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经历

养生经历

发布时间:2020-05-04 15:24:00

1、养生观念经历了哪些转变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2、养生是一辈子的事,年轻人怎么养生

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种草,样貌非常普通,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这种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辟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致。

这种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方法等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则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穴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泄少,针灸的作用是泄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含量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轻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古法艾灸,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

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俞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冒的时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现代人胃肠不适的挺多,一般性肠胃有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无法记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这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不知道穴位怎么办?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者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者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之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人体随时在消耗,虽说我们随时可灸,艾灸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对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古法艾灸?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比如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会有各种反应,逐步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足够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地出离体外了。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会有不适,这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好,相关部分就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每个人有经络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灸需用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如何分辨艾绒和艾条的优劣保证疗效呢?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我们到市场上挑选艾条、艾绒,可以看到,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由于对古法艾灸养生的重视,现代条件下已开发出许多艾灸器械,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损皮肤,安全稳妥,被称之“温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两种方法:

1)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有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发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仅仅在我国深受重视,而且被多个国家追捧应用。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国发起了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大大提高国民免疫力。

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有一个关于艾灸的片段,长今的养父严重晕船陷入昏迷,长今考虑再三选用了古法艾灸为其治疗,养父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可见那时艾灸疗法已相当普遍,且以一种简单、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仅如此,17世纪左右艾灸疗法传播到了欧洲,德国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闻录》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且附注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适应证等。将古法艾灸运用较为出色的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拉兰。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但愿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我们祖先的医学智慧里汲取营养,通过实践艾灸这种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愿每个人都能尽享自然寿命,能够更健康、更好地体验生命的真义,广行利济群生的事业。

3、大家有什么好的养生经验 ,说说呗

养生之道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艾益生!!
它家有很多的养生产品,吕虹橙也是合伙人

4、休息养生 什么经验最多

基本生活技能烹饪:游戏中可以使用烹饪技能来制作各色精美的食物,食物可以回复血或者气,但是回复速度比药品慢不少,使用食物时角色会自动坐下。烹饪的原材料包括鱼、肉、粮食等。制药:使用制药技能可以制作出能瞬间补充血或者气的各种妙药,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制药的材料主要是采药得到的各种草药。铸造:使用铸造技能可以制作出各种兵器,需要在铸造台附近才能使用。缝纫:羽衣霓裳,银甲金铠,缝纫技能能让你亲手做出各种防具。需要在缝纫台附近才能使用。工艺:各种精美的饰品,小巧的玩意,你都可以做,需要在工艺台附近才能使用。采矿:在大宋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矿石是铸造必不可少的资源哦~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在采矿的同时得到意外的宝石。采药:漫山遍野的植物之间,仔细查看,会有名贵的草药夹杂中间,越是高级的草药,便是用来制作越高级的药品,当然,越高级的草药需要的采药技能就越高。钓鱼:你喜欢钓鱼吗?在《天龙八部》中你买一个鱼杆,再有一定等级的钓鱼技能,你就可以钓到草鱼、鲫鱼、珍珠鱼、文昌鱼、骨舌鱼…… 这些鱼除了可以卖掉换些银两,也可以烹饪成各式各样的美食。种植: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在特定的农田里种下种子,15分钟后便可收获到自己种植的小麦、大米、麻、缎等,这些都是烹饪和缝纫必不可少的材料。基本生活技能的辅助技能药理:药理是制药的辅助的技能,药理技能的等级越高,制药技能的成功率越高,与普通生活技能顶级10级不同,药理技能最多可以学到100级。可花费经验和金钱学习并且升级。养生法:养生法是烹饪的辅助的技能,养生法技能的等级越高,烹饪技能的成功率越高,与普通生活技能顶级10级不同,养生法技能最多可以学到100级。可花费经验和金钱学习并且升级。学习烹饪每个玩家都默认学会烹饪技能,等级是1级。使用烹饪技能点击画面左下方的技能按钮(alt+s),打开技能界面,选择"生活"技能,选中烹饪,点击制作,打开烹饪界面,选中一项配方后,点击制造即可做出美味的食品了。有些配方需要消耗活力,有些需要消耗精力,有些需要消耗各种材料。学习配方开始玩家职能制作各种食材和馒头,想学会制作别的食物就需要食物配方。食物配方是一件道具,具体说就是记录着食物制作方法的一本书,可以从某些道具商人处购买,在杀死怪物时也可能得到。在背包中鼠标右键点击配方即可学会,就可以制作新的食物。提升烹饪技能等级找到烹饪技能大师(大理 杜子飞 (117, 157),洛阳 李大嘴 (134,152),苏州 (189,173) 智化),对话选择"升级烹饪技能",在界面中点击"学习"即可。升级烹饪技能要求烹饪技能的熟练度达到当前等级熟练度的上限,玩家等级也要达到相应等级,而且升级会消耗一定金钱和经验。熟练度每种生活技能都有自己的熟练度,刚学会技能时熟练度为0,制作的次数越多熟练度就会增加,当达到当前等级的熟练度上限时,再制作则不会增加熟练度,需要提升生活技能等级后才能增加熟练度。烹饪的原料与产出原料主要包括鱼(通过生活技能钓鱼得到)、肉(通过杀死怪物得到)、庄稼(通过生活技能"种植"得到)。产品主要是回复血、回复气和一定时间内使各种能力增加的食物。养生法养生法是烹饪技能的辅助技能,烹饪技能中某些配方在制作时有成功率,制作成功时得到的物品较好,制作失败时得到很普通的物品,而养生法可以影响烹饪的成功率,养生法等级越高,烹饪的成功率越高。养生法的学习与洛阳的蔷薇 (132,156)对话,选择"学习养生法技能",交纳少量金钱即可学会。养生法的升级与洛阳的蔷薇 (132,156)对话,选择"升级养生法技能",打开技能学习界面。养生法没有熟练度,只需要达到要求的玩家等级,并交纳一定金钱和经验后即能升级。学习制药与洛阳的张明景 (138,164)对话,选择"学习制药技能",交纳少量金钱即可学会。学习配方与烹饪技能相同,需要学习配方才能制作各种药品,配方是一件道具,具体说就是记录着药品制作方法的一本书,可以从某些道具商人处购买,在杀死怪物时也可能得到。在背包中鼠标右键点击配方即可学会,就可以制作新的药品。在洛阳135,165的白萌生就出售一些初期的很高兴为楼主解答 如有错误请谅解 如果对你有帮助,劳驾点下五星采纳,祝您游戏愉快!记得采纳哦~

