙古族的奶茶。

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就是通常所说的糖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以往的资料认为茶叶中碳水化物的含量不高,一般在10%以下。而新的报道表明,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含量多在40%左右,某些优质茶叶可高达6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和以前的测定方法不同所致。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多为多糖类,而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2%左右,占茶叶水溶物的4%~5%,因此通常认为茶是低能量低糖饮料,适合于糖尿病和其他忌糖患者饮用。

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样体积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茶叶中的脂类含量不太高,绿茶和红茶一般不超过3%,砖茶可能是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其含量可达到8%左右。茶叶中的脂类有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酯等,其中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故饮茶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量的脂肪酸,但因其含量很低,所提供的量是很有限的。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虽然这些物质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用很大,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因茶叶种类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绿茶比红茶高,高档绿茶含量更高。维生素C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防治坏血病、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在二战中,为防治日本远征部队的坏血病,当时日本的粗茶几乎全部控制在海军手里。

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量是比较丰富的,如每天饮茶25克,可满足人体25%的需要量。通常绿茶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以细嫩的茶叶中含量较高。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中无机物质占4%~9%,其中50%~60%可溶解在热水之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且多有益于健康。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无机成分是钾和磷,其次是钙、镁、铁、锰等,而铜、锌、钠、硫、氟等元素较少,不同的茶含量稍有差别。此外,由于茶叶有浓缩环境毒性物质的特性,有时其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铝、铅、镉等,并且其浸出率均在60%左右,这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茶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是很有益处的。其中的铁、铜、氟、锌比其他植物性食物要高得多。前苏联的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铜和铁可以提高红细胞形成的能力,有治疗贫血的作用,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珐琅质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茶叶中的氟较一般植物性食物高得多,可达10~15毫克/100克,其中80%溶于茶汤之中。每天饮茶10克,可获得1毫克的氟,已基本满足人体的需要;饭后用茶液漱口效果良好,尤其对学龄前儿童护齿更有好处,但儿童不宜多饮茶,特别是浓茶。硒是人心肌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硒还有抗癌和防癌作用。陕西的紫阳茶含有丰富的硒,实验研究发现其有抗突变的效果。

总之,茶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般植物性食品不能比拟的。作为低能量和低脂肪的食品,其具有很高的开发和运用价值。因为加工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会使氨基酸或维生素等营养素遭到破坏,故而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各类茶叶。但是迄今为止,茶叶仍主要是被当做饮料,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如此。茶叶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溶解在水中,泡茶时溶出的成分仅是其中的少量,绝大部分被当做废料丢弃,这样就使茶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实在可惜。如将茶叶加入到其他食品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吃茶,这样可使茶叶的营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是我能找到的 希望可以帮你哟

6、围绕茶文化或酒文化写一篇500-2000字的论文。 题目:与茶文化或酒文化相关的内容,题目自定。(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7、找一篇关于茶的小论文

茶与中国文化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8、以茶叶为主题写一篇1000字的论文

茶与中国文化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9、红茶的味性与保健作用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
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
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
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
2答辩委员会
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
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10、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与茶与养生论文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