5、中国保健养生自古以来就有传承,其先后经历的层次有哪些?

养生也就是生活中的注意身体那个复意思 养生的层次有一是动养之道,以适度锻炼,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适当休息,制以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均衡饮食而饮食有节,二便zd通畅;四是居养之道,起居有常而精神愉快、情绪安定

6、中医养生的小故事

中医养生故事――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中医养生故事--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答案补充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答案补充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补充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 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 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7、周柏春的养生经验

周柏春说得好:“长生不老的人是没有的,但益寿延年是可求的。
周柏春作为普通人,有常人一样的生活起居:从小养成的习惯,不睡懒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现在没有演出任务,通常看一会电视节目,一般10点以前睡觉。午后稍作午睡“打一会盹“。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一只大饼、一根油条、一瓶牛奶,中午和晚上吃饭,每餐饭量小汤盅大半碗,有时晚上也吃粥—食粥可以护胃养生致神仙。小菜荤腥不拘,以素为主,爱吃腌笃鲜(咸肉、鲜肉加竹笋合煮的汤)。周柏春患有糖尿病,他作为病人的养生经验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贪(多吃)不馋(吃甜食)。故吃东西尽量避开甜食,但偶尔也吃一二口以煞煞馋(解馋)。从来不吃保健食品,以致别人送的保健品搁置过期而发霉变质。饮料通常只是茶水。他晚上爱看电视节目。因为看不清报纸上的细字,都由子女和妻子读报,他则以耳代目。因为《上海中医药报》上有较多介绍治疗糖尿病、养生保健等的文章,这也成了他在众多报纸中喜欢、常常听读的报纸之一。生活环境,包括夫妻恩爱体贴、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及其事业、工作、下一代的前途等,对于养生十分重要。
周柏春的夫人吴克瑾今年也80多岁,夫妻双双高寿,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恩爱体贴,所以生活给予美好的回报。夫妻恩爱必须建立在相互信赖上,只有相互信赖,才能互相体贴和支持。言语中洋溢着周柏春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周柏春告诉笔者,他们夫妇共养育了6个孩子.几个子女通过自觉刻苦学习文化,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周柏春不仅有工作和生活状况不错的第二代,而且第三代五个孙子、外孙都是大学毕业,其中2个在澳洲悉尼攻读硕士研究生,第四代中最大孩子在市重点中学读高中,成绩名列前茅。周柏春子女虽多,虽不住在一起,也不是百依百颐,但难得的是,都能体贴父母,经常上门探望双亲,特别是双休日,必定与父母在一起,合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这些都为周柏春营造了一个长寿的生活环境,他感念生活,赞美生活,无欲无求,知足常乐,心情舒畅。人间需要爱,需要欢笑,人间没有欢笑就会变得一片死寂。滑稽大师,爱憎分明,赞美生活,歌颂光明,鞭挞丑陋。他们是为人间传播欢笑的人,他们用幽默艺术装点生活,让人间充满了欢笑和快乐,使世界变得美好祥和。
病逝2008年3月25日晚7点50分,在滑稽戏舞台上活跃了长达70年时间的老艺术家周柏春,因病在上海市华山医院去世,享年86岁。周柏春是我国滑稽戏泰斗,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在听闻讯息后专门致电,称曲艺界又痛失了一位南方独角戏大师。
肺功能衰竭带走大师
周柏春于07年9月2日因脑溢血住进了华山医院,后因肺炎引起的多种脏器衰竭而去世。他的女儿周伟儿告诉记者:“他走之前所有的儿女都陪伴着他,他走得很安详。”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宁波,1922年生于上海,是著名的滑稽戏艺术家姚慕双的弟弟。从1938年开始,两人就登上了电台,搭档表演滑稽戏。直到07年上半年,周柏春老先生还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但是昨晚却突然传来他离世的消息。
周柏春的大女儿周伟儿在将父亲遗体送往太平间后,表示:“他走得很安详。”说这句话的时候,周伟儿的神情虽然很疲惫,但是显得很冷静,“因为一个星期前他就报了病危,而且此前也经过多次抢救,所以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周伟儿告诉记者,周柏春是去年的9月2日住进华山医院的:“当时他是脑溢血突然发作,进来就报了病危,后来医生说,因为他的年龄大了,出现脑萎缩,所以溢出来的血正好填在那些空隙里,没有对大脑的其他部位形成压迫,所以住院的第三天他就完全清醒了。”但是因为年龄太大,周柏春在治疗过程中又患上了肺炎。“这大概是他住院两个星期以后的事,然后他的病情就一直反复,不停发烧,刚刚退烧了没几天,又开始发烧,病毒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他自己的免疫力也越来越差。”
周柏春的肺炎直接导致了他身体各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以至于最终产生了包括肾、心脏等器官在内的多脏器衰竭。到上周二(18日),周柏春的病情再次恶化,第二次报病危。
儿女不忍心让他接受痛苦
在周柏春抢救的最后一刻,医生曾征求过家属的意见,要不要割开气管帮助呼吸、要不要使用电击恢复心跳,周伟儿所代表的家属都拒绝了:“我们实在不忍心让他再接受更多的痛苦,还是让他安静地走吧。”
据悉,周柏春去世时,他的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以及孙子、外孙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其中,他现居澳大利亚的大儿子还是多次从国外赶回照顾老人。
周伟儿安静地说,周老先生在住院期间精神状态一直都很不错,在上周二报病危之后,虽然已经无法说话了,但是意识还一直很清醒。“他对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好,要麻烦谁做一件什么事,都随时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有时候精神好了,还会把他以前的那些唱段拿出来唱一唱,所以不管是医生、护士甚至是护工,都很喜欢他。”
最后时间还为病友唱歌
说起父亲的为人,周伟儿无比追念:“爸爸一生为人正直、低调,对待工作认真、勤奋,待人和气、从不跟人红脸,也从来没有大腕架子。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钟爱的滑稽事业。”平日凡事要麻烦到别人,周柏春总是要客气地说“谢谢”,即使是在病重时他也从来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痛苦,生怕给家人带来压力。“接触过他的人都晓得,他不管对谁都是笑嘻嘻的,其实在他患病后期,一直备受病痛折磨,但他却从不跟我们抱怨。”
周伟儿还告诉记者:“对待医院的医生、护工,爸爸也总是客客气气,哪怕是请人家递个水杯、扶一把这种小事,也总是一再道谢。有时兴致上来了,他还会给病友们唱一段《唱支山歌给党听》。有了‘老滑稽’周柏春在,病房里常常会飘出阵阵笑声。”
恩爱老妻的离去仍瞒着他
很多人不知道,与周柏春一生恩爱的妻子,于4个月前刚刚病逝,为了不影响周柏春养病,儿女们一直瞒着老人家,但老人家好像有心灵感应,总是一再问起。
与周柏春相交多年,彼此更有亲属关系的老滑稽演员嫩娘昨晚透露:“他们夫妻俩为人好得没话讲,二十年前,我的女儿在衡山饭店结婚,请他们夫妇来吃喜酒,讲好要派部‘差头’接伊拉,伊拉随便哪能伐肯,还讲‘15路坐坐老便当额’。有次我们一起去宁波演出,周家姐姐走得快点,跟我坐在一部车子上,三阿哥周柏春走得慢,没赶上,周家姐姐特别不习惯没有三阿哥陪在身边,就隔着车窗念叨他,念了很久,三阿哥耐心听着,等伊讲完了,就耸耸肩坐到隔壁车子上,换了别的男人,估计早就翻毛枪了,伊就从来不跟爱人争。”
一直到老,爱妻是周柏春的耳朵,总是在记者采访时竖起耳朵帮周柏春聆听问题,而周柏春则是爱妻的眼睛,电话号码都要他来记、来拨号,两人相依为命,周柏春最终也尾随爱妻的脚步而去。

与养生经历相关的内容